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速棒材倍尺剪转辙器的应用公关及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晓晓 王岸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针对高速棒材倍尺剪转辙器的工业应用,从现存问题和技术方案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介绍设备的基本功能,并提出具体的项目研究目标,探讨设备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强调方案中的创新点。项目的成功不仅突破了小规格螺纹... 针对高速棒材倍尺剪转辙器的工业应用,从现存问题和技术方案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介绍设备的基本功能,并提出具体的项目研究目标,探讨设备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强调方案中的创新点。项目的成功不仅突破了小规格螺纹精品棒材的生产难题,也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棒材 倍尺剪 转辙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新生代构造与地貌演化
2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4 位作者 王团乐 施炎 魏杰 李皓若 吕甘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64,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分析对金沙江下游流域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早在始新世即已处于北西向为主的区域性挤压条件下而发生广泛褶皱变形。尽管始新世存在区域性变形响应,但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地区在古近纪为低海拔丘陵地貌,地表隆升幅度极为有限。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研究区总体处于长期的低剥蚀速率环境,促进了低海拔平缓地貌的形成。晚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区域性缩短变形与显著地表隆升,大型水系同步下蚀,共同塑造形成现今较高海拔的低起伏地貌面与深切峡谷并存的特征性地貌。研究结果支持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近纪以来的隆升与地壳构造缩短及增厚密切相关,而中下地壳塑性流动增厚机制并非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构造解析 热年代学 构造地貌 裂变径迹
下载PDF
300mm晶圆厂空中储存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3
作者 王岸 尚成硕 《智能制造》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针对晶圆厂OHB系统的建设,通过调研现有OHB系统,总结并优化该系统的几个重点要素,即硬件结构、安装形式和AMHS运输轨道的匹配,以及和AMHS运输车的位置匹配,形成OHB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参考此方法设计的OHB系统,能充分利用洁净室上部... 针对晶圆厂OHB系统的建设,通过调研现有OHB系统,总结并优化该系统的几个重点要素,即硬件结构、安装形式和AMHS运输轨道的匹配,以及和AMHS运输车的位置匹配,形成OHB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参考此方法设计的OHB系统,能充分利用洁净室上部空间,配合AMHS运输轨道和运输车,满足晶圆厂在制品储存的需要,并且不占用洁净室地面面积。该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以作为晶圆厂OHB系统规划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物料搬运系统 晶圆厂 AMHS运输轨道 空中储存区
下载PDF
300mm晶圆制造厂AMHS系统工程设计及仿真
4
作者 王晶 王岸 程星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26-0131,共6页
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作为高科技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几十种生产流程,每道流程之间都需要进行物料流转,在这种情况下,物料流转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就极为重要。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MHS,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应运而生,其... 集成电路生产制造作为高科技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几十种生产流程,每道流程之间都需要进行物料流转,在这种情况下,物料流转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就极为重要。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MHS,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应运而生,其是半导体制造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某300mm晶圆制造厂的实际情况,基于仿真模型理论,对工厂的AMHS系统进行了建模,并搭建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研究其工程设计、轨道布局设计,提出了符合实际工程情况的评价模型的指标,提高了实际工程问题中AMHS的搬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搬运系统 天车系统 运输时间 晶圆制造厂 AMHS系统 工程设计
下载PDF
东昆仑山小南川岩体裂变径迹年代与中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地貌演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1 位作者 谢德凡 刘德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8,共8页
对昆仑垭口地区小南川岩体7件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分析了岩体的冷却过程及岩体的剥露与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昆仑山区中新世晚期视剥蚀速率极为缓慢,为0.020-0.035mm/a。反映的是构造隆升作用微弱、地貌... 对昆仑垭口地区小南川岩体7件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分析了岩体的冷却过程及岩体的剥露与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昆仑山区中新世晚期视剥蚀速率极为缓慢,为0.020-0.035mm/a。反映的是构造隆升作用微弱、地貌缓和的地质环境,因而构造隆升速率与低的视剥蚀速率相当.上新世以来小南川岩体突发性快速隆升冷却,造成超过3km的物质揭顶,这不是由单纯的剥蚀过程导致,而是反映了昆仑山上新世以来的强烈构造隆升驱动下的成山作用过程.岩体上新世的裂变径迹年龄与近东西向的昆仑河-野牛沟谷地断裂断陷、昆仑垭口盆地断陷以及后期西大滩谷地断陷的综合构造地貌演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此外裂变径迹年龄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区域性的差异隆升作用,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隆升和剥蚀作用逐渐衰减。这与东昆仑山南北向以及东、西昆仑山之间地貌发育的差异性以及新生代火山作用分布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青藏高原 小南川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地貌 上新世
下载PDF
