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
王二七
孟庆任
陈智樑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1 |
158
|
|
2
|
滇西哀牢山-点苍山形成的构造和地貌过程 |
王二七
樊春
王刚
石许华
陈良忠
陈智樑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6
|
|
3
|
板块汇聚带的造山和重力垮塌作用及其力学成因:以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汇聚带为例 |
王二七
王刚
樊春
石许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4
|
我国的一些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构造 |
王二七
苏哲
许光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5
|
东喜马拉雅缺口的地质与地貌成因 |
王二七
周勇
陈智樑
ClarkB.Burchfiel
季建清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6
|
滇西一些新生代飞来峰的构造演化 |
王二七
王世锋
樊春
王刚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7
|
在构造和气候因素制约下的雅鲁藏布江的演化 |
王二七
陈良忠
陈智樑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2
|
|
8
|
青海拉鸡山:一个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 |
王二七
张旗
Clark B.Burchfiel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5
|
|
9
|
印度陆块新生代两次仰冲事件及其构造驱动机制:论印度洋、特提斯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 |
王二七
孟恺
许光
樊春
苏哲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0
|
滇中小江走滑剪切带晚新生代挤压变形研究 |
王二七
陈良忠
陈吉琛
林文信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20
|
|
11
|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主要构造一热事件的制约及其成因探讨 |
王二七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5
|
|
12
|
川西南新生代构造作用以及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 |
王二七
尹纪云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1
|
|
13
|
关于祁连山东段地块的构造叠加和折返的讨论——答左国朝研究员等的质疑 |
王二七
张旗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4
|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对同碰撞岩浆侵位的制约 |
王二七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5
|
第3届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于2007年2月9日举行 |
王二七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地质力学】读书笔记 |
王二七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2019 |
0 |
|
17
|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94
|
|
18
|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
张旗
钱青
王二七
王焰
赵太平
郝杰
郭光军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74
|
|
19
|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
侯增谦
吕庆田
王安建
李晓波
王宗起
王二七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21
|
|
20
|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
王瑜
万景林
李齐
王非
王二七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