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与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相关性
1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观察患者术前SI发生率及SI对PVP术后再塌陷的独立影响,观察是否SI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胸腰椎后凸角(TKA)和矢状垂直轴(SVA)值变化。结果 167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时,共有38例符合再塌陷的定义标准,纳入再塌陷组;剩余129例患者纳入未塌陷组。再塌陷组患者术前SVA、术前SI均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和未再塌陷组患者的骨密度、既往OVCF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团块样形态、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动态活动度、胸腰椎后凸角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是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塌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0.05)。SI组和非SI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TKA和SVA均呈进展趋势,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72、36.492、11.457、9.122,P均<0.05);与非SI组比较,SI组随访1年TKA和SVA的差值均高于非S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2、4.377,P<0.05)。结论 SI、骨密度、动态活动度、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等是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风险因素,SI与术后矢状位进展相关,对潜在的SI患者应给予严格管理以减少术后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面失衡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脊柱结核
2
作者 李继凯 王会旺 +1 位作者 李通宪 吴华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81-485,495,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5±8.20)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67.20±7.60)岁。两组均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碳酸钙D3、阿法骨化醇、唑来膦酸注射液,对照组则未使用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术后两组卧床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柱后凸Cobb角、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骨密度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平均随访(14.00±2.30)个月。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的98例腰椎结核患者中,观察组经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3.95±0.76)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8±1.01)周(P=0.027)。此外,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ESR为(27.60±3.40)mm/h,对照组为(30.20±2.97)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为(2.20±0.83)分,与对照组的(3.40±0.7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植骨融合时间为(3.95±0.43)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7±0.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短期随访提示,观察组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为(5.93±0.94)°,对照组为(6.73±1.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末次随访中,观察组骨质疏松检测的T值为(-2.4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9.10%(P=0.662)。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合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在术后康复、炎症指标、骨质疏松、疼痛缓解和植骨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的优势,可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骨质疏松 前路病灶清除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连锁 蔡金生 +3 位作者 王会旺 孙亚东 宁胜华 徐伟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AS患者154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miR-132和NAG-1 m... 目的探讨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AS患者154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miR-132和NAG-1 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16周,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协会(ACR)制定的ACR20标准,将观察组达到标准患者分为ACR20组,其余患者归为非ACR20组,比较两组治疗前miR-132和NAG-1mRNA表达水平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核细胞miR-13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AG-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2预测AS的灵敏度为83.8%,特异性为98.1%,最佳截断值为1.373,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95%CI为0.936~0.982;NAG-1预测AS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6.4%,最佳截断值为0.826,AUC为0.879,95%CI为0.838~0.914。ACR20组患者miR-132mRNA表达水平低于非ACR20组患者,NAG-1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ACR2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2预测ACR20的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94.2%,AUC为0.950,95%CI为0.903~0.979;NAG-1预测ACR20的敏感度为97.0%,特异性为46.3%,AUC为0.751,95%CI为0.675~0.817。结论miR-132及NAG-1可能是诊断AS及预测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 强直性脊柱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腰背痛程度的观察
4
作者 张连锁 蔡金生 +3 位作者 王会旺 孙亚东 宁胜华 徐伟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腰背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评分(SRS-2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腰背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4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评分(SRS-22)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观察不同维生素状态患者的VAS和SRS-22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25-羟维生素D水平与VAS和SRS-22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25-羟维生素D与VAS和SRS-22评分的独立相关性。结果184例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7.5~134.6 nmol/L,其中维生素D适宜仅10例患者,占5.43%;38例患者维生素D不足,占20.65%;100例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占54.35%;维生素D严重缺乏36例,占19.57%。不同维生素D状态之间SRS-22、VAS评分、侧凸Cobb角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SRS-22、VAS评分呈中等负相关(P<0.05),与侧凸Cobb角呈弱正相关(P<0.05);侧凸Cobb角与SRS-22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RS-22、VAS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AIS患者中常见,患者腰背痛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临床上应对AIS患者术前进行维生素D筛查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维生素D缺乏
