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火山岩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140
1
作者 王德滋 任启江 +3 位作者 邱检生 陈克荣 徐兆文 曾家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34,共12页
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以大范围内(约80000km^2)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5—100Ma)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次的火山岩组合为特征,它形成以拉张为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中。与国外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同类岩石相比,其火山岩的岩... 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以大范围内(约80000km^2)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5—100Ma)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次的火山岩组合为特征,它形成以拉张为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中。与国外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同类岩石相比,其火山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有关的矿床组合均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本区壳幔成分与结构及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特殊性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安粗岩省 火山岩 同位素组成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桐庐I型和相山S型两类碎斑熔岩对比 被引量:143
2
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1 位作者 沈渭洲 陈繁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4-54,共11页
以浙西桐庐I型和赣东北相山S型碎斑熔岩为代表,对两类不同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系统对比。桐庐I型具有相对贫SiO_2(<68%)、相对富Na_2O、贫K_2O(Na_2O/K_2O>0.78)、低的Rb/Sr(<0.9)和I_(Sr)(t)值(0.7060)以及高的ε_(Nd)... 以浙西桐庐I型和赣东北相山S型碎斑熔岩为代表,对两类不同成因的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系统对比。桐庐I型具有相对贫SiO_2(<68%)、相对富Na_2O、贫K_2O(Na_2O/K_2O>0.78)、低的Rb/Sr(<0.9)和I_(Sr)(t)值(0.7060)以及高的ε_(Nd)(t)(>-6.0)等特征,表明源区为基性变质火成岩;相山S型含岩浆结晶的富铝矿物石榴石和红柱石,具有相对富SiO_2(2>68%)、低的Na_2O/K_2O(<0.78)、高的Rb/Sr(>0.9)和I_(Sr)(t)值(>0.7100)以及低的ε_(Nd)(t)值(<-6.0)等特怔,其源区为变质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斑熔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构造制约 被引量:164
3
作者 王德滋 赵广涛 邱检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21,共9页
沿中国东部出露一条晚中生代巨型A型花岗岩带。根据时、空分布特点,可将其肢解为两期五带:第一期成岩时代为135~100Ma,包括下扬子带、苏鲁带、山海关带和碾子山带;第二期成岩时代为100~70Ma,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 沿中国东部出露一条晚中生代巨型A型花岗岩带。根据时、空分布特点,可将其肢解为两期五带:第一期成岩时代为135~100Ma,包括下扬子带、苏鲁带、山海关带和碾子山带;第二期成岩时代为100~70Ma,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浙带。它们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而且在岩体侵位形态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研究表明:第一期A型花岗岩产于东亚具有宽广剪切活动带的活动大陆边缘(160~100Ma),其形成与大陆边缘内部的剪切挤压陆一陆碰撞造山带有关,并受压剪应力背景下转换拉张的制约,岩浆定位于被拉长的P剪切拉伸桥及P、R、T三组剪切交汇的拉张塌陷处;第二期A型花岗岩产于斜向俯冲边缘(10~70Ma)外侧增生地体拼贴带中,其形成与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有关,岩浆定位于地壳差异升降之陷落处。此外,拉张背景下的拉张程度可能是制约A型花岗岩形成并影响岩浆性质、侵位方式等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构造制约 晚中生代 花岗岩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72
4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1 位作者 邱检生 范洪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7-498,共12页
晚中生代期间 ,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内陆向沿海 ,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 晚中生代期间 ,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内陆向沿海 ,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 ,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型三类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分布于沿海 ,陆壳重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 ,而A型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 南澳断裂带控制。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体的时、空、源一致性 ,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岩石成因 晚中生代 中国
下载PDF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4
