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 SUVmax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治疗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成明 王丽丹 +4 位作者 李文波 黄颖 邓熙 牛梦达 彭志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93-1698,共6页
目的探讨R-CHOP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对弥漫大B... 目的探讨R-CHOP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生存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9年在R-CHOP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Studio软件对DLBCL患者的年龄、性别、^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值以及免疫学标志物和免疫分型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根据SUVmax值将76例DLBCL患者分为SUVmax≤10组和SUVmax>10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IPI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SUVmax、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RR(>60岁/≤60岁)=12.56(95%CI:3.32~47.54),RR(SUVmax值>10/SUVmax值≤10)=3.11(95%CI:1.04~9.34),RR(>2分/≤2分)=5.67(95%CI:1.09~29.60)。免疫学标志物CD10、BCL-6、MUM-1的表达以及免疫学分型与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10组和SUVmax>10组在年龄、分期等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值对DLBCL患者R-CHOP方案治疗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SUVMAX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R-CHOP治疗 Kaplan-Meier评估
下载PDF
双燃料发动机低温燃烧排放性能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梦达 宣熔 +3 位作者 陈美谦 胡登 范金宇 黄加亮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7.5%、10.0%、12.5%、15.0%、17.5%6组变量,对发动机NO、碳烟(Soot)和CO生成及排放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烧丁醇并结合EGR能够实现发动机的低温燃烧,减少CO和碳烟的生成,且显著降低NO排放。当丁醇掺混比为B20、EGR利用率12.5%组合时,NO排放比原机降低58.97%,Soot生成质量峰值比原机降低37.5%,CO排放比原机降低23.53%。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采用柴油/丁醇/EGR低温燃烧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 柴油-丁醇混合燃料 低温燃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EGR及进气压力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宣熔 牛梦达 +3 位作者 黄朝霞 黄加亮 范金宇 邓涛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81,85,共7页
为解决船舶柴油机排放的NO_(X)、soot和CO等污染物过多的问题,以济南柴油机厂出产的4190Z_(L)C-2型船用中速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_FIRE软件构建双燃料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试验研究甲醇掺混比为20%的情况下,不同EG... 为解决船舶柴油机排放的NO_(X)、soot和CO等污染物过多的问题,以济南柴油机厂出产的4190Z_(L)C-2型船用中速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_FIRE软件构建双燃料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试验研究甲醇掺混比为20%的情况下,不同EGR率和进气压力对柴油机燃烧、排放和动力特性的影响,保证在柴油机正常燃烧性能情况下得出最佳的EGR率和进气压力。研究结果表明:EGR引入并配合混合燃料能大幅降低NO_(X)排放量,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I排放标准;放热率曲线会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后移,且峰值增加,同时柴油机的动力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EGR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进气压力不仅能优化柴油机动力性,而且可进一步降低NO_(X)、soot和CO排放。经分析,当掺混比为20%、EGR率为10%时,NO排放较原机排放降下76.9%,soot排放量降低40.7%,指示功率降为51.26 kW;当进气压力提高至0.213 MPa时,指示功率增大至52.88 kW,柴油机的动力性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甲醇 进气压力 燃烧及排放特性
下载PDF
掺烧甲醇对船舶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宣熔 牛梦达 +4 位作者 李品芳 黄加亮 范金宇 胡登 邓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04,109,共5页
为解决船用柴油机NOX,soot,CO等过高排放的问题,以实验室4190ZLC-2型船用中速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FIRE软件构建燃烧室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采用仿真实验,研究不同甲醇掺混比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保证柴油机正常... 为解决船用柴油机NOX,soot,CO等过高排放的问题,以实验室4190ZLC-2型船用中速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FIRE软件构建燃烧室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采用仿真实验,研究不同甲醇掺混比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保证柴油机正常燃烧性能情况下,得出最佳的甲醇掺混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使得缸内最大爆发压力有所降低,对应相位略有提前;放热率曲线呈单峰分布且峰值增加,相对曲轴转角滞后;额定工况下随着甲醇的掺混比例增加,CO排放显著增加,NOX,soot排放量呈降低趋势。经分析,在掺混比为20%,NO排放较原机降低5.4%,CO含量增加49.2%,soot排放量降低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中速柴油机 甲醇 最佳掺混比 燃烧及排放特性 放热率
下载PDF
