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中医呼吸导引术的循环抗阻训练对女性心肺功能和超重耐力的影响
1
作者 仝飞舟 王利利 +6 位作者 王焰磊 胡勇 谷志明 杨辉 黄新宇 田立平 黄伟芬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4-1679,共6页
目的:通过测试8周基于中医呼吸导引术理论的循环抗阻训练前后青年女性最大摄氧量(VO_(2)max)、通气阈(VT)、心率(HR)、人体z轴的重力加速度(+Gz)超重耐力耐受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循环抗阻训练的有效性及有氧运动能力与+Gz超重耐力的... 目的:通过测试8周基于中医呼吸导引术理论的循环抗阻训练前后青年女性最大摄氧量(VO_(2)max)、通气阈(VT)、心率(HR)、人体z轴的重力加速度(+Gz)超重耐力耐受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循环抗阻训练的有效性及有氧运动能力与+Gz超重耐力的关系。方法:24名20~32岁无系统训练经验的青年女性按照安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的循环抗阻训练,训练3次/周,60 min/次,8周前后2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和超重耐力检查。结果:观察组8周前后自身比较,以及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O_(2)max(P<0.05)、VT(P<0.01)、+Gz超重耐力耐受时间(P<0.05)均显著性增加;2)VO_(2)max数值在36~42 mL/(min·kg)区间范围内,受试者完成+3.5Gz的人数较多;3)VO_(2)max小于等于42 mL/(min·kg)时,超重耐力耐受时间与VO_(2)max、VT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8周循环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青年女性受试者的有氧运动能力和+Gz超重耐力水平;2)VO_(2)max数值在36~42 mL/(min·kg)区间范围内,女性受试者+Gz超重耐力耐受时间较高;3)通气阈心率(HRvt)可以作为一种无创运动强度控制手段在提高+Gz超重耐力的有氧耐力训练中进行科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呼吸导引术 循环抗阻训练 女性 最大摄氧量 超重耐力
下载PDF
俄罗斯航天员选拔训练60年之变化
2
作者 赵东明 姚志 王焰磊 《国际太空》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2024年4月12日是第13个世界航天日,也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63周年。6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载人航天事业仍方兴未艾。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航天员们的脚步正在向更远更深的目标迈进。与60多年前相比... 2024年4月12日是第13个世界航天日,也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63周年。6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载人航天事业仍方兴未艾。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航天员们的脚步正在向更远更深的目标迈进。与60多年前相比,现如今俄罗斯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总体来说选拔标准更加宽松,训练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和多样,更加注重航天员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探索 太空飞行 航天员 专业技能 俄罗斯 选拔标准
下载PDF
载人飞行航天员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训练需求分析与方法探索
3
作者 张贵平 黄伟芬 +7 位作者 吴大蔚 赵静 王焰磊 孙洪义 马广 田勇 赵鹏程 周晓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8,共8页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 载人飞行中处置突发故障的能力是航天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介绍了中国载人飞行空间站任务组合体应急与故障的分类,利用胜任力洋葱模型从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的内容、任务要求等方面对航天员具备的胜任能力由内到外分层剖析,得出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胜任能力各元素,根据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航天员应具备的能力特点构建了组合体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的结构模型;对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从训练的途径和举措方面出发对需要关注的问题开展了研究。通过多次在轨飞行任务航天员应对各类故障的处置情况及失压失火在轨演练中航天员的表现,验证了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行 空间站 航天员 应急与故障处理能力 训练
下载PDF
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基于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感知的多模态情绪调适研究
4
作者 宋程 张文杰 +6 位作者 曹子卿 秦海波 江源 王焰磊 徐俊聪 丁帅 吴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01-208,240,共9页
