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发圣 陈杰 谢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根据CT图像测定水平面上桡骨粗隆相对于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方法44例桡骨标本(左侧17例,右侧27例)CT扫描图像,观察桡骨粗隆形态,选择标志点。根据CT原始图像信息应用Mimics21.0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分别计算生成桡骨的惯量主轴,建立... 目的根据CT图像测定水平面上桡骨粗隆相对于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方法44例桡骨标本(左侧17例,右侧27例)CT扫描图像,观察桡骨粗隆形态,选择标志点。根据CT原始图像信息应用Mimics21.0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分别计算生成桡骨的惯量主轴,建立惯量主轴参考坐标系。统计每例标本桡骨粗隆后侧嵴标志点在水平面上相对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结果桡骨粗隆后侧嵴普遍存在。桡骨的惯量主轴与桡骨的相对位置是稳定的。桡骨粗隆后侧嵴在该水平面坐标参考系上相对桡骨主旋转轴的角度为(82.93±5.55)°。结论基于惯量主轴建立的解剖参考坐标系稳定性好,可精确定位桡骨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粗隆 惯量主轴 解剖参考坐标系
下载PDF
藻酸钙敷料治疗下肢黄期创面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发圣 李祥 胡文捷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目的使用藻酸钙敷料治疗下肢黄期创面,并与传统凡士林纱布敷料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10例下肢黄期创面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藻酸钙敷料,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比较两组创面修复时间、换药疼痛程度、创面缩小面积和换药操作时间... 目的使用藻酸钙敷料治疗下肢黄期创面,并与传统凡士林纱布敷料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10例下肢黄期创面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藻酸钙敷料,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比较两组创面修复时间、换药疼痛程度、创面缩小面积和换药操作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修复时间缩短、换药疼痛程度降低,但两组创面缩小面积和换药操作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藻酸钙敷料治疗下肢黄期创面,与传统凡士林纱布换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B分类法 湿性愈合 藻酸盐敷料 换药
下载PDF
骨肉瘤CD133 CD117 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金銮 林建华 +5 位作者 吴朝阳 蓝文彬 李祥 刘蔚楠 冯进益 王发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及Ki-6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133、CD117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及Ki-6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133、CD117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例骨软骨瘤。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检验标准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的骨软骨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6、P=0.008、P<0.001);CD133或Ki-67蛋白阳性表达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平均转移时间短于CD133或Ki-67蛋白阴性骨肉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Ki-67在外科分期和远处转移对骨肉瘤患者预后有影响,其中CD133是外科分期及远处转移而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133和Ki-67表达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骨 肉瘤干细胞 CDL33 CDll7 KI-67
下载PDF
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建华 陈飞 +2 位作者 王发圣 黄子达 林志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95例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估及疼痛VAS评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9...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95例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估及疼痛VAS评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95例患者中,男1 84例,女111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56.9岁;原发肿瘤按发生率依次为:肺癌、未明部位恶性肿瘤、肝癌、消化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四肢近端、肋骨、颅骨等。单发性转移52例,多发性转移243例,其中109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二磷酸盐治疗、止痛等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治疗前50分,治疗后70分;疼痛VAS评分:治疗前5.6分,治疗后2.7分,治疗有效率达63.8%。结论:骨转移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综合治疗 预后评估
下载PDF
miR-17-92基因簇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林金銮 王发圣 +3 位作者 叶君健 吴朝阳 李祥 林建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组织和邻近正常骨组织中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Q-PCR法检测63例骨肉瘤组织及邻近部位正常骨组织中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 R-17-92基因簇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组织和邻近正常骨组织中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Q-PCR法检测63例骨肉瘤组织及邻近部位正常骨组织中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 R-17-92基因簇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i R-17-92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另外,mi R-17-92基因簇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mi R-17-92基因簇在骨肉瘤组织和邻近正常骨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性,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骨肉瘤患者预后一种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92基因簇 骨肉瘤 预后
下载PDF
胎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6
作者 蓝文彬 魏国桢 +3 位作者 王发圣 吴贵 郑力峰 谢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明确最佳取材胎龄;接着以上述最佳取材胎龄为取材时间点,每组6只孕鼠,按无酶法、胰酶法和Accutase酶法消化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接种、纯化细胞并培养1、3、7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tubulinⅢ与细胞核双标记法鉴定培养脊髓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孕13~15d组细胞总量和存活细胞量高于孕10~12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孕16~18d组(P<0.05).Accutase酶组获取的细胞总量、存活细胞量以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无酶组及胰酶组(P<0.05).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脊髓神经元培养7d后,胞体周围逐渐出现光圈,神经突起逐渐伸长,最终形成密集的神经突起网络;与无酶组及胰酶组相比,Accutase酶法分离的脊髓神经元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神经突起形成的网更密集.经βtubulin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鉴定,Accutase酶组、无酶组及胰酶组三组分离提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0.29±2.55)%、(83.51±6.20)%和(88.10±4.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5d胎龄是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最佳取材时间;Accutase酶法相较于常规无酶法、胰酶法所获取的脊髓神经元产量更大、生长状态更好,可作为体外研究脊髓神经元病变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原代培养 酶消化法 Accutase酶法
下载PDF
