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心房颤动的辨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非非 王智先 +2 位作者 袁宏伟 刘岩 杜武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 “肺朝百脉、主治节”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对“血-脉-心-肺”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肺主宗气生血,行治节而调控生命节律,肺损伤可诱导血、脉循行失常,节律紊乱。心房颤动为心体受损,造成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其发生和转归涉及到血、脉、心、肺多个环节相兼共病的病理过程。文章以“血-脉-心-肺”一体观为基点,探讨“肺朝百脉、主治节”与心房颤动间的内在关联,提出治疗上应以调“肺”朝“脉”、调“肺”使“治”为主要原则,稳定期补气益肺、气血并治、加重期和调枢机、痰瘀同调、病进期升阳举陷、解毒防变为主要治则,分阶段动态辨治,同时注重恢复肺功能常态,以求标本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朝百脉 主治节 心房颤动 调补宗气
下载PDF
从宗气功能失调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治
2
作者 孙非非 王智先 +1 位作者 袁宏伟 刘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377-1381,共5页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律至数变化是PAF临床辨证治的重要参考,宗气亏虚、宗气郁滞、宗气下陷是其常见证型。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根本,通补兼施,包含调和营卫、安神定悸,开郁息风、化瘀通络,培元顾本、升阳举陷等法,并佐以养心、滋阴、温阳之品,气血并治,心神同调,则枢机得利、脏气得平、血脉得利、脏腑得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宗气 宗气功能失调 调补宗气
下载PDF
从“三焦气化-玄府开阖”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智先 孙非非 +2 位作者 杜武勋 朱明丹 张少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2期2137-2141,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气血水代谢异常而致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因脏腑阳虚动能不足,蒸腾气化无力,不能制化阴津,遂凝滞而成水饮、血瘀等阴邪渣浊之物,积于玄府,着而不去,造成水瘀互结为患。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CHF形成的重要发病...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气血水代谢异常而致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因脏腑阳虚动能不足,蒸腾气化无力,不能制化阴津,遂凝滞而成水饮、血瘀等阴邪渣浊之物,积于玄府,着而不去,造成水瘀互结为患。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CHF形成的重要发病机理,水饮和瘀血是主要的病理产物。结合CHF不同阶段的症候特点及病程演变规律,以"阳化气,阴成形"及"气液宣通"理论为指导,依据邪结不同部位及相应脏腑阴阳的多寡,确立"气化三焦-开通玄府-气液宣通"三位一体的治疗法则,三焦气化不利,当时时扶阳,适时消阴以纠正"阳化气"之动能不足,病邪繁杂胶着于玄府,当开宣玄府以利官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焦气化 玄府开阖
下载PDF
基于证候相符探讨三焦气化失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智先 杜武勋 +4 位作者 许艳伶 张婓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27-2028,共2页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衰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水液代谢轴,三者功能正常,则保证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营,这种稳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的发生。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和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津液...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衰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水液代谢轴,三者功能正常,则保证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营,这种稳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的发生。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和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都必须依赖其阳气的蒸腾和气化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和敷布。水湿饮痰的代谢失常与三焦气化障碍密切相关,三焦气化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液的代谢迟速。因此,文章提出治疗慢性心衰应以恢复三焦气化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相符 三焦气化 慢性心衰
下载PDF
基于水气满中探讨慢性心衰缓解期辨证论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智先 杜武勋 +4 位作者 许艳伶 张婓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37-2238,共2页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水液代谢障碍轴,中焦脾胃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气化是世界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普遍形式,是生命活动的本质。若无气化,气将永远处于混沌状态,...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水液代谢障碍轴,中焦脾胃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气化是世界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普遍形式,是生命活动的本质。若无气化,气将永远处于混沌状态,万物亦不复存在。水液的输布、蒸腾、排泄都是在气化的参与下完成,并通过脏腑为载体,以三焦为通道,环流周身,营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脾功能的正常发挥,有效地防止水在体内的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散津 慢性心力衰竭 失代偿期
下载PDF
慢性心包积液急性加重从水结玄府论治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智先 孙非非 +3 位作者 刘岩 袁宏伟 朱明丹 杜武勋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5期815-819,共5页
心包积液归属于中医学“心水”范畴,气血津液运化异常是始动环节,水饮聚散消长、邪正对立是本病发病的过程。阳从内消,津液渗灌无权,积于玄府,着而不去,可致急性期表现;余邪留恋、销铄正气,蛰伏待发,演变为隐匿期。依据心包积液证候演... 心包积液归属于中医学“心水”范畴,气血津液运化异常是始动环节,水饮聚散消长、邪正对立是本病发病的过程。阳从内消,津液渗灌无权,积于玄府,着而不去,可致急性期表现;余邪留恋、销铄正气,蛰伏待发,演变为隐匿期。依据心包积液证候演变规律及呈现出依期而变的临床特点,加重期当分消诸邪,透邪外达,适时消阴以纠正脏腑“阳化气”之动能不足,病邪胶着于玄府,当开宣玄府以“复其开合,贵于通利”之性,隐匿期当扶正培元、涤荡余邪以增强患者抗病御邪能力,如此则阳化气之用恢复,玄府宣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玄府气液理论 气失宣通 津失布散 辨治规律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模式下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先 张少强 +5 位作者 杜武勋 许艳伶 张婓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337-339,共3页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药药效作用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并加以文献数据挖掘整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科学内涵、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并为确定中药复方的合理给药方案,以及时效关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中医药的"病—证—方—量—时—效"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复方中药 时效关系