目的探索禁食低代谢场景下结合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的全流程情绪调适模式,验证非接触式生理及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评估面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情绪调适方案效果。方法部署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与情绪调适方案,搭... 目的探索禁食低代谢场景下结合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的全流程情绪调适模式,验证非接触式生理及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评估面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情绪调适方案效果。方法部署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与情绪调适方案,搭建多模态情绪调适系统,采集“绿航星旅Ⅷ”15 d完全禁食人体低代谢实验志愿者生理心理相关数据,并结合指夹式血氧仪与量表结果,验证系统内部署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算法精度,设计情绪调适实验,设置声音、穴位、磁、组合调适四个组别,比较志愿者调适前后量表评分,验证系统情绪调适效果。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模型的Bland-Altman图差值平均数为﹣0.497 bpm,且95.3%的误差值检测数据处于95%一致性区间内;非接触式心理检测模型对于应激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识别准确率均超过80%,疲劳状态、愤怒状态识别准确率超过70%;经情绪调适后,志愿者应激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积极情绪得到显著性促进(P=0.005),实时消极情绪评分明显改善。结论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能有效识别禁食低代谢场景下志愿者生理及情绪状态,声音、穴位、磁、组合方案能够有效缓解志愿者负面情绪状态,为未来深空探测与地外驻留场景中航天员身心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禁食低代谢 非接触式检测 情绪调适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及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展望
5
作者 曹子卿 秦海波 +4 位作者 王焰磊 刘峰 张相 高美萍 吴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45-251,共7页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逐步向长期驻留和深空探测方向发展,航天员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心理挑战,作为一种涉及音乐、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心理调适手段,音乐疗法具有实施便利、成本低、个性化强等优势。综合音乐疗法的概念,探索音乐疗...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逐步向长期驻留和深空探测方向发展,航天员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心理挑战,作为一种涉及音乐、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心理调适手段,音乐疗法具有实施便利、成本低、个性化强等优势。综合音乐疗法的概念,探索音乐疗法在生理、情绪调节、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状态调节的研究进展,结合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和载人航天领域的实践情况,瞄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航天员在轨飞行和地面日常训练的音乐治疗体系,将有助于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心理状态 调节机制 航天员
下载PDF
影响空间机械臂遥操作任务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
6
作者 周晓艳 黄伟芬 +6 位作者 冯静达 刘峰 王焰磊 张相 姚志 郑剑 赵静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为研究影响空间机械臂操作的关键因素,面向空间站背景下的机械臂遥操作任务,融合情境意识理论,从操作过程和结果中提出6项客观绩效指标:失误率、操作效率、有效操作比率、复合操作比率、位置操作精度及姿态操作精度。招募24名志愿者平... 为研究影响空间机械臂操作的关键因素,面向空间站背景下的机械臂遥操作任务,融合情境意识理论,从操作过程和结果中提出6项客观绩效指标:失误率、操作效率、有效操作比率、复合操作比率、位置操作精度及姿态操作精度。招募24名志愿者平均分为2组,通过有差别培训区分为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实验组和操作技能水平低的对照组;基于机械臂遥操作三维仿真平台,开展了指令、手柄、参数3种控制方法和低、中、高3种任务难度的机械臂末端操作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指令控制方法适合机械臂在局部范围内的精细调整时使用;手柄控制方法适合熟练操作者在机械臂较大范围转移时使用;参数控制方法适合熟练操作者在各维度偏差较大时使用。操作精度结果呈现个体差异,与任务难度关联不显著(P>0.05);操作技能水平对机械臂操作有效性有显著影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机械臂 遥操作 客观绩效指标
下载PDF
不同职业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分析
7
作者 王焰磊 吴斌 +3 位作者 吴萍 宫献文 刘敏 唐志忠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体能的关系。方法:被试者24名女性,飞行员和科研人员各12名,首先测量出每组人员的最大耗氧量水平,之后进行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以平卧位参数为对照,取体位改变中四...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体能的关系。方法:被试者24名女性,飞行员和科研人员各12名,首先测量出每组人员的最大耗氧量水平,之后进行反复体位改变实验,以平卧位参数为对照,取体位改变中四次头低位以及紧跟其后的+50°体位时的心率、血压、每搏量、心输出量等心血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女飞行员组(A组)的最大耗氧量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工作人员组(B组)(P<0.01)。