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生物诱导活性复合人工骨整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大章 费伟 +1 位作者 刘松筠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Co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显著的骨诱导及骨引导作用 ;在植入整复骨缺损区 ,其促使新骨形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优于 HA- Co复合人工骨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BMP-Co 复合人工骨 骨缺损 骨生成
下载PDF
计算机化三维图像分析在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大章 胡林 +5 位作者 白桦 罗颂椒 王翰章 李声伟 罗炳伟 曾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本文报告作者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一套由摄像、数字化处理、数据与图像输出的实时测量、诊断、预测及评估的颌面三维形态检测系统,对136名正常(牙合)青年人颜面三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首次成功的用于颌面畸形... 本文报告作者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一套由摄像、数字化处理、数据与图像输出的实时测量、诊断、预测及评估的颌面三维形态检测系统,对136名正常(牙合)青年人颜面三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头影测量的基础上,首次成功的用于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矫治的术前设计、效果预测及术后疗效评估;首次用先进的光栅显示技术显示患者颜面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任意断面显示、计示高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颌面三维形态 矫治设计
下载PDF
XW630对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大章 费伟 +2 位作者 郑虎 翁玲玲 邓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化合物 XW6 30促进成骨作用的机理。从 SD大鼠颅骨中分离培养成骨细胞 ,首次采用具有高灵敏度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直接从大鼠成骨细胞中检测雌激素受体 m 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XW6 30具有促进成骨细... 探讨抗骨质疏松新化合物 XW6 30促进成骨作用的机理。从 SD大鼠颅骨中分离培养成骨细胞 ,首次采用具有高灵敏度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直接从大鼠成骨细胞中检测雌激素受体 m RNA的表达。结果表明 ,XW6 30具有促进成骨细胞 ERm RNA表达的作用 ,且呈时间依赖性。在相同浓度 (10 - 6 mol/ L)条件下 ,XW6 30作用强于四环素加哌嗪雌酮及单纯雌酚酮。XW6 30可能通过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W630 大鼠 成骨细胞 雌激素受体 基因表达 RT-PCR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牵张成骨在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大章 陈刚 胡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通过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以延长或扩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1]。采用股骨粗隆下骨皮质切开术... 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是通过对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和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以延长或扩宽骨骼,达到矫治骨骼畸形或缺损的外科技术[1]。采用股骨粗隆下骨皮质切开术配合跟骨牵引,以延长股骨,矫治短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矫治术 牵引成骨
下载PDF
磷[^(32)P]玻璃微球间质注射联合加热或丝裂霉素C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大章 汪永跃 +1 位作者 毛祖彝 郑光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3-234,共2页
采用放射性核素微球肿瘤间质注射的方法,观察了磷[32P]玻璃微球(32PGMS)联合加热及丝裂霉素C对小鼠实体瘤S180的作用。结果表明,32PGMS联合加热治疗,有协同增敏作用(E/O值为141),联合丝裂霉... 采用放射性核素微球肿瘤间质注射的方法,观察了磷[32P]玻璃微球(32PGMS)联合加热及丝裂霉素C对小鼠实体瘤S180的作用。结果表明,32PGMS联合加热治疗,有协同增敏作用(E/O值为141),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有相加作用(E/O值为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32玻璃微球 间质注射 加热 抗癌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动脉灌注磷-32玻璃微球治疗口腔癌的初步应用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大章 郑光勇 +1 位作者 李茂良 孙文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首次采用作者联合研制的磷-32玻璃微球(P-32GMS)经颈外动脉分支灌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共10例,其中舌癌9例,颊癌1例,均为 T_3~T_4。P-32GMS 的剂量为每例6000~10000rad。舌癌者经舌动脉,颊癌者经面动脉插管,染色定位后,行 P-32GMS 一... 首次采用作者联合研制的磷-32玻璃微球(P-32GMS)经颈外动脉分支灌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共10例,其中舌癌9例,颊癌1例,均为 T_3~T_4。P-32GMS 的剂量为每例6000~10000rad。舌癌者经舌动脉,颊癌者经面动脉插管,染色定位后,行 P-32GMS 一次性灌注。结果:8例癌瘤完全消失,2例癌瘤缩小50%以上。无一例出现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和肝、肾、肺、或大脑功能障碍以及其它毒、副作用。P-32GMS 颈外动脉分支灌注治疗口腔癌具有疗程短,效果好,方法简易、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有效而合理的抗癌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32 玻璃微球 口腔肿瘤
下载PDF
磷-32玻璃微球区域灌注抗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Ⅰ.磷-32玻璃微球内照射后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大章 郑光勇 +2 位作者 温玉明 孙文豪 李茂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0,I001,共5页
