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罗淑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34,共9页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 丽江70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的复杂地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南南东。震区位于可能受到多种构造动力源作用的特定构造运动环境中。获得了主震和22个M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分析表明,主震发震应力场为北3°东,与震区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位有一个小角度的偏差。主震的发震应力不仅有水平应力的作用,同时还有显著的垂直应力的作用。在余震序列发展中震区呈现出应力场分布的复杂图象。地质资料表明,震区处在北西、北东和北北西———北北东向三条较大规模构造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形断块内。推测主震发生在北西向边界断裂与断块内近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并且自交汇点分别向此两断裂两侧破裂,形成震源的两次破裂过程。主震的破裂错动以正倾滑动为主,兼具左旋剪切错动分量。余震主要发生在三角形断块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 发震 应力场 破裂特征
下载PDF
川滇地区7级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绍晋 付虹 +1 位作者 卫爱民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 分析了 70年代以来 ,川滇地区发生的 8次 7级大震前 5年内 ,发生在大震孕震区和震源区内的中强震震源机制解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最早中强震发生在大震震源区或其附近 ,其发震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与大多数大震发震应力场一致或接近。大多数中强震震源破裂特征与大震明显不同。之后有多次中强震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远的大震孕震区内其他地方 ,它们的发震应力场往往经历了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大震应力场一致与不一致的多次交替变化。大震前最后 1个中强震也发生在距大震震源区较近的地方 ,其发震应力场与大震发震应力场明显不一致 ,偏转了 30°~ 5 0° ,或更多 ,大多数也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不一致 ,有的中强震发震断裂破裂特征与大震不一致。大震前中强震震源机制的变化 ,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时空调整变化和增强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构造断裂异常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变化 异常构造活动 川滇地区
下载PDF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断层与震源应力场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李忠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用姚安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和余震的 78个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序列震源断层和震源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的主破裂面是走向N5 0°W、倾角陡立的构造断裂 ,主震、前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主破裂面上。此外 ,NNE NE向构... 用姚安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和余震的 78个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序列震源断层和震源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的主破裂面是走向N5 0°W、倾角陡立的构造断裂 ,主震、前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主破裂面上。此外 ,NNE NE向构造断裂在序列发展过程中也参与了活动。序列震源应力场以SSE方位、接近水平的主压应力为主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在序列发展中 ,震源区应力场出现多方位和多作用方式共存的复杂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1月 震源 断层 应力场 震源机制 姚安地震
下载PDF
云南强震活动的多层次动力源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绍晋 秦嘉政 +1 位作者 关蕾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对云南地区多层次动力过程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若以两大板块之间在边界上的相互作用为最高层次的动力作用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动力作用过程 :(1)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在喜马拉雅碰撞带东部弧顶和... 对云南地区多层次动力过程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若以两大板块之间在边界上的相互作用为最高层次的动力作用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动力作用过程 :(1)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在喜马拉雅碰撞带东部弧顶和东翼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动力源对云南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 ;还有菲律宾海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北西西向的推挤 ,通过华南地区对云南东部的间接作用 ,构成了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第一层次动力作用 ;(2 )以康滇菱形断块为主体 ,包括川青断块、滇西南断块带等板内断块的整体向南南东—南东方向的相对移动产生的动力作用 ,是第二层次的动力作用 ;(3)由于板内断块边界断裂运动速率的差异 ,主要是水平滑动速率差异造成的板内断块内部次级断块移动产生的动力作用 ,是第三层次的动力作用。对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碰撞挤压带东部弧顶和东翼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动力源与云南及邻区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分布格局和强震活动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认为云南及邻区多层次动力作用过程 ,是强震活动时空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强震活动 构造运动 印度板块 亚欧板块 动力作用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的震源机制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绍晋 张建国 +1 位作者 余庆坤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7,共8页
利用震源机制解对红河断裂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破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断裂带震源机制、应力场和震源破裂存在着主体类型、优势作用和主要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复杂性特征,断裂带北、中、南段存在差异,反映了断裂带各段构造活动的差异。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震源破裂
下载PDF
昆明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余庆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利用1965~2002年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对昆明及附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地震震源破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昆明地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SSE—SE,主张应力优势方位为NE—NEE。
关键词 震源机制 现代构造应力场 昆明地区
下载PDF
