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1
作者 王玉军 张思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一支重要的党的储备力量,它的发展壮大为党输入新鲜血液。新时代赋予学生党员新的历史使命。高质量党员教育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高职院校学...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一支重要的党的储备力量,它的发展壮大为党输入新鲜血液。新时代赋予学生党员新的历史使命。高质量党员教育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与学生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五条有效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和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 学生教育管理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六度”模式研究——以立信会计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2
作者 王玉军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7期120-123,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学生和党组织的桥梁和枢纽,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学生和党组织的桥梁和枢纽,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六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党建工作理念,旨在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建设举措,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以立信会计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深入剖析“六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与成效,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支部建设 “六度”模式
下载PDF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3
作者 李胤 宋珂 +2 位作者 王玉军 詹雅婷 朱叶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9-1469,共11页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动态监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变化,系统获取长期、稳定、准确、连续的自然资源监测数据,对自然资源管理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监测现状梳理基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动态监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变化,系统获取长期、稳定、准确、连续的自然资源监测数据,对自然资源管理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监测现状梳理基础上,以管理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基于“融合视频物联”的对地观测网络构建技术、“陆海统筹”的地面监测站网构建技术、动态监测监管平台构建技术,构建形成了“天空地海”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并应用于江苏省“1+6+X”自然资源常规、专项和专题动态监测服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整合建立的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及时监测江苏省土地、矿产、森林、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的种类、空间分布、质量、生态等动态变化情况,形成了以“天-空-地-海”协同作业为特征的自然资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监测能力,实现了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监测服务,为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履行、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动态监测网络 天空地海协同观测 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土壤环境容量评价
4
作者 王霞 仓龙 王玉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3-2904,共12页
从土壤功能和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场地土壤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以人体健康、地下水安全、土壤生物为敏感受体,研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综合土壤环境阈值计算方法,构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 从土壤功能和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场地土壤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以人体健康、地下水安全、土壤生物为敏感受体,研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综合土壤环境阈值计算方法,构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金属Cd为模式污染物,计算了我国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环境容量,对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公园用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土壤Cd环境容量分别为11.68kg/hm^(2)、28.89kg/hm^(2)、40.84kg/hm^(2)和40.84kg/hm^(2).本研究为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场地土壤的环境阈值和环境容量评估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案例,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奠定科学基础,对提升我国场地土壤的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环境阈值 土壤环境容量
下载PDF
稻田上覆水中光致活性组分形成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5
作者 曾宇 张明洋 +5 位作者 李马波 陈宁 方国东 高娟 王玉军 周东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38,共10页