5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本文中回顾了80年代以来国内花岗岩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次火山花岗岩的特征,A-型花岗岩的成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形成的联系以及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方面的... 本文中回顾了80年代以来国内花岗岩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次火山花岗岩的特征,A-型花岗岩的成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形成的联系以及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展望了下一世纪花岗岩研究的某些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研究 岩石成因 岩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2 位作者 沈渭洲 闵茂中 凌洪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94),高F/Cl值(146-303),高Rb/Sr值(5-122),高的不相容元素丰度(Sn=313×10-6-1042×10-6)而相容元素丰度较低(Sr=10×10-6-28×10-6),稀土配分呈海鸥型,成因上应是S型含锡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矿化 黄玉斑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被引量:201
7
作者 王德滋 沈渭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9-220,共12页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分布十分广泛 ,各类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 2 0 0 0 0 0km2 以上。其中 ,前侏罗纪花岗岩大部分具有较低的ε(Nd ,t)、较高的Ni(87Sr) /Ni(86Sr)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 ,相似于周围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因此 ...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分布十分广泛 ,各类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 2 0 0 0 0 0km2 以上。其中 ,前侏罗纪花岗岩大部分具有较低的ε(Nd ,t)、较高的Ni(87Sr) /Ni(86Sr)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 ,相似于周围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因此 ,它们的主体属壳源型 ,其成因可能主要同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多次碰撞拼贴有关 ,由当时被加厚的地壳在降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燕山期花岗岩在中国东南部分布最广。其中 ,呈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 (南岭花岗岩 )被认为是与印支运动有联系的后造山花岗岩组合 ,多数具壳源型特征。而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则不同 ,它们具有较高的ε(Nd ,t)、较低的Ni(87Sr) /Ni(86Sr)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 ,反映其源区中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它们的形成可能同太平洋板块俯冲、玄武岩浆底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有关。根据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以及地壳岩石中继承锆石U Pb年龄 ,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具幕式生长特征 ,古—中元古代为主要的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ND同位素 地壳演化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华南S型火山杂岩与成矿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1 位作者 沈渭洲 陈繁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322-333,共12页
笔者发现华南存在S型火山杂岩.根据其中富铝矿物特征,S型火山杂岩可分成三种组合:合石榴子石(±红柱石)组合,含黄玉组合和含堇青石-斜方辉石组合。这些S型火山杂岩的特征是:高硅。过铝质,相对富钾,中等碱质,富集不相... 笔者发现华南存在S型火山杂岩.根据其中富铝矿物特征,S型火山杂岩可分成三种组合:合石榴子石(±红柱石)组合,含黄玉组合和含堇青石-斜方辉石组合。这些S型火山杂岩的特征是:高硅。过铝质,相对富钾,中等碱质,富集不相容元素,高的F/Cl和Rb/Sr值,弱的铈和强的铕负异常,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低的εNd值,高的207Pb/204Pb值,较高的(87Sr/86Sr)i和δ18O值以及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这些特征表明,华南S型火山杂岩可能是由无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火山杂岩与锡:钠等矿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 火山杂岩 成矿 华南
下载PDF
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德滋 彭亚鸣 袁朴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3期197-205,共9页
在浙闽粤沿海中生代断陷活动带内,政和一大埔深断裂以东沿海地区,存在着一条绵延五百余公里、宽约六十公里、呈NNE向分布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带。福建魁岐花岗岩位于该岩带北部,是该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岩体。鉴于此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殊意... 在浙闽粤沿海中生代断陷活动带内,政和一大埔深断裂以东沿海地区,存在着一条绵延五百余公里、宽约六十公里、呈NNE向分布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带。福建魁岐花岗岩位于该岩带北部,是该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岩体。鉴于此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来探讨岩石成因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福建
下载PDF
江西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岩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1 位作者 沈渭洲 熊小林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638-650,共13页
