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油的分子蒸馏纯化与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发松 胡海燕 +2 位作者 黄世亮 杨得坡 禤耀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经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干姜油进行了分离纯化 ,并利用 GC-MS联用技术对姜油及分离纯化组分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姜油中的萜类和姜辣素类组分被成功分离 ,分离出的姜辣素类组分中姜烯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了 86%以...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经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干姜油进行了分离纯化 ,并利用 GC-MS联用技术对姜油及分离纯化组分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姜油中的萜类和姜辣素类组分被成功分离 ,分离出的姜辣素类组分中姜烯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了 86%以上 ,(6) -姜烯酚的含量达到了 60 %左右 ;分离出萜类成分中的 (— ) -姜烯和丁香烯的含量分别达到了 5 5 %和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干姜 精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柠檬醛分子蒸馏纯化新工艺与毛叶木姜子果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发松 黄世亮 +4 位作者 胡海燕 黄巧娟 杨得坡 朱宝璋 刘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5-57,共3页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毛叶木姜子果挥发油中所含柠檬醛进行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结果所得到的柠檬醛的纯度达到了 95 % ,产率为 5 3% (柠檬醛 /毛叶木姜子果油 ) ,柠檬醛的损失率仅为 15 %。从而表明 。
关键词 分子蒸馏 毛叶木姜子 柠檬醛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山苍子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发松 杨得坡 +2 位作者 任三香 张宏达 李仁委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8期400-402,共3页
本文利用GC-MS联用技术确定了山苍子叶挥发油24种化学成分的结构与相对含量,其中α-罗勒烯(25.11%)、3,7-二甲基-1,6-辛二烯醇-3(16.85%)和橙花椒醇(13.89%)为主要组分。该挥发油具有很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对供试皮肤致病菌的MIC为0... 本文利用GC-MS联用技术确定了山苍子叶挥发油24种化学成分的结构与相对含量,其中α-罗勒烯(25.11%)、3,7-二甲基-1,6-辛二烯醇-3(16.85%)和橙花椒醇(13.89%)为主要组分。该挥发油具有很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对供试皮肤致病菌的MIC为0.03~0.4μl/ml,对污染霉菌的MIC为1.0~2.0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川桂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发松 杨得坡 +2 位作者 任三香 彭劲甫 胡海燕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21-324,共4页
采用 GC- MS技术分析了川桂 ( Cinnamomum wilsonii)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确定了2 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 ,其中 ,芳樟醇 ( 38.71 % )、反式柠檬醛 ( 2 2 .67% )和顺式柠檬醛 ( 1 8.52 % )为主要成分。体外对 1 4种真菌或细菌的... 采用 GC- MS技术分析了川桂 ( Cinnamomum wilsonii)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确定了2 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 ,其中 ,芳樟醇 ( 38.71 % )、反式柠檬醛 ( 2 2 .67% )和顺式柠檬醛 ( 1 8.52 % )为主要成分。体外对 1 4种真菌或细菌的药敏实验表明 ,该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菌活力 ,尤其对皮肤真菌和污染霉菌有效 ,其 MIC为 0 .1~ 2 .0μL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桂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真菌 抗细菌 樟科
下载PDF
荆条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发松 任三香 +2 位作者 杨得坡 朱长山 陆慧宁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荆条叶挥发油中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荆条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了36种组分,确定了2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94.68%。其中萜类及其衍生物22种,占89.13%。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荆条叶挥发油中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荆条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了36种组分,确定了29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94.68%。其中萜类及其衍生物22种,占89.13%。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β-丁香烯(48.70%),其次是β-金合欢烯(15.5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荆条叶挥发油 药物 水蒸气蒸馏法 β-丁香烯
