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发负排放路径 创建新质生产力业态
1
作者 焦念志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9期19-20,共2页
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研发环保负排放路径,创建新质生产力业态是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整体布局的重要规划。当前,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有:减少排放、开发新能源、增加碳汇。减... 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研发环保负排放路径,创建新质生产力业态是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整体布局的重要规划。当前,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有:减少排放、开发新能源、增加碳汇。减排是根本性措施,但单方面的减排会影响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是根本性出路,但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性措施 全球性问题 碳中和 整体布局 减少排放 主要路径 减排 生产力
下载PDF
焦念志委员:以我国海洋碳汇为核心,打造海洋负排放国际示范基地
2
作者 焦念志 《科学家》 2023年第3期33-33,共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增加碳汇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理论,开辟了海洋碳汇过程研究和负排放技术的新领域,被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增加碳汇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理论,开辟了海洋碳汇过程研究和负排放技术的新领域,被美国《科学》杂志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微生物学会 排放技术 《科学》杂志 幕后推手 示范基地 海洋碳汇 厦门大学
原文传递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从微型生物生态过程到碳循环机制效应 被引量:25
3
作者 焦念志 骆庭伟 +8 位作者 张瑶 张锐 汤凯 陈峰 曾永辉 张永雨 赵艳琳 郑强 李彦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7-401,共15页
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看不见的主角",在资源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方法创新和大量现场调查,从一类特殊微型生物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入手,展开了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与机制的... 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看不见的主角",在资源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方法创新和大量现场调查,从一类特殊微型生物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入手,展开了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与机制的系统研究,修正了国际同行AAPB计数方法的误差,获得了全球海洋AAPB的分布规律,解释了以往现场实测结果的分歧,澄清了以往理论上的偏颇认识;建立了包括不产氧光能利用途径的上层海洋碳循环模型,并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揭示:细菌光能利用关系到海区碳循环的"源""汇"格局;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海洋碳循环机制,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为全面认识海洋储碳机制、促进学科交叉、研发海洋碳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物 碳循环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 时间序列红外荧光显微数字化技术 微型生物碳泵
下载PDF
东海春季初级生产力与新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于1994年4月8-30日运用14C,15N同位素示踪法现场观测东海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变化在200-2770mg/(m2·d)之间,高值出现于开阔深水区和近海富营养区,低值出现于近岸浑水区和外海贫营养区;东海初级... 于1994年4月8-30日运用14C,15N同位素示踪法现场观测东海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变化在200-2770mg/(m2·d)之间,高值出现于开阔深水区和近海富营养区,低值出现于近岸浑水区和外海贫营养区;东海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营养盐可得性和光照条件,在不同海区二者的作用地位有所不同。新生产力的变动范围在15-1372mg/(m2·d)山之间;剧烈的波动主要取决于氧化态、还原态氮的供给比例。f比变化在0.0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东海 碳15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东海二甲基硫丙酸的分布及其制约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焦念志 柳承璋 陈念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531,共7页
于1994年4月对东海水域二甲基硫面酸(DMSP)浓度进行观测,结合对叶绿素和营养盐的监测结果,分析研究了DMSP分布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DMSP浓度范围为0.17-5.66nmol/L,最高浓度出现于410站(125.0°E,29.3°N)。垂... 于1994年4月对东海水域二甲基硫面酸(DMSP)浓度进行观测,结合对叶绿素和营养盐的监测结果,分析研究了DMSP分布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DMSP浓度范围为0.17-5.66nmol/L,最高浓度出现于410站(125.0°E,29.3°N)。垂直分布浓度最大层出现在表层20m以内。DMSP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基本一致,与硝酸氮(NO3-N)的关系在NO3-N浓度小于0.5μmol/L时是正相关,而在NO3-N浓度高于10μmol/L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硫丙酸 叶绿素α 硝酸氮 东海
下载PDF
四类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同步监测 被引量:30
6
作者 焦念志 杨燕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6-511,共6页
以1997年2-3月采自东海的自然海水为样品,采用SYBRGeenⅠ染色剂对微型生物细胞DNA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了SYBRGeenⅠ区分真核微型浮游植物、蓝细菌、原绿球藻以及异养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分离四类微型生... 以1997年2-3月采自东海的自然海水为样品,采用SYBRGeenⅠ染色剂对微型生物细胞DNA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了SYBRGeenⅠ区分真核微型浮游植物、蓝细菌、原绿球藻以及异养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分离四类微型生物,同时对于一般性细胞分类和计数,可省去以前作者采用的DNA染色前处理步骤,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四类超微型生物进行同步监测,可避免以往不同类群生物不同方法观测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并可快速批量处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超微型生物 同步监测 浮游生物