在J_3-K_1时期形成的江西会昌岩背火山穹窿由火山岩(熔结凝灰岩)、次火山岩(次流纹斑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大型斑岩锡矿床赋存于含黄玉花岗岩与次流纹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上.成矿岩体花岗斑岩或黄英岩具过铝质(指示原生矿物... 在J_3-K_1时期形成的江西会昌岩背火山穹窿由火山岩(熔结凝灰岩)、次火山岩(次流纹斑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大型斑岩锡矿床赋存于含黄玉花岗岩与次流纹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上.成矿岩体花岗斑岩或黄英岩具过铝质(指示原生矿物为黄玉)、富Si,F,K,Rb,REE,Zr,Hf,Sn和W,贫Mg,Ti,Na,Sr,Eu和Cl等,具有高的F/Cl,Rb/Sr,Fe/Mg和I_(sr)值以及低的NK/A,Na_2O/K_2O和ε_(Nd)值,成因上与壳源(S型)火成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斑岩锡矿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火成岩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大火成岩省的含义是指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火成岩(包括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所构成的巨型岩浆岩建造。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可分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玄武岩、大岩墙群和大层状侵入体。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岩浆... 大火成岩省的含义是指连续的、体积庞大的火成岩(包括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所构成的巨型岩浆岩建造。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可分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火山被动陆缘、大洋高原玄武岩、大岩墙群和大层状侵入体。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岩浆活动的直接产物,一般与聚敛板块边界无关。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主要由酸性、中酸性熔结凝灰岩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构成,与岩石圈伸展构造和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今后研究方向包括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动力学的联系以及它与大陆增生、大陆裂解和生物绝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解与增生 生物绝灭 地幔动力学 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90
12
作者 王德滋 谢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寄主岩浆中;(2)由于基性岩浆温度恒高于酸性岩浆(温度超出约300℃),这类包体常具有淬冷边;(3)包体有时含有反向脉;(4)包体中能见到自寄主岩浆捕获的长石捕虏晶。进一步分析了三个典型的含暗色微粒包体的花岗质杂岩(平潭、普陀山、花山—姑婆山)研究实例,认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可用来自深部岩浆房的玄武质岩浆向浅部酸性岩浆房的注入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包体 壳幔作用
下载PDF
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德滋 舒良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2-370,共9页
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主要反映花岗岩的岩浆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成因联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结合中国的地质实际,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可以区分为5种主要类型:(1)洋壳俯冲消减型,如太平洋两岸的大陆边缘;(2)陆—陆碰撞型,如喜马拉... 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主要反映花岗岩的岩浆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成因联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结合中国的地质实际,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可以区分为5种主要类型:(1)洋壳俯冲消减型,如太平洋两岸的大陆边缘;(2)陆—陆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冈底斯碰撞造山带;(3)陆缘伸展型,如中国东南部伸展型大陆边缘、北美西部盆岭省;(4)陆内断裂拗陷型,如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钱塘江—信江断裂拗陷;(5)裂谷型,如东非裂谷、攀西裂谷。通过钙碱指数(CA)和铝饱和指数(ASI)的计算,可以大体获知花岗岩的岩浆类型。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俯冲型→碰撞型→伸展型。亦可表述为:前碰撞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后碰撞花岗岩。但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在对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之后,才能对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构造岩浆组合 岩浆类型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粤东塌山含锡花岗斑岩原生铝质矿物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德滋 陈绍海 +2 位作者 刘昌实 沈渭洲 楚雪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9-253,T001,共6页
粤东塌山含锡花岗斑岩以岩脉产出,侵位年龄138Ma,含不等数量的原生铝质矿物,如红柱石、铁铝榴石、铁叶云母和白云母等。根据产出特征,红柱石被区分为两个世代,石榴子石分为三个结晶时期。结合全岩为过铝质(A/NKC=1.234),高的... 粤东塌山含锡花岗斑岩以岩脉产出,侵位年龄138Ma,含不等数量的原生铝质矿物,如红柱石、铁铝榴石、铁叶云母和白云母等。根据产出特征,红柱石被区分为两个世代,石榴子石分为三个结晶时期。结合全岩为过铝质(A/NKC=1.234),高的K2O/Na2O(2.15)、Rb/Sr(3.19)、K/Rb(215)比和Isr值(0.7131),低的εNd(T)值(-7.4)和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于造山带铅演化模式等,判定为S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石榴子石 含锡花岗斑岩 铝质矿物 锡矿床
下载PDF
日本西南冲岛新生代过铝质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德滋 刘昌实 +3 位作者 沈渭洲 陈繁荣 諏访兼位 黑田隆之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32,共9页
