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阶非线性系统的线性边值问题
1
作者 王国灿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研究一类三阶非线性系统的线性边值问题,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和积分算子给出解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所用技巧可以被应用到其他相应的边值问题研究中。
关键词 三阶微分 存在性 积分算子 微分不等式
下载PDF
戈壁荒漠浅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探索--以东天山哈密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康磊 刘生荣 +6 位作者 张海迪 王国灿 郭伟立 罗彦军 任广利 吕鹏瑞 曹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630,共15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亟需从基岩区向盆山结合带、盆地等覆盖区进行拓展。戈壁荒漠浅覆盖区是研究中国北方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干旱区找水、隐伏区找矿、盆地基底性质、盆山耦合演化的关... 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亟需从基岩区向盆山结合带、盆地等覆盖区进行拓展。戈壁荒漠浅覆盖区是研究中国北方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干旱区找水、隐伏区找矿、盆地基底性质、盆山耦合演化的关键地区,但一直缺乏针对性的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以东天山哈密地区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结合部位的戈壁荒漠浅覆盖区为例,利用地质、物探、遥感、钻探等多技术手段,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思路,从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技术手段、成果表达等方面,针对不同覆盖层深度、覆盖层结构和地质矿产目标,通过大量方法实验和实践,开展适用性、经济性和分辨率的综合分析,完善优化了地球物理和钻探的技术方法组合。利用GeoModeller软件,实现了戈壁荒漠浅覆盖区三维地质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建立了从地表、覆盖层到覆盖区基岩的立体式透明化的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查明了地质填图区域的三维地质结构及其成矿地质背景,满足戈壁荒漠浅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目标,也为东天山大草滩断裂带性质、吐哈盆地基底性质及其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区 戈壁荒漠 区域地质填图 技术方法 东天山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新生代构造与地貌演化
3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4 位作者 王团乐 施炎 魏杰 李皓若 吕甘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64,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分析对金沙江下游流域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早在始新世即已处于北西向为主的区域性挤压条件下而发生广泛褶皱变形。尽管始新世存在区域性变形响应,但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地区在古近纪为低海拔丘陵地貌,地表隆升幅度极为有限。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研究区总体处于长期的低剥蚀速率环境,促进了低海拔平缓地貌的形成。晚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区域性缩短变形与显著地表隆升,大型水系同步下蚀,共同塑造形成现今较高海拔的低起伏地貌面与深切峡谷并存的特征性地貌。研究结果支持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近纪以来的隆升与地壳构造缩短及增厚密切相关,而中下地壳塑性流动增厚机制并非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构造解析 热年代学 构造地貌 裂变径迹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勇 王国灿 +2 位作者 晏文博 杨习俊 叶修锋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达尔布特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规模最大的左行走滑正断层,通过对研究区大量地质调查成果分析总结,判定达尔布特断裂基本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并在二叠纪强烈活动形成规模。据断裂两侧错移的哈拉阿拉特组和碱性长石花岗岩岩体作... 达尔布特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规模最大的左行走滑正断层,通过对研究区大量地质调查成果分析总结,判定达尔布特断裂基本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并在二叠纪强烈活动形成规模。据断裂两侧错移的哈拉阿拉特组和碱性长石花岗岩岩体作为被切割地质体标志,估算出达尔布特断裂总滑移量为57.54~115.56 km。总结认为达尔布特断裂形成演化经历了碰撞俯冲、碰撞后伸展、碰撞后陆内挤压、碰撞后伸展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布特断裂 左行走滑 滑移量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85
5
作者 王国灿 魏启荣 +4 位作者 贾春兴 张克信 李德威 朱云海 向树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9-937,共9页
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东昆仑地区3206Ma±14Ma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信息表明,该区存在古太古代基底。代表东昆仑地区基底的"金水口岩群"可以解体... 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东昆仑地区3206Ma±14Ma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信息表明,该区存在古太古代基底。代表东昆仑地区基底的"金水口岩群"可以解体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两者是2个不同构造旋回的产物。东昆仑地区万宝沟群的时代应限定在中元古代,而不能延续到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的年代构造格架显示,前寒武纪存在3次强烈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分别发生在2400~2500Ma、1800~1900Ma和大约1000Ma。1000Ma左右的聚合事件导致中元古代分隔的不同小陆块的有限裂解小洋盆闭合,陆块聚合形成"西域板块",并可能是整个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前寒武纪 基底演化 年代构造格架
下载PDF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7
6
