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大曲理化因子动态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牛广杰 刘军 黄治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3-55,共3页
通过对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动态演变的研究,结果显示,大曲曲温最高65℃、最低28℃,水分从40%逐步降至11.8%、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液化力、蛋白分解力分别在92U/g^330U/g4、8g/100g^143g/100g、0.11mg/g^0.45mg/g、0.18U/g^0... 通过对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动态演变的研究,结果显示,大曲曲温最高65℃、最低28℃,水分从40%逐步降至11.8%、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液化力、蛋白分解力分别在92U/g^330U/g4、8g/100g^143g/100g、0.11mg/g^0.45mg/g、0.18U/g^0.56U/g、4.2U/g^104U/g之间波浪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理化因子 动态演变
下载PDF
白酒丢糟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牛广杰 刘军 孙东伟 《酿酒》 CAS 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
以浓香型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菌种协同发酵生产菌体蛋白,提高白酒丢糟中营养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60h、发酵起始pH6.5、投料比(麸皮∶酒糟)为1∶1.5、接种量在4%、溶氧条件为60g/500mL、硫酸铵添加量0.5%条件下... 以浓香型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菌种协同发酵生产菌体蛋白,提高白酒丢糟中营养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60h、发酵起始pH6.5、投料比(麸皮∶酒糟)为1∶1.5、接种量在4%、溶氧条件为60g/500mL、硫酸铵添加量0.5%条件下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可以提高丢糟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丢糟 协同发酵 菌体蛋白
下载PDF
香蕉皮单宁的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丽 王川 牛广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76,共4页
文章研究从香蕉皮中提取单宁,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实验以及其抑菌性能与温度、pH和盐浓度的关系。实验表明,香蕉皮中提取物对霉菌、细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与常用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相比较,其抑菌作用强于苯甲酸钠,... 文章研究从香蕉皮中提取单宁,并对提取物进行抗菌实验以及其抑菌性能与温度、pH和盐浓度的关系。实验表明,香蕉皮中提取物对霉菌、细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与常用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相比较,其抑菌作用强于苯甲酸钠,且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pH升高,单宁被氧化,抑菌效力有所降低;盐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弱。实验表明用香蕉皮提取物作为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保藏食品是可行的,并为更好地开发香蕉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单宁 抑菌性
下载PDF
多菌种固态发酵酒糟生产菌体饲料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东伟 刘军 牛广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39,43,共3页
本试验通过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白酒糟,旨在提高酒糟中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投料70g(次粉占40%)、尿素投加量为1%、接种量在3.5%、pH6.31、发酵时间为48h的条件下发酵酒糟所得的发酵蛋白质含量较高。
关键词 酒糟 次粉 混合菌种 菌体蛋白
下载PDF
浅谈红曲霉在白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东 胡晓龙 +2 位作者 彭志云 牛广杰 葛隐 《酿酒》 CAS 2010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我国红曲霉的应用由来已久,尤其是在食品、传统酿酒行业的应用。红曲霉因能产生多种功能性物质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红曲霉在白酒发酵过程中筛选分离的方法,红曲霉在白酒中的研究现状,及红曲霉的应用前景及发展空间。
关键词 白酒 红曲霉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气升式外环流发酵罐用于食醋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军 冯志平 牛广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72,共3页
以酒精为主要原料,利用气升式外环流发酵罐进行食醋发酵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底物酸酒总浓度6.5%、酸酒比1:1.50、发酵温度30℃、通风量1:0.16 v/v·min时,其最终酸度、发酵时间及平均产酸速率分别可达5.58 g,100mL、24.1 h和18.7 g/h。
关键词 酒精 食醋 气升式发酵罐
下载PDF
混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菌体饲料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军 牛广杰 孙东伟 《酿酒科技》 2009年第9期116-118,共3页
以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菌种协同发酵将外源蛋白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从而提高酒糟中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48h、投料(投料比为40%)70g、接种量在3.6%、pH6.31、尿素投加量为0.5%的条件下发酵,比单纯使用酒糟发酵蛋白... 以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菌种协同发酵将外源蛋白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从而提高酒糟中蛋白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48h、投料(投料比为40%)70g、接种量在3.6%、pH6.31、尿素投加量为0.5%的条件下发酵,比单纯使用酒糟发酵蛋白含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利用 酒糟 混合菌种 菌体蛋白 提高
下载PDF
水煮味复合调味品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东伟 刘军 牛广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研究了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及生产加工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主体风味组成中配比效果好的顺序为肉香味>辣味>酱香味>麻味,即肉类提取物占9.5%,辣椒占9.0%,郫县豆瓣占11%,花椒占5.5... 研究了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及生产加工水煮味复合调味品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主体风味组成中配比效果好的顺序为肉香味>辣味>酱香味>麻味,即肉类提取物占9.5%,辣椒占9.0%,郫县豆瓣占11%,花椒占5.5%效果最佳,产品风味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调味品 原料配比 工艺参数
