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及其土壤水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王立 赵永宏 常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在祁连山区,由于冻土的存在,在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因为土壤温度调节着土壤水的形态(冻土水或消融水)及其植物的生长。为此,选择祁连山较典型的大野口流域,在各支流建立49... 在祁连山区,由于冻土的存在,在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林分结构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因为土壤温度调节着土壤水的形态(冻土水或消融水)及其植物的生长。为此,选择祁连山较典型的大野口流域,在各支流建立49块典型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样地进行树高、树冠、胸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野外调查;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林分结构及其土壤水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2)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3)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他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郁闭度或林分密度与土壤含水率低度负相关,胸径和树高与40-60 cm深处的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大,与0-10 cm和10-20 cm的相关性最小;郁闭度、冠长和冠幅对40-6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大,胸径和树高与土壤温度负相关。在寒区旱区,林分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多度及其海拔、坡度、坡向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相互关系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结构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机理提供参考资料,为生态建设中林分结构调整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可持续发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青海云杉 祁连山大野口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敬文茂 车宗玺 赵维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日照时数、土壤温度、降水、冻土冻融及河川径流等监测数据(2002-2011年),研究气温、日照、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 通过统计分析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日照时数、土壤温度、降水、冻土冻融及河川径流等监测数据(2002-2011年),研究气温、日照、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数127.1 h,年均土壤地表温度3.3℃,5,10和15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3℃,20和40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4℃;土壤开始冻结日期为10月11日左右,冻土结束消融日期为7月18日左右,季节性冻土存在时间为年均278天,占全年时间的76.16%;12月10日之前,冻土增厚的速率约1.22 cm·d-1,此后,冻土增厚的速率逐渐减小,平均为0.78 cm·d-1,直到3月20日左右,冻土增厚的速率减到最小,但冻土的累积厚度增加到最大,年均最大厚度约159.6 cm;从3月20日左右开始,冻土开始消融,消融的速率逐渐递增,平均为1.47 cm·d-1;河川径流量S与降水量P的回归模型为S=2.936P+9.587(R2=0.742 6),河川经流与冻土冻融厚度F d的回归模型为S=-10.361F d+1 388.498(R2=0.70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冻土冻融 河川径流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监测指标与评估指标 被引量:21
3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张学龙 王顺利 雷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监测包括2大类别、13个一级监测指标和48个二级监测指标,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包括8个一级评估项目和22个二级评估项目,并对二级评估项目进行指标量化。然后,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祁连山寺大隆流域、天涝池流域的22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评估指标。本研究是跨尺度、多种指标综合研究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初步偿试,为将来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和定位监测、遥感解译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监测指标 评估指标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敬文茂 雷军 车宗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试验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采取差值对比方法,研究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空间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60.6℃;在海... 试验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采取差值对比方法,研究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空间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60.6℃;在海拔1 700~3 3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增加约17.41mm;在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减少约30.21mm;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土温降低约0.8℃,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递增约5.13%.年均无霜期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和过去比,近10a来祁连山北坡气温、积温、地温呈波动性变化,略有升高,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也呈波动性变化,但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气候变化 海拔梯度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土壤特性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敬文茂 雷军 苗毓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33,共7页
祁连山垂直植被带沿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荒漠草原带、干性灌丛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寒漠草甸带,在这些植被带上选择典型的植被类型设置样地,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3分子式求法、土壤烘... 祁连山垂直植被带沿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荒漠草原带、干性灌丛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寒漠草甸带,在这些植被带上选择典型的植被类型设置样地,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3分子式求法、土壤烘干法、环刀法等方法进行土壤特性相关因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1.65%,全氮量和全磷量分别是0.14%和0.089%,含量最少,而干性灌丛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都在10%~12%之间变动。2.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牧坡草地、无林地其下0~60 cm的土壤容重依次增大,从0.53 g/cm3增大到1.02 g/cm3。相应地,其下土壤孔隙度依次减小,从72.64%减小到48.11%。3.祁连山北坡不同土壤类型上的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逐渐增加而后逐渐减少,即呈倒U型分布趋势。了解和掌握土壤特性和植被垂直分布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植被带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祁连山北坡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3 位作者 吕一河 王顺利 胡健 赵维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00,共7页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据,对已取得的50万个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多趋势,可拟合关系式为Sw=0.025 3a-52.546(R2=0.651 5);(2)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出1.2倍、比阳坡高出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出1.4倍;(3)小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小;大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亚高山灌丛林土壤水分比乔木林高出1.5倍、比草地高出1.7倍,乔林土壤水分比草地高出1.2倍;(5)除苔藓枯落物覆盖较盖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从上到下依次表现出高高低的变化趋势外,其它的均表现出低高低的空间变化特点;(6)乔木林缘和阳坡草地土壤水分变异最大,半阳坡草地次之,其它区域的土壤水分变异最小。研究结论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水热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1 位作者 苗毓鑫 车宗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3-1360,共8页