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在施甸地震中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绍晋 秦嘉政 黄毓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环境应力场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 ,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时空动态调整变化 ,是强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年变化 ,2 0 0 1年 4月 12日施甸 5 9级地震的中期预测 ,以及追踪分... 环境应力场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 ,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时空动态调整变化 ,是强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年变化 ,2 0 0 1年 4月 12日施甸 5 9级地震的中期预测 ,以及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月变化对该地震的短期预测实践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甸地震 环境剪应力场 地震中短期预测 月变化 年变化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时空变化与预测检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绍晋 阚荣举 +1 位作者 宋文 黄毓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对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及周围地区应力场(方向和强度)时空调整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资料表明,在大震孕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震区及周围应力场调整变动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还对依据应力场...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对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及周围地区应力场(方向和强度)时空调整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资料表明,在大震孕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震区及周围应力场调整变动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还对依据应力场时空调整变动在大震前作出的中期预测与震后检验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孕育过程 应力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漫湾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地震活动性与构造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绍晋 秦嘉政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漫湾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小震频次明显增加,近距离地震明显增多,在蓄水首次达到高水位和由高水位突降至低水位时,诱发了最强地震。表明蓄水对库区构造应力场产生了影响,使得局部应力场较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 对漫湾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小震频次明显增加,近距离地震明显增多,在蓄水首次达到高水位和由高水位突降至低水位时,诱发了最强地震。表明蓄水对库区构造应力场产生了影响,使得局部应力场较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方向出现明显偏转,作用方式发生改变,呈现较大的垂直作用效应,节面错动出现较大正倾滑动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地震活动性 构造应力场 漫湾水库
下载PDF
利用、振幅比资料测定澜沧—耿马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绍晋 于利民 李钦祖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错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比 地震 震源机制 澜沧-耿马
下载PDF
澜沧江断裂带环境剪应力场与地震活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绍晋 秦嘉政 +1 位作者 李忠华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地震波资料,测算了1990~2003年沿澜沧江断裂带上中小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应力强度值,分析了该断裂带环境剪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断裂带总体上处于环境剪应力场的相对低值分布区,但在断裂带局... 利用地震波资料,测算了1990~2003年沿澜沧江断裂带上中小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应力强度值,分析了该断裂带环境剪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断裂带总体上处于环境剪应力场的相对低值分布区,但在断裂带局部段落及其附近出现一定时段的高剪应力值分布,这主要是受断裂带附近区域高剪应力状态的影响。沿澜沧江断裂带地震活动性较弱,这与沿断裂带环境剪应力场的低值状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剪应力场 地震活动 澜沧江断裂带
下载PDF
云南三次强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采用陈培善等由断裂力学理论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的破裂模式,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测算地震震源处相对剪应力值的方法,获得云南及邻区1986~1997年6月中小地震剪应力值τ0,并追踪分析了云南及中缅边境3次强震前后环境剪应力... 采用陈培善等由断裂力学理论研究地震破裂过程的破裂模式,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测算地震震源处相对剪应力值的方法,获得云南及邻区1986~1997年6月中小地震剪应力值τ0,并追踪分析了云南及中缅边境3次强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在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的区域.强震孕育过程中,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环境剪应力场明显增强,经历了环境剪应力场由低—高—低—高多次反复递进增强过程,为长时间内多次反复出现环境剪应力高值分布的区域.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图象,反映出云南及邻区出现的强震孕育“多源场”,在滇西南、滇西北、滇西和滇东同时出现多处环境剪应力场增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剪应力场 动态变化 强震前后 云南 地震地质
下载PDF
用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绍晋 王赟赟 +2 位作者 余庆坤 秦嘉政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昆明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测算了云南及邻区2002年到2004年8月2 513个中小地震的剪应力值0τ和矩震级值MW,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地震剪应力值与地震大小存在线性依赖关系,地震越大,环境剪应力场... 利用昆明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测算了云南及邻区2002年到2004年8月2 513个中小地震的剪应力值0τ和矩震级值MW,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地震剪应力值与地震大小存在线性依赖关系,地震越大,环境剪应力场越强,强震的发生需要较强的剪应力场环境。小地震在较弱的环境剪应力场状态下也可以发生,随机性较强。在环境剪应力场较强的地方,会发生强震,也会发生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而在环境剪应力场较弱的地方,往往只会发生中小震。统计分析表明,通常,中小地震的0τ<10 MPa,将0τ≥10 MPa的地震视为高剪应力值地震,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或应力等值线大于10 MPa的分布区即为高应力值区,高剪应力值分布区是环境剪应力场的异常分布区,它的形成和分布往往与强震的发生有关。据此,对云南省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资料 环境剪应力 云南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 ,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 ,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 ,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 ,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 ,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 ,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应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 ,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为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 ,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腾冲火山区 地震