下载PDF
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鹏飞 张为 +4 位作者 王会旺 汤优 刘元彬 丁文元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短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封闭治疗 神经根 椎间孔 病情严重程度 发病时间 治疗方案 疗效满意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93例绝经后胸腰椎(T_(10)-L_(2))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93例绝经后胸腰椎(T_(10)-L_(2))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指标包括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椎体塌陷率(collapse rate,CR)、后凸角、伤椎骨折端不稳(vertebral instability,VI)等,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CR和后凸角增加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25(OH)D、T值与治疗后6个月时CR显著负相关(P<0.05),VI与6个月时CR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与6个月时CR呈负相关(P<0.05),VI与6个月时CR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月时Cobb角与T值、25(OH)D、腰大肌CS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VI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大肌CSA与治疗后6个月时Cobb角呈负相关(P<0.05),VI与治疗后6个月时Cobb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OVF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时椎体塌陷受基线VI和25(OH)D影响,后凸进展受基线VI和腰大肌CSA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塌陷 脊柱后凸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椎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会龙 吴华荣 +4 位作者 连芳 徐伟坤 蔡金生 王会旺 刘文娜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82例)和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68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脊椎功能和神经功能,评估患者治疗12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相对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ASIA评分均显著提高,手术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手术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相对保守治疗对患者颈椎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更高的改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保守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低颅压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会旺 陈仲强 +4 位作者 李危石 姜帅 赵春霞 梅雅男 孙垂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6-703,共8页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低颅压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胸椎后路手术且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38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30~78岁(56...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脑脊液漏继发低颅压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胸椎后路手术且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38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30~78岁(56.6±11.1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低颅压症状分为低颅压症状组和非低颅压症状组,低颅压症状组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3~78岁(58.9±11.0岁),非低颅压症状组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30~72岁(55.1±11.2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头痛,按照WHO规定标准对恶心呕吐进行分级,头晕按患者的主观感受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及引流量;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低颅压症状的危险因素;总结低颅压症状的具体表现、严重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评价补液、调整体位、改变引流方式等治疗措施对低颅压症状的疗效。结果:15例出现低颅压症状的患者中,头痛11例(73.3%),恶心呕吐9例(60.0%),头晕5例(33.3%),其中7例(46.7%)为单一症状,6例(40.0%)合并2种症状,2例(13.3%)合并3种症状。头痛VAS评分为2~6分(4.0±1.0分),恶心呕吐程度: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1例,头晕程度均为轻度。患者出现低颅压症状时间为术后24~96h(41.3±25.5h)。低颅压症状持续天数为1~4d(2.2±0.9d)。低颅压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补液、调整体位及改变引流方式,拔除引流管时间为3~5d,平均为3.9d。15例患者低颅压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均完全缓解,顺利出院。脑脊液漏继发并发症情况,非低颅压症状组颅内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胸膜腔瘘1例,低颅压症状组伤口裂开1例。患者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出现低颅压症状比例为39.5%(15/38),低颅压症状组和非低颅压症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及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总入量、术中总出量、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钠、平均每日引流量、平均每日引流量/体重、平均每日补液量、平均每日补液量/体重与低颅压症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出现低颅压症状的比例较高;低颅压症状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头晕,半数患者会合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补液、调整体位及改变引流方式等综合处理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低颅压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脑脊液漏 术后并发症 低颅压症状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会旺 吴占勇 +6 位作者 吴华荣 马建青 徐伟坤 宁胜华 孙亚东 贾丁丁 杨克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8年2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8年2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7~71岁,平均(61.5±6.28)岁。手术节段:L_(3~4)4例,L_(4~5)11例,L_(5)S_(1)9例,L_(4~5)、L_(5)S_(1)双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测量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5~98个月,平均(61.2±22.9)个月,手术时间平均(89.2±19.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2.9±63.1)mL,术后引流量平均(93.0±27.2)mL。