土壤水热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流域空间上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规律,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布设90个土壤水热监测探头,对已取得的100多万个数据采取相关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土壤水热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增... 土壤水热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流域空间上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规律,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布设90个土壤水热监测探头,对已取得的100多万个数据采取相关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土壤水热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增大,土壤水分呈波动性增大趋势,增大率约为2.35%·(100m)-1,土壤温度呈波动性降低趋势,降低率约为0.74℃·(100m)-1.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1.2倍、比阳坡高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1.4倍.半阴坡土壤温度比半阳坡低1.6倍、比阳坡低2.2倍,半阳坡土壤温度比阳坡低1.3倍.土壤水分与其深度呈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变化关系,土壤温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函数关系,深度每增加10 cm,其温度降低约0.536℃.亚高山灌丛林比乔木林土壤水分高1.5倍、比草地高1.7倍,乔林比草地土壤水分高1.2倍.亚高山灌丛林比乔木林土壤温度低1.6倍、比草地低2.3倍,乔木林土壤温度比草地低1.4倍.高海拔半阴坡灌丛林土壤温度变化最剧烈,低海拔阳坡草地土壤变化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海拔 坡向 坡度 大野口流域 祁连山
下载PDF
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牛赟 刘建海 +2 位作者 张虎 边彪 赵国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64,共6页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建立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通过降水、土壤水、地下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土壤水-...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建立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通过降水、土壤水、地下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降水、空气湿度、水面蒸发、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近6年均分别为135.92 mm、46.02%、1 108.10 mm、3.46%、265.31 cm;降水、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2)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步调基本一致,而水面蒸发和空气湿度年内变化不一致。(3)降水、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相互关系属高度相关;5 cm土壤体积含率与地下水埋深属于高度正相关。(4)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模型拟合属高度相关,拟合模型分别可预测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变化的86.2%、88.7%、80.7%,预测准确率分别可达83.1%、86.2%、76.4%,预测误差平均分别为5.69mm、0.56%、81.58 cm,预测水平在a=0.001(P<0.001)上极显著,模型偏回归系数显著水平a分别为0.50、0.25、0.90,模型通过了R2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和t偏回归检验。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防治中的水资源管理和评估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 地下水 荒漠化防治 黑河中游
下载PDF
基于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测量及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王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由于水流急、河面宽,修筑量水堰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监测河川径流成了流域水量平衡和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的障碍。通过大野口流域雷达测流处水面比降、河川横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仪实测流量、糙率和谢才系数等一系...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由于水流急、河面宽,修筑量水堰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监测河川径流成了流域水量平衡和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的障碍。通过大野口流域雷达测流处水面比降、河川横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仪实测流量、糙率和谢才系数等一系列测量和计算,可得出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水位流量图。结果表明:雷达测流处水面平均比降为0.028;河川最大洪水断面宽13.4 m,高1.32 m;河川横断面糙率的平均值为0.059;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为Q=0.0018H2-0.0206H(R2=0.9994),该关系式可有效解决修筑量水堰较难而利用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难题。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是实现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对认知特定区域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保障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维持河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河川径流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河川径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1 位作者 敬文茂 马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8,共8页
