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
1
作者 程兆龙 李永涛 +2 位作者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水域最常见的鲸豚类之一。作为一种近岸分布的小型齿鲸,东亚江豚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东亚江豚的整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已...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水域最常见的鲸豚类之一。作为一种近岸分布的小型齿鲸,东亚江豚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东亚江豚的整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东亚江豚的遗传学、生态学、繁殖与生理、声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东亚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渔业误捕、栖息地退化与丧失、污染、食物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东亚江豚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建议,包括管控有害渔具的使用,加强涉海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快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等,以期为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东亚江豚 研究现状 威胁 保护
下载PDF
基于PSR的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47
2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徐宾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3-952,共10页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从广义上定义河口区生态系统,将河口及毗邻的陆域、海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3个方面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研究区1991年数据和相关国家标准...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从广义上定义河口区生态系统,将河口及毗邻的陆域、海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3个方面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研究区1991年数据和相关国家标准为基准,2013年代表现况,利用综合指数法(CEI)评价了黄河河口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响应指数最高(0.9055),压力指数居中(0.8288),状态指数最低(0.6458),综合指数为0.7427。总体来看,与1991年相比,目前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仍处于"健康"状态,但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其中状态指数下降最为严重。从区域轻度开发到人类活动强烈干扰阶段,黄河河口区存在过度捕捞、湿地不合理开发、浅海养殖过度及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应进行区域的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PSR模型 综合评价指数 黄河口
下载PDF
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牛明香 李显森 徐玉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 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筴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筴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 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 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筴鱼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 中心渔场 海表温度 叶绿素质量浓度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了1986—2015年的海岸线,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段面积的淤蚀变化、海岸线迁移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淤蚀变化与入海水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7年黄河三角洲东营段处...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了1986—2015年的海岸线,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段面积的淤蚀变化、海岸线迁移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淤蚀变化与入海水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7年黄河三角洲东营段处于持续蚀退状态,蚀退面积约为180 km^2;1997—2006年淤积后面积相对稳定,2006年面积和1986年相差不大;自2008年开始呈现轻微蚀退状态;蚀退速率和淤积速率最快的时段分别为2011—2013年和1997—1999年。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显著,黄河入海口段变化最为剧烈,海岸线方向和形态不断变化,向海延伸;东营港及邻近岸段区域面积基本稳定;刁口段、莱州湾岸段年间淤进和蚀退交替进行,总体上均处于蚀退状态。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变化、入海水沙和海水侵蚀的影响,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对于近年来河口海岸线的变迁具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变化 淤蚀 时空异质性 遥感影像 黄河三角洲 东营段
下载PDF
南四湖湿地遥感信息分区分层提取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牛明香 赵庚星 李尊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8,52,共5页
该文以南四湖区为试验区,利用TM数据,在对各地类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和分层相结合的湿地信息提取技术方法。根据研究区各种湿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将该区分为两个湿地类型区;在每一个区内,根据湿地的光谱特征进行... 该文以南四湖区为试验区,利用TM数据,在对各地类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和分层相结合的湿地信息提取技术方法。根据研究区各种湿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将该区分为两个湿地类型区;在每一个区内,根据湿地的光谱特征进行分层提取,采用单红外波段阈值法、模型法以及改进的监督分类等技术方法。结果显示,该区湿地有14类,其中,自然湿地91119 51hm2,人工湿地122243 1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数字图像 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黄海中南部越冬鳀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1 位作者 吴强 孙坚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时空和环境因子构建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时空因子(年、下网时间、经度和纬度)和环境因子对越冬鳀资源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44.76%,其中,时空因子对其的影响均显著,以空间因子影响最大,对总偏差的解释率为35.4%;环境因子中,水深、海表温度和温度梯度对其影响显著,而叶绿素a浓度影响不显著;越冬鳀分布的最适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温度梯度范围分别为7~11℃、1.2~2.3 mg/m^3和0.7~2.5℃。研究结果对环境变动下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海洋遥感 黄海
下载PDF
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探讨河口生态系统特征和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完整性出发寻求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适宜指标。根据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充分考虑黄河河口区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 在探讨河口生态系统特征和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完整性出发寻求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适宜指标。根据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充分考虑黄河河口区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黄河河口区的生物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措施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筛选出50个评价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获取方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子系统、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4层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PSR模型 黄河河口