下载PDF
海洋初级生产光动力学及产品结构 被引量:21
7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5-91,共7页
运用14C同位素示踪方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四个季节浮游植物自然种群初级生产的光动力学特征和光合产品中颗粒有机碳(PPOC)和溶解有机碳(PDOC)的比例。结果表明,在冬、春季,网采浮游植物(Netphytoplankt... 运用14C同位素示踪方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四个季节浮游植物自然种群初级生产的光动力学特征和光合产品中颗粒有机碳(PPOC)和溶解有机碳(PDOC)的比例。结果表明,在冬、春季,网采浮游植物(Netphytoplankton,简记为Net-)和毫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简记为Nano-)具有相对较小的光合半饱和常数(KI),而在夏、秋季,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简记为Pico-)具有更小的KI.(14)C理论最大光合速率(Pm),在任何季节都是:Pico->Nano->Net-.Pm/KI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表明光合效率具有同样的季节变化顺序。Pm/KI在不同粒级类群间的顺序为Pico->Nano->Net-,可见,浮游植物细胞越小,对光能的竞争力越强。光合过程中PDOC的释放主要受光控制,太强和太弱的光均会使光合产品中PDOC的比例升高,但除光抑制情况之外,PDOC的绝对释放量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溶解有机碳 粒级 光动力学 藻类
下载PDF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结构 被引量:23
8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信息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值所能表达得了的,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反映其生态学意义的关于生产力结构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初级生产力的结构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组分结构,即不同类群生产者(包括...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信息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值所能表达得了的,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反映其生态学意义的关于生产力结构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初级生产力的结构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组分结构,即不同类群生产者(包括自养微生物、各类浮游植物等)对初级生产力贡献的比例;(2)粒级结构,即不同粒径级(<2μm,2—20μm,>20μm)生产者对初级生产力贡献的比例;(3)产品结构,即初级生产产品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分配比例;(4)功能结构,即新生产力占总初级生产力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海洋生态学
下载PDF
^(15)N示踪-离子质谱法测定新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黄庆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71,共7页
本文提出了^(15)N示踪-离子质谱法实测新生产力的方法,并于1991年11月—1992年5月结合胶州湾现场调查的实际样品,对示踪剂量、培养时间、样品贮存、消解剂量和时间、铵离子的扩散吸收,以及方法的空白值、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进行... 本文提出了^(15)N示踪-离子质谱法实测新生产力的方法,并于1991年11月—1992年5月结合胶州湾现场调查的实际样品,对示踪剂量、培养时间、样品贮存、消解剂量和时间、铵离子的扩散吸收,以及方法的空白值、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准确度,与经典的气体质谱法相比,还具有进样量少以及可同时分析^(15)N丰度、总氮浓度和水中铵离子浓度等特点,对于含氮量极低、铵氮再生迅速的海洋环境中新生产力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吸收 同位素 质谱 生产力 海洋
下载PDF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焦念志 李德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和灰色统计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水库鱼产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体系和指标标准体系,首次给出了比较系统和具有普适意义的评价方案;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综合定量评价模式,从而...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和灰色统计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水库鱼产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体系和指标标准体系,首次给出了比较系统和具有普适意义的评价方案;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综合定量评价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评价中由于多指标重迭、交错造成的难判、误判问题,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产力 模式 指标 评价
下载PDF
新生产力——一个新的海洋学研究领域 被引量:8
11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新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由Dugdale等(1967)提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反映了海区的群落净生产能力,同时也是海洋真光层对于大气中CO_2的净吸收的一种度量。新生产力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领域,它... 新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由Dugdale等(1967)提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反映了海区的群落净生产能力,同时也是海洋真光层对于大气中CO_2的净吸收的一种度量。新生产力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涉及海洋生态学、生物海洋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新生产力的基本研究方法是^(15)N示踪法,此外,还可应用沉积物捕集器法、f比推算法、物理模型法、真光层净产氧量法、^(234)Th滞留时间法、物质通量模型法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观测或推算。新生产力的研究已被纳入一些国际重大联合研究计划,如JGOFS,GLOBEC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将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展开研究,并将对全球新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精确和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产力 同位素 生态系 海洋学