水库底层深入基岩层,无地下潜流等优势可准确地测得流域河川径流量。通过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18 a(1994-2011)的长期监测,采用特征值参数计算、回归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百分比排位等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水库底层深入基岩层,无地下潜流等优势可准确地测得流域河川径流量。通过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18 a(1994-2011)的长期监测,采用特征值参数计算、回归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百分比排位等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特征参数看,气温年际变异最大、河川径流次之,年降水最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河川径流量分别在1.16~2.08℃、307.43~440.69 mm、129.04~204.42 mm区间内变动的年份占68%左右,大气降水的44.57%形成了河川径流。(2)从回归模型看,如年均气温1.62℃、年降水量为374.06 mm,则流域年河川径流量的估计值为165.47 mm。(3)从线性倾向分析法,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其中气温,平均趋势变化率约为0.23℃·(10 a)-1、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平均趋势变化率均为18 mm·(10 a)^-1左右。(4)从月份相关函数分析,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在1月份最小,平均值分别为-11.91℃、2.74 mm和0.32 mm;7月份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4.38℃、82.48 mm、37.48 mm。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河川径流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赟 刘明龙 +1 位作者 马剑 刘贤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8,共6页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m·m^-2和0.71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cm到26~30cm、高度级从2~4m到18~20m、冠长级从2~4m到12~14m、冠幅级从2~4m到4~6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4)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本文重点分析了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结构因子,为流域林分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群落结构 林分结构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赟 成彩霞 +1 位作者 赵维俊 敬文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积雪消融等因子与河川径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3)得出了苔藓、枯落物、土壤水热特征以及土壤特性与土壤蒸发之间的生态因子关系。研究结论为山地森林和水资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水文特征 生态因子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下载PDF
黑河中游盐碱地植物生长与水分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赟 李秉新 +2 位作者 苗毓鑫 王艺林 边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69-1975,共7页
为了探索在盐碱地荒漠化防治中植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提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的试验站长期定位监测的生物量、盖度、土壤各层质量含水率、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植物生长和... 为了探索在盐碱地荒漠化防治中植物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提取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的试验站长期定位监测的生物量、盖度、土壤各层质量含水率、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2006-2014 年,盖度、生物量、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0-10、10-20、20-40、40-60 cm 土壤质量含水率和降水量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2)在一年植物生长季的3-11 月份,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各层含水率、生物量和盖度等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建立了盖度与生物量、10-60cm(10-20、20-40、40-60 cm)土壤质量含水率、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以及生物量与盖度、10-60cm(10-20、20-40、40-60 cm)土壤质量含水率、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且均通过了R2 拟合检验、F 方差检验、t 偏回归系数检验.建立的模型可以解释植物盖度、生物量的变差分别为95.3%、98.6%.该研究可为盐碱地荒漠化防治的水资源管理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盖度 土壤质量含水率 盐碱地荒漠化防治 黑河中游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区植物生长与水分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赟 张永喆 +2 位作者 张虎 刘建海 赵国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3,共8页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的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对土壤各层含水率、植被生物量、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等9a(2006—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建立的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对土壤各层含水率、植被生物量、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等9a(2006—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植被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植被平均生物量、平均盖度、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年均分别为2.38%、136.13g/m2、11.01%、271.63cm、141.56mm年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质量含水率〉植被平均盖度〉降水量〉植被平均生物量〉地下水埋深,其中土壤质量含水率和植被平均盖度呈波动性增加趋势,植被平均生物量、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呈波动性略有减小趋势。(2)在一年的植物生长季的3~11月份期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3)植被平均盖度与土壤各层质量含水率中度正相关,与降水量低度相关,与其它因子关系极弱。(4)植被平均盖度模型预测准确率可达79.2%,误差平均为0.381,解释变差可达89.9%。本研究可为荒漠化防治中的水资源管理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盖度 土壤质量含水率 荒漠化防治 黑河中游
下载PDF
河西走廊荒漠区植物生长与水分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赟 成彩霞 +2 位作者 李小燕 温娅丽 赵维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7-1424,共8页
为了分析荒漠化防治中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在河西走廊荒漠区建立了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 为了分析荒漠化防治中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在河西走廊荒漠区建立了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际变化上,土壤水变化最剧烈,降水、生物量、盖度变化剧烈程度极接近,且也较大,地下水位变化最缓和.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生物量略有增加趋势,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份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年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生物量>平均盖度>土壤质量含水率.盖度、生物量模型均通过了R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可预测变差的58.0%、98.7%,准确率可达52.0%、86.2%.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防治中的水资源管理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盖度 降水 土壤水 地下水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赟 陈斌 +1 位作者 李秉新 赵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98-104,共7页