2)A组的SV要明显大于B组(P<0.01),两组的CO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A组的CO与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最大耗氧量较高的女性人群对反复体位改变造成的血液重新分布具有较好的调节适应能力;不同职业女性人群在反复体位改变中心输出量的变化特点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体能 反复体位改变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斌 吴萍 +3 位作者 薛月英 刘兴华 王焰磊 姜世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率、血压、颈部血流等主客观指标。结果:①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的反应得到了改善,表现为与训练前相比,HDT中的不良症状明显减轻(症状得分1.00±0.63vs6.00±3.79,P<0.05),心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增加(-4.4±3.6vs-0.6±2.5,P<0.01);②训练前,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明显减少(P<0.01),初期颈内动脉血流明显增加(P<0.01),颈总动脉血流呈现增加的趋势;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无显著差别,颈内动脉血流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颈总动脉血流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血液头向转移得到抑制是反复体位改变训练提高头低位耐力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体位改变 训练 头低位 耐力 颈动脉 颈内静脉 血流
下载PDF
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素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芳娥 杨业兵 +9 位作者 马骏 刘宇航 王焰磊 杜柳薪 朱超 陈海威 张济 姚季 张兆瑞 刘博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5-605,共1页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不同职业健康女性与男性对-30°头低位的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力立 吴斌 +4 位作者 吴萍 谷志明 王焰磊 刘兴华 唐芸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男女人群在头低位倾斜实验中的反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被试者42名,分为4组:女职业组(A组)11人、女飞行组(B组)10人、男特飞组(C组)14人和男职业组(D组)7人。观察他们在-30°45min头低位期间心率(HR)、血压(BP)和... 目的观察不同职业男女人群在头低位倾斜实验中的反应,比较其异同点。方法被试者42名,分为4组:女职业组(A组)11人、女飞行组(B组)10人、男特飞组(C组)14人和男职业组(D组)7人。观察他们在-30°45min头低位期间心率(HR)、血压(BP)和症状的变化。结果男女4组心率均随头低位倾斜(HDT)时间延长而下降,以男职业组和女飞行组的降低明显(P<0.05);男特飞组SBP、MBP显著高于女性两组(P<0.05),DBP明显高于女飞行组(P<0.05);男职业组HR、BP均显著高于女职业组(P<0.05)。女职业组DBP、MBP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DBP两女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组对HDT的症状反应较男性组轻。结论女性组心率对HDT的反应趋势与男性一致;血压的调节在女性与男性间,女性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症状是判断HDT耐力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倒位倾斜 心血管反应 心率 血压 症状
下载PDF
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在轨舱内维修能力分析及训练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静 黄伟芬 +4 位作者 田立平 张贵平 王焰磊 马广 田勇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3-648,共6页
针对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在轨维修能力要求,介绍了国外空间站维修情况,基于中国空间站舱内维修设计要求,利用职业教育理论,分析了航天员在轨舱内维修能力要素构成、元能力及其生成路径,并结合以往任务训练经验,设计了航天员维修专项的训... 针对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在轨维修能力要求,介绍了国外空间站维修情况,基于中国空间站舱内维修设计要求,利用职业教育理论,分析了航天员在轨舱内维修能力要素构成、元能力及其生成路径,并结合以往任务训练经验,设计了航天员维修专项的训练体系,包括训练原则、训练课程和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航天员训练 在轨舱内维修 能力分析
下载PDF
不同体能的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的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力立 吴斌 +5 位作者 黄伟芬 谷志明 王焰磊 刘兴华 唐芸 莫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能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的反应特点。方法1)用运动平板测最大耗氧量;2)采用逐渐递增负压的方法,最大负压-50mmHg。被试者为21名30岁年龄组女性健康志愿者,分为惯于久坐的女职... 目的探讨不同体能健康女性对下体负压(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的反应特点。方法1)用运动平板测最大耗氧量;2)采用逐渐递增负压的方法,最大负压-50mmHg。被试者为21名30岁年龄组女性健康志愿者,分为惯于久坐的女职业组(A组:Vo2 max33.69±4.50mL·kg^-1·min^-1)11人,经常锻炼的女飞行组(B组:Vo2 max39.61±3.84mL·kg^-1·min^-1)10人。结果两组HR均随LBNP的负荷增加而增加(P〈0.01~0.001)。B组SBP明显降低(P〈0.01)。A组DBP明显增高(P〈0.05)。B组MBP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女职业组相比,女飞行组对LBNP心血管反应不良,表明体能对LBNP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血压 下体负压 健康女性