下载PDF
湿地研究浅探 被引量:8
8
作者 牛明香 赵庚星 李尊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589,共4页
湿地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湿地分类、湿地评价、湿地模型以及湿地的开发、保护、恢复与重建,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分类 湿地评价 湿地模型 湿地恢复 土地类型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健康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2 位作者 左涛 李永涛 程兆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2,共8页
构建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河口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分别以1982-1983年和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为参照点,从种... 构建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河口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分别以1982-1983年和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为参照点,从种类组成与丰度、繁殖共位群和营养结构等方面筛选14个评价指标,构建黄河口近岸水域F-IBI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3、5赋值法计算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用以评价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为“差”;与2013-2014年相比,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为“好”。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40年来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严重,处于较差的水平;但与2013-2014年相比,2020年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变化不明显。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入海径流量锐减等因素致使黄河口鱼类栖息环境恶化,资源结构被破坏,生物完整性降低,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渔业水域 黄河口
下载PDF
卫星遥感和GIS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明香 赵宪勇 《南方水产》 2008年第3期70-74,共5页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2个方面综述了遥感在海洋渔业环境因子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GIS...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2个方面综述了遥感在海洋渔业环境因子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GIS技术以及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在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遥感和GIS技术在海洋渔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GIS) 海洋渔业资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的时空动态遥感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3 位作者 王安东 陈瑞盛 张家旭 赵亚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以1986—2017年间潮位最低的6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以瞬时水边线为下边界,以围垦大堤、养殖池塘、平均高潮线和植被线为上边界,提取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信息,分析3...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以1986—2017年间潮位最低的6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以瞬时水边线为下边界,以围垦大堤、养殖池塘、平均高潮线和植被线为上边界,提取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信息,分析30年来贝类栖息地的时空变动。结果显示,1986—2017年贝类栖息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1188 km^(2) 减少为2017年的396 km^(2);1993—2001年和2008—2013年2个时段变化最为显著,年均减少面积均约为34 km^(2) 。空间上,以刁口段变化最为剧烈,除1986—1993年下边界略向海扩张外,其他时段上边界向海推进、下边界向陆蚀退,面积大幅减少。河口段上边界基本稳定,下边界由于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和海洋动力侵蚀的双重作用,淤积和蚀退交替进行,但总体上面积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时空变动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刁口段和莱州湾段主要由于滩涂盐田、水产养殖池塘和工程建设占用,河口段主要因为黄河入海水沙变动和海洋动力侵蚀,由于港口和油田建设,东营港及邻近段栖息地功能全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贝类 栖息地 时空动态 遥感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南四湖区湿地信息遥感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牛明香 赵庚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定量地提取变化较快的湿地信息是重要的遥感研究内容之一;以南四湖区为试验区,利用TM数据,在对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根据该区各湿地类型及其它相关地类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单红外阈值法与改进的监督分类相结合,分层提取湿... 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定量地提取变化较快的湿地信息是重要的遥感研究内容之一;以南四湖区为试验区,利用TM数据,在对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根据该区各湿地类型及其它相关地类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单红外阈值法与改进的监督分类相结合,分层提取湿地信息的技术方法,显示该区共有湿地14类,其中,自然湿地91 119.51hm2,人工湿地12 2243.1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信息遥感技术 TM数据 图象处理 人工湿地 生态环境 淡水湖
下载PDF
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波 吴强 +1 位作者 牛明香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3-1350,共8页
根据2010年5月和8月对黄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共有9种重要种类,与5月相比,8月没有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比例大大增加。黄... 根据2010年5月和8月对黄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共有9种重要种类,与5月相比,8月没有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比例大大增加。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在5月和8月总摄食量分别为0.5万t和19.6万t,细长脚、中华哲水蚤、脊腹褐虾、中华安乐虾、小黄鱼和鳀是黄海北部鱼类群落被摄食量最高的6种主要饵料种类。1985年至2010年的25年间,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更替,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减少,广食性鱼类增多;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每10年下降0.24,尽管近10年的下降速度有所放慢,但仍远远高于渤海和黄海中南部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北部 鱼类群落 食性类型 摄食量 营养级
下载PDF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袁伟 王俊 +4 位作者 左涛 牛明香 栾青杉 时永强 孙坚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61,共10页