下载PDF
中国葡萄属(Vitis L.)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发松 杨得坡 +1 位作者 张宏达 朱长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中国葡萄属( Vitis L.)的系统学进行处理.中国葡萄属共分 42种 1亚种12变种,归属于 1亚属5组4系.文中命名了3新系(小叶葡萄组、秋葡萄组和武汉葡萄组)、2新等级及组合组(毛葡萄组和河岸葡萄组)、3新系(密... 对中国葡萄属( Vitis L.)的系统学进行处理.中国葡萄属共分 42种 1亚种12变种,归属于 1亚属5组4系.文中命名了3新系(小叶葡萄组、秋葡萄组和武汉葡萄组)、2新等级及组合组(毛葡萄组和河岸葡萄组)、3新系(密柔毛系、复叶系、刺状毛系)、1新变种(伏牛山葡萄)和1新组合变种(小叶葛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 系统学 中国 分类系统
下载PDF
河南葡萄属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发松 朱长山 +3 位作者 张宏达 杨得坡 李琳 禹明甫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经典的形态 -地理学方法 ,整理出河南葡萄属 (VitisL )植物 14种、1亚种及 1变种 ,其中发现河南新分布 3种 :陕西葡萄 (V .shenxiensisC .L .Li)、湖北葡萄 (V .silvestriiPamp .)和武汉葡萄 (V .wuhanensisC .L .Li.) 同时否定了... 采用经典的形态 -地理学方法 ,整理出河南葡萄属 (VitisL )植物 14种、1亚种及 1变种 ,其中发现河南新分布 3种 :陕西葡萄 (V .shenxiensisC .L .Li)、湖北葡萄 (V .silvestriiPamp .)和武汉葡萄 (V .wuhanensisC .L .Li.) 同时否定了毛葡萄(V heyneanaRoem .&Schult.,原记载名V .quinquangularisRehd .)在河南的分布 并通过最小距离法 ,对 16个样本和 6 6个形态、解剖方面的性状逐步聚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 分类 河南 形态-地理学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香叶树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发松 杨得坡 +1 位作者 任三香 鼓劲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利用GC-MS技术确定了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果挥发油18种成分的化 学结构和相对含量,这些化合物多为倍半萜烯类或其含氧衍生物,优势成分为双(2-羟乙 基)月桂酰胺(43.5%)和正癸酸(35.... 本文利用GC-MS技术确定了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果挥发油18种成分的化 学结构和相对含量,这些化合物多为倍半萜烯类或其含氧衍生物,优势成分为双(2-羟乙 基)月桂酰胺(43.5%)和正癸酸(35.82%)。体外对12种真菌和细菌的药敏实验表明,该 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对致病真菌的 MIC为 0. 03~0. 5 μl/ml,对污染霉菌 的 MIC为 1. 0~2. 0 μl/ml,对细菌的 MIC为 0. 02~0. 03 μ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树 挥发油 抗真菌 抗细菌 樟科
下载PDF
中国隔距兰属(兰科)一新记录(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发松 温铁龙 +1 位作者 牛苗 李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84,共3页
隔距兰属(Cleisostoma Bl.)是兰科植物中较大的一个属,约有1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6种,其中4种为特有。该文报道了该属一中国新记录——二齿叶隔距兰[Cleisostoma aspersum(Rchb.f.)Garay],并提供描述和照片,目前... 隔距兰属(Cleisostoma Bl.)是兰科植物中较大的一个属,约有1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6种,其中4种为特有。该文报道了该属一中国新记录——二齿叶隔距兰[Cleisostoma aspersum(Rchb.f.)Garay],并提供描述和照片,目前该种仅见于云南。与近缘种类相比,本种具有以下鉴别特征:叶齿状二裂;唇瓣中裂片肥厚,前缘钝;蕊喙圆锥状,先端歪斜;药帽喙状等。在花部形态上,该种与Cleisostoma discolor Lindl.相似,然而后者的唇瓣中裂片明显较薄,匙状方形,并且具有啮齿状边缘,易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距兰属 二齿叶隔距兰 兰科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葡萄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发松 杨得坡 +2 位作者 黄亚东 谭英 朱长山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17-319,共3页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馆藏标本鉴定,整理出了中国葡萄属20种(含种以下单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记录了它们的分布与功效,可供研究中国葡萄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中药新产品参考。
关键词 葡萄属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来凤金丝桐油的化学组成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发松 尹智亮 +2 位作者 谭志伟 刘久长 邓仕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91-293,共3页