日本西南冲岛花岗岩类按岩性可划分出两种类型:谷尻型(Tanijiri type)堇青石-紫苏辉石花岗闪长岩和母岛型(Mashima type)电气石-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均以中等过铝质,高的钛铁矿/磁铁矿比值、高的Rb/Sr比值和中等至强的负铕异常等... 日本西南冲岛花岗岩类按岩性可划分出两种类型:谷尻型(Tanijiri type)堇青石-紫苏辉石花岗闪长岩和母岛型(Mashima type)电气石-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均以中等过铝质,高的钛铁矿/磁铁矿比值、高的Rb/Sr比值和中等至强的负铕异常等指示其成因上应归属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与澳大利亚的S型花岗岩有相似之处。谷尻型花岗闪长岩的源岩主要为一套中性-中基性变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由于未经充分的沉积分异,成熟度低,含放射成因^(87)Sr较少,由这种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具有较低的I_(Sr)~t值(0.70765)和较高的ε_(Nd)~t值(-6.3),这些又不同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根据Rb/Sr模拟计算,母岛型花岗岩可能是谷尻型花岗闪长岩浆经26~65%结晶相分离结晶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成因特征 过铝质 日本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德滋 杜杨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6-188,共3页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有关这些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颇大。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1)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联。
关键词 杂岩 活动大陆边缘 东南沿海 侵入岩 构造背景 英安岩 太平洋板块 地区分布 钙碱性系列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5 位作者 刘昌实 陈克荣 周新民 薛纪越 楚雪君 曾加湖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15-24,I0002,共11页
在中国东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经常有大量次火山花岗斑岩类与陆相的中酸性火山岩共生,有时并与浅成侵入体共同构成火山侵入杂岩。其中有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产状和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成因有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
关键词 花岗斑岩 浙江桐庐 次火山 中酸性火山岩 断陷盆地 火山侵入杂岩 浅成侵入体 中生代
下载PDF
关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德滋 赵连泽 《中国地质教育》 2002年第1期9-13,共5页
世纪之交的我国地质行业和地质学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源、环境与灾害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面对挑战和机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 世纪之交的我国地质行业和地质学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源、环境与灾害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面对挑战和机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地质学人才的培养体系,依托本系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建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和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七年来改革成果丰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人才培养 地质行业 南京大学 教育理论 地学信息 矿产业 大气科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础型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4
19
作者 王德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半个世纪以来 ,华南花岗岩研究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根据地质证据与同位素年龄数据 ,证实华南存在多旋回的花岗岩 ,即晚元古代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海西 -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基本... 半个世纪以来 ,华南花岗岩研究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根据地质证据与同位素年龄数据 ,证实华南存在多旋回的花岗岩 ,即晚元古代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海西 -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基本规律是 :不同的造山旋回伴有相应的花岗岩。大体上 ,自西北往东南 (向洋方向 )花岗岩时代呈愈来愈新的趋势 ;第二阶段 ,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 ,划分为M型、I型、S型和A型 ,研究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第三阶段 ,着重研究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 ,例如研究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 ,以及岩浆混合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此阶段研究方兴未艾 ,仍在深入开展之中。今后主要研究方向 ,环绕 3个问题进行 :(一 )壳幔作用与A型花岗岩成因 ;(二 )陆内花岗岩浆产生的方式和原因 (变质核杂岩、花岗岩穹窿、复式花岗岩体 ) ;(三 )华南大花岗岩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望 花岗岩 华南
下载PDF
21世纪的地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德滋 史运良 +4 位作者 蒋维楣 方一亭 陆根法 窦贻俭 翟建平 《中国大学教学》 1995年第5期10-12,9,共4页
21世纪的地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南京大学王德滋,史运良,蒋维楣,方一亭,陆根法,窦贻俭,翟建平当前,以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社会文明取得长足进步为其特色20世纪,即将完成它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将跨进一个新的时期。我们... 21世纪的地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南京大学王德滋,史运良,蒋维楣,方一亭,陆根法,窦贻俭,翟建平当前,以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社会文明取得长足进步为其特色20世纪,即将完成它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将跨进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看到,科学、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固体地球科学 持续发展 21世纪 人才培养 地学学科 全球变化研究 环境与发展 地学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