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尧清 王发圣 谢昀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574-578,共5页
目的观察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收治并符合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共3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6~45岁,平均26... 目的观察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收治并符合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共3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6~45岁,平均26. 7岁。所有患者接受冰敷、微波等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成品护具组(应用成品护具固定,17例)和粘贴绷带组(应用粘贴绷带固定,1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定短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在伤后4周内均得到随访。治疗前成品护具组和粘贴绷带组的VAS评分(7. 82±0. 99 vs. 7. 76±0. 96,t=0. 790,P=0. 430)、Mazur评分(44. 38±6. 87 vs. 43. 78±6. 68,t=1. 228,P=0. 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品护具组与粘贴绷带组相比,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4. 28±0. 74 vs. 3. 85±0. 86,t=7. 375,P=0. 000)、治疗后2周(2. 69±0. 68 vs. 2. 35±0. 59,t=7. 508,P=0. 000)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4周(1. 17±0. 52 vs. 1. 15±0. 50,t=0. 683,P=0. 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zur评分在治疗后1周(64. 46±6. 05 vs. 69. 12±5. 09,t=11. 500,P=0. 000)、治疗后2周(75. 95±3. 80 vs. 80. 45±4. 18,t=15. 674,P=0. 000)、治疗后4周(86. 27±3. 19 vs. 90. 10±3. 20,t=16. 557,P=0. 000)逐渐增高,同期组间比较,成品护具组均低于粘贴绷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弹力粘贴绷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更早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更好改善踝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绷带 疼痛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福建省老年人康复医疗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彬龙 王发圣 阳成虎 《海峡科学》 2023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在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过程中,老年人慢性疾病高发频发,康复医疗作为保持或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该文采用扎根分析方法研究老年人康复医疗体系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老年人的半结构化访... 在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过程中,老年人慢性疾病高发频发,康复医疗作为保持或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该文采用扎根分析方法研究老年人康复医疗体系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老年人的半结构化访谈,从产业层、个体层、社会层三个方面阐述老年人康复医疗体系需求影响理论模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福建省主动应对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老年人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疗 影响因素 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春永 叶君健 +5 位作者 谢昀 林章雄 谢其扬 邱耀宇 吴贵 王发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46例髌骨骨折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20~86岁,平均54岁。骨折原因:摔伤27例,交通事故伤16例,击打伤3例。闭合性损伤41例,开... 目的探讨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46例髌骨骨折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20~86岁,平均54岁。骨折原因:摔伤27例,交通事故伤16例,击打伤3例。闭合性损伤41例,开放性损伤5例。左侧24例,右侧22例。骨折AO分型:34-A型3例,34-B型1例,34-C1型7例,34-C2型13例,34-C3型2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3.7 d。采用单根钛缆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表面形成几何学"球冠"形状的张力带结构。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1例出现软组织刺激,2例出现1枚克氏针移位、钛缆部分松动。术后3个月复查X线示骨折均已愈合,期间无钛缆断裂发生;38例术后1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物。术后12个月,按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价为24~30分,平均28.34分;优42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允许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张力带 钛缆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邱耀宇 王发圣 +4 位作者 谢昀 曾锦源 陈春永 林章雄 谢其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4-426,431,共4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创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创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结果 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60.18%),以铜绿假单胞菌(33株,29.20%)为主;革兰阳性菌30株(26.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5.93%)为主;真菌15株(13.27%),以白假丝酵母(10株,8.85%)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对美洛培南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低。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后内侧入路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祥 何龙 +3 位作者 潘寒松 梁一民 王发圣 林建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7-04采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7例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标...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7-04采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7例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55 ml;切口长度5~8 cm,平均6.5 cm。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3~20)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96.3(88~100)分。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有效显露骨折区域,直视下复位骨折并获得稳定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同时又能满足患儿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儿童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内侧入路 锚钉系统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耀宇 王发圣 +2 位作者 蓝文彬 陈尧清 谢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 目的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2号缝合线穿过股四头肌腱和髌腱以构建尼斯结,收拢缝线间接复位远端和近端骨折块,依靠尼斯结的滑动加压和自稳定功能形成髌骨前侧张力带作为临时固定;对照组则使用点状复位钳直接钳夹骨折块复位及临时固定。两组复位后均使用克氏针钛缆作终末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2.165,P=0.04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4,P=0.612)。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760)。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软组织刺激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2个月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术后12周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钛缆松动、断裂及腱性组织钙化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P=0.932);研究组有1例80岁女性患者因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爬楼梯受影响等因素评定为良(27分),余24例患者均评定为优。结论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用于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横形骨折 张力带 内固定 尼斯结 间接复位