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来凤金丝桐油中共鉴定了18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包含不饱和脂肪酸12种,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93.92%,桐酸的总相对含量达到了78.53%.研究还发现,该产品中的桐酸为包括α-桐酸在内的5种顺反异构体,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5... 采用GC-MS联用技术从来凤金丝桐油中共鉴定了18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包含不饱和脂肪酸12种,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93.92%,桐酸的总相对含量达到了78.53%.研究还发现,该产品中的桐酸为包括α-桐酸在内的5种顺反异构体,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5.91%、21.65%、4.9%、0.48%和1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桐油 化学组成 GC-MS技术
下载PDF
《生药学》多方位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发松 周勤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学》 多方位教学模式 构建
下载PDF
长萼小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
13
作者 王发松 李云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建立利用HPLC法测定长萼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ssp.longisepalum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Supel-co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0.3%磷酸=45∶50∶4.5∶0.5(三乙胺调pH值至6.0),检测波长5... 目的建立利用HPLC法测定长萼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ssp.longisepalum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Supel-co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0.3%磷酸=45∶50∶4.5∶0.5(三乙胺调pH值至6.0),检测波长590 nm,流速1 ml/min,线性范围4.38~44.7μg/ml。结果相同生境下的长萼小连翘中金丝桃素含量约为贯叶连翘中的3.6倍;长萼小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金丝桃素在长萼小连翘各部位中以花和幼果中含量最高,可高达0.774%~1.136%,在叶中的含量也可高达0.4%左右,但在根和茎中含量极低。结论长萼小连翘中金丝桃素含量明显高于贯叶连翘,其可能成为一种金丝桃素新优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萼小连翘 金丝桃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Dalbergia prazeri Prain(豆科)之考证
14
作者 王发松 牛苗 +1 位作者 黄东海 李世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8,共4页
在发表Dalbergia prazeri Prain时Prain曾认为其与托叶黄檀(D.stipulacea Roxb.)近缘,只是该种小叶背面疏被微柔毛,花萼被硬毛与托叶黄檀不同,同时又指出其荚果也与后者不同,但是并没有解释其不同点。之后Prain又将其归并入奥氏黄檀(D.o... 在发表Dalbergia prazeri Prain时Prain曾认为其与托叶黄檀(D.stipulacea Roxb.)近缘,只是该种小叶背面疏被微柔毛,花萼被硬毛与托叶黄檀不同,同时又指出其荚果也与后者不同,但是并没有解释其不同点。之后Prain又将其归并入奥氏黄檀(D.oliveri Gamble ex Prain),亦未给出相应的理由。经研究D.prazeri Prain与南岭黄檀(D.assamica Benth.)为同种,而被归并入后者。Prain发表该种时引证Prazer s.n.为模式,但并没有指定主模式。涉及该种的Prazer s.n.的标本共有6份,该文将藏于印度国立标本馆加尔各答馆(CAL),条形码为CAL0000012326(CAL标本号131311)的标本指定为后选模式(lectotype),其余分别藏于加尔各答标本馆的4份及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K)的1份为等后选模式(isolect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lbergiaprazeri 黄檀属 考证 后选模式
下载PDF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被引量:80
15
作者 张广文 蓝文键 +3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梅 杨得坡 王发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对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 ,用 GC- 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鉴定出该精油... 目的 对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 ,用 GC- 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鉴定出该精油成分中的 18个化合物 ,占精油总量的 94 .87%。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4 7% )、α-愈创木烯 (19.78% )、δ-愈创木烯 (17.4 7% )、α-广藿香烯 (7.5 1% )、丁香烯 (3.4 1% )。对 5种致病真菌、6种条件致病真菌和 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0 m L / L。结论 广藿香精油具有一定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广藿香 精油 GC/MS 抗真菌 抗细菌