[目的]分析荒漠化防治中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为荒漠区植被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河中游荒漠区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 [目的]分析荒漠化防治中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为荒漠区植被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河中游荒漠区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4年,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盖度变化接近且最大,降水量次之,地下水埋深最小;生物量、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2)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植物平均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3)建立了盖度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回归方程,且均通过了R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预测盖度、生物量的变差分别为99.0%和91.4%,预测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的准确率分别可达86.5%,78.9%。[结论]黑河中游荒漠植被的生长与环境水分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可通过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也可根据植被生长状况评估水资源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盖度 降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地下水埋深 黑河中游地区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测评研究——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为例
17
作者 牛赟 邓楚妍 +3 位作者 曹蕾 刘传明 孙晓雨 赵缘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各学科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指导目标之一。针对地理科学专业测试多基于经验而难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实际问题,文章通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各学科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指导目标之一。针对地理科学专业测试多基于经验而难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实际问题,文章通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分析,以其中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为例,对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核心素养培育方法和关键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研师范专业认证文件、加强考试命题改革、强化教师专业评价能力等实践对策,研究成果可为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师范专业认证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齐鹏 刘贤德 +2 位作者 赵维俊 牛赟 张仁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5,共8页
为揭示祁连山亚高寒山地森林植被建群种之一的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云杉林1 hm2样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论述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0-... 为揭示祁连山亚高寒山地森林植被建群种之一的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特征,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云杉林1 hm2样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论述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0-60 cm土深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2.81-88.15 g/kg、3.04-5.45 g/kg、0.54-0.73 g/kg和20.13-30.47 g/kg,均值大小分别为63.70 g/kg、3.80 g/kg、0.59 g/kg和23.99 g/kg,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异性较大,而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异性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30 cm土层以下含量趋于稳定,而全磷和全钾含量较稳定。2)0-60 cm的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7-23.33、69.23-160.76、1.77-3.91、5.17-8.28、0.12-0.25和0.02-0.04,均值大小分别为17.03、109.63、2.67、6.46、0.16和0.02,C/N、C/P、C/K、N/P、N/K比都较稳定,P/K比很稳定。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P、C/K、N/P和N/K较C/N和P/K比变异明显,C/P与C/K比和N/P与N/K比主要受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3)全量养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除全磷与C/N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外(P〈0.01),有机碳、全氮、全磷与化学计量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钾与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土壤全量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与坡前走廊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杨逍虎 李威 张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95,103,共8页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增,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年均气温逐渐减小,但年际变化幅度相反,则降水量的变化幅度逐减,气温的变化幅度逐增。走廊北边缘和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走廊南边缘的年均气温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减少趋势。(2)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大,月降水量都逐渐增大,气温都逐渐减小;祁连山北坡月均降水变化幅度最小,月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走廊南、北边缘的月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基本接近,变化幅度都较小。(3)降水和气温属于高度相关或者显著性相关;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和气温的回归模型都通过了R2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偏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评估和分析,降水量和气温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较好,可预测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量和气温在97.6%以上,且准确率可达97.1%以上。本研究可为研究土壤、植被、水资源的垂直梯度变化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为进一步解决山区林牧与川区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山区防火风险指数与川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变化差异 祁连山北坡 河西走廊
下载PDF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解剖形态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丹 牛赟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运用显微CT技术观察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6颗离体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其近颊根管的根管数目与根管形态。结果:近颊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78%,根管形态按W... 目的:运用显微CT技术观察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6颗离体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其近颊根管的根管数目与根管形态。结果:近颊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78%,根管形态按Weine法分为4型:Ⅰ~Ⅳ型的百分比依次为22%、33%、28%和17%,侧副根管的检出率为75%。结论:显微CT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双管及侧副根管发生率高,解剖形态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三维重建 上颌第一恒磨牙 近颊根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