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R5和miR-211-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立远 刘会雪 史立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细胞受体5(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type 5,CCR5)和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211-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细胞受体5(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type 5,CCR5)和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211-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CCR5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和miR-211-5p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CCR5水平;Pearson法分析CCR5 mRNA和miR-211-5p表达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CCR5 mRNA和miR-211-5p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CR5 mRNA和miR-211-5p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CR5 mRNA和miR-211-5p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CR5 mRNA表达(1.49±0.29 vs 1.03±0.24)和蛋白含量水平(290.96±10.35ng/ml vs 152.37±8.97ng/ml)显著增高,mi R-211-5p相对表达水平(0.59±0.18 vs 0.96±0.2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33,115.374,14.841,均P<0.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CR5 mRNA(1.26±0.21,1.58±0.22,1.77±0.24)和蛋白含量水平(257.34±7.26ng/ml,289.31±9.36ng/ml,357.31±8.12ng/ml)依次增加,miR-211-5p相对表达水平(0.74±0.17,0.61±0.1,0.28±0.18)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45,1396.953,73.759,均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CR5 mRNA表达水平与miR-211-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341,P<0.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r=0.315,P<0.001);miR-211-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475,P<0.001)。CCR5 mRNA和miR-211-5p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OCSP分型及血脂异常有关(P<0.05),与性别、梗死部位无关(P>0.05)。CCR5 mRNA和miR-211-5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0.868,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CCR5 mRNA高表达患者的90天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61.97%vs 81.36%),miR-211-5p高表达患者的90天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80.65%vs 6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3,5.589,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R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miR-211-5p表达水平降低,均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C趋化因子细胞受体5 微小核糖核酸-211-5p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微小RNA-125a/b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史立彬 牛立远 刘海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外周血循环微小RNA-125a/b(miR-125a/b)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0例,根据90 d内有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外周血循环微小RNA-125a/b(miR-125a/b)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0例,根据90 d内有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8例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9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5a/b水平,采用Essen脑卒中风险评分(ESRS)、ABCD2、ABCD3-Ⅰ、脑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对患者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评分,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125a/b水平与各评分相关性、miR-125a/b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miR-125a水平低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miR-125b水平、ESRS、ABCD2、ABCD3-Ⅰ、SPI-Ⅱ评分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t=8.206、8.755、8.925、6.293、4.949、6.508,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125a水平与ESRS、ABCD2、ABCD3-Ⅰ、SPI-Ⅱ评分呈负相关(r=-0.511、-0.505、-0.480、-0.487,P<0.05);miR-125b水平与ESRS、ABCD2、ABCD3-Ⅰ、SPI-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3、0.504、0.501、0.485,P<0.05)。外周血循环miR-125a/b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AUC分别为0.867、0.904,特异度分别为80.40%、95.70%,敏感度分别为82.80%、74.1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特异度为90.20%,敏感度为86.2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iR-125a水平随脑梗死面积增大而依次降低,miR-125b水平随脑梗死面积增大而依次上升(F=38.207、9.559,P<0.05)。miR-125b是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2.042,P<0.05),miR-125a是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13,P<0.05)。结论外周血循环miR-125a/b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卒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125a/b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Toll样受体2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3
作者 刘会雪 牛立远 +2 位作者 张佩佩 安江科 魏贯南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TA1)、Toll样受体2(TLR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AP病人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TA1)、Toll样受体2(TLR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AP病人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对AP病人进行评分,并将病人分为轻症组56例,重症组69例;根据住院期间重症组AP病人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44例。同期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健康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NETA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LR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AP病人血清LncRNA NEAT1、TLR2水平相关性及二者与病人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NEAT1、TLR2对AP病人重症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AP组血清LncRNA NEAT1(2.16±0.31比1.00±0.00)、TLR2水平[(6.43±1.05)µg/L比(0.59±0.24)µg/L]升高(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AP病人血清LncRNA NEAT1(2.31±0.33比1.98±0.27)、TLR2水平[(6.89±1.16)µg/L比(5.86±0.92)µg/L]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重症AP病人血清LncRNA NEAT1(2.43±0.36比2.14±0.27)、TLR2水平[(7.12±1.24)µg/L比(6.45±1.02)µg/L]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P病人血清LncRNA NEAT1、TLR2呈正相关(r=0.65,P<0.05),二者与病人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0.5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NEAT1水平、TLR2单独及联合评估AP病人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4,0.82)]、0.75[95%CI:(0.67,0.84)]、0.88[95%CI:(0.82,0.94)],血清LncRNA NEAT1联合TLR2水平预测AP病人重症的AUC明显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AP病人血清LncRNA NEAT1、TL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人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临床上检测LncRNA NEAT1、TLR2表达可能有助于AP病人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 TOLL样受体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肌梗塞急性患者的疗效
