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邹桦烨 王谦 +4 位作者 朱明清 潘金兰 姚利 沈宏杰 刘丹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95-499,581,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中性粒细胞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的疾病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非APL患者中,骨髓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检出柴捆状Auer小体的3例病例... 目的探讨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外中性粒细胞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的疾病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非APL患者中,骨髓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检出柴捆状Auer小体的3例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包括一般信息、外周血检查、骨髓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免疫分型、多重PCR检测、细胞遗传学、二代测序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此种罕见的形态学异常发生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柴捆状Auer小体主要见于APL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质中,晚期及成熟中性粒细胞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主要见于APL进行诱导治疗后。3例病例中,1例为伴CBFβ::MYH11再现性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在晚幼粒细胞的胞质中检出柴捆状Auer小体,2例为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均在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检出柴捆状Auer小体。3例均为非APL的血液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减少。3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细胞比例分别为15%、5%及10.5%,3例患者粒系细胞均出现病态造血表现,伴或不伴红系及巨核系病态。例1和例3的骨髓病理提示MDS。例1和例2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例3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8,XX,+i(1)(q10),+9[10]。例2及例3患者多重PCR均未检测到常见的43种白血病融合基因转录本(包括PML-RARα及其变异型)。例1二代测序检测到WT119.29%,CBFβ::MYH1115.99%;例2二代测序未见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异;例3二代测序检测到ETV645.0%,SF3B111.6%。结论柴捆状Auer小体不是APL所特有的,在非APL的AML及MDS中也可见到;非APL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出现柴捆状Auer小体比较罕见,可能是病态造血的表现之一,为细胞异常克隆起源的标志;但柴捆状Auer小体对该类疾病的预后意义还需更多的病例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捆状Auer小体 成熟中性粒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 CBFβ::MYH11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8号染色体三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潘金兰 李建勇 +3 位作者 薛永权 申咏梅 过宇 吴亚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对于ALL三体 8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检测了 5 9例ALL病例和 8例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 ,并与细胞遗传学 (CG)结果相比较。结果  5 9例ALL病例中...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对于ALL三体 8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检测了 5 9例ALL病例和 8例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 ,并与细胞遗传学 (CG)结果相比较。结果  5 9例ALL病例中 ,8例FISH检测为三体 8阳性 ;CC检测仅 3例为阳性。结论 间期FISH对ALL三体 8检测有重要意义 ,是CG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8号染色体三体
下载PDF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与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8
3
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涉及染色体11q23的异常是造血系统肿瘤的常见改变,该异常导致位于11q23处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发生重排,与多种伙伴基因发生融合。MLL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包括3个功能区域:转录抑制区、转录激活区和DNA结合区,它起着转录因子功能,在... 涉及染色体11q23的异常是造血系统肿瘤的常见改变,该异常导致位于11q23处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发生重排,与多种伙伴基因发生融合。MLL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包括3个功能区域:转录抑制区、转录激活区和DNA结合区,它起着转录因子功能,在人体发育及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MLL基因重排包括易位、部分串联重复、缺失、片段扩增等,MLL易位可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融合基因,最终诱导白血病发生。MLL重排的白血病有特异生物学特性,已成为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 白血病基因重排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伴t(8;21)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的M_2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4
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2 位作者 吴亚芳 申咏梅 李建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7,I001,共3页
多倍体是实体瘤中比较常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很少见,至今报道的少于30例,本室曾报告4例伴有t(8;21)为特征的继发性四倍体核型M2型急性白血病[1,2],最近又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M2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继发性四倍体核型 t(8 21)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3 位作者 钱军 王玮 傅建新 潘金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9-260,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影响。方法 MSC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CFU F) ,检测 19例移植后、15例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骨髓中的MSC数量 ;流式细胞术测定MSC细胞的免疫表型 ,...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影响。方法 MSC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CFU F) ,检测 19例移植后、15例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骨髓中的MSC数量 ;流式细胞术测定MSC细胞的免疫表型 ,性染色体的间期FISH ,测定患者移植后MSC的来源。结果 MSC免疫表型为CD34 、CD4 5 、CD10 5 + 、CD19 、CD13+ 、CD14 。骨髓CFU F 12例正常人为 (35 9± 16 5 ) / 1× 10 6单个核细胞 (MNC) ;15例白血病患者为 (30 6±17 4 5 ) 1× 10 6MNC ;19例移植术后者为 (4 6± 4 2 ) / 1× 10 6MNC ,明显少于前两组 (P <0 0 0 1)。间期FISH结果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骨髓中 99%以上骨髓细胞为供体来源 ,而MSC仍为患者受体自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骨髓移植 微环境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丽敏 李建勇 +5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张苏江 吴亚芳 徐卫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 为了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PV中8三体和9三体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50例初诊PV患者,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PV患者中的8三体和9三体,并以8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例PV患者中CC检出3例核型异常,1例为8三体,1例为Y染色体缺失,1例为11号染色体倒位。