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钾素积累利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2
1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3 位作者 丁艳锋 吉志军 曹卫星 黄丕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44-1450,共7页
以武香粳14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群体钾素积累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一次性基施,水稻群体吸钾量在K2O用量为12.8kg/667m2时最大,过量施钾却降低了群体吸钾量,稻谷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以武香粳14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群体钾素积累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一次性基施,水稻群体吸钾量在K2O用量为12.8kg/667m2时最大,过量施钾却降低了群体吸钾量,稻谷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则逐渐降低;优质粳稻群体最大吸钾数量和比例出现在拔节至抽穗阶段,但不施钾肥和过量施钾,造成拔节前吸钾比例较大,从而抑制有效穗数;钾肥一次性基施,以N∶K2O为1∶0.8对优质粳稻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影响最佳,有较高的成穗率和结实率,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钾素生理效率、农艺效率较大;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数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改善稻米品质,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钾肥用量 钾素 基施 稻米品质 抽穗 稻米垩白 一次性 影响 过量
下载PDF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3 位作者 丁艳锋 朱艳 绍华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10,共7页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钾对水稻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水稻有明显增产效应,增产率4.56%~14.77%;钾提高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植株吸氮量,以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积累增量最大,但吸氮比例下降;钾促进了抽穗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了氮素在不同器官分配量及叶片、穗分配比例,但降低了茎鞘分配比例;钾增强了植株对肥料氮吸收,基肥氮素利用率、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显著增长,但降低了植株氮生产效率;以180kghm-2K2O处理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不同器官分配量最大,基肥氮素利用效率、植株对肥料氮吸收量和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最大,但拔节期到抽穗期氮素吸收比例、茎鞘氮素分配比例和植株氮生产效率最低;常规粳稻产量高于杂交粳稻,其氮素利用率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钾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旱育秧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3 位作者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水稻 旱育秧苗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叶片 叶绿素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2
4
作者 王强盛 黄丕生 +3 位作者 甄若宏 荆留明 唐和宝 张春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9-645,共7页
通过稻、鸭之间的共生互作 ,共生期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进行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的除草效果达到 99 4 %以上 ,病虫害基数明显降低 ;水体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增大 ;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提高 ,但成熟后土壤速效P、速效... 通过稻、鸭之间的共生互作 ,共生期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进行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结果表明 ,稻鸭共作的除草效果达到 99 4 %以上 ,病虫害基数明显降低 ;水体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增大 ;土壤速效养分有一定提高 ,但成熟后土壤速效P、速效K较基础肥力有一定降低 ;植株N、P、K吸收量增加 ;产量明显提高 ,构成因素中成穗率、实粒数和结实率增加 ;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得到改善 ,尤以降低垩白率效果最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营养生态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1 位作者 丁艳锋 绍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61-2665,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植株碳氮比、茎秆干物质输出率都明显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2....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植株碳氮比、茎秆干物质输出率都明显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2.88,茎粗增加64.90,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也分别提高了11.78和10.95;稻鸭共作提高了水稻深层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黑根比例降低了16.63.因此,稻鸭共作对水稻植株有壮秆效应,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碳氮代谢 茎秆特性 根系活力
下载PDF
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2 位作者 绍华 黄丕生 缪宝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旱育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秧苗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旱育秧苗相比 ,维持旱育苗床饱和水分 9~ 12h ,可使植株硝态氮、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蛋白、...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旱育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秧苗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旱育秧苗相比 ,维持旱育苗床饱和水分 9~ 12h ,可使植株硝态氮、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等物质生理特性达到最优状态 ;随着苗床持续饱和水分时间的延长 ,叶片和根系中IAA和iPAs含量一直持续增加 ,而叶片IAA/iPAs比值逐渐降低 ,根系IAA/iPAs比值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床持续饱和水分 水稻 旱育秧 生理 硝态氮 硝酸还原酶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根系活力
下载PDF
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强盛 甄若宏 +3 位作者 杜永林 邓建平 沈晓昆 丁艳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在我国主要水稻生产区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除草、控虫、防病、中耕、增肥、省药、省料、增效和刺激植株生长、改善稻米品质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通过在江苏全省多年多点的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实践,从...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在我国主要水稻生产区广泛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除草、控虫、防病、中耕、增肥、省药、省料、增效和刺激植株生长、改善稻米品质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通过在江苏全省多年多点的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实践,从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水稻育秧、鸭苗育雏、大田种养管理、鸭子捕捉、水稻收获和产品指标等方面构建了移栽水稻、机插水稻和机直播水稻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 稻鸭共作 移栽水稻 机插水稻 机直播水稻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吸收利用对施钾量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2 位作者 朱艳 绍华 曹卫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0-194,199,共6页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号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施钾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累积、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系数,以12 kg/667 m2K2O处理最高;施钾提高了水稻群体吸钾量及拔节期...