下载PDF
香水味复合调味品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军 牛广杰 张云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58,共3页
研究了香水味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确定了本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原料配比及生产加工香水味复合调味品的工艺参数,使产品风味突出。
关键词 复合型调味品 原料配比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论川味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风味成分的来源和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东伟 刘军 牛广杰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为给研发新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提供参考,通过介绍川菜及用料特点,分析了川味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中的麻味、咸味、辣味、鲜味和香味等风味成分的来源和形成条件,认为不同的烹调方法,使用的调味料不同,复合调味料的配比也就不同,并提出了今... 为给研发新型半固态复合调味料提供参考,通过介绍川菜及用料特点,分析了川味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中的麻味、咸味、辣味、鲜味和香味等风味成分的来源和形成条件,认为不同的烹调方法,使用的调味料不同,复合调味料的配比也就不同,并提出了今后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开发方向:广泛使用天然物质、产品口味多样化、生产工艺采用高科技和包装礼品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风味成分 来源
下载PDF
五粮液包包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理化因子动态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东 牛广杰 +2 位作者 彭志云 陈亮 杨蓉 《酿酒》 CAS 2009年第6期38-40,共3页
以五粮液包包曲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曲坯发酵过程进行取样分析,对曲坯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理化因子动态进行研究,初步揭示了五粮液包包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与其理化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关系,为提高包包曲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五粮液包包曲 微生物区系 理化因子 依据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中一株产红色素细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东 牛广杰 +2 位作者 彭志云 杨蓉 陈亮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1期53-54,57,共3页
从浓香型曲药中分离得1株产红色素的菌株。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呈短杆状,好氧,能在较广泛的温度和酸度下生长,能分解淀粉和液化明胶。
关键词 微生物 浓香型大曲 红色素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五粮液包包曲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理化因子演变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东 牛广杰 +2 位作者 彭志云 陈亮 杨蓉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2期38-40,共3页
以五粮液包包曲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曲坯发酵过程进行取样分析,对曲坯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理化因子进行研究,初步揭示了五粮液包包曲中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与其理化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关系,为提高包包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五粮液包包曲 微生物区系 理化因子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微生物消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东 唐贤华 +2 位作者 牛广杰 彭志云 郭凡 《酿酒》 CAS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使用物性测试仪对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糟醅的硬度、回复性、粘着性等质构特性进行跟踪测定分析,并对发酵期间微生物消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微生物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 质构特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TA.XTplus物性测试仪在传统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探索(二)——五粮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发酵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贤华 赵东 +2 位作者 牛广杰 彭志云 雷晓东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67,共3页
通过物性测试仪对五粮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糟醅的硬度、粘聚性、内聚性等质构特性进行跟踪测试分析,并对窖期内糟醅水分、酸度、淀粉等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理化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五粮浓香型白酒 发酵参数 质构特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优良产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广杰 《酿酒》 CAS 2013年第6期56-59,共4页
从大曲中分离获得6株酵母菌,通过对菌株形态结构观察和生理特性分类鉴定,初步确定2株高产乙酸乙酯酵母,并对分离菌株发酵动力学及其产酯性能进行研究,其中在最适条件下菌株BQC-1Y产酯量高达663.8mg/100mL,完全适合用于白酒产香的优良酵... 从大曲中分离获得6株酵母菌,通过对菌株形态结构观察和生理特性分类鉴定,初步确定2株高产乙酸乙酯酵母,并对分离菌株发酵动力学及其产酯性能进行研究,其中在最适条件下菌株BQC-1Y产酯量高达663.8mg/100mL,完全适合用于白酒产香的优良酵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结构 生理特性 产酯性能
下载PDF
浓底锅水的生物高效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汉森 赵东 +3 位作者 彭志云 牛广杰 童梁 秦涛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8,共4页