东昆仑山东段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向树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河流系统的发育往往能反映相关地质作用的细节.对东昆仑山东段北坡众多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早更新世晚期昆仑-黄河运动之后形成的东西向盆岭相间的地貌特征奠定了早期河流为东西向外流水系的基础;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又... 河流系统的发育往往能反映相关地质作用的细节.对东昆仑山东段北坡众多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早更新世晚期昆仑-黄河运动之后形成的东西向盆岭相间的地貌特征奠定了早期河流为东西向外流水系的基础;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又一次强烈构造抬升事件———共和运动,导致昆仑山北坡各主要河流迅速溯源侵蚀发展,伴随河流袭夺而形成现今的水系格局;晚更新世晚期存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构造稳定期,河谷普遍发生堆积作用,形成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的晚更新世冲积层;接近全新世以来构造运动频繁而隆升的幅度趋于减弱,形成了5级河流阶地,并且阶地的发育类型普遍为以高级阶地(T5)为基座的上叠阶地,河流至今未能切穿晚更新世稳定期形成的厚冲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构造隆升 东昆仑山东段
下载PDF
构造地貌及其分析方法述评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20,共7页
构造地貌是指受构造内动力作用控制,通过内外地质动力的相互作用所奠定的能够反映一定构造特征的地貌形式。构造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为:地貌与构造的关系、构造地貌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地貌过程所揭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动力过程;其分析方... 构造地貌是指受构造内动力作用控制,通过内外地质动力的相互作用所奠定的能够反映一定构造特征的地貌形式。构造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为:地貌与构造的关系、构造地貌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地貌过程所揭示的地球内部构造动力过程;其分析方法可归纳为构造地貌格局分析法、构造地貌形态分析法、构造地貌相关沉积分析法和构造地貌年代分析法。构造地貌学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来分析构造过程,涉及不同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响应了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可以预见,构造地貌学将在圈层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朝着信息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学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手术收费差错率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晓庆 夏君洁 +4 位作者 邵蓓蓓 徐缓 储文军 王岸 姚向颖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4期563-566,572,共5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规范手术收费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手术收费差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2022年7月至12月间发生的7971例手术收费差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工具对发生手术收费错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活...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规范手术收费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手术收费差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2022年7月至12月间发生的7971例手术收费差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工具对发生手术收费错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结果:手术收费差错率从7.92%降低到3.55%,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形成减低手术收费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手术 收费管理 差错率
下载PDF
构造地质学哲学思维探讨与教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岸 袁爱华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了构造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因而哲学性思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付诸实践。本文从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辩证性思维、系统性及复杂性4个主要方面阐述构造地质学科的哲学性思维特征,并结合学科内容,探讨... 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了构造地质学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因而哲学性思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付诸实践。本文从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辩证性思维、系统性及复杂性4个主要方面阐述构造地质学科的哲学性思维特征,并结合学科内容,探讨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与贯穿哲学性思维的方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哲学思维 教学
下载PDF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函 王国灿 +3 位作者 曹凯 孟艳宁 王岸 张克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8,共15页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件共同影响。P8与P5主要受热事件控制,P6、P4、P3、P2、P1主要和抬升剥露有关,P7主控因素不明显。裂变径迹年龄峰值与西昆仑及邻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构造事件的时限吻合,并伴随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指示裂变径迹年龄峰值记录了西昆仑及邻区构造演化的重大事件;其中,晚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抬升具有相似性,反映了青藏高原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相似的阶段性抬升。