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按Bridwell标准Ⅰ级和Ⅱ级融合24例(92.3%);优良率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加强换药后切口甲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显微镜辅助下改良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单侧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山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建青 吴占勇 +7 位作者 孔建军 王会旺 崔福斋 仇志烨 赵朝晖 吴春富 冯慧霞 宋占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5-7,1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山羊为动物模型评价腰椎椎间融合相关动物实验的围手术期护理技巧、管理经验和注意事项。方法课题组自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1.5岁山羊17只,其中雌性14只,雄性3只,体重23.5kg^37.5 kg,平均28.5 kg。利用不同植骨材料,... 目的探讨利用山羊为动物模型评价腰椎椎间融合相关动物实验的围手术期护理技巧、管理经验和注意事项。方法课题组自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1.5岁山羊17只,其中雌性14只,雄性3只,体重23.5kg^37.5 kg,平均28.5 kg。利用不同植骨材料,分别给山羊实施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术。详细记录手术前、手术实施及监测过程和手术后护理等信息。结果纳入研究的17只山羊均建模成功,术后生活状态良好。山羊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虽与临床患者具有相似性,但其作为偶蹄目哺乳动物又有其独有的特殊表现。结论利用山羊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植入材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性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骨科基础研究用动物实验山羊模型的围手术期的合理管理直接关系动物福利和实验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腰椎 植骨融合 动物模型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华荣 王会旺 +4 位作者 吴占勇 张连锁 徐伟坤 范会龙 蔡金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30-34,6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20岁...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20岁,平均14.6岁。比较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下肢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时,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射频消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孝利 程晓华 +5 位作者 孟超 王会旺 冯科华 贾建伟 李俊鹏 张海艳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2期1372-1374,1378,共4页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血液透析3次/周,试验组在透析结束后加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mg,后续为2mg/...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或骨量低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血液透析3次/周,试验组在透析结束后加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mg,后续为2mg/3个月,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降低了16.6%(P<0.01),试验组骨密度增加了2.9%,两组骨密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部骨密度均有降低,但试验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钙、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血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班膦酸钠可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肾透析 伊班膦酸钠 骨密度
下载PDF
伤椎椎体内撬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13
作者 张波华 蔡金生 +9 位作者 赵永飞 吴占勇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范会龙 路鑫铭 马建青 杨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椎体内撬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邢台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行该后路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1例,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伤椎置钉、伤椎内撬拨、分别撑开复位的手术技巧...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椎体内撬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邢台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行该后路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1例,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伤椎置钉、伤椎内撬拨、分别撑开复位的手术技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椎体前高压缩比、COBB角、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椎体前高压缩比:术前63.3%±20.1%,术后1年97.7%±1.7%;COBB角:术前27.3°±2.4°,术后1年5.5°±1.7°;JOA评分:术前16.5±3.1,术后1年27.8±1.1,统计学分析发现三项评价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独创的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伤椎置钉、分别撬拨、撑开、复位的术中操作技术,简单有效,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分
下载PDF
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金生 吴华荣 +4 位作者 吴占勇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范会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予以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 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通过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予以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血清相关生化指标、腰/腿疼痛感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8. 32±12. 3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0. 98±21. 72) ml,平均切口长度(3. 62±0. 61) c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患者PI、PT、血清AGEs、RAGE水平、腰/腿VAS评分显著降低,而SS、LL、sRAGE水平、SF-36评分显著提高(P<0. 05)。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治疗安全有效,能维持脊柱矢状面平衡,减轻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腰、腿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微创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脊柱矢状面 平衡
下载PDF
不同物种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分析
15
