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昱娟 雷鸣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9期77-85,共9页
一、问题缘起王晓明教授在《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1]一文中指出:"最近十五年,中国大陆的文学地图明显改变",文学图景的改变首当其冲的是"网络文学"的兴盛,因此,这"六分天下"的文学首先因为"网络"与"纸媒"的传播形式,... 一、问题缘起王晓明教授在《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1]一文中指出:"最近十五年,中国大陆的文学地图明显改变",文学图景的改变首当其冲的是"网络文学"的兴盛,因此,这"六分天下"的文学首先因为"网络"与"纸媒"的传播形式,分为两大部分。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当代大学生 阅读调查 网络文学 文学地图 中国大陆 文学图景 传播形式
下载PDF
70后作家的历史主体再生产——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昱娟 周燕芬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8,共7页
从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四位70后作家的"家族史"写作,可见其是如何通过重塑"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以及"日常生活"来进行"历史主体再生产",而由此生成的&... 从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四位70后作家的"家族史"写作,可见其是如何通过重塑"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以及"日常生活"来进行"历史主体再生产",而由此生成的"新的意识形态"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作为当代严肃文学新力量,他们创作的"现代性"体现出较为一致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再生产 70后作家 日常生活 现代性
下载PDF
自反性青年亚文化——青年文化的空间属性与情感转向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昱娟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网络空间 情感转向 自反性
下载PDF
青春无叛逆——从《最小说》看当下青少年心理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昱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众所周知,《最小说》所刊作品从未被看作是严肃文学,因而也就未曾进入过主流文学批评领域。而“二00八-二00九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的榜单使《最小说》骤然现形于聚光灯下,伴随着种种非文学话题,出现在娱乐报道、文化... 众所周知,《最小说》所刊作品从未被看作是严肃文学,因而也就未曾进入过主流文学批评领域。而“二00八-二00九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的榜单使《最小说》骤然现形于聚光灯下,伴随着种种非文学话题,出现在娱乐报道、文化资讯以及文学评论的叙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小说 青少年 青春 严肃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刊物 出版机构
下载PDF
从《顽主》到《芳华》的历史主体再生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昱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8-90,共3页
"顽主"作为反复出现在王朔小说以及冯小刚电影中的群像,也是新时期以来典型的青年形象,在《甲方乙方》《私人订制》乃至《芳华》中,作为叙述主体不仅勾勒出近三十年"青年身份认同"的历史路径,也显现出冯小刚在其影... "顽主"作为反复出现在王朔小说以及冯小刚电影中的群像,也是新时期以来典型的青年形象,在《甲方乙方》《私人订制》乃至《芳华》中,作为叙述主体不仅勾勒出近三十年"青年身份认同"的历史路径,也显现出冯小刚在其影片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再生产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取消身份焦虑的方式,将资本主体、政治主体与文化主体合而为一,最终将自身塑造成为历史主体,建构话语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主》 冯小刚 历史意识
下载PDF
谁的“长安”?
