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博成 李梅 +2 位作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256层iCT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博成 薛杨 +3 位作者 苏潇 梅云婷 吴利忠 赵江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比较低剂量i CT、常规剂量i CT及64排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图像质量,探讨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排除胸部病变的1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的胸部螺旋CT扫描图像资料,分为256层iDOSE4低剂量组(iD... 目的比较低剂量i CT、常规剂量i CT及64排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图像质量,探讨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排除胸部病变的1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的胸部螺旋CT扫描图像资料,分为256层iDOSE4低剂量组(iDOSE^4低剂量组,n=50)、256层iDOSE4常规剂量组(iDOSE4常规剂量组,n=50)、64排常规剂量组(n=50),对CT图像质量(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腋窝淋巴结)进行评分和比较分析。结果在iDOSE4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2组间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等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P=0.814,P=0.543),iDOSE4低剂量组腋窝淋巴结评分和4项总分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0,P=0.000);在iDOSE^4低剂量组与64排常规剂量组,2组间肺纹理、纵隔大血管轮廓、支气管形态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P=0.820,P=0.377),iDOSE^4低剂量组腋窝淋巴结评分和4项总分低于64排常规剂量组(P=0.000,P=0.000);iDOSE^4常规剂量组与64排常规剂量组的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各组辐射剂量值(CTDIvol)从高到低依此为64排常规剂量组(13.6 m Gy)、iDOSE^4常规剂量组(9.7m Gy)和iDOSE^4低剂量组(3.4 m Gy)。结论 256层i CT的iDOSE^4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能获取可靠的图像质量,仅腋窝淋巴结显示能力略低于常规剂量,但能够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 图像质量 胸部
下载PDF
MRI多体素~1H-MRS联合DWI和DCE对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博成 艾松涛 +4 位作者 梁海胜 吴利忠 高维青 陶晓峰 糜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11-517,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磁共振~1H-MRS、DWI和DCE对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45例(实验组)和无症状志愿者25例,2组均行常规MR、1HMRS、DWI和DCE检查。比较实验组肿瘤实...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磁共振~1H-MRS、DWI和DCE对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45例(实验组)和无症状志愿者25例,2组均行常规MR、1HMRS、DWI和DCE检查。比较实验组肿瘤实体区与对照组1H-MRS代谢产物(Cho、Cr、Cho/Cr比值、LL)的区别;实验组肿瘤实体区与近肿瘤区、远肿瘤区域带内ADC值均数、DCE最大斜率均数的差别以及不同区域带内TIC曲线类型的差异;实验组肿瘤实体区同一部位LL信号强度与ADC值、DCE最大斜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三者在肿瘤边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舌鳞状细胞癌肿瘤实体区内~1H-MRS代谢产物Cho、LL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肿瘤实体区、近肿瘤区、远肿瘤区内ADC值、DCE最大斜率均数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区域间TIC曲线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实体区内LL信号分布与ADC值呈线性负相关,与DCE最大斜率呈线性正相关(P<0.01)。多体素~1H-MRS联合DWI、DCE成像能获取近肿瘤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MRI多体素~1H-MRS成像可以无创在体反映肿瘤代谢产物;结合DWI、DCE成像,能为手术判定舌癌边界区域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素 波谱成像技术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博成 朱丹 +3 位作者 李晓光 吴利忠 赵江民 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multi-voxe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VMRS)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间56例经病理诊断为单侧舌原发鳞状细胞癌(鳞癌)或腺样囊腺癌(腺癌)患者病... 目的·探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multi-voxe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VMRS)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间56例经病理诊断为单侧舌原发鳞状细胞癌(鳞癌)或腺样囊腺癌(腺癌)患者病灶中代谢产物MVMRS波谱曲线特征。比较鳞癌组或腺癌组肿瘤实质区、环肿瘤区与健侧对照区间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ADC)及代谢产物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胆碱/肌酸比值(Cho/Cr)、乳酸/脂质(lactate and lipids,LL)信号强度的差异;比较鳞癌组与腺癌组相应区域间ADC值及代谢产物信号强度的差异;观察2组各区域内Cho、LL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互关系。结果·鳞癌组和腺癌组肿瘤实质区代谢产物Cho、LL信号强度均高于各自的环肿瘤区和健侧对照区(均P=0.000),而ADC值则低于各自的环肿瘤区和健侧对照区(均P=0.000);环肿瘤区的Cho、LL信号强度和ADC值介于各自的肿瘤实质区和健侧区之间(均P=0.000);不同区域Cr和Cho/Cr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鳞癌组与腺癌组相应区域间ADC值、代谢产物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鳞癌肿瘤实质区内LL峰信号强度与ADC值呈线性负相关(P=0.000)。结论·MVMRS可以检测舌癌中肿瘤代谢产物的含量,环肿瘤区内ADC值和Cho、LL信号强度的改变可反映出受肿瘤侵犯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 舌癌 诊断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雪元 王博成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 预后 神经代谢物质