下载PDF
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序列剪切应力值随时间的变化与强余震预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绍晋 秦嘉政 +4 位作者 阚荣举 宋文 黄毓珍 胡克坚 张雪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后,在地震现场,利用澜沧地震台记录的2.5≤M_L≤4.9级地震,以清晰的直达P波初动半周期及时估算剪切应力强度,追踪它们随时间的调整变化,并直接用于对后续强余震的预测和序列发展趋势估计。
关键词 地震 大震序列 剪切应力值 余震预报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9-357,共9页
对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强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空间分布及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由我国西南地区直到缅甸中深源地震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格局,充分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在现代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以印度板块对亚欧... 对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强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空间分布及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由我国西南地区直到缅甸中深源地震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格局,充分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在现代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以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为主要动力源,在东部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远距离作用影响的总体特征。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印度板块在缅甸中深源地震带产生的侧面挤压剪切的直接作用。腾冲火山区所属的腾冲龙陵地震带是西南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一条重要边界。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北东———北东东向的区域压应力场作用,同时也可能受到东侧毗邻应力场分区南南东———南东向压应力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 腾冲火山区 地震
下载PDF
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分布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绍晋 张俊伟 +1 位作者 王赟赟 李忠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表明因高剪应力值地震在时间上的集中分布 ,而形成了环境剪应力场显著增强的时段。高剪应力值地震的发生是构造应力场增强的直接表征 ,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区和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发生... 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表明因高剪应力值地震在时间上的集中分布 ,而形成了环境剪应力场显著增强的时段。高剪应力值地震的发生是构造应力场增强的直接表征 ,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区和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发生时段的出现 ,与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的时间变化 ,是地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环境剪应力场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活动 环境剪应力场 时空分布 中短期预测
下载PDF
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8-306,共9页
采用陈培善等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破裂过程 ,提出的由地震波和地震基本参数等资料估算地震震源处剪切应力强度值的方法 ,对发生在武定震区及其附近的中小地震测算了剪切应力值 ,据此对武定 6 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作了... 采用陈培善等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破裂过程 ,提出的由地震波和地震基本参数等资料估算地震震源处剪切应力强度值的方法 ,对发生在武定震区及其附近的中小地震测算了剪切应力值 ,据此对武定 6 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作了追踪分析。结果表明 ,武定地震发生在环境剪应力场具有高值分布背景的地区。强震孕育经历了环境剪应力场由低—高—低—高的多次起伏变化、反复增强的过程。震后环境剪应力场逐渐减弱 ,最终回复到正常状态。某些地震前兆场的变化反映出其与环境剪应力场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剪应力场 动态变化 武定6.5级地震
下载PDF
西南地区强震活动的群体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从西南地区1900年以来M≥6.0级强震资料出发,对强震活动的群体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强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替的周期性,在活跃期M≥6.0级地震活动的丛集... 本文从西南地区1900年以来M≥6.0级强震资料出发,对强震活动的群体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强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替的周期性,在活跃期M≥6.0级地震活动的丛集特征显著,并且符合非线性加速发展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强震活动在活跃期表现为具有主体活动地区、群体迁移、由局部区域向整体地区发展等特征。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分析认为,西南地区自1988年开始的最近一个强震活跃期尚未结束,在今后几年还可能会发生几次6级强震,并有发生7级大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震群 地震活动性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全国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与强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通过采用陈培善等深入研究地震震源谱特征得到的地震短周期体波震级 m b 和地震矩 M o 与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测算地震剪切应力强度值 τo 的方法,以及由中小地震近震震级 M L和面波震级 M S 估算τo 的方法,对 199... 通过采用陈培善等深入研究地震震源谱特征得到的地震短周期体波震级 m b 和地震矩 M o 与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测算地震剪切应力强度值 τo 的方法,以及由中小地震近震震级 M L和面波震级 M S 估算τo 的方法,对 1993 年至1998 年1 月发生在全国(包括台湾地区)m b ≥ 3.8, M S ≤ 5.9 地震计算得到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 τo 值,并确定出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区,对高剪应力值分布区与主要活动断裂、强震活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国未来1~3 年强震危险区及其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环境剪应力场 动态变化 强震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