从五粮液酒厂及周边环境中筛选6株能降解底锅水酸度的酵母菌,通过在同一条件下发酵,对比选出降解效果最好的菌种。研究表明,所选菌种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菌龄20~24 h,接种量为4%,底锅水稀释比为1∶2,发酵温度为28℃,发酵装瓶量20%,发酵... 从五粮液酒厂及周边环境中筛选6株能降解底锅水酸度的酵母菌,通过在同一条件下发酵,对比选出降解效果最好的菌种。研究表明,所选菌种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菌龄20~24 h,接种量为4%,底锅水稀释比为1∶2,发酵温度为28℃,发酵装瓶量20%,发酵时间为44~48 h。在此发酵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77.33%,BOD的去除率为72.19%,菌体蛋白得率为6.5 g/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锅水 降酸酵母 有机酸 COD BOD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增己降乳”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曾田 胡晓龙 +6 位作者 马兆 崔媛媛 王京京 何培新 李聪聪 牛广杰 李红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2-19,共8页
以河南某酒企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作为出发菌群,分别构建产己酸菌群和降乳酸菌群.基于原核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分别对上述两种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菌群中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窖泥出发菌群,且优势微生物... 以河南某酒企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作为出发菌群,分别构建产己酸菌群和降乳酸菌群.基于原核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分别对上述两种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菌群中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窖泥出发菌群,且优势微生物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产己酸菌群的优势菌主要集中在厚壁菌门中的Clostridium属和Ruminococcus属,而降乳酸菌群的优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厚壁菌门的Bacillus,Clostridium,Sporanaerobacter,Soehngenia,Oscillospira,Ruminococcus,Paenibacillus,Caldicoprobacter,Sedimentibacter,Dorea,Coprococcus和Tepidimicrobium12个属.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窖泥中与产己酸和降乳酸有关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并为通过定向组装高产己酸群落和有效降乳酸群落、实现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增己降乳"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浓香型白酒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一株窖泥源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菌株产丁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志云 赵东 +4 位作者 胡晓龙 何培新 张勇 郑燕 牛广杰 《酿酒科技》 2019年第10期24-31,共8页
从某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筛选出1 株高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 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丁酸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9 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出对丁酸产量影响... 从某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筛选出1 株高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 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丁酸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9 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出对丁酸产量影响显著的3 个因素,依次为葡萄糖、碳酸钙和蛋白胨。对上述显著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产酸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 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总成分组成为:葡萄糖85.29 g/L,酵母粉7.5 g/L,蛋白胨9.37 g/L,氯化钠7.5 g/L,乙酸钠4.5 g/L,磷酸氢二钾2.5 g/L,七水合硫酸镁0.3 g/L,硫酸铵1.5 g/L,七水合硫酸亚铁0.015 g/L,硫代乙醇酸钠0.5 g/L,碳酸钙11.6 g/L。优化后培养基的丁酸浓度为22.96 g/L,较优化前的14.23 g/L提高了61.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RL1 丁酸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浓香型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的窖池空间分布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晓龙 王康丽 +6 位作者 余苗 牛广杰 孟书剑 马安银 李红 樊建辉 何培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酒企6年和12年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两类窖龄窖池中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物种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分别在窖壁中层和下层...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河南某酒企6年和12年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两类窖龄窖池中窖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物种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分别在窖壁中层和下层窖泥最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及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等14个属为窖泥优势属,其中78.6%优势属在两类窖龄窖池下部(下层和窖底)窖泥中含量均高于窖池上部(上层和中层)窖泥,且主要隶属于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和拟杆菌纲(Bacteroidia);57.6%(19/33)Top10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窖龄无关;随窖龄增加,Top10属产生了132个变化,其中75.6%的变化均较小(<1%);冗余分析(RDA)结果推测,铵态氮和有效磷可能是影响供试窖泥原核微生物菌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空间异质性 浓香型白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