作者 马建青 吴占勇 +3 位作者 孔建军 王会旺 赵朝晖 王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猕猴、白顶白眉猴、牛、家犬、野猪、羊驼、绵羊、雪貂、褐家鼠、小家鼠、灰仓鼠和原鸡共13个物种的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编码区(coding regions,CDS)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 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猕猴、白顶白眉猴、牛、家犬、野猪、羊驼、绵羊、雪貂、褐家鼠、小家鼠、灰仓鼠和原鸡共13个物种的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编码区(coding regions,CDS)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信号肽和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为建立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资料。所研究13个物种的50条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3 081个,其中有单一多态位点88个,占全部多态位点的百分率约为1.60%,检测到单体型22种。组成聚集蛋白聚糖核心蛋白(aggrecan core protein)的氨基酸表现为亲水性、理论等电点均小于7、肽链的不稳定系数在44.59~53.92,13个物种的aggrecan核心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信号肽,但物种间氨基酸序列信号肽的裂解位点存在差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延伸主链和α-螺旋形式存在,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84%~69.14%、23.56%~30.06%和5.70%~10.10%,未发现其他二级结构。研究表明aggrecan基因编码区在种内表现较为保守,种间则表现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编码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多肽链为酸性且不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无特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聚集蛋白聚糖 aggrecan基因 椎间盘退变 生物信息
下载PDF
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术在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会旺 张为 +4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焦甲勋 刘国强 汤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在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采用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加射频消融、纤...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在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采用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加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和B组(30例)采用该系统辅助下的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男32例,女28例;年龄35~59岁,平均47.9岁。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手术时间。[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5.9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术前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在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纤维环成形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源性腰痛
原文传递
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为 王会旺 +4 位作者 焦甲勋 王云霞 杨大龙 丁文元 申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探讨在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对4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在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对4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2-58岁,平均38.7岁。对治疗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cale,VAS)、下肢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26min。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1.05±0.68)分、(1.15±0.70)分、(1.00±0.62)分和(0.95±0.63)分,与术前腰痛VAS评分(6.60±1.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0±0.74)分、(1.15±0.70)分、(1.10±0.72)分和(0.95±0.54)分,与术前(3.05±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0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37/40)。1例患者术后1个月时复发。结论Disc—FX系统辅助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伊班磷酸钠对破骨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为 王会旺 +4 位作者 王云霞 杨大龙 甄增江 张英泽 申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49,共1页
我们采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生成破骨细胞(OCL),观察不同浓度的伊班磷酸钠对OCL形成的影响,确定其抑制OCL形成的最低有效浓度,并观察此浓度伊班磷酸钠对OCL黏附、迁移、破骨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伊班磷酸钠 骨细胞功能 抑制作用 最低有效浓度 破骨细胞 细胞诱导 骨髓基质 骨功能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难点解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为 王会旺 孟庆云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25-326,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腰腿痛综合征.此症中以L4-5、L5~S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腰腿痛综合征.此症中以L4-5、L5~S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2%.该病的病因主要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遗传因素及妊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诊治 腰椎间盘变性 腰腿痛综合征 纤维环破裂 disc 髓核突出
原文传递
颈后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占勇 吴华荣 +8 位作者 王会旺 吴春富 徐伟坤 张连锁 范会龙 蔡金生 马建青 连芳 郝丽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颈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颈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2-58岁,平均42.3岁;C4、52例,C5、64例,C6、72例;对治疗前和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学研究,并对术后随访期间的颈椎稳定性进行记录。[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4个月;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平均86 ml;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6.5 d;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3±0.21)分、(2.13±0.12)分、(2.23±0.18)分、(1.89±0.12)分与术前(7.23±1.22)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5.63±1.35)分、(16.21±1.23)分、(16.11±1.25)分及(15.89±1.28)分与术前(12.31±1.0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100%;颈椎生理区度C值从术前(7.5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26±0.32)mm和(5.33±0.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失稳。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扩创、应用抗生素后伤口甲级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后路 扩张通道 钥匙孔减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