稻田上覆水中富含有机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光敏活性物质,在太阳光作用下会产生三重激发态有机质(^(3)CDOM^(*))、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组分,其对稻田污染物转化和碳氮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 稻田上覆水中富含有机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光敏活性物质,在太阳光作用下会产生三重激发态有机质(^(3)CDOM^(*))、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组分,其对稻田污染物转化和碳氮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稻田上覆水中光致活性组分产生过程和机制,重点介绍了水稻不同生长周期内光活性组分的类型、通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对自由基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上覆水光致活性组分对稻田中砷和不同有机污染物的非生物转化贡献与机制,并展望了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上覆水 光化学 活性中间体 有机质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低温下冷适应性菌剂与超高温菌剂联用的堆肥效果评价
6
作者 王家寅 鲁金凤 +3 位作者 王聆卉 李欣玥 王玉军 王晓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7-2125,共9页
为了破解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堆肥处理时升温难及堆肥成品腐熟度低的难题,本试验在10℃条件下从常年堆积玉米秸秆场所下的土壤与玉米秸秆混合样品中,筛选出3株菌株制成冷适应性菌剂,与已有的超高温菌剂(≥50℃)联合用于低温条件下玉米秸... 为了破解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堆肥处理时升温难及堆肥成品腐熟度低的难题,本试验在10℃条件下从常年堆积玉米秸秆场所下的土壤与玉米秸秆混合样品中,筛选出3株菌株制成冷适应性菌剂,与已有的超高温菌剂(≥50℃)联合用于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堆肥,探究两类菌剂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最终确立一种低温条件下冷适应性菌剂与超高温菌剂联合应用进行堆肥的方法。结果表明:未添加菌剂(CK)、单接种冷适应性菌剂(T1)、单接种超高温菌剂(T2)3组堆肥升温效果不佳,最高仅能达到50℃左右;而在第0天加入冷适应性菌剂,分别在堆肥开始第0天(T3)、第2天(T4)、第4天(T5)加入超高温菌剂的3组,不仅在堆肥初期升温迅速,且能使堆体温度在第5、6、7天时分别达到79.0、80.3、78.6℃,此外T3、T4、T5组的总有机碳降解率、种子发芽率也均高于CK、T1、T2组;与T5组相比,T3组升温更顺利,这与超高温微生物在堆体中的适应过程有关。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冷适应性菌剂和超高温菌剂联合应用使堆肥效果提升显著,25 d即可完成堆肥,且在堆肥开始时加入冷适应性菌剂的前提下,超高温菌剂加入时间越早,其在堆体中发挥作用越顺利,堆肥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冷适应性菌剂 超高温菌剂 玉米秸秆 好氧堆肥
下载PDF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农田系统中的定殖机制综述
7
作者 张丹丹 李若兰 +2 位作者 李厚禹 王玉军 徐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91-2199,共9页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ARGs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定殖机理不清、跨界迁移机制不明,直接制约了农业系统中细菌耐药污染的有效防控。本文简要论述农田系统A...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ARGs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定殖机理不清、跨界迁移机制不明,直接制约了农业系统中细菌耐药污染的有效防控。本文简要论述农田系统ARGs目前赋存现状,系统综述外源ARGs在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联性,梳理了ARGs在土壤中侵入-持留-迁移的定殖分子机制以及揭示耐药菌与内生菌之间的交互过程及驱动因素,并提出关于未来农田ARGs环境行为和阻控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 土壤 作物 定殖 迁移
下载PDF
基于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预测土壤中As(Ⅴ)吸附行为研究
8
作者 薛沁 李焱 +1 位作者 郁何敏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锰、总铁)与As(Ⅴ)表面络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阐明As在土壤中吸附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As(Ⅴ)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征,恒电容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As(Ⅴ)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性(R^(2)为0.71~0.96),通过CCM模型拟合得到As(Ⅴ)在土壤表面的3个表面络合常数,绝大部分土壤lg K_(1)比lg K_(2)和lg K_(3)的值要大,说明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相较于单齿络合物更偏向于形成双齿双核的络合物。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主要受土壤pH和无定形铁、无定形锰含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线性模型的普适性,利用文献数据中土壤性质数据预测不同土壤上As(Ⅴ)的表面络合常数,并结合CCM模型预测了As(Ⅴ)在文献土壤中的吸附量,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型 As(Ⅴ) 吸附 恒电容模型 广义复合模式
下载PDF
GLDA及其组合试剂对土壤中As、Cd、Cu和Pb的提取能力和机制
9
作者 陈春发 泮芝伟 +3 位作者 侯建国 冯宏亮 仓龙 王玉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1-848,共8页
以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和其他生物可降解络合剂进行组合,研究了单一和组合试剂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试剂与土壤重金属摩尔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提取率逐渐增加,最优... 以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和其他生物可降解络合剂进行组合,研究了单一和组合试剂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试剂与土壤重金属摩尔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提取率逐渐增加,最优摩尔比为5∶1;草酸(OA)对As、柠檬酸(CA)对Cu的提取能力高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As和Cu的提取能力;GLDA在偏酸的条件下对各种重金属的提取能力均较高;通过不同试剂的组合,GLDA和OA在摩尔比为1∶1时对土壤中As、Cu和Pb的提取能力最强,分别为52.4%、75.0%和89.8%,各重金属元素提取能力顺序为Pb>Cu≈Cd>As。而GLDA和CA在摩尔比为5∶1时对土壤中Cd的提取能力最强,为95.7%。提取前后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级表明,GLDA+OA(1∶1)组合试剂降低了绝大多数形态的重金属含量,减少了易迁移和易被生物吸收的弱结合态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二乙酸四钠 生物可降解络合剂 AS CD CU PB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黑土中磷素吸附特性及释放风险研究
