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2000~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海水温度梯度等遥感数据,在定性分析黄海中南部越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时空和环境因子构建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时空因子(年、下网时间、经度和纬度)和环境因子对越冬鳀资源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44.76%,其中,时空因子对其的影响均显著,以空间因子影响最大,对总偏差的解释率为35.4%;环境因子中,水深、海表温度和温度梯度对其影响显著,而叶绿素a浓度影响不显著;越冬鳀分布的最适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温度梯度范围分别为7~11℃、1.2~2.3 mg/m^3和0.7~2.5℃。研究结果对环境变动下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2个方面综述了遥感在海洋渔业环境因子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GIS...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2个方面综述了遥感在海洋渔业环境因子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GIS技术以及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在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遥感和GIS技术在海洋渔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更多
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以1986—2017年间潮位最低的6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以瞬时水边线为下边界,以围垦大堤、养殖池塘、平均高潮线和植被线为上边界,提取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信息,分析3...基于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以1986—2017年间潮位最低的6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数据为数据源,以瞬时水边线为下边界,以围垦大堤、养殖池塘、平均高潮线和植被线为上边界,提取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信息,分析30年来贝类栖息地的时空变动。结果显示,1986—2017年贝类栖息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1188 km^(2) 减少为2017年的396 km^(2);1993—2001年和2008—2013年2个时段变化最为显著,年均减少面积均约为34 km^(2) 。空间上,以刁口段变化最为剧烈,除1986—1993年下边界略向海扩张外,其他时段上边界向海推进、下边界向陆蚀退,面积大幅减少。河口段上边界基本稳定,下边界由于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和海洋动力侵蚀的双重作用,淤积和蚀退交替进行,但总体上面积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栖息地时空变动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刁口段和莱州湾段主要由于滩涂盐田、水产养殖池塘和工程建设占用,河口段主要因为黄河入海水沙变动和海洋动力侵蚀,由于港口和油田建设,东营港及邻近段栖息地功能全部丧失。展开更多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展开更多
文摘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2个方面综述了遥感在海洋渔业环境因子方面的应用,简单介绍了GIS技术以及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在海洋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遥感和GIS技术在海洋渔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摘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