FISH检测2例为8三体,1例与CC检测结果一致。CC未检出9三体,FISH检出1例9三体。结论:PV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偏低,其中8三体和9三体发生率略低于国外报道,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数量的大小有关;间期FISH技术对检测三体有重要价值,是CC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应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检测正常核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力 薛永权 +4 位作者 潘金兰 何军 吴亚芳 岑建农 温丙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21.6%)A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β/MYH11和BCR/ABL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对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多重PCR 急性白血痛 正常核型
下载PDF
15例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颜灵芝 陈苏宁 +11 位作者 平娜娜 王琴荣 刘红 丁子轩 朱明清 梁建英 刘丹丹 岑建农 潘金兰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0.004)。结论:Ph+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戴海萍 王谦 +7 位作者 吴丽丽 平娜娜 吴春晓 解珺丹 潘金兰 薛永权 吴德沛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分析伴有SET-NUP214的T-ALL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运用RT-PCR检测5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SET-NUP214的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 本研究旨在探讨SET-NUP214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分析伴有SET-NUP214的T-ALL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运用RT-PCR检测5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SET-NUP214的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检测9q34缺失,基因测序法检测PHF6和NOTCH1基因突变。结果表明,仅在6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ET-NUP214融合基因的表达。除T系抗原标记外,这些患者均表达髓系抗原CD13和(或)CD33,其中4例患者经FISH检测到9q34缺失,3例患者经Array-CGH检测到del(9)(q34.11q34.33)。6例SET-NUP214阳性的T-AL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PHF6基因突变,5例检测到NOTCH1基因突变。结论:SET-NUP214融合基因多由染色体9q34的缺失所致,SET-NUP214阳性的T-ALL常伴有PHF6及NOTCH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NUP214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佳 孙爱宁 +10 位作者 田孝鹏 田竑 王蓉娴 杨贞 王秀丽 吴德沛 仇惠英 潘金兰 岑建农 梁建英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基因突变 DNA突变分析
下载PDF
PHA、IL-2和PHA/IL-2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倩 薛永权 +2 位作者 姜海燕 潘金兰 吴亚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PHA/IL 2作为有丝分裂原对提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淋 ,CLL)有丝分裂相的数量及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PHA、IL 2和PHA +IL 2作为有丝分裂原 ,对 2 5例CLL患者...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PHA/IL 2作为有丝分裂原对提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淋 ,CLL)有丝分裂相的数量及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PHA、IL 2和PHA +IL 2作为有丝分裂原 ,对 2 5例CL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后 ,按常规收获并制备染色体标本 ,然后进行R显带核型分析。同时做美洲商陆 (PWM)平行培养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和异常核型的类型及其检出率。结果 CLL经各种丝裂原刺激后 ,平均有丝分裂指数分别为 :PWM 5 0 3‰ ,PHA 8 5‰ ,IL 2 5 33‰ ,PHA/IL 2 9 2 4‰ ;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 :PWM 4 % (1/ 2 5 ) ,PHA 32 % (8/ 2 5 ) ,IL 2 (8/ 2 5 ) ,PHA/IL 2 32 % (8/ 2 5 ) ;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 4 4 % (11/ 2 5 )。结论 与PWM相比 ,PHA、IL 2和PHA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植物血凝素 白细胞介素2 有丝分裂原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IL-TAL1融合基因与6q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谦 吴丽丽 +6 位作者 戴海萍 平娜娜 吴春晓 潘金兰 岑建农 仇惠英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8-15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核型异常。结果表明:在12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IL-TAL1融合基因的表达,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38.5%vs 4.8%,P=0.001),其中50%(6/12)SIL-TAL1阳性患者存在两种转录本;SIL-TAL1阳性组核型异常率为54.5%(6/11),其中4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2例经array-CGH检测到1p32存在约90 kb的缺失,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6号染色体长臂共同缺失区域为6q14.1-q16.3,均为杂合性缺失;SIL-TAL1阳性组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IL-TAL1融合基因与6q杂合性缺失有一定相关性(P=0.005),在儿童中SIL-TAL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AL1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6q缺失 染色体
下载PDF
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在裸鼠体内的高致瘤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苏宁 薛永权 +3 位作者 潘金兰 吴亚芳 王勇 岑建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83-686,共4页
本研究确定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在裸鼠体内的高致瘤性,并对其成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将SHI-1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测、R显带核型分析;RT-PCR检测MLL-AF6融合基因和VEGF基因的转录;明胶... 本研究确定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SHI-1在裸鼠体内的高致瘤性,并对其成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将SHI-1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测、R显带核型分析;RT-PCR检测MLL-AF6融合基因和VEGF基因的转录;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MMP-2的表达;体外穿膜实验观察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注射SHI-1细胞的16只裸小鼠均于皮下出现肿块;瘤体由白血病细胞组成;注射的裸鼠中有MLL/AF6融合基因和VEGF基因的转录;在无血清培养上清中MMP-9和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细胞;SHI-1细胞有较强的迁移能力,MMP-2的阻断抗体可显著抑制其体外迁移能力。结论:SHI-1在裸鼠体内有极高的成瘤率,其机制可能与p53基因的异常、高水平VEGF基因的转录、金属蛋白酶的高表达和较强的体内浸润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SHI-1细胞系 t(6 11)(q27 q23) 致瘤性 P53基因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8号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元 仇惠英 +3 位作者 许丽萍 丰斌 潘金兰 薛永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5,i0001,共2页