下载PDF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1 位作者 李超伦 吉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12-618,共7页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生物在总初级生产力中占有相当比重(16.38%-41.00%).NO3--N主要由真核生物所吸收(64.86%-87.28%),而NH+4-N和AA-N则主要由原核生物所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7.61%-71.28%和48.15%-8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初级生产力 氮吸收 海洋
下载PDF
福建省海洋碳汇现状及潜力分析
13
作者 郑强 徐金鑫 +7 位作者 陈佳欣 陈奇 史文卿 毛晋华 丛瑜 郭艾星 骆庭伟 焦念志 《海峡科学》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海洋碳汇是研究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_(2),并将其固定、存储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包括传统的海岸带蓝碳、近岸养殖碳汇、陆架沉积物埋藏碳汇和海水中的有机-无机碳汇等部分。该文系统梳理了福建省海洋碳汇的现状及各部... 海洋碳汇是研究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_(2),并将其固定、存储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包括传统的海岸带蓝碳、近岸养殖碳汇、陆架沉积物埋藏碳汇和海水中的有机-无机碳汇等部分。该文系统梳理了福建省海洋碳汇的现状及各部分的潜在碳汇贡献量,发现养殖碳汇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利用台湾海峡的条件积极研发海洋增汇技术,有助于构建蓝色碳汇经济新模式和蓝色碳汇产业链,对助力实现我国“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蓝碳生态系统 碳中和
下载PDF
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及藻类对吸附磷的利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念志 李德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2期27-35,共9页
本文用1987年12月采自平度县大泽山水库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实验研究了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以及藻类对悬浮沉积物吸附磷的利用。实验证明,悬浮沉积物对PO_4—P的吸附相当迅速,24小时即趋于饱和;绝对吸附量随水中原有PO_4—P... 本文用1987年12月采自平度县大泽山水库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实验研究了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以及藻类对悬浮沉积物吸附磷的利用。实验证明,悬浮沉积物对PO_4—P的吸附相当迅速,24小时即趋于饱和;绝对吸附量随水中原有PO_4—P浓度和沉积物含量增加而增加,相对吸附量也随水中原有PO_4—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沉积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悬浮沉积物的吸磷或释磷,取决于沉积物吸附的磷量与水中溶存PO_4—P浓度两者的相对关系,在吸附释放平衡条件下,二者的数量变化呈对数相关。藻类培养结果表明,悬浮沉积物吸附磷能被藻类直接利用。据此,作者提出应当用总活性磷,而不是溶解无机磷作为浅水型内陆水域有效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沉积物 磷酸盐 吸附与解吸附 藻类的利用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生物群落NH_4^+-N的吸收与再生通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7-225,共9页
通过4个季节(1991年11月—1992年7月)的现场实验观测,初步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浮游生物群落的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秋季>冬季;周日变化为:吸收通量在白天大于夜... 通过4个季节(1991年11月—1992年7月)的现场实验观测,初步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浮游生物群落的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NH_4^+-N吸收、再生通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秋季>冬季;周日变化为:吸收通量在白天大于夜间,再生通量夜间大于白天;全年平均,吸收通量为0.073μ mol/(L·h),再生通量为0.053μ mol/(L·h),再生通量始终小于吸收通量;NH_4^+-N的周转时间最长为16.34d(冬季),最短为0.68d(夏季);吸收通量主要来自Picoplankton(占总量的46%—57%);NH_4^+-N吸收具有光依赖性,不同粒级的光依赖顺序为:Netplankton>Nanoplankton>Picoplank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吸收和氨再生 浮游生物 胶州湾
下载PDF
影响水库鱼产力的基础环境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念志 李德尚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以山东省30座代表性的大中型水库为样本,对影响水库鱼产力的基础环影境条件——集雨区性状、水库形态和水文状况各方面共计21项变量,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水库鱼产... 本文以山东省30座代表性的大中型水库为样本,对影响水库鱼产力的基础环影境条件——集雨区性状、水库形态和水文状况各方面共计21项变量,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水库鱼产力的主要因素是:集雨区的土壤、相对人口密度、植被覆盖率以及水文换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壤肥力,文中建立的土壤肥力指数(SF1),第一次定量证明了集雨区、土壤对水库营养水平乃至鱼产力的决定性作用。这些关键性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价水库鱼产力的环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环境因素 多元分析 产量
下载PDF
Dynamics of Dimethylsulfide and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Produced by Phytoplankton in the Chinese Seas -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Affecting Factors 被引量:5
17
作者 焦念志 柳成章 +3 位作者 洪华生 原田茂树 越川海 渡边正孝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7期774-786,共13页