下载PDF
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蔡伶伶 杜光烨 +1 位作者 王博成 赵江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CT及MRI扫描的不同表现。结果:胃部14例(高危4例,28.6%),十二指肠及小肠10例(高危3例,30%),肠外2例(高危1例,50%),肿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CT及MRI扫描的不同表现。结果:胃部14例(高危4例,28.6%),十二指肠及小肠10例(高危3例,30%),肠外2例(高危1例,50%),肿瘤的发生部位、强化程度及MRI信号特点在GIST的风险评估上无特异性。病灶的危险分级与肿瘤大小[平均直径:低危组(3.37±1.27)cm,中危组(7.60±3.71)cm,高危组(11.15±3.88)cm]、瘤内坏死(低危0/10例,中危5/8例,高危7/8例)及表观弥散系数值[低危组(1.78±0.24)×10^(-3)mm^2/s,中危组(1.72±0.23)×10^(-3)mm^2/s,高危组(1.24±0.11)×10^(-3)mm^2/s]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及MRI检查有助于GIST的诊断及良恶性判断,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优化参数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金坚 管玲 +1 位作者 王博成 罗世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以睾酮-3-羧甲氧基肟-牛血清白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血清,10-甲基吖啶-9-羧酸[4-(N-睾酮-3-羧甲氧基肟)-氨乙基]苯酯为示踪化合物,采用平衡法建立睾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数据用四参数Logistic... 以睾酮-3-羧甲氧基肟-牛血清白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血清,10-甲基吖啶-9-羧酸[4-(N-睾酮-3-羧甲氧基肟)-氨乙基]苯酯为示踪化合物,采用平衡法建立睾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数据用四参数Logistic函数处理.方法学考核标准曲线稳定,R为0.9967;ED50为82.15n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5.78%和3.3%;平均回收率为107.28%;可测范围为19.3~264.6ng/L,与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和孕酮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35%;非特异结合率为9.64%.“桥效应”分析表明同位点、“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酯 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标记物 优化参数
下载PDF
SPIO标记BMSCs移植治疗局灶性脑梗死的MRI示踪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晓蕾 周国兴 +7 位作者 王博成 吴金亮 薛杨 蔡伶伶 邢进 宗根林 詹青 赵江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通过采用磁共振技术示踪在体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SPIO标记的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的迁移及治疗情况。材料与方法 28只雄... 目的通过采用磁共振技术示踪在体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SPIO标记的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的迁移及治疗情况。材料与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4)、假手术组(SHAM,n=4)、局灶性脑梗死对照组(MCAO+SPIO,n=10)和SPIO标记BMSCs治疗组(MCAO+SPIO-BMSC,n=10)。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法及CCK8法选取SPIO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并使用立体定向注射方法进行最佳浓度SPIO及SPIOBMSC的移植,术后第1、9、20、30、43天行1.5 T MRI扫描,检测两者在局灶性脑梗死中的生物学行为,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迁移分布情况。结果当SPIO标记浓度为50μg/ml时,BMSCs普鲁士蓝染色效率为100%,CCK8检测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及75μg/ml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使用T2WI和SWI序列均能明确检测到MCAO+SPIO组和MCAO+SPIO-BMSC组中移植区域信号减低。与T2WI序列相比,SWI序列显示低信号范围更广,示踪时间更长。与MCAO+SPIO组比较,MCAO+SPIO-BMSC组可见SPIO标记的BMSCs向缺血梗死区迁移。普鲁士蓝染色检查发现: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的细胞聚集在梗死区域周围。结论MRI技术能够有效示踪50μg/ml SPIO标记的BMSCs,显示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随时间变化发生的生物学行为,并对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中的迁移治疗情况进行动态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工作记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顾磊 李甲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建奇 王博成 朱志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DAI患者(DA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并对两组DTI图像的钩束、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和扣带回感兴趣...