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武香粳14号和杂交粳稻86优8号、泗优422为材料,研究了施钾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钾素累积、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系数,以12 kg/667 m2K2O处理最高;施钾提高了水稻群体吸钾量及拔节期到成熟期吸钾比例;施钾使植株钾素快速累积的平均速率和最大速率增大,但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缩短;施钾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的钾素分配量及茎鞘分配比例,但降低了叶片分配比例,并以茎鞘分配量差异最大;随施钾量增加,水稻钾素回收效率、利用指数和植株钾生产效率降低,钾素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生理指数则先升后降,以钾素生理指数、生理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常规粳稻的产量、拔节期到成熟期吸钾比例、钾素快速累积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及钾素生理效率、生理指数、植株钾生产效率高于杂交粳稻,但群体吸钾量、移栽到拔节期吸钾比例、钾素快速累积的最大速率和平均速率、茎鞘钾素分配量及比例、钾素回收效率低于杂交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钾量 钾素吸收 利用效率
下载PDF
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性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强盛 周琴 +3 位作者 廖永萍 友华 邢邯 丁艳锋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以作物栽培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农场的作物种植、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教学方式的时空扩展、教学形式的前后延伸和传统教学与开放教学的有机结合等有效途径来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健全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实验教学水... 以作物栽培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农场的作物种植、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教学方式的时空扩展、教学形式的前后延伸和传统教学与开放教学的有机结合等有效途径来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健全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科研本领的实验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绿肥还田在稻作生态系统的效应分析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强盛 薄雨心 +1 位作者 余坤龙 刘晓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绿肥种植利用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也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中国粮食稳定和绿色增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栽种之前的绿肥还田耕作模式就是将绿肥植物体直接耕翻于稻田中作为肥料或是将绿肥植物体沤堆成肥再... 绿肥种植利用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也是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中国粮食稳定和绿色增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栽种之前的绿肥还田耕作模式就是将绿肥植物体直接耕翻于稻田中作为肥料或是将绿肥植物体沤堆成肥再施用于稻田土壤,这不仅能够培肥稻田土壤、增强土壤供肥能力和减少稻季化学肥料施用,而且能够减少稻田周年化学养分供给、减轻稻田营养物质流失、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是轻简种植、绿色高效的农作制度模式。本文概述了绿肥还田对稻田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绿肥在稻田资源利用中的潜力,为绿肥高效种植和合理还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植物 稻作系统 土壤质量 温室气体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65
11
作者 王强盛 晓莹 +2 位作者 杭玉浩 刘晓雪 李培花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8期46-51,共6页
常规稻作生产以大量化肥、农药投入为主要手段,虽然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农产品食用品质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减轻... 常规稻作生产以大量化肥、农药投入为主要手段,虽然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农产品食用品质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减轻常规稻作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稻米食用安全,特别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性高、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国适时提出和实施减肥减药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深受全社会的肯定。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笔者概述了稻田种养的生态原理和生态功能,指出了目前中国稻田种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路径,以期为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绿色发展 共生模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及技术趋势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强盛 余坤龙 +1 位作者 倪雪颖 张慧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1,共4页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2年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2年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趋势,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 绿色高效
下载PDF
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利用途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强盛 苏雪莲 张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7,共5页
农业种质资源是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到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地方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种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状和较强的抗性能力,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提供关键性... 农业种质资源是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到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地方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种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状和较强的抗性能力,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提供关键性基础保障,但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现今地方农业种质资源生存的微生境已经发生大的变化。为更好地发挥地方农业种质资源在现代种业振兴中的作用,以南京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为研究范围,根据南京田间地头的实践调查结果,结合现有的南京地区农作物、畜牧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的现状,分析南京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揭示南京部分地方农业种质资源的特异性状,并指出当前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在收集、保护、挖掘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地方农业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扩容富芯、有效护芯、深挖强芯、激励活芯等途径方法。本研究结果为南京地方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挖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性管理技术措施,也可为其他区域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种质资源 主要成效 存在问题 利用途径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强盛 韦琮 +2 位作者 薄雨心 刘晓雪 章泳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1-14,共4页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需求,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效应,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稻田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绿色效应 发展途径
