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心猝死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亚方 侯胡玲 +1 位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脂肪心 心肌疾病 心脏猝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大鼠脊髓挫伤后BDNF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杨 刘季 +2 位作者 王亚方 任广睦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 ...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 mRNA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有低水平的BDNF mRNA表达和少量BDNF阳性染色细胞,BDNF mRNA和BDNF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5.83±3.545、20286.225±2094.955,BDNF阳性细胞数为16.50±3.391;伤后6~12h,BDNF mRNA和BDNF呈升高趋势,5d达高峰,二者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95.83±112.55、54272.143±2704.239和158.17±12.287。伤后7d,BDNF mRNA和BDNF的IOD值及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5.17±80.871、42249.928±809.391和100.17±5.529。各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免疫阳性细胞在损伤早期主要是脊髓神经元和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后期则以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组织细胞中的BDNF及其mRNA增多,并随伤后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脊髓挫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逆转录-PCR(RT—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血清和肺组织内IgE的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彩荣 郭相杰 +4 位作者 孙俊红 任广睦 梁新华 王亚方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死后在4℃冷藏条件下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内IgE的免疫表达随死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急死的法医学鉴定的客观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多人混合血清注射建立过敏性休克急死的动物模型。豚鼠40只,随机分... 目的研究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死后在4℃冷藏条件下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内IgE的免疫表达随死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急死的法医学鉴定的客观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多人混合血清注射建立过敏性休克急死的动物模型。豚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死后0、12、24和48h组,每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豚鼠血清IgE含量,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豚鼠肺组织Ig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E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死后0、12、24和48组血清IgE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豚鼠肺组织IgE有阳性表达,对照组豚鼠无IgE表达。结论过敏性休克急死豚鼠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在4℃下冷藏,死后48h内血清IgE含量和肺组织中IgE无明显变化。本结果可为过敏性休克急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性休克 IGE ELIS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杨 韩艳玲 +2 位作者 刘季 王亚方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法医学应用。方法建立大鼠静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伤后不同时间(0、3、6、12h和1、3、5、7、11、14d)HIF-1α...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法医学应用。方法建立大鼠静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伤后不同时间(0、3、6、12h和1、3、5、7、11、14d)HIF-1α和HIF-1α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正常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HIF-1αmRNA表达,但几乎检测不到HIF-1α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HIF-1α及HIF-1αmRNA表达开始升高,其中HIF-1αmRNA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3d达高峰,14d时恢复正常;HIF-1α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1d达高峰,较HIF-1αmRNA的达峰时间(伤后3d)提前。HIF-1α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脊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及间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对组织和细胞起低氧保护作用,其表达的时序性规律可望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脊髓损伤 RT-PCR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贠克明 燕炯 +4 位作者 郭政 孙俊红 王亚方 薛朝霞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犬蛛网膜下腔注射利多卡因(37.01mg/kg体重),观察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实验组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8min(7-42min)、16.4min(7...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犬蛛网膜下腔注射利多卡因(37.01mg/kg体重),观察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实验组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8min(7-42min)、16.4min(7-35min)和18.6min(10~47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急死征象。结论 所建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体征变化符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生前表现,可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动物模型 死亡 病理特点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广睦 燕炯 +2 位作者 高彩荣 王亚方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1案例资料 案例1李某,男,24岁.2001年12月1日20时,因左腰部被他人刺伤急诊入院.因腹痛不止,决定行剖腹探查术.术前用2%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15ml作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关键词 法医学鉴定 硬膜外阻滞麻醉 利多卡因 麻醉意外 死亡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广睦 荆彩亮 +2 位作者 刘季 王亚方 王英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2-93,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降解。平均DNA含量各指标(平均灰度、目标面积、目标面积比)与PMI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7、0.988和0.990(P<0.001)。结论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在研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后经过时间 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 甲状腺滤泡上皮 DNA降解
下载PDF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亢登峰 刘扬 +1 位作者 王英元 王亚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4-1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法医学 脑损伤时间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3 位作者 王亚方 杜一顺 周健 高文涛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猝死 法医鉴定
下载PDF
乙酸酐中毒的实验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英元 高彩荣 +1 位作者 员克明 王亚方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大白鼠和家兔灌胃及静脉注射乙酸酐引起中毒,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动物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胃粘膜坏死、溃疡,胃穿孔。(2)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出现大量管型,肺灶性出血、肺气肿。实验结果说... 利用大白鼠和家兔灌胃及静脉注射乙酸酐引起中毒,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动物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胃粘膜坏死、溃疡,胃穿孔。(2)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出现大量管型,肺灶性出血、肺气肿。实验结果说明;乙酸酐除了能引起消化道馈疡、穿孔外,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酐 中毒 病理学
下载PDF
图像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界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淑莲 王亚方 葛晓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图像分析技术 生物医学 图像标定 图像处理 灰度
下载PDF
