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Ashworth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简化Fugl-Meye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ROM、FMA-U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肩痛,平衡肌张力,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入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伴有偏瘫肩痛、运动受限,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Ashworth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简化Fugl-Meye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ROM、FMA-U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痉挛针刺法联合肩胛带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肩痛,平衡肌张力,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文摘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入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