柯克亚连续沉积剖面显示西昆仑及邻区4.7Ma以来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抬升,并指示上新世以来西昆仑及邻区的径迹年龄储备表现出由多样性向一致性、由无规律向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暗示4.7Ma以来的抬升具整体抬升性质;3.6Ma为抬升的转折点,表现为抬升剥露速率加快、基底开始大规模出露地表,西昆仑山对南边的水流形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碎屑锆石 裂变径迹 峰值 抬升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克信 王国灿 +7 位作者 洪汉烈 徐亚东 王岸 曹凯 骆满生 季军良 肖国桥 林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共18页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倍受世界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青藏高原成为统一整体(印度-欧亚碰撞)的时限、隆升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机制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倍受世界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青藏高原成为统一整体(印度-欧亚碰撞)的时限、隆升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机制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存在70Ma、65Ma、55Ma、50Ma、45Ma和40~34Ma等多种观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完成的,其碰撞持续时间约10~15Ma。碰撞方式存在由西向东迁移、由东向西迁移等多种观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阶段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流行的有3阶段、4阶段和5阶段强隆升过程。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高原形成的时间可归纳为约3.6Ma以来、13~8Ma、26~20Ma、40~35Ma和55~45Ma 5类观点。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模型存在较大分歧,流行的模式可分为碰撞、俯冲、挤出和拆沉-板片断离4类。青藏高原多阶段隆升及构造-岩浆演化造就了高原复杂多样的大陆成矿作用。高原隆升与环境和气候演变具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过程 新生代
下载PDF
东昆仑及相邻地区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构造过程的热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国灿 向树元 +3 位作者 王岸 John I.Garver Robert P.Wintsch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14,680,共11页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 热年代学
下载PDF
计及储能设备运行策略的风/柴/储混合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35
13
作者 谢开贵 王岸 胡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风/柴/储混合系统中,储能设备是关键装置之一,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运行,但受运行策略和运行特性的影响。针对储能设备这一特点,计及储能设备运行策略和运行特性,建立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模型;并计及储能设备充放电循环次数、容量和功率成... 风/柴/储混合系统中,储能设备是关键装置之一,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运行,但受运行策略和运行特性的影响。针对储能设备这一特点,计及储能设备运行策略和运行特性,建立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模型;并计及储能设备充放电循环次数、容量和功率成本等,建立储能设备的成本效益模型。通过对风/柴/储混合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比较不同的运行策略对系统可靠性和储能设备经济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储能设备运行策略对系统可靠性和储能设备的成本效益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设备 运行策略 运行特性 可靠性 成本效益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文星 王国灿 +2 位作者 王岸 曹树钊 曹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区域隆升的特点,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干流和帕隆藏布江的形态特征,引入Hack剖面、SL参数和Amos河宽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在大渡卡以下河段的Hack剖面表现为上凸形态,S...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区域隆升的特点,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干流和帕隆藏布江的形态特征,引入Hack剖面、SL参数和Amos河宽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在大渡卡以下河段的Hack剖面表现为上凸形态,SL参数升高、河流宽度减小,在藏布巴东瀑布-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段,SL参数达到最大值,河流宽度达到最小值;大拐弯顶端以下河段,SL参数减小,河流渐宽。帕隆藏布江古乡以下河段SL参数梯级增高,河流宽度总体收窄,大拐弯顶端附近达到最大值。综合2条河流的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与地理背景,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隆升具有不均一性,雅鲁藏布江在大渡卡附近开始进入快速隆升区段,隆升最强烈的区段位于藏布巴东瀑布-大拐弯顶端段,大拐弯顶端之后雅鲁藏布江逐渐远离隆升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Hack剖面 SL参数 河流宽度 隆升
下载PDF
东昆仑山昆仑河纵剖面形貌分析及构造涵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曹凯 王国灿 王岸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3-721,共9页
青藏高原东昆仑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存在一系列活动断层,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貌格局和水系的发育.其中大部分活动断层是已经确定下来的,还有一些活动断层还处在定性推测阶段.引进河流长度-坡度参数(以下简称"SL参数")和Hack... 青藏高原东昆仑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存在一系列活动断层,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貌格局和水系的发育.其中大部分活动断层是已经确定下来的,还有一些活动断层还处在定性推测阶段.引进河流长度-坡度参数(以下简称"SL参数")和Hack剖面2个能够有效反映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参数,对昆仑河纵剖面坡度变化进行详细刻画和研究,并对昆仑河河流阶地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仑河河流的Hack剖面与SL参数存在形貌上的对应关系,SL参数的突变主要是受断裂构造活动控制;证实了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和东昆中断裂第四纪以来存在构造活动性;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构造差异隆升作用控制了东昆仑地区的地貌水系发育格局,并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河 SL参数 Hack剖面 阶地 昆仑河-野牛沟断裂.