6
作者 王昱娟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0,共3页
历史上的唐长安是一个人神共存的城邦,而今天的西安城市构建中,人的栖息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大唐"被征用的状况下,"资本之神"重归视野。这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历史与当下的关系,重新思考城市主体构建的"... 历史上的唐长安是一个人神共存的城邦,而今天的西安城市构建中,人的栖息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大唐"被征用的状况下,"资本之神"重归视野。这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历史与当下的关系,重新思考城市主体构建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重新思考 主体构建 历史 城市 征用 资本
下载PDF
“无名”的女人——贾平凹早期作品女性意识论
7
作者 王昱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81-185,共5页
从最初传统笔法的"山匪系列"到备受争议的《废都》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秦腔》,贾平凹早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女性"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女性形象的"美丑"... 从最初传统笔法的"山匪系列"到备受争议的《废都》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秦腔》,贾平凹早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女性"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女性形象的"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份密切联系。因此,"女性"的"命名"问题被"城乡身份认同"所替代,贾平凹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世界,也反映出作家对于乡村和城市的不同态度。作为乡村的配角与城市的主角,女性承担了构筑现实与文学世界的责任,但在作家笔下,或许正因为对女性/城市的矛盾态度,造成了文学世界中现实"情境"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女性 身份认同 乡土 城市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皈依——70后作家“寻根”刍议
8
作者 王昱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四位70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纪的"70后文学"通过重塑时间、生产... 以四位70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纪的"70后文学"通过重塑时间、生产乡土以及重述家庭史,将日常生活"赋魅",从而塑造出"新的意识形态",并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70后作家 身份认同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从清风街到西京城——贾平凹小说女性“命名”与“都市认同”
9
作者 王昱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体现在《秦腔》当中尤为明显。女性的"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美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体现在《秦腔》当中尤为明显。女性的"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美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份密切联系。而作家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游离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乡土世界的配角与城市的主角,女性承担了构筑现实与文学世界的责任,但在作家笔下,或许正因为对女性/城市的矛盾态度,造成了文学世界中现实"情境"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女性 命名 都市认同
下载PDF
文学期待的不仅是作家和评奖的回归
10
作者 王昱娟 《小康》 2017年第25期79-79,共1页
在经典作家和老牌文学奖项"回归"的同时,更值得期待的是文学价值的回归,期盼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学,一种真正由人民群众为自己创造的文学,一种直面人生、勇于担当的文学。
关键词 文学价值 经典作家 回归 期待 评奖 面向未来 人民群众
下载PDF
流动的“乡土性”——“西安城”的文学表征与建构
11
作者 王昱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146-153,共8页
吴文莉的“西安城三部曲”《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以1899—2019年河南、山东移民在西安生存发展的经历为题材,意图书写“中国平民百年生存史”,因此也就与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的进程形成共振与互文。小说着力塑造的商人形象呈... 吴文莉的“西安城三部曲”《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以1899—2019年河南、山东移民在西安生存发展的经历为题材,意图书写“中国平民百年生存史”,因此也就与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的进程形成共振与互文。小说着力塑造的商人形象呈现出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食货志”,三位现代商人形象的异同也道出传统中国本身对于“商业”的复杂态度。在这一经济生活史背后,作者刻画出的女性群像并不依附于“商人大传”,而是在冷静陈述“男性凝视”事实的基础上,将“烈女”还原为“列女”,完成了女性身份的自我确证。“移民史”书写是对现代早期知识分子“救世”探索的历史回应和文学表征,这一路径体现出中国“自发现代化”的资源与实践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城三部曲” “食货志” “列女传” 移民史 乡土性 现代性
下载PDF
“命题写作”的革命叙述与审美建构——以《乾坤道》为例
12
作者 王昱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从“十七年”到“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革命历史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一定的发展脉络。《乾坤道》作为以“知青”为主要书写对象的小说,上接“革命历史”,下接“返乡青年”的当下实践,呈现出“青年”的历史身份与现实选择。将“... 从“十七年”到“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革命历史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一定的发展脉络。《乾坤道》作为以“知青”为主要书写对象的小说,上接“革命历史”,下接“返乡青年”的当下实践,呈现出“青年”的历史身份与现实选择。将“革命历史”与“青春叙事”相联系,是对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对“革命”所蕴含的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叙述 乾坤道 艺术真实 审美建构
下载PDF