用磷—32玻璃微球(P—32 GMS)对28只实验小鼠 U14瘤动物肿瘤模型,行内照射后动态观察U14瘤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放射性微球(RMS)局部内照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RMS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32 GMS 内照射... 用磷—32玻璃微球(P—32 GMS)对28只实验小鼠 U14瘤动物肿瘤模型,行内照射后动态观察U14瘤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放射性微球(RMS)局部内照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RMS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32 GMS 内照射对 U14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确切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表现为一种“生殖死亡过程”。本实验是P—32 GMS 经局部血管灌注的生物学效应和抗癌作用研究的一部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磷 微球 内照射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牙颌面畸形的外科治疗: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大章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骨切开术矫治骨性牙颌面畸形,系由Hullihen1848年创用,并于1849年首次报告采用下颌前部骨切开术,成功地矫治一例因儿时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继发下颌骨前部前突伴开骀的病例。在其后的近百年间,尽管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采... 采用骨切开术矫治骨性牙颌面畸形,系由Hullihen1848年创用,并于1849年首次报告采用下颌前部骨切开术,成功地矫治一例因儿时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继发下颌骨前部前突伴开骀的病例。在其后的近百年间,尽管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采用外科手术矫治骨性牙颌面畸形曾在欧洲风行一时,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手术并发证较多,又难建立功能性牙拾关系,多以失败而告终,致使牙颌面畸形的外科矫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进展缓慢。及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特别是麻醉学、基础外科学、头颈部外科应用解剖学,以及专用手术器械的创用和抗菌药物的发展。加之术式的改进和创新,使牙颌面畸形的外科矫治进入了复苏和迅速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牵张成骨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靶的抗癌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大章 李扬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8-37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链抗体 治疗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外科的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大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9-341,共3页
颞下颌关节(TMJ)对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十分重要,但极易发生关节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紊乱,导致包括滑膜,关节面软骨,关节盘以及骨质等结构的器质性损害。由于对其中某些病理现象的了解仍较肤浅,致在命名、诊断和治疗上仍意见分歧。近年来... 颞下颌关节(TMJ)对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十分重要,但极易发生关节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紊乱,导致包括滑膜,关节面软骨,关节盘以及骨质等结构的器质性损害。由于对其中某些病理现象的了解仍较肤浅,致在命名、诊断和治疗上仍意见分歧。近年来,对颞下颌关节及其病损,特别是以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或杂音)为主要特征的所谓“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口腔外科
下载PDF
正颌外科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大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近20年来,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对其中的主要方面,包括牵张成骨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的回顾和讨论。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牵张成骨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大章 房思炼 +3 位作者 廖楚航 郑光勇 刘曙光 李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单克隆抗体 肿瘤生长 VEGF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牙颌面畸形计算机化三维测量及图像设计系统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13
作者 王大章 胡静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4期27-27,共1页
由于牙颌面畸形常涉及颅面三维空间结构,常规采用的二维平面的测量方法不能满足不对称性及复杂畸形诊治的需要,传统的以手工描图、剪裁、拼对方式进行的测量分析和模拟预测费工费时、误差较大、资料也难以有效保存和共享,以线条图形进... 由于牙颌面畸形常涉及颅面三维空间结构,常规采用的二维平面的测量方法不能满足不对称性及复杂畸形诊治的需要,传统的以手工描图、剪裁、拼对方式进行的测量分析和模拟预测费工费时、误差较大、资料也难以有效保存和共享,以线条图形进行的面型预测,效果没有图像预测形象生动.因此,为解决以上主要问题,本项目采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三维立体检测手段所开发和建立的工作系统不仅从二维到三维空间,而且从图形到图像对各类牙颌面畸形及进行综合测量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各类正颌外科手术并预测出术后可能的面像,用于指导正颌外科病例的诊治,其系统功能及所取得的效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计算机化三维测量 图像设计系统 研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牵张成骨术在延长下颌骨中新骨生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继华 王大章 +2 位作者 胡静 廖运茂 王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口外牵张器 ,按1mm/天的牵张速率将 12只成年山羊的双侧下颌骨延长 10 m m,牵张结束后固定至第 2、4和 8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拍摄下颌骨 X线片后取牵张区新生骨... 目的 探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口外牵张器 ,按1mm/天的牵张速率将 12只成年山羊的双侧下颌骨延长 10 m m,牵张结束后固定至第 2、4和 8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拍摄下颌骨 X线片后取牵张区新生骨痂作组织学观察。结果 牵张间隙内新骨组织沿牵张方向向心性生长 ,成骨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 ,在牵张器松动的标本早期仍可观察到散在的软骨岛。结论 牵张延长下颌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主要为膜内成骨 ,软骨化骨只是在牵张器固定不良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张成骨 骨再生 生成方式 骨缺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腭裂及其修复术后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石冰 邓典智 +2 位作者 王翰章 王大章 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采用连续动态观察狗头颅侧位和上下位定位X线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正常对照组、腭裂组、腭裂两瓣法修复组和全裂隙植骨修复组的上颌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腭裂和腭裂修复术后的上颌骨自身增长率的显著性改变始... 采用连续动态观察狗头颅侧位和上下位定位X线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正常对照组、腭裂组、腭裂两瓣法修复组和全裂隙植骨修复组的上颌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腭裂和腭裂修复术后的上颌骨自身增长率的显著性改变始于术后2~4周,在术后18周结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颌骨的运动轨迹亦不同,揭示鼻中隔软骨的生长方向和前颌骨对上颌骨生长力传导的异常改变可能是腭裂和腭裂修复术后上颌骨生长畸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 生长 修复术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立赤 胡静 +2 位作者 戚孟春 邹淑娟 王大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用第三代MSCs进行骨向诱导,以观察两种方法所获MSCs是否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MSCs纯度高,杂质细胞少,增殖活性强,常表现为梭形和小多角形,7到1 0天内便可达到融合。而贴壁法所获MSCs纯度低,红细胞、破骨样细胞等杂质细胞较多,增殖速度相对较慢,且经数次传代仍有较多杂质细胞存在。经骨向诱导后,两种方法所获MSCs表现出相似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矿化结节数目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MSCs较好的方法,所获细胞增殖活性高。两种方法所获MSCs具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活性 贴壁法 骨髓间充质 功能比较 密度梯度离心法 MSCs 分离和纯化 大鼠 MTT法检测 分化能力 矿化结节 破骨样细胞 ALP活性 显著性差异 成骨功能 试验研究 分离纯化 方法应用 增殖速度 形成能力 第三代 相似 杂质