下载PDF
功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强盛 余坤龙 +2 位作者 甄若宏 甘立军 张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6期144-149,共6页
随着中国农产品消费从能量消费转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能量过剩和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生产出含有特定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有益功效的农产品(食品),实现农产品(食品... 随着中国农产品消费从能量消费转入营养消费的新阶段,能量过剩和营养素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手段生产出含有特定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有益功效的农产品(食品),实现农产品(食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和安全性。加快发展功能农业,强化农产品营养功能,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客观要求。本研究概述了中国功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途径,为中国城乡居民营养强化和功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农业 功能食品 发展必要性 存在问题 途径分析
下载PDF
几种作物种植模式在林下套种的实际产量和效益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强盛 杨娟 +3 位作者 祁明华 倪雪颖 夏萌霜 李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薄壳山核桃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林下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林下连年套种紫山药的RS1处理,紫山药实际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年林下套种紫玉米、黑大豆或紫甘薯,收获的作物实际产量以紫甘薯最高,黑大豆最低;第3年再次种植紫山药,除RS1处理外,以第2年种植黑大豆(RS3)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高,并以第2年种植紫甘薯(RS4)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低,并且林下种植的作物产量低于非林地的露地栽培;林下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紫山药>紫甘薯>紫玉米>黑大豆,其中紫山药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紫甘薯具有较大的生物积累量;人工成本费在林下种植生产性投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机械化是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作物种植模式 林下套种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与机制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3-642,共10页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具有稳产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功效,同时显著影响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稻鸭共作、稻田养小龙虾、稻鱼共作、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等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由于稻田养殖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添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增环作用,通过其持续运动、觅食活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GWP,总体呈现出减缓温室效应的趋势。本文概述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水分管理和施肥措施的影响效应,探讨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减排途径,并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稻田生态系统减排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养结合 循环农业 CH4排放 N2O排放 水肥管理
下载PDF
稻鸭共作对不同栽培环境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强盛 刘欣 +2 位作者 许国春 余坤龙 张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9-1288,共10页
稻田是大气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在露地和网室两种栽培环境条件下,以无鸭子放养的常规稻作和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等养分条件下分析... 稻田是大气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在露地和网室两种栽培环境条件下,以无鸭子放养的常规稻作和秸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在等养分条件下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与稻鸭共作模式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CH_(4)排放量、产CH_(4)潜力及CH_(4)氧化潜力、N_(2)O排放量及N_(2)O排放高峰期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全球增温潜势、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还田增加土壤产CH_(4)潜力,提高CH_(4)排放量,降低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N_(2)O排放量,整体上导致全球增温潜势上升96.89%~123.02%;稻鸭共作模式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土壤产CH_(4)潜力,并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量,其全球增温潜势较无鸭常规稻作模式下降8.72%~14.18%;网室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土壤产CH_(4)潜力和反硝化酶活性,减少稻田CH_(4)和N_(2)O排放量,从而降低全球增温潜势6.35%~13.14%。总体上,稻田CH_(4)氧化潜力是产CH_(4)潜力的9.46倍~12.20倍,稻鸭共作和秸秆还田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网室栽培较露地栽培减少水稻产量1.19%~5.48%。稻鸭共作不仅减缓全球增温潜势,结合秸秆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秸秆还田 栽培环境 CH_(4)和N_(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水稻大苗机插存在问题及技术途径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强盛 管永祥 +4 位作者 章泳 杨洪建 何松银 荣曼 吴琼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24-26,共3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秧龄的调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子和关键过程,对水稻机械化精...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秧龄的调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子和关键过程,对水稻机械化精确栽培和产量形成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机插水稻秧苗小苗、中苗和大苗叶龄划分,阐述了水稻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苗机插 存在问题 技术途径
下载PDF
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绿色种养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强盛 余坤龙 +2 位作者 李婷婷 陈晓俊 朱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650~7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500~4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克氏原螯虾 绿色种养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