作者 王国灿 王青海 +1 位作者 简平 朱云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前寒武纪 锆石U-PB SHRIMP年龄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阿拉克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国灿 贾春兴 +5 位作者 朱云海 向树元 林启祥 王青海 安守文 朱耀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古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马尔争-布青山 构造混杂岩 角度不整合 华力西造山 巴颜喀拉山群 区域构造与演化 高原隆升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下载PDF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南东缘红山岩体“拖尾”构造的成因探究——基于石英EBSD组构的分析
8
作者 杜勇 王国灿 +2 位作者 晏文博 杨习俊 叶修锋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地质填图厘清了达尔布特断裂为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的左行走滑断裂,红山岩体侵入于晚石炭世早期,前者左行错移改造红山岩体形成了“拖尾”构造。采用野外观察达尔布特断裂伴生构造和红山岩体中发育的剪切构造特征,与基于岩体碱长花... 通过地质填图厘清了达尔布特断裂为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的左行走滑断裂,红山岩体侵入于晚石炭世早期,前者左行错移改造红山岩体形成了“拖尾”构造。采用野外观察达尔布特断裂伴生构造和红山岩体中发育的剪切构造特征,与基于岩体碱长花岗岩石英EBSD组构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红山岩体“拖尾”构造的成因进行探究。探究结果表明,红山岩体“拖尾”变形构造是达尔布特断裂左行走滑脆性剪切错移红山岩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布特断裂 左行走滑 脆性剪切 “拖尾” EBSD组构分析
下载PDF
东昆仑及相邻地区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构造过程的热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国灿 向树元 +3 位作者 王岸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14,680,共11页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 热年代学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中更新世以来的成山作用及其动力转换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国灿 侯光久 +1 位作者 张克信 朱云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2,共9页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 ,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 ,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 .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 ...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 ,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 ,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 .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 ,中更新世时期为伸展构造体制 ,昆仑山内部开始发生了差异隆升 ,布青山开始崛起 .中更新世末应力体制发生急剧变化 ,由伸展体制转为收缩事件 ,又急速转为伸展构造体系 ,短暂的收缩事件造成了中更新世冲洪积层的褶皱 ,随后的伸展则导致了影响深刻的向北依次断落的阶地状正断层系统 .晚更新世应力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换 ,伸展正断层体系被左旋走滑运动体系所代替 ,并一直延续至今 .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隆升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说明东昆仑地区的成山过程受控于多种动力背景 ,而非单一的挤压抬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隆升构造 成山作用 更新世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与地貌变迁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国灿 吴燕玲 +1 位作者 向树元 贾春兴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92,共10页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相间列,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相间列,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a),表现为受布尔汗布达山地貌控制的其南部山脚的早更新世中期(1525ka)左右冲洪积物的始现.南部马尔争—布青山的成型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这次成山作用在整个青藏高原昆仑—黄河源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更南部的查哈西里山在1113.9~979.6ka间的沉积特征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即由湖相转变为冲洪积相,但在这一时期查哈西里山总体仍为沉积区,山系并未形成,山顶最高层位粗冲洪积物的砾石成分统计和砾石扁平面产状统计仍显示物源来自北部,沉积与北部隆起的马尔争-布青山有关,查哈西里山真正隆起高于两侧,应发生在晚更新世.伸展断裂组合与地貌之间的良好耦合关系表明,东昆仑地区山体的崛起与伸展断裂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山系突出于高原面的成山作用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这一伸展作用应与青藏高原整体隆升后边缘的重力失稳垮塌及均衡作用相联系,这种伸展垮塌随着时间的迁移向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第四纪 成山作用过程 伸展构造
下载PDF
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1 位作者 马华东 王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 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 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 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昆仑 晚新生代 构造隆升
下载PDF
西北断陷盆地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新疆巴里坤盆地填图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国灿 赵璇 +4 位作者 陈超 陈越 季军良 王岸 曹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 填图目标 填图技术方法 基岩面地质结构 覆盖层地质结构 巴里坤盆地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1-467,共7页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作用 构造年代学 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
下载PDF
三阶奇摄动非线性边值问题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国灿 金丽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7-603,共7页
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 ,研究了某一类三阶奇摄动非线性边值问题· 以二阶边值问题的已知结果为基础 ,引入Volterra型积分算子 ,建立了三阶非线性边值问题的上下解方法· 在适当条件下 ,构造出具体的上下解 。