10
作者 温芳悦 张羽 +1 位作者 陈尚才 王玉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75-4483,共9页
通过分析秸秆离田免耕(MG)、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深翻还田(SF)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于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 通过分析秸秆离田免耕(MG)、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深翻还田(SF)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对于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风险.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增大,土壤容重降低.与秸秆离田免耕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土壤磷的吸附量减少20.1%,秸秆深翻还田后的土壤磷的吸附量减少35.0%.3种不同耕作模式下黑土中DPS(磷饱和度)分别为MG:0.3%,FG:4.0%,SF:10.2%,PSI(磷吸持指数)分别为MG:41.14,FG:40.04,SF:36.09(mg P/(100g))/(μmol/L),ERI(磷释放风险指数)分别为MG:0.7%,FG:9.9%,SF:28.3%.综上所述,秸秆覆盖还田及秸秆深翻还田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秸秆还田 磷吸附 释放风险
下载PDF
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11
作者 张燕平 张卡 +5 位作者 赵立科 陶厦 张帮 王玉军 顾桢 刘浩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126,共7页
为了提高传统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双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构成多尺度影像数据集;然后,对多尺度影像数据集进行... 为了提高传统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双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构成多尺度影像数据集;然后,对多尺度影像数据集进行迭代慢特征变换,得到不同尺度的变化强度图,再利用量子理论对多尺度变化强度图进行融合,以得到融合后的变化强度图;最后,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完成变化强度图的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化变化检测结果。利用两组不同时相的实际高分卫星影像,对本文算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尺度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和熵权法多尺度融合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可以取得更高的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卫星影像 建筑物变化检测 量子理论 迭代慢特征分析 多尺度融合
下载PDF
八种湿地植物对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丰霞 刘文蓉 +4 位作者 彭辉 孙宁宇 王玉军 赵赛 李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试验探究了荷花、燕子花、西伯利亚鸢尾花、再力花、水菖蒲、黄菖蒲、菰和梭鱼草8种湿地植物在秋季对生活污水中TN、NH_(3)-N、NO_(3)-N、BOD_(5)、COD_(Cr)和TP的去除效果,并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 试验探究了荷花、燕子花、西伯利亚鸢尾花、再力花、水菖蒲、黄菖蒲、菰和梭鱼草8种湿地植物在秋季对生活污水中TN、NH_(3)-N、NO_(3)-N、BOD_(5)、COD_(Cr)和TP的去除效果,并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秋季气温低,植物吸收作用、细菌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弱,湿地植物对NH_(3)-N、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均不理想;湿地植物对COD_(Cr)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差异不明显,均达到70%以上,其中再力花、水菖蒲和黄菖蒲去除效果最好,三者对COD_(Cr)的去除率均为79.3%;湿地植物对BOD_(5)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大致相同,均在70%左右,其中西伯利亚鸢尾花去除效果最好,对BOD_(5)的去除率达74.1%;湿地植物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均达80%以上,其中西伯利亚鸢尾花对TP的去除率高达92.4%。8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综合净化能力为荷花>菰>水菖蒲>梭鱼草>再力花>燕子花>西伯利亚鸢尾花>黄菖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净化水质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上覆水光化学及吡虫啉转化的机制
13
作者 李马波 曾宇 +2 位作者 陈宁 王玉军 方国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2-1742,共11页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及吡虫啉(IMD)转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9月开展大田实验,设置单施化肥(CK)、稻壳生物炭(25%RH)和玉米秸秆生物炭(25%CS)3种处理,检测各处理上覆水中光敏物质含量及性质、活性组分分布...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及吡虫啉(IMD)转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9月开展大田实验,设置单施化肥(CK)、稻壳生物炭(25%RH)和玉米秸秆生物炭(25%CS)3种处理,检测各处理上覆水中光敏物质含量及性质、活性组分分布及IMD光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稻壳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显著促进了活性组分的产生,羟基自由基(·OH)、三重激发态溶解性有机质(3 DOM*)和单线态氧(1 O_(2))的稳态浓度分别提高了0.92%~71.97%、21.29%~137.00%和10.42%~370.24%,且在育苗期上覆水光致活性组分的增加比分蘖期更为显著;进一步解析了生物炭促进活性组分产生的机制,紫外-可见及三维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同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上覆水中类富里酸和类色氨酸等有机质生色团的含量,该组分的增加是生物炭促进上覆水光致活性组分产生的主要原因;此外,相较于化肥处理,生物炭的施用也显著促进了杀虫剂IMD的降解,其一级降解速率从1.72×10^(-2) h^(-1)提高到3.76×10^(-2) h^(-1),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了·OH、^(3)DOM*和1 O_(2)对吡虫啉降解的贡献分别为41.78%、62.70%和9.76%。施用生物炭有利于稻田上覆水中生色团和荧光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了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并提高RIs浓度,进而加速IMD降解,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提高上覆水中光致活性组分稳态浓度和IMD降解速率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致活性组分 自由基 溶解性有机质 吡虫啉