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DAI患者(DA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并对两组DTI图像的钩束、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和扣带回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进行比较分析。DAI后6个月对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行认知量表评估,并行对比分析;另外将DAI组FA值与其认知量表评分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4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总体认知能力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记忆功能却显著降低(P<0.05)。DAI患者中的钩束和皮质脊髓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8和0.797,P<0.05);胼胝体和扣带回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32和0.387,P>0.05)。结论 DTI技术可为DAI导致的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工作记忆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Fth1基因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MRI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杨 黄晓蕾 +3 位作者 蔡伶伶 王博成 詹青 赵江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1-845,共5页
目的观察铁蛋白报告基因Fth1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及体外MRI表现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构建的携带铁蛋白重链基因Fth1的慢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并在培养液内加入1mol/L柠檬酸铁进行培养。采... 目的观察铁蛋白报告基因Fth1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及体外MRI表现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构建的携带铁蛋白重链基因Fth1的慢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并在培养液内加入1mol/L柠檬酸铁进行培养。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MSCs的摄铁能力,锥虫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检测MSCs的细胞存活率,CCK-8方法测定MSCs的增殖活性。应用MRI的FSE T2WI和SWAN序列观察Fth1标记的MSCs和未标记MSCs MRI信号的差异。结果 Fth1基因可成功转染MSCs,转染MSCs的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为87%。未加含铁培养液的Fth1标记MSCs细胞存活率为(92.17±1.91)%,细胞增殖活性D值为1.094±0.068,与未标记MS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为(94.23±2.42)%,细胞增殖活性D值为1.027±0.122;P>0.05);加入含铁培养液培养3d后的Fth1标记MSCs细胞存活率为(77.47±4.10)%,细胞增殖活性D值为0.493±0.024,与未加含铁培养液的Fth1标记MSCs及未标记M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FSE T2WI和SWAN序列显示,加入含铁培养液培养5d后Fth1标记MSCs信号强度为656.6±18.2,与未加含铁培养液的Fth1标记MSCs及未标记M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07.3±17.1和847.1±10.5,P<0.05),而未加含铁培养液的Fth1标记MSCs与未标记MS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h1报告基因可成功转染MSCs,转染后的MSCs可高效表达并摄取铁;细胞活力及增殖活性在不含铁的培养液中不受影响,但在铁浓度1mol/L含铁培养液中受到一定影响;经含铁培养液培养5d后,MRI可体外检测Fth1标记MSCs,其FSE T2WI和SWAN序列呈低信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报告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LA/SBS/S-MA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小玲 王博成 +3 位作者 吴首昂 刘番 吴崇刚 龚兴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35,146,共6页
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S-MA)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填充改性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使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增容剂对PLA/SBS... 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S-MA)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填充改性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使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增容剂对PLA/SBS共混体系中分散相形貌、基体结晶行为、球晶的成核与生长等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在PLA/SBS中加入S-MA后,有效地减小了分散相尺寸,显著地提高了PLA和SBS的界面相容性;DSC和POM结果显示,SBS对PLA的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和增塑效应,在不同降温速率过程中,共混物中PLA的结晶度均达到了纯PLA的5倍以上;加入S-MA后,其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共混物中PLA的结晶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是仍显著高于纯PLA。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S-MA能对PLA/SBS共混体系进行有效的增容,在实现了对PLA基体进行增韧的同时,提高了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 聚乳酸(PLA)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S-MA) 相容性 结晶行为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叶华 王博成 +3 位作者 胡涛 罗锋 龚兴厚 吴崇刚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0,47,共4页