下载PDF
围绝经期高血压辨治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智先 杜武勋 +4 位作者 许艳伶 张婓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血压升高的特殊高血压。根据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证,以远期调节为治疗目的,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围绝经期高血压 辨证治疗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真武汤探讨佐使药在复方中的配伍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智先 杜武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37-39,共3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及收缩力减弱、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严重且多发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的死亡原因。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真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及收缩力减弱、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严重且多发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的死亡原因。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真武汤是中医药治疗是少阴阳虚型水肿代表方,本文就其组成为切入点,意在探讨佐使药在中药复方配伍中药物作用的具体靶点以及药效物质基础,旨在理清佐使药在复方中的特异性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佐使药 配伍及意义
下载PDF
宗气功能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的横向研究
10
作者 王智先 杜武勋 +4 位作者 许艳伶 张婓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四川中医》 2013年第4期46-47,共2页
通过对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系统研究,对比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机制,总结发现宗气功能失调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宗气功能失调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从宗气不... 通过对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系统研究,对比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机制,总结发现宗气功能失调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宗气功能失调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从宗气不能贯通心脉入手,意在探讨宗气功能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横向联系,旨在为今后进一步规范、研究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气功能失调 慢性心力衰竭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从“脏腑—气液—玄府”管窥心衰之病机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郑玲玲 杜武勋 +4 位作者 丛紫东 朱明丹 罗庆盛 林圆圆 王智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088-2089,共2页
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出现的循环功能障碍已有较为完善的认识,中医学对心衰病机的相关研究多从宏观脏腑着眼,而结合"玄府气液说"—中医学对病机的微观认识,试以探窥心衰形、气、神同病的中医病机。"脏腑... 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出现的循环功能障碍已有较为完善的认识,中医学对心衰病机的相关研究多从宏观脏腑着眼,而结合"玄府气液说"—中医学对病机的微观认识,试以探窥心衰形、气、神同病的中医病机。"脏腑—气液—玄府"以"气液"介质联系宏观之脏腑、微观之玄府,以丰富中医药对心衰基础与临床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玄府 气液 心衰 病机
下载PDF
杜武勋教授论中医气化与冠心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丛紫东 杜武勋 +3 位作者 朱明丹 林圆圆 王智先 罗庆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7-919,共3页
杜武勋教授认为气化是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度概括,气化失司,机体则会产生痰饮、水湿、浊毒、瘀等病理产物,并进一步影响气化。冠心病之本虚在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重点在心,旁及四脏,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是发病重点。由于人体精微不得正... 杜武勋教授认为气化是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度概括,气化失司,机体则会产生痰饮、水湿、浊毒、瘀等病理产物,并进一步影响气化。冠心病之本虚在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重点在心,旁及四脏,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是发病重点。由于人体精微不得正化,形成病理产物,痹阻心脉,构成冠心病之标实,因此对冠心病治疗分为实证期于虚证期,治疗的目标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利用中药纠正机体的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气化 冠心病 人体新陈代谢 精微不得正化 病理产物 功能失常 脏腑气化
下载PDF
基于气化理论论治痰饮内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邹金明 杜武勋 +7 位作者 张少强 王智先 丛紫东 侯双双 阚振棣 靳冬慧 鞠静 毛文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6,共3页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情况下痰饮的化生。由此提出升降出入失调、聚合离散紊乱、开合枢无序是痰饮形成的主要机理,而调整人体气化结构以纠正人身之气的偏胜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状态是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痰饮 升降出入 聚合离散 开合枢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杜武勋 朱明丹 +7 位作者 张斐 许艳伶 张少强 魏聪聪 丛紫东 林圆圆 王智先 罗庆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85-387,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中医药病证分类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组...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中医药病证分类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组方,将其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疾病分期 病证结合 辨证论治方案
下载PDF