下载PDF
短期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后人体超重耐力变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献文 刘敏 +4 位作者 李乃良 吴萍 赵东明 谷志明 王焰磊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连续5天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方法 6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进行连续5天的头低位/头高位(HDT/HUT)模式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中监测主观感觉与体征、心电图和血压等。在训练开始前7天和训练后1天分别进行1次超重... 目的研究连续5天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方法 6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进行连续5天的头低位/头高位(HDT/HUT)模式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中监测主观感觉与体征、心电图和血压等。在训练开始前7天和训练后1天分别进行1次超重耐力测试,监测受试者超重耐力测试过程中的主观感觉、眼水平脉搏波、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与训练前超重耐力测试相比,受试者在训练后超重耐受情况有一定的提高。在"+3.0 Gz, 30 s"测试时,眼水平脉搏波上升段显著升高(P=0.03),平台初段显著降低(P=0.015);心率在上升段未见显著变化(P=0.292),平台初段显著降低(P=0.019)。在"+3.5 Gz, 30 s"测试时,眼水平脉搏波上升段显著升高(P=0.02),平台初段显著降低(P<0.01);心率在上升段显著降低(P<0.01),平台初段显著降低(P<0.01)。在"+3.8 Gz, 30 s"测试时,眼水平脉搏波在上升段和平台初段均未见显著改变(P=0.52和P=0.80);心率在上升段显著降低(P<0.01),平台初段显著降低(P<0.01)。结论短期的HDT/HUT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能够提高人体+Gz超重耐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Z 头低位/头高位 超重耐力 反复体位改变
下载PDF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业兵 刘芳娥 +8 位作者 马骏 王焰磊 杜柳薪 朱超 陈海威 张济 姚季 张兆瑞 刘博强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为高中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ASLEC)和自我和谐量表 (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对不同地区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共 40 2人进行...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为高中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ASLEC)和自我和谐量表 (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对不同地区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共 40 2人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或他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与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自我和谐量表的结果显示 :自我经验性和谐因子显著低于常模 ;同以前的结果比较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受惩罚和丧失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减小 ,差异非常显著 ,而健康适应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增大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自我和谐量表
下载PDF
太极拳对密闭狭小环境72 h睡眠剥夺受试者脑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仝飞舟 吴斌 +4 位作者 黄伟芬 尤田 景晓路 胡勇 王焰磊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研究太极拳练习对密闭狭小环境72 h睡眠剥夺男性受试者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选取6名28~37岁健康中青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密闭狭小环境72 h的睡眠剥夺,在试验的前1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同一时段分别进行10 min的太... 目的:研究太极拳练习对密闭狭小环境72 h睡眠剥夺男性受试者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选取6名28~37岁健康中青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密闭狭小环境72 h的睡眠剥夺,在试验的前1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同一时段分别进行10 min的太极拳练习,每次练习前后记录额叶安静脑电2 min,进行脑电功率谱的比较分析。结果:1)密闭狭小环境72 h睡眠剥夺后,受试者前额叶δ波、θ波、α1波、α2波、β1波和β1波均值都升高,与睡眠剥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太极拳练习之后(干预后),睡眠剥夺受试者δ波、θ波、α1波、α2波、β1波和β2波均值降低,和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些波段甚至恢复到了最初的基线水平;γ1波和γ2波均值在太极拳练习后开始(第1天)减低,后2天升高。结论:在密闭狭小环境72 h睡眠剥夺条件下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引起脑电尤其是低频成分活动的降低,提示在此条件下练习太极拳能够调节受试者的困倦程度和警觉性,使之趋向于一种放松、清醒的协调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密闭狭小环境 睡眠剥夺 脑电
