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的沉浸: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形态与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汝虎 于苗苗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8期78-82,共5页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和平台传播的核心对象,借助融媒体技术的创新性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度性、情感性和审美分层性,正成为青年一代主要的文化消费对象;通过文化节目、短视频和在线直播等传播形态,中华优秀...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和平台传播的核心对象,借助融媒体技术的创新性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度性、情感性和审美分层性,正成为青年一代主要的文化消费对象;通过文化节目、短视频和在线直播等传播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在触达度、认同度和参与度上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媒介效应和传播效果;成为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媒介经验;对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亦有着重要的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语境 传播形态 融媒体 文化节目 文化建设
下载PDF
陈继儒狂狷美学思想的内涵与意义
2
作者 司保峰 王汝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6期4-8,共5页
作为晚明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以隐士自居的陈继儒,常被后人视为隐士文化的代表。但如详细考察陈继儒的精神世界,可发见其不仅有闲适的生活美学追求,更有着对古代狂狷精神的承继和发扬。陈继儒自诩“为千古后生酿成猖狂笔端”,可谓其人生... 作为晚明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以隐士自居的陈继儒,常被后人视为隐士文化的代表。但如详细考察陈继儒的精神世界,可发见其不仅有闲适的生活美学追求,更有着对古代狂狷精神的承继和发扬。陈继儒自诩“为千古后生酿成猖狂笔端”,可谓其人生精神的宣告书和自白书,集中体现了他狂狷型人格精神的理想所在,这也集中表达着中晚明士大夫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理想。落实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上,陈继儒常追求一种自然洒脱与沉着痛快之意,是为狂狷精神的一种呈现。陈继儒对其狂狷身份的标识,还集中体现在其嗜古与摹古的艺术追求上,更是明末松江地区文人集团的一种地域身份的自我集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儒 狂狷 人格理想
下载PDF
“没有猥亵的本体”——东亚情色电影的类型与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汝虎 赵国伟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1期22-22,24,共2页
东亚情色电影,以形形色色的情欲故事反映着此一地区在现代化演变过程中个体自我现代性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呈现出一种处于传统与现代十字路口的自我迷茫的现代寓言,因而具有一种可供研究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关键词 情色电影 东亚社会 影像
下载PDF
主体的困境与找寻——从《海角七号》到《艋舺》的台湾电影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汝虎 《电影评介》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作为近两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两部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与《艋舺》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与影像风格,象征当前台湾社会内在的主体混沌与自我认知的困境,亦表达了新一代台湾青年对主体的自我找寻与融合开放的意识形态倾向。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主体 找寻 《海角七号》 《艋舺》
下载PDF
美的本质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汝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6-97,共2页
在经历了古典时代对美的本质的形而上的哲理探索及现代时期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之后,美的本质问题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只有重新回归到一种哲学视界下,美的本质问题才会得出新的探索结果。
关键词 “美” 哲理探索 本质问题 无功利性
下载PDF
分化中的融合——试论文艺美学的学科界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汝虎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8-90,共3页
本文在对三种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观念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文艺美学形成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要求 ,认为来自于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更新与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阐释三方面的要求催生了文艺美学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的文艺美学的发... 本文在对三种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观念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文艺美学形成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要求 ,认为来自于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更新与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阐释三方面的要求催生了文艺美学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的文艺美学的发展 ,也正依赖与这三方面的融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学科属性 文艺理论 美学
下载PDF
“王献之劝父改体”的故事在张怀瓘书论中的美学史意义
7
作者 王汝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11期45-48,共4页
盛唐时代,在张怀瓘书论中反复提及王献之"劝父改体"的故事,对二王书风作出了一种新的理解,以此凸显出了盛唐时代追求力量之美与外向的形式动感的审美风格与理想。
关键词 张怀瓘 书论 逸少 书风 王书 书体 书法 王羲之 二王 行草书 王献之 故事 民间文学 美学史