下载PDF
高校学科交叉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冰洋 毕大强 +5 位作者 艾德生 于歆杰 吴文传 朱桂萍 李晖 王玉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4,34,共9页
随着科研的深化和学科交叉的日益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面临着人员学科背景多样化及基础水平不统一、课程设置待优化、教学实施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待加强等问题。该文提出了适应学科交叉发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首先... 随着科研的深化和学科交叉的日益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面临着人员学科背景多样化及基础水平不统一、课程设置待优化、教学实施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待加强等问题。该文提出了适应学科交叉发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首先,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适应学科交叉发展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关键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然后,以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为例,分析构建适应电气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需求的实验室安全慕课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讨论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实施策略。通过探索实验室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期为提升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与实效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安全教育 学科交叉 课程体系 慕课
下载PDF
高原鼠兔发情周期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
15
作者 王玉军 张晓茜 +2 位作者 方有贵 杨其恩 贾功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为研究雌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发情表征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含量、生殖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选取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通过外阴形态观察与阴道细胞涂片检测阴道的周期性变化,确定繁殖期鼠兔的发情周期在7~11 d,发情期... 为研究雌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发情表征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含量、生殖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选取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通过外阴形态观察与阴道细胞涂片检测阴道的周期性变化,确定繁殖期鼠兔的发情周期在7~11 d,发情期持续3~4 d,而非繁殖期鼠兔的阴道维持在接近发情前期的状态。采集发情期、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的血清与尿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显示,发情期高原鼠兔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338),而非繁殖期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间期(P=0.0195)。尿液检测的灵敏度整体弱于血清,仅在发情期与非繁殖期间存在尿液雌二醇含量的显著差异(P=0.0009)。发情期卵巢重量极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001),且发情间期卵巢重量也显著高于非繁殖期(P=0.007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高原鼠兔卵巢在发情期以有腔卵泡为主,在发情间期则同时分布次级卵泡、有腔卵泡与黄体,而在非繁殖期卵巢皮质区分布有大量的原始与初级卵泡。高原鼠兔子宫内膜、肌层与外膜三层结构区分明显,发情期子宫内膜较厚,固有层分布大量腺体,外膜区域血管丰富;发情间期子宫腺体与血管数量均大幅减少;非繁殖期子宫明显退化,内膜上皮变薄,腺体与血管基本消失。本研究确定了阴道细胞涂片法在高原鼠兔发情阶段判定中的有效性,描述了不同发情阶段高原鼠兔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为雌性高原鼠兔季节性繁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发情周期 阴道脱落细胞 雌二醇 卵巢 子宫
下载PDF
军队院校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16
作者 王玉军 冯俊水 +3 位作者 李舒畅 何兵 周满 赵括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0期104-107,共4页
为深入评估军队院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效果,并构建一个合理、科学且可信的文化综合评价体系,该研究基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的创新应用,设计一套军校文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该文详细阐述该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评价... 为深入评估军队院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效果,并构建一个合理、科学且可信的文化综合评价体系,该研究基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的创新应用,设计一套军校文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该文详细阐述该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评价流程。通过将某军校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具体的评价实践,得出相应的文化评价等级。不仅为军事文化建设的评价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思路,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军校文化建设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变压吸附制氮系统设计及对比分析