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林平 李侠 +6 位作者 刘岩 曹旭焱 袁宏伟 张红霞 王智先 刘长玉 杜武勋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86-88,共3页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推崇"郁滞论"及丹溪"六郁"学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用药精准,善用古方,化裁新方,创制...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推崇"郁滞论"及丹溪"六郁"学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用药精准,善用古方,化裁新方,创制了一系列有效经验方,同时仁爱施医,兴学重教,重视中医心病学科的建设。跟师于志强教授临诊学习,对其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遂撰文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 浅析
下载PDF
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杜武勋 朱明丹 +10 位作者 肖学风 姜民 罗国安 张少强 魏聪聪 丛紫东 林园园 王智先 罗庆盛 张菲 许艳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2-694,共3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制约瓶颈。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假说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病证结合,方、证、量、效的系统-系统整体动态循...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制约瓶颈。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假说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病证结合,方、证、量、效的系统-系统整体动态循证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 病证结合 血清药物化学
下载PDF
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少强 杜武勋 +7 位作者 朱明丹 魏聪聪 张斐 许艳伶 王智先 罗庆盛 林园园 丛紫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预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设计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建立病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证素辨证分...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预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设计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建立病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证素辨证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72例,男女比例为1∶1.38。患者平均年龄(72.84±10.632)岁。因子分析结果得到4个公因子,运用证素辨证,并结合临床实践,分别将其命名为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热瘀互结证。其中寒瘀互结,饮停心肺证有90例,所占比例最大,为30.4%。其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阳两虚,瘀阻心脉证和热瘀互结证,分别占25.0%、24.3%和20.3%。证素分析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肺,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水饮、气虚、阴虚和阳虚。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阶段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候 分期论治
下载PDF
慢病治疗下的复方中药汤剂剂型发展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璐 杜武勋 +5 位作者 王智先 郑玲玲 佟颖 林圆圆 丛紫东 罗庆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8-1300,共3页
复方中药是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君臣佐使""药物七情"及"升降浮沉"等规律配伍而成。复方中药针对证或病的多个病理环节或靶点发挥药效作用,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面、多... 复方中药是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君臣佐使""药物七情"及"升降浮沉"等规律配伍而成。复方中药针对证或病的多个病理环节或靶点发挥药效作用,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是一种多因素、多变量、多层面、多效应的复杂网络体系。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是复方中药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最终的商品形式,虽有加减灵活、有效成分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方便辨证施治诸优点,但常因煎煮方法不善,费力耗时,加上煎煮时间、火候不可控,口感苦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医疗保健对汤剂的需求。推进汤药改革,既保持传统汤剂优点又改进其缺点,为临床提供高效、低毒、便捷、口感适宜的剂型是业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汤剂 慢性病 剂型 工艺流程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少强 鞠静 +5 位作者 朱明丹 王智先 罗庆盛 魏聪聪 从紫东 杜武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差异。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各10例,并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代谢组学差异。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各10例,并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技术,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从质谱中得到潜在生物标记物的精确分子量,并用标准品进行比对鉴定,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代谢途径存在的差异,探索其微观物质基础。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患者存在2-羟基丙三羧酸(柠檬酸)、丙氨酸和组胺3种差异性代谢物质,其中丙氨酸和组胺的代谢水平呈上升趋势,而2-羟基丙三羧酸(柠檬酸)的代谢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组胺代谢途径的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具有一致性,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证候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复方中药时效关系和“效应拐点”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武勋 张少强 +7 位作者 朱明丹 张斐 许艳伶 魏聪聪 丛紫东 林圆圆 王智先 罗庆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01-2403,共3页
文章就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研究做了总结,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研究应包括:"用药起点,用药的拐点、用药的终点",并提出了慢性病复方中药治疗"效应拐点"的概念。临床只有"病证结合","方证相应","... 文章就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研究做了总结,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研究应包括:"用药起点,用药的拐点、用药的终点",并提出了慢性病复方中药治疗"效应拐点"的概念。临床只有"病证结合","方证相应","药证相符","用量恰当","药时到位",才能体现出效。重视复方中药时效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如何研究探讨慢性病治疗的效应拐点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慢性病 时效关系 效应拐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