Distribution of dimethylsulfide (DMS) and/or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p) concentrations in the Jiaozhou Bay, Zhifu Bay and East China Sea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4 - 1998. Both DMS... Distribution of dimethylsulfide (DMS) and/or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p) concentrations in the Jiaozhou Bay, Zhifu Bay and East China Sea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4 - 1998. Both DMS and DMSPp levels showed remarkabl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High values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or shelf waters and low value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The highest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spring or summer and lowest in autumn. DMS or DMSPp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mass on a large geographical scale, while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were more likely influential on smaller-scale variations. Diatom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otal DMS or DMSPp abundance in coastal waters. Nitrate was found to have a two-phase relationship with DMSPp concentrations: positive when nitrat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1 mumol/L, and negative when it was above. Anthropogenic factors such as sewage input and aquaculture also showed influences on DMS or DMSPp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sulfide (DMS)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p) nitrogen DIATOMS Chinese seas
下载PDF
关于沉积物释磷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焦念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0-84,共5页
沉积物是内陆水域磷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沉积物释磷作为内输入磷源,对水域营养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较浅的湖泊夏季中期出现磷浓度高峰,有些浅湖夏季氮成为限制性营养元素;混合湖与分层湖的总磷—叶绿素相关模式有着... 沉积物是内陆水域磷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沉积物释磷作为内输入磷源,对水域营养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较浅的湖泊夏季中期出现磷浓度高峰,有些浅湖夏季氮成为限制性营养元素;混合湖与分层湖的总磷—叶绿素相关模式有着显著差异等。研究证明,这些现象都与沉积物释磷有关,而且在许多水域,磷的内输入占了总输入的相当比重,其对水域生产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对沉积物释磷的机理、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结论对于渔业经营及环境管理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释磷 磷代谢
下载PDF
海洋浮游生物氮吸收动力学及其粒级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于1991年秋-1992年夏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站之一的胶州湾进行4个季节的现场实验,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浮游生物群落对两种主要氮源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吸收动力学及其粒级特征。研究初步阐明自然浮游... 于1991年秋-1992年夏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站之一的胶州湾进行4个季节的现场实验,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浮游生物群落对两种主要氮源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吸收动力学及其粒级特征。研究初步阐明自然浮游生物群落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氮源的吸收特性和受控机制,首次在群落水平上给出不同粒级浮游生物氮吸收特征的定量描述,从而为新生产力研究、生态系能流分配和生源要素生物地化循环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吸收动力学 粒级
下载PDF
Responses of Picoplankton to Nutrient Perturb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oast-wards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念志 杨燕辉 +2 位作者 Hiroshi KOSHIKAWA Shigeki HARADA Masataka WATANABE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6期731-739,共9页
Responses of Prochlorococcus (Pro), Synechococcus (Syn), pico-eukaryotes (Euk)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act) in pelagic marine ecosystems to external nutrient perturbations were examined using nitrogen- (N), phosp... Responses of Prochlorococcus (Pro), Synechococcus (Syn), pico-eukaryotes (Euk)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act) in pelagic marine ecosystems to external nutrient perturbations were examined us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iron- (Fe), and cobalt- (Co) enriched incub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November 1997. Variations in abundance of the 4 groups of microorganism and cellular pigment content of the autotrophs during incubation were followed by flow-cytometric measurements for seven days. During the incubation, Syn and Euk showed a relatively higher demand on Fe and N, while Pro required higher levels of Co and P. The Fe was inadequate for all the organisms in the deep euphotic zone (75 m) of the study are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implied that biological interaction among the organisms played a role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shift during the incubation. It seemed that beside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here are some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limitations as well as impacts from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on Pro distribution in coast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HLOROCOCCUS PICOPLANKTON NUTRIENTS iron cobalt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