下载PDF
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立赤 胡静 +2 位作者 戚孟春 邹淑娟 王大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 ,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 ,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 ,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 目的 :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 ,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 ,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 ,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细胞增殖活性强。经骨向诱导后 ,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神经向诱导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NSE和NF2 0 0 ,成肌细胞标志蛋白Deamin和Con nexin - 4 3阳性表达。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 ;并能够向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多向分化 密度梯度离心法 细胞形态学 大鼠 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下载PDF
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晋虎 王大章 +2 位作者 石冰 李芃 左晖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研究A系小鼠胚腭突上皮与问充质细胞在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联合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消化法,简便、准确、快速地获得高成活率的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相差显微镜、光镜等... 目的:研究A系小鼠胚腭突上皮与问充质细胞在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联合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消化法,简便、准确、快速地获得高成活率的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相差显微镜、光镜等观察其DNA及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及其结构。结果:联合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中,腭突上皮及问充质细胞均能较好地生长,光镜下观察见上皮型细胞呈多角型,单层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骨架为栅栏型或巢穴型;间充质细胞呈梭型,单层漩涡状排列,细胞骨架呈梭型、多平行排列的纤维。流式细胞仪检测见细胞DNA及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细胞增殖活跃。结论:A系小鼠胚腭突上皮与间充质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能较好地保持体内胚腭突的上皮细胞及问充质细胞细胞成分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胚腭突 间充质细胞 上皮细胞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机制 腭裂
下载PDF
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附115例报告 被引量:10
19
作者 廖楚航 刘曙光 +3 位作者 王大章 陈刚 李扬 郑光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 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诊治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 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中良性99例 ,恶性 16例。最常见者为...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 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诊治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 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中良性99例 ,恶性 16例。最常见者为腮腺深叶肿瘤 (46例 )及神经源性肿瘤 (42例 )。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或咽侧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呼吸或语言功能障碍。CT或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继发改变 ;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揭示肿瘤与血管系统的关系。本组肿瘤均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术后随访 1~ 10年 ,2例死亡 ,18例失访 ,余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CT、MRI或颈动脉造影对咽旁间隙区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设计有重要意义。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区肿瘤简易、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区肿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幼年大鼠颅面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罗颂椒 饶跃 +1 位作者 王大章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选用30只5周龄 SD 雄性大鼠,使用自制上颌活动功能性矫治器,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小时,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应用X线头测量和游离下颌骨X线测量方法,对大鼠颅面颌,特别是下颌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 选用30只5周龄 SD 雄性大鼠,使用自制上颌活动功能性矫治器,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小时,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前伸,应用X线头测量和游离下颌骨X线测量方法,对大鼠颅面颌,特别是下颌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下颌支、下颌体交角变大,下颌支向后旋转,下牙槽高度增大。实验所用的矫治器对颅脑及上颌骨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前仲生长期大鼠下颌后,能引起下颌适应性生长改建,下颌骨综合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X线头影测量 下颌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