本室用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22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以探讨间期FISH技术在MM染色体倍体异常检测中的应... 本室用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22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以探讨间期FISH技术在MM染色体倍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多发性骨髓瘤 18号染色体 非整倍体
下载PDF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建勇 马力 +5 位作者 肖冰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温丙昭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杂核型异常
下载PDF
伴有费城染色体和inv(16)阳性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凤 王元元 +7 位作者 陈子兴 陈苏宁 刘丹丹 梁建英 潘金兰 朱明清 丁文静 岑建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5-339,共5页
目的:总结1例同时伴有费城染色体和inv(16)阳性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及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 目的:总结1例同时伴有费城染色体和inv(16)阳性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及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该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细胞形态学表现为inv(16)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主要为CD13+、CD33+、CD34+、CD117+和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示存在伴有inv(16)的复杂异常,部分中期分裂相除inv(16)外可检测到t(9;22);CBFβ基因重排率高于BCR/ABL融合基因重排率;该病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3年内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费城染色体作为inv(16)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较为罕见,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可能为其诊断提供依据,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可能是其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inv(16)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CD34(+)细胞自噬活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凤 王元元 +6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梁建英 刘丹丹 潘金兰 朱明清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CD34(+)细胞自噬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MDS、20例非恶性病贫血和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CD34(+)细胞自噬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MDS、20例非恶性病贫血和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这些标本中CD34(+)细胞自噬活性。结果:低危组MDS及非恶性病贫血组CD34(+)细胞自噬活性高于高危组MDS及AML组(P<0.05),且MDS患者中CD34(+)细胞自噬活性与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呈负相关(r=-0.887)。结论:MDS患者CD34(+)细胞自噬活性较AM L患者明显增高,同时M 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自噬活性与M DS患者WPSS评分呈负相关,提示自噬活性的降低有可能促进MDS疾病的演进,同时与MDS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自噬活性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冰 李建勇 +3 位作者 潘金兰 李丽 薛永权 吴亚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1-243,i0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的发生率。方法对87例ALL和8例正常对照骨髓细胞进行经典的细胞遗传学(CC)及红色荧光素Spectrum Red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α卫星特异DNA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结...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的发生率。方法对87例ALL和8例正常对照骨髓细胞进行经典的细胞遗传学(CC)及红色荧光素Spectrum Red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α卫星特异DNA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结果87 例ALL中14例FISH检测为8三体,占16 09%,5例CC检测结果为8 三体(5 75%,5/87);FISH还发现8三体/四体嵌合体1例,而CC仅检测到8四体。结论FISH检测8 三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在小克隆检测方面有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号染色体三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Spectrum 特异DNA探针 ISH检测 染色体着丝粒 8三体 细胞遗传学 骨髓细胞 正常对照 检测结果 核型分析 克隆检测 发生率 荧光素 Red 嵌合体 敏感性 优越性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3号染色体三体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6 位作者 葛峥 沈云峰 仇海荣 吴冠宇 吴亚芳 肖冰 薛永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i0002,共3页
关键词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53基因的缺失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卫 李建勇 +5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沈云锋 肖冰 吴亚芳 薛永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背景与目的:p53基闪的点突变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较频发的分子事件,B—CLL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低,且对有分丝裂原反应差,因而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核型状况,本文采用FISH技术进行间期细胞核分析CLL中p53... 背景与目的:p53基闪的点突变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较频发的分子事件,B—CLL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低,且对有分丝裂原反应差,因而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核型状况,本文采用FISH技术进行间期细胞核分析CLL中p53基因缺失情况,探讨其与CLL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的p53单一序列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83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p53基因的检测结果:83例B—CLL中10例(12.0%)有p53基因缺失,其阳性细胞率在6.0%~80.0%之间。p53基因缺失在不同Binet分期中分别为A期6/63(9.5%)、B期2/15(13.3%)、C期2/5(40.0%),A期与C期p53基因缺失阳性率比较有湿著性差异(P〈0.01)。结论:p53基因缺失与部分CL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ISH是一种在分析CLL p53基因缺失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P5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