下载PDF
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1 位作者 马华东 王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 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 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 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昆仑 晚新生代 构造隆升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新生代差异隆升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超 王国灿 +2 位作者 王岸 王鹏 任春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281,共9页
裂变径迹年龄资料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却年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南北方向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主要在8 Ma以前,局部为5.0~2.6 Ma,而高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集中在5 Ma以后,大多数在3 Ma以来;在东西方向... 裂变径迹年龄资料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却年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南北方向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主要在8 Ma以前,局部为5.0~2.6 Ma,而高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集中在5 Ma以后,大多数在3 Ma以来;在东西方向上体现在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之间的高喜马拉雅带上,东喜马拉雅的不丹东部区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揭示了8.0~3.0 Ma的冷却剥露的历史;东喜马拉雅的不丹西部区域为7.0~1.4 Ma;中喜马拉雅的尼泊尔地区为5.0~0.2 Ma;西喜马拉雅的印度西北部地区为3.0~1.0 Ma。最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由中间向两侧增大,反映了地质晚近时期东西构造结间的高喜马拉雅山脉的剥露幅度由中间向两边减弱的趋势,揭示了以中喜马拉雅为隆升中心向两边拓展的趋势。综合有关裂变径迹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其表现为18~11 Ma、9 Ma以来的两个快速隆升期。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动力体制可能由早期的挤压隆升—中新世的伸展隆升—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为主,局部气候作用和构造作用耦合的山脉隆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喜马拉雅山 剥露 新生代
下载PDF
西北断陷盆地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新疆巴里坤盆地填图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国灿 赵璇 +4 位作者 陈超 陈越 季军良 王岸 曹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 填图目标 填图技术方法 基岩面地质结构 覆盖层地质结构 巴里坤盆地
下载PDF
水喷淋控制烟气输运的大涡模拟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岸 陆夕云 廖光煊 《火灾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191-200,共10页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烟气输运和水喷淋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目的是探讨水喷淋(或细水雾 )对烟气输运的控制和抑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了有效地模拟烟气输运过程 ,本文采用了低马赫数近似下的三维可压缩滤波形式的Navier Sto...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烟气输运和水喷淋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目的是探讨水喷淋(或细水雾 )对烟气输运的控制和抑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了有效地模拟烟气输运过程 ,本文采用了低马赫数近似下的三维可压缩滤波形式的Navier Stokes方程进行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烟气的生成和运动采用携带燃烧反应热的Lagrangian粒子 (热元模型 )来模拟 ,同时喷淋器喷出的细水雾也采用模型模拟。在本文的研究中 ,烟气由一个独立的火池产生并且被一股来流 (或风 )驱动 ,从而在一个方形槽道里形成烟气输运 ,在火池下游槽道的顶部布置若干个喷淋器并喷出水雾 ,以便探讨水雾对烟气输运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亚格子尺度模型 烟气输运 水喷淋 喷淋器
下载PDF
西藏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新近纪冷却剥露——来自裂变径迹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明 王岸 +3 位作者 刘超 王国灿 李涛 Garver John I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约30km的南北剖面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3~2.4Ma之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9~0.6Ma之间;在空间上,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及纬度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区域热年代学资料,裂变径迹年代学... 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约30km的南北剖面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3~2.4Ma之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9~0.6Ma之间;在空间上,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及纬度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区域热年代学资料,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揭示出研究区高喜马拉雅经历了3个阶段的冷却剥露过程:①中新世中期至约13Ma,藏南拆离系(STDS)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引发的高喜马拉雅岩石区域性的构造剥露;②中新世晚期伴随STDS韧性变形的结束,缓慢冷却剥露阶段;③上新世前后,5.8~2.7Ma以来,快速并不断加速的冷却剥露作用。综合对比研究区构造地貌特征及热年代学空间格局,提出上新世以来高喜马拉雅快速并加速的剥露作用,是由流域以河流切蚀为代表的地表作用过程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裂变径迹 吉隆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