下载PDF
张怀瓘书画理论与“逸品”、“逸格”观念的发生
8
作者 王汝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11期59-61,共3页
唐人张怀瓘首先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逸品"观念,实开后世"逸品"、"逸格"理论的先河,而且在张怀的书论中也多次使用"逸"字进行审美品评。但与后世文人书画所追求的"逸"的审美风格所不同的是,张怀在对"逸"的使用中凸显出的是... 唐人张怀瓘首先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逸品"观念,实开后世"逸品"、"逸格"理论的先河,而且在张怀的书论中也多次使用"逸"字进行审美品评。但与后世文人书画所追求的"逸"的审美风格所不同的是,张怀在对"逸"的使用中凸显出的是对"雄逸"的力量感和丰腴开阔之美的欣赏,这来源于盛唐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理论 “逸格” 逸品 审美风格 绘画理论 艺术精神 书论 量感
下载PDF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美学史意义
9
作者 王汝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7-138,共2页
作为盛唐人选盛唐诗,殷璠在编撰《河岳英灵集》中,通过其序言与集论以及对各家的评论中有意识地将“风骨”与“兴象”并置,提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艺术主张,形成了两种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这孕育着盛唐美学精神趋向的一种内在的统... 作为盛唐人选盛唐诗,殷璠在编撰《河岳英灵集》中,通过其序言与集论以及对各家的评论中有意识地将“风骨”与“兴象”并置,提出“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艺术主张,形成了两种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这孕育着盛唐美学精神趋向的一种内在的统一,清晰地呈现出盛唐美学精神的构建方式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瑶 《河岳英灵集》 风骨 兴象
下载PDF
沈曾植与晚清民初书法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10
作者 王汝虎 李凤娟 《美育学刊》 2023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清末民初时期,书法创作风尚和书学思想都出现了一种内在的嬗变与转型,其中尤以沈曾植的创作及其碑帖题跋中所寓书学观念为表征。沈曾植晚年寓居上海期间,专力于诗文创作与金石鉴藏,除承继清代金石学学术传统外,他还系统鉴藏和重估了诸... 清末民初时期,书法创作风尚和书学思想都出现了一种内在的嬗变与转型,其中尤以沈曾植的创作及其碑帖题跋中所寓书学观念为表征。沈曾植晚年寓居上海期间,专力于诗文创作与金石鉴藏,除承继清代金石学学术传统外,他还系统鉴藏和重估了诸多刻帖、丛帖的学术史价值。故他所倡导的碑帖互证的思想实绾和了碑学和帖学两种观念传统,代表着古代书学传统的一种逻辑完成。而其古今杂形的书体发展观念,拨正了清代金石学视野中唯北碑隶书为尊的书体认识,又蕴含着现代书学思想的历史起点。这样,从清初尚帖之雅正到清代中晚期尊碑之质朴,再到晚清民初主张碑帖融合之会通审美,清代书法思想在以沈曾植为代表的一代学人身上,完成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金石鉴藏 碑帖互证 古今杂形
下载PDF
消淡的爱情 膨胀的野心——对电影《投名状》分析
11
作者 赵国伟 王汝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58,共1页
透过《投名状》成功的票房,深深感触到:陈可辛又一次成功了。影片用姜午阳(金城武饰演)的旁白进行叙事,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了庞青云这一丰满的形象,表现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命历程。参照《刺马》以及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变化,透过《投... 透过《投名状》成功的票房,深深感触到:陈可辛又一次成功了。影片用姜午阳(金城武饰演)的旁白进行叙事,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了庞青云这一丰满的形象,表现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命历程。参照《刺马》以及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变化,透过《投名状》背后的书写话语,证明这部香港电影背后所反映的话语变化和香港电影机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青云 话语口径 香港武侠功夫电影
下载PDF
奇观与虚拟:科幻动画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的叙事风格
12
作者 刘子涵 王汝虎 《视听》 2023年第12期44-47,共4页
由Netflix出品的科幻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以虚拟的科幻叙事、赛博朋克的风格、标志性的巧思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和热议。基于科幻想象和意识形态批判,《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短剧常以构建虚... 由Netflix出品的科幻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以虚拟的科幻叙事、赛博朋克的风格、标志性的巧思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和热议。基于科幻想象和意识形态批判,《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短剧常以构建虚拟世界和梦境的方式,以及时间旅行的叙事模式,去探讨如身体与权力、个体与集体等复杂而深刻的形而上命题。更重要的是,作为新兴的科幻动画剧,《爱,死亡和机器人》还对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叙事模式进行着一种解构的狂欢,特别是其中的他者叙事视野和虚拟性的时空叙事视角。当然,此类科幻动画剧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强烈的视觉奇观感,结合高度仿真的虚拟角色形象,使剧情充满着叙事的沉浸感和风格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 科幻动画 叙事风格
下载PDF
新时代献礼剧叙事策略分析——以《我们这十年》为例
13
作者 马文秀 王汝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4期108-110,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献礼剧掀起当前电视剧创作与观看的一种热潮。与传统献礼剧相比,新时代献礼剧在叙事上下足了功夫,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风格,创新性地将平凡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精湛的影像中获得了较好的融汇。《我... 随着时代的发展,献礼剧掀起当前电视剧创作与观看的一种热潮。与传统献礼剧相比,新时代献礼剧在叙事上下足了功夫,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风格,创新性地将平凡故事进行艺术化加工,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精湛的影像中获得了较好的融汇。《我们这十年》可谓此类型剧作的代表之一,同样也是当前新时代献礼剧叙事风格的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典范意义。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此类剧作具有平民化的叙事视角、集锦式的叙事结构和群像化的叙事手法,其叙事策略的创新,对于当下的影视剧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献礼剧 叙事策略 《我们这十年》