原文传递
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 谢昀 +3 位作者 林章雄 王发圣 吴贵 邱耀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5-911,共7页
目的探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 目的探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59岁[(35.2±4.3)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Ⅴ型1例,Ⅵ型1例。双柱骨折14例,三柱骨折2例。均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情况。术后12个月进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38个月[(18.3±4.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为(11.5±4.7)°,与术前的(28.93±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5.8±1.1)分,与术前的(13.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9例(56%),良6例(37%),一般1例(6%),优良率达94%。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浅表或深部感染、内置物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Carlson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合并前外侧平台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改善胫骨后外侧平台的后倾角,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无血管、神经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Adams分型中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蓝文彬 林培森 +1 位作者 王发圣 谢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的:基于Adams冠突分型,探究肘关节损伤三联征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CT三维数据,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18~88... 目的:基于Adams冠突分型,探究肘关节损伤三联征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CT三维数据,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18~88岁[(44.7±12.0)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尺骨冠突骨折模型,并依据Adams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对其进行分类,其中Ⅰ型为冠突尖端骨折、Ⅱ型为冠突横断形骨折、Ⅲ型为冠突基底部骨折、Ⅳ前内型为冠突前内侧斜行骨折、Ⅳ前外型为冠突前外侧斜行骨折。依据冠突骨折块的特点,Ⅳ前外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累及冠突尖端的α亚型和未累及冠突尖端的β亚型。测量不同类型尺骨冠突骨折块占比情况、高度、表面积、体积。同时测量Ⅳ前外型两种亚型尺骨冠突骨折块占比情况、高度、表面积、体积,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以及尺骨上尺桡关节面面积、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结果: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中尺骨冠突骨折块AdamsⅠ型17例(33%),Ⅱ型4例(8%),Ⅲ型4例(8%),Ⅳ前内型4例(8%),Ⅳ前外型22例(43%)。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前内型和Ⅳ前外型的高度分别为(3.7±1.9)mm、(10.8±1.1)mm、(14.4±1.2)mm、(5.2±2.4)mm、(6.7±2.6)mm;其表面积分别为63.7(21.4,221.0)mm 2、1086.8(606.8,1434.2)mm 2、1658.8(1335.6,1695.4)mm 2、437.3(185.6,437.3)mm 2、511.8(198.8,646.5)mm 2;其体积分别为46.3(21.4,180.5)mm 3、938.7(629.8,1011.3)mm 3、1797.4(1520.2,1903.7)mm 3、429.3(138.1,992.4)mm 3、461.9(144.9,707.1)mm 3。不同Adams分型尺骨冠突骨折块高度、表面积及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2例Ⅳ前外型尺骨冠突骨折中α亚型12例,β亚型10例。Ⅳ前外型中α及β两种亚型骨折块的高度分别为(8.6±2.6)mm、(5.0±2.4)mm;表面积分别为633.2(530.3,727.4)mm 2、181.4(136.7,450.3)mm 2;体积分别为692.8(477.6,778.0)mm 3、128.0(74.2,405.1)mm 3。两种亚型的骨折块高度、表面积及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Ⅳ前外型中α及β两种亚型的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分别为901.4(755.1,1060.6)mm 2、835.2(767.7,909.3)mm 2;两者的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04.1(79.4,139.9)mm 2、38.8(21.3,58.1)mm 2;两者的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分别为0.12(0.09,0.15)、0.05(0.03,0.07)。α及β两种亚型尺骨滑车关节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亚型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及骨折块滑车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大于β型(P均<0.01)。而Ⅳ前外型中α及β两种亚型的尺骨上尺桡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47.9(111.7,164.2)mm 2、137.0(118.7,166.7)mm 2;两者的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分别为17.7(13.4,52.2)mm 2、6.1(2.6,20.0)mm 2;两者的骨折块上尺桡关节面面积损伤占比分别为0.12(0.10,0.35)、0.05(0.03,0.15)。两种亚型在上尺桡关节面损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肘关节损伤三联征中尺骨冠突骨折AdamsⅣ型占有较大比例,其中以AdamsⅣ前外型为主,同时该型骨折块存在大小、形态差异的两种亚型,但两亚型对上尺桡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是相似的,临床治疗中不应忽视不同大小的AdamsⅣ前外型骨折块对上尺桡关节面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骨折 肘关节损伤三联征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蓝文彬 林培森 +3 位作者 王发圣 吴贵 邱耀宇 谢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万向锁定解剖板(以下简称“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应用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的1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万向锁定解剖板(以下简称“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应用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治疗的1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59岁。左侧5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7例,其他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6 d。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Ⅴ型8例,Ⅵ型2例;骨折均累及胫骨后外侧平台。三柱分型:双柱(前外侧柱+后侧柱)4例,三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80 mL,平均260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4周,平均18.7周。随访期间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1例创伤性骨关节炎,未出现血管损伤、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骨不连、内固定物失效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即刻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良好,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5.7分;其中优3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2.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及等级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柱的骨折,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可提供坚强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柱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新型万向锁定解剖板