下载PDF
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队伍规模模型及选拔策略研究
16
作者 刘敏 黄伟芬 +5 位作者 王焰磊 宫献文 范继荣 吴萍 田立平 吴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建立空间站航天员队伍规模需求数学模型和单批次选拔人数模型,为后续我国航天员选拔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航天员选拔训练经验及空间站任务特点,分阶段建立空间站航天员队伍规模需求模型、单批次航天员选拔人数等数学模... 目的建立空间站航天员队伍规模需求数学模型和单批次选拔人数模型,为后续我国航天员选拔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航天员选拔训练经验及空间站任务特点,分阶段建立空间站航天员队伍规模需求模型、单批次航天员选拔人数等数学模型,对航天员选拔训练中的多个求解因素采用量化设计,进行优化与求解,并根据求解提出选拔策略。结果建设期队伍规模需求模型结果为15人,运营期队伍规模需求模型结果为30人,现有两批航天员已不能满足建设期需要,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最少人数为11人,空间站运营I期最优求解每6年选拔1次,每次7~8人。结论模型为后续任务航天员选拔人数及周期提出了建议,并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论证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航天员 队伍规模 数学模型 选拔策略
下载PDF
载人航天领域决策研究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玉生 黄伟芬 +3 位作者 江源 王焰磊 吴昊 秦海波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1-327,共7页
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面临复杂决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决策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现有的决策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决策研究与自然决策理论指导下的决策研究。总结梳理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选择适用载人航天领域的决策... 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面临复杂决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决策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现有的决策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决策研究与自然决策理论指导下的决策研究。总结梳理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选择适用载人航天领域的决策研究方法,推动载人航天领域的决策研究发展,为航天员长期在轨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决策 认知 自然决策理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18
作者 姚志 王焰磊 +1 位作者 赵东明 黄伟芬 《数字经济》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航天是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重大工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带来航天装备制造、航天员训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执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变革,为航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引擎和新动能。
关键词 航天员训练 新引擎 人工智能 航天装备 外太空 新动能 探索和利用 应用与思考
原文传递
微沟槽热管旋压成形及其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焰磊 宋喜茜 +3 位作者 祝焱 蒋琳 朱红关 展光辉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第6期78-80,共3页
对管内微沟槽高速充液旋压成形工艺和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加工工艺参数包括拉管速度和旋压钢球数量对微沟槽成形的影响,并测试微沟槽热管的启动性能和极限功率等。同时分析了沟槽横截表面形貌。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拉管速度越大... 对管内微沟槽高速充液旋压成形工艺和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加工工艺参数包括拉管速度和旋压钢球数量对微沟槽成形的影响,并测试微沟槽热管的启动性能和极限功率等。同时分析了沟槽横截表面形貌。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拉管速度越大,微沟槽槽高逐渐减小;旋压球数量越多,沟槽质量更好;微沟槽热管的启动性能和均温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沟槽 工艺参数 传热 旋压成形
下载PDF
铜铝结构热交换器的电偶腐蚀及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拥军 崔增平 +1 位作者 吕慧玲 王焰磊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7期309-310,共2页
铜铝结构热交换器存在着电偶腐蚀的倾向。原因是铜铝两种金属在电解液中存在电极电位之差。电偶腐蚀的发生,导致了热交换器的失效。中性盐雾试验表明,铜铝接合部位采用涂装隔离液是防止电偶腐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热交换器 电偶腐蚀 铜铝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