下载PDF
杜诗注释学中的形式批评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汝虎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3期39-52,共14页
详察整个杜诗注释学史,可以发现针对杜甫诗歌文本中的歧异、阙疑乃至讹误、作伪、剽掠等复杂问题,在训诂学、修辞学和声律学等理论视野下,建基于文本细读上的形式批评理论正是内含于其中的诠释基点。从对字法、对法、句法、章法、体式... 详察整个杜诗注释学史,可以发现针对杜甫诗歌文本中的歧异、阙疑乃至讹误、作伪、剽掠等复杂问题,在训诂学、修辞学和声律学等理论视野下,建基于文本细读上的形式批评理论正是内含于其中的诠释基点。从对字法、对法、句法、章法、体式等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体认出发,以勘定诗歌文本细节和确证诗歌体式为旨归的诠释视野,构成了古代诗文注释学中隐在的形式批评理论传统。与以意义分析和语言审美为核心的文学评点传统相比,在以训释语辞和考订史鉴为重心的古代诗文注释学传统中,形式批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隐在的呈现,起到形而上的构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注释学 形式批评理论 对法 句法 章法
下载PDF
形式批评理论研究——作为古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
15
作者 王汝虎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2年第2期157-169,283,共14页
无论是构建本土理论话语的时代呼唤,还是回归文本审美论的学术趋向,基于语言本位和形式审美的形式批评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整合性的价值视野,实可以更深入到古代文论以语言审美为核心的鉴赏传统中,亦是对传统文论话语资源进行全面整理与深... 无论是构建本土理论话语的时代呼唤,还是回归文本审美论的学术趋向,基于语言本位和形式审美的形式批评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整合性的价值视野,实可以更深入到古代文论以语言审美为核心的鉴赏传统中,亦是对传统文论话语资源进行全面整理与深刻体认的一种重要理论视角。具体而言,形式批评理论研究作为古代文论研究的新视野,其理论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以新的历史视野来实现古代文论资源的再体认、以新的价值视野来回归形式审美的鉴赏传统和以新的实践视野来回归文学创作的经验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批评理论 形式审美 古代文论
下载PDF
旺隆水库双层橡胶坝施工经验总结
16
作者 王汝虎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7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橡胶坝 中型水库 防洪 施工经验 发电 灌溉 西北 易县 县城 发展
下载PDF
洛神赋賸十三行 王令媚趣簪华格——张廷济《玉版十三行》的鉴藏与书学观念
17
作者 王汝虎 《中国书画》 2022年第5期21-25,共5页
在清代金石学和书学发展过程中,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兴人)以其金石书画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著称于嘉道年间,其清仪阁之声名与阮元的积古斋、吴荣光的筠清馆相颉颃,为此时金石学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如徐钧在叙《清仪阁所藏器物文... 在清代金石学和书学发展过程中,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兴人)以其金石书画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著称于嘉道年间,其清仪阁之声名与阮元的积古斋、吴荣光的筠清馆相颉颃,为此时金石学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如徐钧在叙《清仪阁所藏器物文》时所称赞的,张廷济之金石著述,“可与仪征阮氏、北平翁氏诸书,并为艺林珍重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观念 鉴藏 十三行 嘉道年间 张廷济 洛神赋 金石书画 金石学
下载PDF
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的艺术风格探析
18
作者 刘子涵 王汝虎 《科技传播》 2022年第15期55-58,共4页
《人间世》以其独特的选题、创新的叙事模式以及正能量的价值传播,受到观众和媒体界的一致好评,成为此一类纪录片的优秀代表。除其极富人文关怀的情感触发外,其成功之处尤其体现在较为合理的艺术风格处理上,包括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并... 《人间世》以其独特的选题、创新的叙事模式以及正能量的价值传播,受到观众和媒体界的一致好评,成为此一类纪录片的优秀代表。除其极富人文关怀的情感触发外,其成功之处尤其体现在较为合理的艺术风格处理上,包括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并存、故事化叙事策略和表意性的抒情传达。文章从该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叙事模式以及情感传达的角度出发,对该纪录片的艺术风格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类纪录片 艺术风格 叙事视角
下载PDF
盛唐美学理论强音——张怀瓘书画理论的美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汝虎 傅合远 《理论界》 2016年第10期90-97,共8页
作为唐代书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张怀瓘构建了宏大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其"风神骨气"的审美理想,表征着盛唐美学气象;其"神彩"说则代表着唐代... 作为唐代书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张怀瓘构建了宏大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其"风神骨气"的审美理想,表征着盛唐美学气象;其"神彩"说则代表着唐代美学理论的高峰;其"神、妙、能"三品的审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书画品评和美学理论的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影响;其推崇"骨丰肉润"的形式美学观念,确立了后世书法形式批评核心概念和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瓘 风神骨气 神彩说
原文传递
时间与影像——试述德勒兹电影理论的后现代特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汝虎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67-167,共1页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以时间——影像的概念为中心,强调了现代电影的非理性分切、影像时间的绵延与开放,以及画面晶体的多元开放性等后现代性特质。
关键词 德勒兹 时间—影像 非理性分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