17
作者 王玉军 肖立 +1 位作者 叶国兵 史洲剑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10-112,共3页
化工行业每年为国家生产大量的化工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在工业化稳步发展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工艺变革成为关键性内容。随着我们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氮气的需求量每年以8%以上速度增长。变压吸附制氮技术是一种新型... 化工行业每年为国家生产大量的化工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在工业化稳步发展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工艺变革成为关键性内容。随着我们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氮气的需求量每年以8%以上速度增长。变压吸附制氮技术是一种新型氮气提纯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行可靠、启动时间短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文章主要在对变压吸附制氮工艺原理、流程简单叙述的基础上对变压吸附制氮工艺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搭建了测试系统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变压吸附制氮方式可节能15%~20%。此研究对变压吸附制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制氮 节能
下载PDF
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8
作者 王玉军 纪伟东 +3 位作者 韩俊杰 陈文颖 张迪 李永平 《粮油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通过对小麦加工企业运行现状的调研,全面分析规模企业粮食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加工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 通过对小麦加工企业运行现状的调研,全面分析规模企业粮食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加工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人才需求状况已发生深刻变化,高职院校粮食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克服实训室条件不足、教学内容滞后等不利因素,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加工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环境土壤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同亮 刘存 +2 位作者 周东美 陈怀满 王玉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4-1338,共15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重点从早期服务于农业安全生产发展至现在的土壤环境与健康,本文从土壤外源物质侵袭和土壤质量演变对土壤环境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土壤污染物对...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重点从早期服务于农业安全生产发展至现在的土壤环境与健康,本文从土壤外源物质侵袭和土壤质量演变对土壤环境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环境土壤学发展历程。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是以土壤元素背景值和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明确污染物形态,揭示土壤反应过程机制,评估污染效应,开展土壤环境修复工程为主线不断发展更新。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中碳、氮、硫、磷元素循环从土壤肥力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探讨拓展至土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响应;土壤退化研究则从对土壤生产力或功能丧失的研究发展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及土壤生态功能的研究。环境土壤学在今后有四个重要发展趋势: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元素循环的潜在影响;完善土壤健康评价框架中的土壤环境评价指标建立;学科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土壤污染 土壤质量演变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和视觉注意力语义分割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叶飞 秦小麟 +2 位作者 詹雅婷 王玉军 宋珂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3期271-281,共11页
随着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语义分割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也大量涌现。为系统定量地研究经典的和先进的视觉语义分割模型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性能,在总结深度学习语义分割进展的基础上,选择9种基于卷积神... 随着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语义分割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也大量涌现。为系统定量地研究经典的和先进的视觉语义分割模型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性能,在总结深度学习语义分割进展的基础上,选择9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视觉注意力的语义分割算法,对米级和厘米级2个尺度的遥感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在模型构建上基于计算机视觉通用的语义分割框架,训练时采用红绿蓝3波段遥感图像并基于ImageNet预训练权重进行迁移学习训练。研究结果表明:通用的语义分割模型通过常规训练设置进行训练能取得较好的遥感影像分类效果,部分地物的交并比(IoU)可以达到90%以上;基于视觉注意力的遥感影像分类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基于CNN的模型,且MaskFormer能更有效地提取离散的地物信息;不同类别的精度最高值并不全在总体最优模型中,部分会存在于次优模型中;类似的地物在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集中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分类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视觉注意力 卷积神经网络 性能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