下载PDF
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化学生态型的探讨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冬梅 杨得坡 +2 位作者 王发松 伍蕙仪 古淑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02-1303,共2页
关键词 藿香挥发油 化学成分 生态型 天然香料植物 唇形科植物 常用中药 地上部分 化湿和中 历代医家
下载PDF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 被引量:41
17
作者 苏镜娱 张广文 +3 位作者 李核 曾陇梅 杨得坡 王发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广藿香精油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广藿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60
18
作者 张广文 马祥全 +3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海 王发松 杨得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 对广藿香全草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真菌新药。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 IR,U V,MS,NMR(1 H,1 3C,DEPT)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利用抗菌活性追踪 ... 目的 对广藿香全草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真菌新药。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 IR,U V,MS,NMR(1 H,1 3C,DEPT)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利用抗菌活性追踪 ,从广藿香中分离得到 8个黄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 :5 -羟基 - 3′,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 ( ) ;5 -羟基 - 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 ( ) ;3,5 -二羟基 - 7,4′-二甲氧基黄酮 ( ) ;5 -羟基 - 7,3,4′-三甲氧基黄酮( ) ;5 -羟基 - 3,7,3′,4′-四甲氧基黄酮 ( ) ;5 ,4′-二羟基 - 3,7,3′-三甲氧基黄酮 ( ) ;5 ,4′-二羟基 - 7-甲氧基黄酮( )和 3,5 ,7,3′,4′-五羟基黄酮 ( )。并对化合物 , , , 进行了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结论 除 和 外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受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黄酮类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箬叶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余爱农 王发松 +2 位作者 杨春海 曾德华 但悠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用水蒸汽蒸溜法提取箬叶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法分离 ,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 2 7个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挥发性成分有 :十六烷、棕榈酸、十五烷、油酰胺、十七烷、对 乙烯基苯酚、(E) 植醇... 用水蒸汽蒸溜法提取箬叶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法分离 ,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 2 7个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挥发性成分有 :十六烷、棕榈酸、十五烷、油酰胺、十七烷、对 乙烯基苯酚、(E) 植醇、8 己基十五烷、7,3′,4′ 三甲氧基槲皮素、肉豆蔻酸、植烷、肉豆蔻酰胺、硬脂酰胺、4 乙烯基愈疮木酚、十四烷、2 甲基十五烷、3 甲基十五烷、(Z) 植醇等 ,而关键香味化合物是 :对 乙烯基苯酚、4 乙烯基愈疮木酚、二苯甲酮、2 ,2′ 二乙基联苯、2 ,6 二异丙基萘、(Z) 植醇、二十腈、2 苯基十三烷、(E) 植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 香气成分 研究 GC-MS-计算机联用分析 水蒸汽蒸馏法 提取
下载PDF
山胡椒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得坡 王发松 +2 位作者 任三香 张宏达 彭劲甫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95-298,共4页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和溶剂提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前者主要成分为正癸酸、大根香叶烯A、正十二烷酸、表水菖蒲乙酯和氧化丁香烯;后者主要成分为莰烯、3,6,6-三甲基-2-降蒎烯、癸酸乙酯、桉叶素和罗勒烯。体...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山胡椒果水蒸气蒸馏和溶剂提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前者主要成分为正癸酸、大根香叶烯A、正十二烷酸、表水菖蒲乙酯和氧化丁香烯;后者主要成分为莰烯、3,6,6-三甲基-2-降蒎烯、癸酸乙酯、桉叶素和罗勒烯。体外抗真菌实验表明,前者对四种皮肤致病真菌(MIC值0.03~0.5ml/L)和五种污染霉菌(MIC值1.0~1.5ml/L)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而后者活性较弱,这与其几乎不含倍半萜类或其含氧衍生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