4
作者 王协涛 牛立远 +2 位作者 刘文娟 姜伟 陈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肌梗死急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与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与各项指标...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肌梗死急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与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在尿激酶溶栓与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并能提升溶栓效果,对患者预后康复和治疗方案的推进均起到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其家属带去康复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稳心颗粒+胺碘酮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牛立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3-25,共3页
探讨病发在冠心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取胺碘酮药物运用期间,并加用稳心颗粒药物对病情起到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病发冠心病同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接收患者时间段介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随机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对照组... 探讨病发在冠心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取胺碘酮药物运用期间,并加用稳心颗粒药物对病情起到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病发冠心病同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接收患者时间段介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随机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40例单用胺碘酮给药方案,观察组所纳入的40例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就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估值、血液流变学观测值、心功能测定值、不良反应率统计值加以比对。结果 开展治疗工作后,经对各组总有效率估值水平展开评定,观察组更突出(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前,经展开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项目即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的测定,无差异(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各组血液流变学项目测定值均表现为下降情况,且观察组更突出(P<0.05)。两组在开展治疗前,经对心功能指标即LVEF、LVESD的测定,无差异(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LVEF测定值表现为升高情况,LVESD测定值表现为下降状况,且观察组更突出(P<0.05)。经对两组所抽取患者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居更低表现(P<0.05)。结论 在患有冠心病同时存在心律失常患者,在运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临床总疗效有明显提升效果,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有保证,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功能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作用
6
作者 刘文娟 王协涛 +2 位作者 牛立远 姜伟 陈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尿激酶联合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开展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尿激酶用药,对比组二联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尿激酶联合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开展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尿激酶用药,对比组二联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实验组ESVI、EDVI较对照组更高,ATPP、PLT较对照组更低,实验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比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病率5.06%,治疗总有效率94.93%,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0.12%,治疗总有效率82.27%,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尿激酶联合用药效果更高,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尿激酶 纤维蛋白原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住院时间.
下载PDF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的干预效果
7
作者 陈琛 姜伟 +2 位作者 王协涛 牛立远 刘文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探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三项治疗手段所取得的治疗成果。方法:实验方案在我院备案后,以2019年1月起,至2021年12月的两年时间段内,经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双方的给药方... 探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三项治疗手段所取得的治疗成果。方法:实验方案在我院备案后,以2019年1月起,至2021年12月的两年时间段内,经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双方的给药方案不同,分成二联组与三联组,二联组采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联用,三联组则进行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三项联用方案,经同一疗效后,将2组所取得的各自成果进行比对,论证本次实验的用效性。结果:经数据统计后,在有效率方案,二联组为77.5%,三联组95%。另外,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变化,三联组明显优于二联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的治疗选择上,可采取本院所应用的新型疗法,即尿激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三联方案,能够显著稳定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各类不适感,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恢复均起到重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临床疗效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姜伟 王协涛 +2 位作者 牛立远 刘文娟 陈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23-26,共4页
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缓解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研究实验要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组,实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对比组单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 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缓解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研究实验要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组,实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对比组单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康复时间等差异。结果:实验组ST下降、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比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33%,不良反应发病率7.54%,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84.91%,不良反应发病率11.32%,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高发心血管疾病,对患者采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效果较高,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更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 尿激酶溶栓 凝血功能指标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