采用"一锅法",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均苯四甲酸酐(PMDA)熔融扩链后生成的羧基与氢氧化锌发生中和反应,生成PET离聚物。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产物中离子基团进行定量表征;考察了产物中离子基团对其特性黏数与复数... 采用"一锅法",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均苯四甲酸酐(PMDA)熔融扩链后生成的羧基与氢氧化锌发生中和反应,生成PET离聚物。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产物中离子基团进行定量表征;考察了产物中离子基团对其特性黏数与复数黏度的影响;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结晶性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均苯四甲酸酐 氢氧化锌 一锅法 离聚物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E-cad表达对MRI影像特点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伶伶 杜光烨 +1 位作者 王博成 赵江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E-cad表达对MRI影像特点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86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均行MRI、免疫组化检查,比较E-cad阳性及阴性患者MRI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60例E-cad阳性表达患者中,16例(26.7%)形状为类...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E-cad表达对MRI影像特点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86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均行MRI、免疫组化检查,比较E-cad阳性及阴性患者MRI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60例E-cad阳性表达患者中,16例(26.7%)形状为类圆形、60.0%(36/60)边缘为光滑或毛刺、36.7%(22/60)为均匀与环形强化、48.3%(29/60)为TIC I型与Ⅱ型曲线,所占比例均高于E-cad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E-cad阳性表达者形状多为类圆形、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均匀或环形强化,TIC曲线以I型与Ⅱ型居多,影像表现与E-cad阴性表达患者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CAD表达 MRI 影像表现
下载PDF
G-test在肝细胞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雪 陆观珠 +3 位作者 杜成坎 王博成 许洁 包玉洁 《肝脏》 2021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提高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诊断对其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普遍应用于HCC的筛查与诊断,但是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相关标记物提高HCC的诊断率。... 目的提高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诊断对其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普遍应用于HCC的筛查与诊断,但是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相关标记物提高HCC的诊断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CC患者及考虑存在HCC高危因素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对比分析荧光毛细血管法寡糖链检测(G-test)和AFP单独或联合应用于HCC的诊断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名HCC及考虑存在HCC高危因素的非HCC慢性肝病患者。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联合AFP确诊HCC患者30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得到:单独检测G-test(AUC:0.701)和AFP(AUC:0.680)二者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7648)。进一步研究发现G-test联合AFP(AUC:0.698)检测的灵敏度(90.0%)和特异度(93.0%)显著高于单独AFP的检测(AUC:0.671)。结论G-test联合AFP能够提高HC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G-test AFP ROC-AUC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29例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灿 张春叶 +2 位作者 陶晓峰 王博成 朱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初诊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初诊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29例头颈部IMT患者,总结分析患者术前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9例头颈部IMT患者中,67.0%(20/29)的患者术前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头颈部IMT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局限性软组织内肿块7例,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12例(颞下窝5例,上颌窦6例,颌面部广泛软组织病变1例),骨内肿块10例(上颌骨5例,下颌骨4例,颞骨1例)。89.7%(26/29)病灶边界不清楚;75.9%(22/29)病灶有骨质破坏,34.5%(10/29)病灶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并存。8例患者沿神经孔道侵犯邻近结构(6例发生于颞下窝,其中4例侵犯翼腭窝,沿圆孔、卵圆孔累及颅内,2例侵犯眶尖视神经管;2例发生于下颌骨,侵犯下颌神经管)。头颈部IMT在CT平扫时呈等或稍低密度,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在MRI上,9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T2WI呈低信号;9例DWI呈高信号,ADC值约(0.6~1.0)×10^(-3)mm^(2)/s。TIC曲线Ⅰ型7例,Ⅱ型2例。均未出现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头颈部IMT的影像学特征与恶性肿瘤相近,但骨质破坏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T2WI呈低信号,TIC曲线以Ⅰ型为主,极少发生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合CT、MRI及功能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头颈部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单通道AE盲源分离的结构损伤定位