原文传递
微小RNA-19b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李祥 王敏 +3 位作者 叶湛 王发圣 林金銮 林建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8-658,共1页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检测miR-19b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骨肉瘤组织 临床意义 小分子RNA 内源性 生发
原文传递
不同分型系统评估恐怖三联征中尺骨冠突骨折的特点及信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杰 王发圣 +2 位作者 林培森 林嘉润 谢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1-317,共7页
目的使用3种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评估恐怖三联征(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类型,探讨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的特点及各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3例典... 目的使用3种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评估恐怖三联征(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类型,探讨TTI中尺骨冠突骨折的特点及各尺骨冠突骨折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3例典型TTI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8-88岁[(41.8±15.6)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独立的尺骨近端三维模型,对尺骨冠突骨折特点进行观察,根据Regan-Morrey分型、O'Driscoll分型和Adams分型对尺骨冠突骨折进行分型。并对三种尺骨冠突骨折分型分别进行信度分析。结果TTI中,尺骨冠突骨折多位于冠突前外侧.Regan-Morrey分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为17例(40%).19例(44%)和7例(16%);O'Driscoll分型Ⅰ型、ⅡⅡ型和Ⅲ型分别为34例(79%).2例(5%)和7例(16%);Adams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 AL型和IV AM型分别为12例(28%).3例(7%).7例(16%).18例(42%)和2例(5%)。通过信度分析,Regan-Morrey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52.0.813.0.772和0.703;O'Drisoll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97.0.774.0.837和0.775;Adams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1.2,3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5.0.835.0.837和0.875。结论TTI中大多数尺骨冠突骨折线位置偏向冠突前外侧。在TTI的应用中,相较于Regan-Morrey分型和O'Driscoll分型.Adams分型的信度最好.Adams分型更细分了冠突前外侧的骨折,该分型可能更适用于TTI尺骨冠突骨折类型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 骨折 恐怖三联征
原文传递
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嘉润 邱耀宇 +2 位作者 王海 王发圣 谢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2例AO-B型胫骨干骨折,观察组术后使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监测、指导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在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2例AO-B型胫骨干骨折,观察组术后使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监测、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经验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Johner-Wruhs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6个月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Johner-Wruhs评分:观察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对照组优7例,良6例,可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Johner-Wruh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B型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应用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能完成可控制的、精确监控的、规范化的负重训练,可减轻患者早期训练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更早获得骨折临床愈合,实现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B型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康复训练 负重压力监测智能鞋系统
原文传递
微小RNA-19b调节锌指蛋白1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庆生 孙晓海 +3 位作者 叶湛 李祥 王发圣 刘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b是否通过转录后上调癌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Kruppel样因子13(KLF13)的表达而促进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株和正常人成骨细胞中miR-19b与KLF1...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b是否通过转录后上调癌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Kruppel样因子13(KLF13)的表达而促进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株和正常人成骨细胞中miR-19b与KLF13基因的表达;使用miR-19b抑制物(hsa-miR-19b inhibitor)抑制骨肉瘤细胞株中miR-19b的表达活性,应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19b与靶基因KLF13表达调控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四唑氮化合物(MTS)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miR-19b及KLF13基因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US-OS和Saos-2)及人成骨细胞(hFOB 1.19)相对表达分别为665.66±39.74、517.75±26.82、564.88±41.20和16.09±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素报告载体实验表明KLF13是miR-19b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导入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iR-19b的表达后,KLF1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为0.783±0.053,实验组分别为0.424±0.021、0.265±0.016.进一步观察到此时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能力显著抑制、凋亡显著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抑制KLF13的表达可以明显促进miR-19b介导的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结论miR-19b可通过上调靶向癌基因KLF13的表达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19b Kruppel样因子13 细胞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微小RNA-19b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叶湛 王敏 +3 位作者 王发圣 林金銮 林建华 李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01-2901,共1页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短片段RNA分子,通过与下游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1].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短片段RNA分子,通过与下游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1].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已有研究表明miR-19b影响宫颈癌等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3].我们利用反义寡核酸技术抑制骨肉瘤细胞中miR-19b的表达,探讨miR-19b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基因MRNA 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 RNA分子 MI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