本文以莱州湾2009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及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4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对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 本文以莱州湾2009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及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4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对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4个航次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72种,其中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122种,软体动物46种,甲壳动物64种,棘皮动物18种,鱼类9种,其他类13种。调查海域平均丰度为(1 102.56±216.32) ind./m2,多毛类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平均生物量为(28.16±8.45) g/m2,软体动物占据优势。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低值区位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邻近海域,高值区位于渤海中部海域。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多毛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紫壳阿文蛤(Alvenius ojianus)等是莱州湾调查海域的优势种。通过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出现小型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丰度 生物量 大型底栖动物
下载PDF
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显森 牛明香 戴芳群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2004年春季渤海底拖网调查资料,从渔获物的种类组成、渔业资源结构、优势种以及重要鱼类的体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生殖群体的区域集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渤海的生... 根据2004年春季渤海底拖网调查资料,从渔获物的种类组成、渔业资源结构、优势种以及重要鱼类的体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生殖群体的区域集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渤海的生殖群体种类仅为51种,资源量指数为1.54kg/网·h,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优势种更替明显,生殖群体结构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生殖群体区域集群分布明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的种类组成最相近,相似指数达到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渔业生物 生殖群体 结构与分布
下载PDF
秘鲁外海夏季渔业资源与水温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珊 李显森 +3 位作者 戴芳群 陈聚法 徐玉成 牛明香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秘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渔场的探捕调查,对该海域夏季的渔业资源和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南半球夏季调查海域(13°~22°S,78°~90°w)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存在一...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秘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渔场的探捕调查,对该海域夏季的渔业资源和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南半球夏季调查海域(13°~22°S,78°~90°w)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存在一大范围的低温水舌,表层水温分布范围为19.37~23.26℃,由南向北递升。北部温跃层顶界较浅,厚度较小,强度较大;而南部温跃层顶界较深,厚度较大,强度较弱。拖网的平均CPUE为38.4kg/h,渔获物以茎柔鱼Dosidicusgigas为主,占总渔获量85.2%;秘鲁鳃Engraulis ringens仅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秘鲁专属经济区外缘水域,资源密度指数为3.7kg/h。秘鲁外海除茎柔鱼外,其他中上层鱼类的资源少,集群性差,不适合作为大型拖网加工船的作业渔场来开发。建议我国的东南太平洋竹荚鱼Trachurus murphyi 拖网渔业向智利外海南部(45°~50°S)和西部(95~110°W)海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渔业资源 水温 秘鲁外海
下载PDF
海洋江豚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 李洪志 +4 位作者 左涛 李永涛 程兆龙 袁伟 牛明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8-196,共9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分布范围更广的海洋江豚得到的研究和保护远远不够,亟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对江豚的记载、分类和海洋江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总结了海洋江豚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声学以及摄食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保护重点提出了建议,包括注重基础研究、强化保护区建设、注重保护技术研发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江豚 分类 种群 分布
下载PDF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东亚江豚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兆龙 于国旭 +3 位作者 李永涛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12,共8页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江豚 被动声学调查 江豚分布 发声鱼类 渔业资源 噪声管理
下载PDF
基于生计渔业调查的黄河口西南侧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家旭 左涛 +3 位作者 左明 王安东 王俊 牛明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9,共10页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螺类数量居多,8月螺类和鱼类数量居多,9月鱼类数量居多,10―11月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鱼夋](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2 g的生物组成(44%~82%),鱼类以个体质量<20 g为主,优势种类组成月更替明显。研究表明,开展须子网生计渔业调查和监测是采集黄河口沿岸咸、淡水交汇区潮间带包括鱼类补充群体在内的诸多渔业生物分布资料的有效途径。研究还表明,须子网渔业生产虽为黄河口沿岸当地传统的生计渔业,但其低选择性及在迁移通道的布设方式等易对渔业资源自然补充和增殖养护群体造成破坏,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幼鱼种类组成和出现季节特征,重点在夏季和初秋季对该渔业的网目和布设区域进行相应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 须子网 潮间带 黄河口
下载PDF
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20
作者 张家旭 王俊 +3 位作者 牛明香 左涛 常雯 陈瑞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Liza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鱼夋]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和死亡等渔...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Liza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鱼夋]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和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和开发率。结果显示,[鱼夋]体长分布范围为45~460 mm,优势体长组为55~185 mm;体重范围为2~1100 g,优势体重组为2~80 g。方差分析表明,[鱼夋]的平均体长、体重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各月及全年[鱼夋]的体长–体重关系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生长类型为负异速生长。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在7月肥满度最大,而6月最小;产卵盛期为4—5月。[鱼夋]的生长速率为0.31a^(-1),总死亡系数为1.42a^(-1),自然死亡系数估算结果为0.51 a^(-1),捕捞死亡系数为0.91 a^(-1),其开发率为0.64,[鱼夋]种群资源被过度利用。定置网渔业生产对于黄河口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对幼鱼和补充群体资源影响较大,应对定置网渔业生产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定置网 [鱼夋] 渔业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