16
作者 何鹏举 王博成 +1 位作者 刘欣 刘应礼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09,1043,共9页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取定位方法。首先,对采集的AE信号进行信号降噪,使用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分离出无回波成分的AE信号,将多源定位转为多个单源定位问题;其次,通过提取单频模态,求取声波传播速度,估计到达时间差来进行疲劳裂纹损伤定位;最后,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和钢箱梁桥断铅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通过载荷破坏AE检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应用于复杂板状结构多AE源定位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结构体 声发射 多源定位 AE盲分离-模态提取
下载PDF
左旋千金藤啶碱D1激动作用增加6—OHDA损毁大鼠的DARPP—32磷酸化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健 王博成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给予SPD(20,40mg/kg,21d),损毁侧纹状体DARPP32体外[32P]的掺入量较健侧下降50%(P<001)。换言之,损毁侧纹状体内DARPP32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然而,SPD使损毁导致D1受体上调的作用减弱(Bmax从3850±261fmol/mg降至3197±201fmol/mg水平)。因此,SPD激动D1受体,使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磷酸化作用加强,而受体密度减少。这是SPD调节脑内D1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千金藤啶碱 DARPP-32 磷酸化 6-OHDA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的咀嚼肌疼痛放松训练疗效评估
18
作者 杨海霞 徐丽丽 +1 位作者 王博成 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值(Z1)、同侧非疼痛区域值(Z2)和对侧对应咀嚼肌区域值(Z3)。依据工作站获得的咀嚼肌异常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放松治疗。治疗后1~4周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主动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ixon序列Z2均值为66.23±32.90,Z3均值为66.27±33.87;而咀嚼肌疼痛区域Z1为131.94±83.99,明显高于Z2和Z3。手法治疗在改善MMO、VA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8.89%。结论·Dixon序列的影像表现与临床主诉的疼痛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MRI引导的手法放松治疗对改善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度和疼痛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疼痛 磁共振 手法治疗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博成 刘桅 +4 位作者 涂征 吴崇刚 石彪 胡涛 龚兴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833-3836,共4页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 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 St∶n 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 PLA∶m 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加入1%(质量分数)的PSMA使PLA/SBS共混物中SBS相分散更均匀,界面粘接增强。加入1%(质量分数)PSMA的PLA/S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LA的7.1倍和2.3倍。DSC和流变学结果表明,PSMA的加入增强了PLA和SB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 相容性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增容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刘桅 王博成 +3 位作者 吴崇刚 胡涛 郑譞 龚兴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38,共5页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SMA)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SBS(m PLA∶m SBS=95∶5)和PLA/SBS/SMA(m PLA∶m SBS∶m SMA=95∶5∶3)共混...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SMA)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SBS(m PLA∶m SBS=95∶5)和PLA/SBS/SMA(m PLA∶m SBS∶m SMA=95∶5∶3)共混物,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SMA增容PLA/SBS共混物的形貌、非等温结晶行为、等温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结果表明,SBS的增塑效应和异相成核效应对PLA的非等温结晶和等温结晶行为有促进作用;而SMA的加入起到了降低SBS分散相尺寸的作用,同时阻碍了SBS对PLA结晶行为的促进作用。增容剂SMA阻碍SBS对PLA基体结晶行为促进作用的可能原因在于SMA在PLA和SBS界面处的阻隔作用导致两者接触面积减少,且SMA对PLA的结晶没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 共混 增容 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