现象级国产公路喜剧的票房策略分析——以徐峥“囧”系列电影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一榕 王昱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在获得惊人票房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公路喜剧的范本。该系列影片的背景设定贴近中国国情,配合导演极具个人风格的剪辑手法及紧扣热点的宣发手段,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公路片”进行升级,从而取得票房和观众的... 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在获得惊人票房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公路喜剧的范本。该系列影片的背景设定贴近中国国情,配合导演极具个人风格的剪辑手法及紧扣热点的宣发手段,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公路片”进行升级,从而取得票房和观众的双重认可,成功打造国产“爆款”公路喜剧电影的出品模式,推动该类型电影的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片 公路喜剧 徐峥
下载PDF
后撤还是进击——网络文学价值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昱娟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9,160,共9页
网络文学的"价值"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文本意义层面的价值观念,其二则是指网络文学自身所具有的能与严肃文学媲美的美学价值。二者相结合,就形成了当下讨论的热点:在网络文学凸显"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特征的背景下... 网络文学的"价值"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文本意义层面的价值观念,其二则是指网络文学自身所具有的能与严肃文学媲美的美学价值。二者相结合,就形成了当下讨论的热点:在网络文学凸显"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特征的背景下,如何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基于此,我们选取"网络女性主义""爽文""新民间文学"以及"现实情怀"这四个关键词进行网络文学的价值辨析,通过不同视角的研究资料对读以及文本的再解读,探讨网络文学价值及其研究路径是后撤还是进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络女性主义 爽文 新民间文学 现实情怀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史与身份认同——小说《叶落长安》的一种文化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昱娟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随着电视剧"叶落长安"在京开机,该剧同名小说《叶落长安》重新进入当代文学阅读视域。这部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由西安女作家吴文莉根据多年的访谈记录创作。作者用画家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家庭半个世纪以来的兴... 随着电视剧"叶落长安"在京开机,该剧同名小说《叶落长安》重新进入当代文学阅读视域。这部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由西安女作家吴文莉根据多年的访谈记录创作。作者用画家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家庭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历程,描绘出西安市民生活场景,从日常生活中来理解一个城市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出版社 文学阅读 西安市民 兴衰历程 生活史 河南人 访谈记录 生活画卷 生存哲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原文传递
祛积极赞同之魅——重评《艳阳天》
16
作者 王昱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如果说发生在198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的文学的"祛魅",已经将以"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为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论文学拉下崇高的神坛,开启了当时以及后来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那么,
关键词 《艳阳天》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精英知识分子 80年代 阶级斗争 思想解放 工具论 样板戏
原文传递
农民·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以赵树理、贾平凹为例
17
作者 王昱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年第1期323-329,共7页
"身份认同"研究早在20世纪中叶就与一系列社会运动紧密联系,以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运动将"身份认同"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扩充。不过,这一概念并非一个独立的具有同质性的学术用语,... "身份认同"研究早在20世纪中叶就与一系列社会运动紧密联系,以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运动将"身份认同"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扩充。不过,这一概念并非一个独立的具有同质性的学术用语,实际上,"身份"与"认同"是两个概念,而在英语里它们则是同一个词语,即identity。"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核心内容包括特定的权利、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当代文学研究 农村题材小说 乡村小说 学术用语 乡土世界 社会运动 仁厚村 后殖民主义 女性
原文传递
小人物的云端与大地
18
作者 王昱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被贴上"女性文学""心理描写""小人物形象"这样的标签,似乎很容易被勾勒出作品的样貌,这的确是周瑄璞小说创作最稳定的特征。从最初的《疑似爱情》《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等...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被贴上"女性文学""心理描写""小人物形象"这样的标签,似乎很容易被勾勒出作品的样貌,这的确是周瑄璞小说创作最稳定的特征。从最初的《疑似爱情》《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等长篇小说来看,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题材尤其适宜这些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情感生活 小人物形象 都市女性 心理描写 周瑄璞 黑夜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式微式微,何处归?——贾平凹早期小说的“乡土”意识
19
作者 王昱娟 《陕西文学》 2016年第4期155-159,共5页
“乡土文学”的概念,从它被提出伊始,就带上了这么一个烙印——“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1... “乡土文学”的概念,从它被提出伊始,就带上了这么一个烙印——“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1949年以后,文学被划分为各个题材领域,对应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早期小说 贾平凹 式微 意识 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 蹇先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