实验性兔羊水栓塞血浆凝血指标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广睦 王英元 +1 位作者 高彩荣 王亚方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兔羊水栓塞(AFE)后血浆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怀孕家兔制作羊水栓塞动物模型,将不同性质的自身羊水注入兔血循环,分别在羊水注入前、注入后,5min、45min从兔心脏取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各项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 目的观察兔羊水栓塞(AFE)后血浆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怀孕家兔制作羊水栓塞动物模型,将不同性质的自身羊水注入兔血循环,分别在羊水注入前、注入后,5min、45min从兔心脏取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各项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动态变化。结果注入羊水后PT、TT、APTT时间显著延长(P<0.01),FIB则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表明羊水栓塞早期有发生DIC的趋势,胎盘提取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加重了DIC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羊水栓塞(AF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下载PDF
实验性兔羊水栓塞血浆凝血指标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广睦 王英元 +2 位作者 高彩荣 王亚方 周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观察兔羊水栓塞 ( AFE)后血浆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怀孕家兔制作羊水栓塞动物模型 ,将不同性质的自身羊水注入兔血循环 ,分别在羊水注入前、注入后 5、45 m in从兔心脏取血 ,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各项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 目的 观察兔羊水栓塞 ( AFE)后血浆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怀孕家兔制作羊水栓塞动物模型 ,将不同性质的自身羊水注入兔血循环 ,分别在羊水注入前、注入后 5、45 m in从兔心脏取血 ,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各项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定量 ( 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 PT)、凝血酶凝固时间 (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动态变化。结果 注入羊水后 PT、TT、APTT时间显著延长 ( P<0 .0 1) ,FIB则显著降低 ( P<0 .0 1) ,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 P>0 .0 5 )。结论 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表明羊水栓塞早期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DIC)的趋势 ,胎盘提取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加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栓塞 血液凝固障碍 动物实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特殊染色在电流斑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养栋 刘雁军 +3 位作者 王亚方 路健 孙俊红 王英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94-396,40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生前电击、死后电击及正常的皮肤组织运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染色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电流斑的不同。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非电击对照组,每组各6只... 目的通过对生前电击、死后电击及正常的皮肤组织运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染色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电流斑的不同。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非电击对照组,每组各6只。生前电击死组及死后电击组均于电击后即刻取电击处皮肤组织;非电击对照组脱颈处死后即刻取对应部位皮肤组织。三组皮肤组织均行中性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Mowory(ABPAS)法、Alcian blue-核固红、HE染色。结果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与非电击对照组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均有明显区别;生前电击死组与死后电击组大鼠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染色无明显区别,而采用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时生前电击死组网织层染色呈红色,死后电击组网织层染色呈蓝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lcian blue-核固红法较Mowory(ABPAS)法不仅对生前与死后电流斑的鉴定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不典型电流斑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斑 Mowory染色 Alcianblue染色
下载PDF
口服乙酸酐中毒死亡一例报告
15
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2 位作者 王亚方 杜一顺 周健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乙酸酐 口服 中毒 死亡 病例报告 尸体解剖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猝死1例
16
作者 高彩荣 郭宏民 +2 位作者 范厚声 王亚方 王英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猝死 法医鉴定 尸检
下载PDF
心脏Ebstein's畸形猝死1例
17
作者 任广睦 高彩荣 +1 位作者 王亚方 尉洁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59-359,共1页
心脏Ebstein's畸形十分罕见,现报告1例. 1案例 某男,53岁,与他人发生纠纷后突然倒地死亡,死后8h解剖.尸表检查仅见几处轻微表皮擦伤.
关键词 心脏Ebstein’S畸形 猝死 法医病理学 三尖瓣
下载PDF
大鼠吸入性乙酸酐中毒的病理观察
18
作者 王英元 高彩荣 +1 位作者 贠克明 王亚方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了观察吸入乙酸酐后机体的病理变化,在染毒柜中让大鼠吸入乙酸酐,然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吸入性损伤。结果显示:(1)急性肺水肿;(2)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凝固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3)小支气管早期痉挛,后期扩张。表明引起... 为了观察吸入乙酸酐后机体的病理变化,在染毒柜中让大鼠吸入乙酸酐,然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吸入性损伤。结果显示:(1)急性肺水肿;(2)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凝固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3)小支气管早期痉挛,后期扩张。表明引起这些损伤是由于乙酸酐对粘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酐 吸入性损伤 中毒
下载PDF
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及重灌流的实验病理研究
19
作者 高彩荣 王英元 +1 位作者 路健 王亚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低压低灌流方法造成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并进行重灌流。检测了脑电图(EEG)及大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了大脑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时大脑EEG明显抑制,LDH活性升高,脑组织超微结... 采用低压低灌流方法造成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并进行重灌流。检测了脑电图(EEG)及大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了大脑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时大脑EEG明显抑制,LDH活性升高,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膜结构损伤。重灌流后EEG严重抑制,LDH活性升高,膜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后再灌流 脑电图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骨骼肌肌钙蛋白I mRNA的表达变化
20
作者 张镭 孙俊红 +2 位作者 路健 王亚方 王英元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3期40-42,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肌钙蛋白I mRNA(sTnI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挫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在挫伤后0.5h,1h,6h,12h,18h取材。提取挫伤肌肉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以cDNA...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肌钙蛋白I mRNA(sTnI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挫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在挫伤后0.5h,1h,6h,12h,18h取材。提取挫伤肌肉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以cDNA作为模板,通过特异性上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cDNA的拷贝数,选取管家基因核糖体蛋白L32为参比基因,对扩增结果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1h、6h、12h、18h的sTnI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66.7%、46.6%、31.9%、18.5%和15.3%,呈时序性表达下调趋势。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内sTnI mRNA的表达即开始下调,18h内sTnI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临床诊断骨骼肌损伤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骨骼肌肌钙蛋白I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