关键词 三阶非线性边值问题 上下解 Volterra型积分算子 存在性 渐近估计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国灿 向树元 +2 位作者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Mary Roden-Tice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5-652,共8页
根据对东昆仑地区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不同高度基岩的系列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和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揭示了东昆仑东段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冷却历史.巴隆哈图一带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 根据对东昆仑地区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不同高度基岩的系列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和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揭示了东昆仑东段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冷却历史.巴隆哈图一带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结果反映晚海西—印支期以来的总体剥露幅度约8~9km,早二叠世至晚三叠世初剥蚀作用极为缓慢,大约为20~40m/Ma.不同高程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揭示了东昆仑地区东段在中晚侏罗世处于缓慢的岩石隆升剥露阶段,其中中侏罗世相对较快,抬升速率77~88m/Ma,晚侏罗世相对较慢,抬升速率小于37m/Ma,且呈减慢趋势,这种减慢趋势反映了早中侏罗世之交强构造抬升期后的逐渐衰退.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反映了中侏罗世以来的剥蚀速率一般不超过55m/Ma,岩石的剥蚀速率与岩石的抬升速率基本为同一量级,中侏罗世—白垩纪剥蚀作用与岩石抬升作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中生代 隆升剥露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
下载PDF
地质晚近时期山脉地区隆升及剥露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对地质晚近时期,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山脉隆升剥蚀历程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文中介绍了几种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进展:(1)利用宇宙核素估算山体表面剥蚀速率和表面隆升速率;(2)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山脉地区岩石的... 对地质晚近时期,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山脉隆升剥蚀历程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文中介绍了几种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进展:(1)利用宇宙核素估算山体表面剥蚀速率和表面隆升速率;(2)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山脉地区岩石的隆升剥露;(3)利用地貌有关参数判断因侵蚀作用引起的均衡抬升和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抬升在山脉地区高峰形成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脉隆升 剥露 宇宙核素 地质晚近时期
下载PDF
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的一种新途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国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0,共6页
介绍了碎屑颗粒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提及方法学。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的核心是通过逐一测定计算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然后将获得的一批单颗粒年龄进行高斯拟合或二项式拟合,获取其最佳的颗粒年... 介绍了碎屑颗粒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提及方法学。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的核心是通过逐一测定计算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然后将获得的一批单颗粒年龄进行高斯拟合或二项式拟合,获取其最佳的颗粒年龄分布,从而反演样品的不同源区的热历史。碎屑锆石和磷灰石因其在风化剥蚀搬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而成为目前进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中最常用的矿物类型,特别是碎屑锆石的裂变径迹密度大,单颗粒的裂变径迹具有可定年的统计意义,从而成为颗粒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的首选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源区 碎屑锆石 磷灰石 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 蚀源区 剥露史
下载PDF
三阶非线性三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国灿 李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用Volterra型积分算子和微分不等式技巧,研究了某一类三阶微分方程非线性三点边值问题,得到了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此外,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构造具体的上下解,刻划了方法的应用性.
关键词 三阶微分方程 非线性三点边值问题 存在性与唯一性 微分不等式
下载PDF
隆升幅度及隆升速率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国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2,共6页
对有关隆升幅度和速率定量研究的古生物、古气候法、古地理法、地质压力计法、热年代学方法及变质作用p-T-t轨迹法作了概括,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热年代学方法在隆升幅度和速率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对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和条件作... 对有关隆升幅度和速率定量研究的古生物、古气候法、古地理法、地质压力计法、热年代学方法及变质作用p-T-t轨迹法作了概括,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热年代学方法在隆升幅度和速率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对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和条件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幅度 隆升速率 热年代学 封闭温度 古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