喷油提前角对双燃料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宣熔 张飞飞 +4 位作者 陈坚 林航 牛梦达 冯超然 黄加亮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为研究喷油提前角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以4190ZLC-2型船用中速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_FIRE软件构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室模型。通过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当甲醇掺混比为20%,喷油提前角分别为16.6°、18.6°、... 为研究喷油提前角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以4190ZLC-2型船用中速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运用AVL_FIRE软件构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室模型。通过仿真实验的方法,研究当甲醇掺混比为20%,喷油提前角分别为16.6°、18.6°、20.6°、22.6°时,对柴油机燃烧、排放、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逐渐增大,缸内混合气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优化混合燃料在缸内燃烧的质量,同时还可观察到放热率曲线逐渐前移且峰值增加。分析数据可知,在甲醇掺混比为20%,喷油提前角20.6°时,NO排放较原机排放增加29.83%,Soot排放量降低30.5%,CO排放量降低5.6%,指示功率增为58.75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喷油提前角 甲醇 排放及燃烧特性
下载PDF
靶向脑淀粉样血管病Aβ的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6
作者 何雨佳 贾建华 +3 位作者 王亮 彭志平 牛梦达 田川卉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95-1802,共8页
设计并制备靶向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衍生物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作初步评价。以2-(4-(二甲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溴代、偶联、脱保护、络合反应制得非标记目... 设计并制备靶向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衍生物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作初步评价。以2-(4-(二甲氨基)苯基)苯并噁唑-5-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溴代、偶联、脱保护、络合反应制得非标记目标化合物Al^19 F-9和Al^19 F-10,所有新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确证;通过“一锅两步”的水相络合反应制得放射性标记目标产物Al^18 F-9和Al^18 F-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Al^18 F-9和Al^18 F-10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摇瓶法”测试Al^18 F-9和Al^18 F-10的脂溶性;采用[125 I]IMPY作为放射性竞争配基,通过体外竞争结合实验测试非标记目标化合物Al^19 F-9和Al^19 F-10对Aβ1-42聚集体的亲和力。成功制备了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衍生物,放射性标记产率约为35%,放射性化学纯度均高于98%,两对化合物在HPLC上的保留时间分别是5.058 min与5.383min和5.891 min与6.058 min;Al^18 F-9和Al^18 F-10的log D值分别为1.05±0.01和0.90±0.03;目标化合物Al^19 F-9和Al^19 F-10的K i值分别是1068.6±86.3 nM和736.5±195.3 nM。结论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衍生物生物对Aβ的亲和力较低,需要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可能成为用于CAA诊断的Aβ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Β-淀粉样蛋白 Al^18/19 F-NODA-芳基苯并噁唑 亲和力
下载PDF
靶向Aβ蛋白的二苯氨基聚乙二醇类柔性小分子探针设计、合成及初步评价
7
作者 何雨佳 景珅 +4 位作者 王亮 牛梦达 茶喆 贾建华 彭志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目的:为了开发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剂,本... 目的:为了开发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剂,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6个靶向Aβ蛋白的新型二苯氨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类柔性小分子化合物。方法:通过chemdraw 14预测设计小分子的log P值。以对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合成了6个靶向Aβ蛋白的目标分子。经体外放射性竞争结合实验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亲和力评价。结果:设计的二苯氨基聚PEG类柔性小分子探针的log P值均符合理想Aβ小分子探针的要求。所有终产物通过1H NMR及MS表征。该类二苯氨基PEG类柔性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外对Aβ聚集体表现出的亲和力为(0.22±0.11)^(3.60±2.67)μmol·L-1。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靶向Aβ蛋白的新型二苯氨基PEG类柔性小分子探针,但该类靶向Aβ蛋白的柔性小分子探针因亲和力较弱仍需进一步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蛋白 柔性小分子 亲和力
原文传递
脑淀粉样血管病显像剂 Al18F-PEG-芳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及评价
8
作者 王亮 何雨佳 +2 位作者 贾建华 牛梦达 彭志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4-472,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聚乙二醇(PEG)链修饰的Al18F标记的芳基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显像剂,并对其活性及生物性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二甲氨基)苯基)苯并噻唑-5-酚为起始原料,经过Williamson... 目的设计合成聚乙二醇(PEG)链修饰的Al18F标记的芳基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显像剂,并对其活性及生物性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二甲氨基)苯基)苯并噻唑-5-酚为起始原料,经过Williamson反应、溴代反应、偶联反应、螯合反应制得Al19F-PEG-9和Al19F-PEG-10;在水溶液中,通过"一锅两步"的螯合反应制得放射性产物Al18F-PEG-9和Al18F-PEG-10;放射配基体外竞争结合试验测试目标化合物对Aβ1-42聚集体的亲和力;动物分布实验测试目标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结果成功制备了PEG链修饰的Al18/19F标记的芳基苯并噻唑衍生物Al18/19F-PEG-9和Al18/19F-PEG-10,稳定氟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放射性氟化合物的结构经HPLC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Aβ1-42聚集体具有中等亲和活性[Ki值分别为(75.3±31.5)nmol·L-1和(82.4±19.8)nmol·L-1];初步体内动力学分布结果显示,该类显像剂具有合适的初始脑摄取值(brain2 min=0.17、0.24%ID/g)和快速的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blood2 min/60 min=36、61),而且与同类显像剂相比,肝脏摄取有一定降低,清除速率加快。结论PEG链的修饰有效改善了显像剂的体内性质,Al18F-PEG-9和Al18F-PEG-10具有成为用于CAA诊断的Aβ显像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Β-淀粉样蛋白 Al18F-PEG-芳基苯并噻唑 亲和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