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相渗流机理的自然递减模型研究——以温米油田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欣华 刘永军 +3 位作者 王前荣 石晓燕 王岚 王茂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47,50,共4页
为了掌握当地下存在三相渗流时的油田开发规律,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从分析地层流体渗流机理入手,结合油气水三相渗流时产量积分表达式,系统分析含水、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气油比、剖面动用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Visual Basic编制开发程序,... 为了掌握当地下存在三相渗流时的油田开发规律,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从分析地层流体渗流机理入手,结合油气水三相渗流时产量积分表达式,系统分析含水、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气油比、剖面动用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Visual Basic编制开发程序,建立了基于三相渗流机理的自然递减率多因素计算模型。实践证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对误差在5%之内,吻合程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可以量化评价含水、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气油比、剖面动用的变化对自然递减的影响,提高制定技术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油藏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机理 生产压差 气油比 温米油田 地层压力 含水 油气水 技术政策 产量 模型研究
下载PDF
“三低”复杂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英怀 于家义 +2 位作者 吴美娥 王茂显 张中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牛圈湖油藏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在超前注水井组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储层表现出非均质性严重、注水效果差、单井产量低等现象。经过近2年对储层发育特征、油水见效... 牛圈湖油藏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在超前注水井组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储层表现出非均质性严重、注水效果差、单井产量低等现象。经过近2年对储层发育特征、油水见效特征及开发技术政策适应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储层认识程度低和初期超破裂压力注水是造成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开发方案部署,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建产;降低注水强度,实施温和注水;采用重复压裂、化学调剖等工艺技术降低含水,提高油井产量等技术,改善了"三低"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提高此类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特低渗 低流度 非均质 温和注水 开发技术 牛圈湖区块
下载PDF
新疆马朗凹陷油气二次运移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2 位作者 王茂显 张宏 陈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6,共8页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在石油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一般模式特征,采用动、静态结合、单项与多项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油气二次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在晚侏罗...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在石油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一般模式特征,采用动、静态结合、单项与多项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油气二次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开始大量成熟排烃;具有早白垩世末期和晚白垩世末期两次成藏关键时期;以断层、不整合面、裂缝与连通性地层为运移通道,以垂向运移、短距离运移、源内聚集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运聚特征。油气二次运移模式表现为:中、新生界以背斜、断背斜、岩性型聚集模式为主,上古生界以断块、断阶、地层型聚集模式为主。研究成果经实践证明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油气二次运移 特征 模式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2 位作者 王茂显 张宏 陈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6-52,共7页
吐哈盆地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对该盆地的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尚存争议。本文应用成藏分析理论,从盆地整体出发,探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认为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征,成藏期主要决定于构造... 吐哈盆地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对该盆地的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尚存争议。本文应用成藏分析理论,从盆地整体出发,探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认为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征,成藏期主要决定于构造运动期次、圈闭发育与时空配置,以及断层活动时期等因素;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前陆盆地的性质控制,盆地的不同区带、不同构造段和不同层位,其主控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三叠系 油气勘探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吐鲁番拗陷深层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3 位作者 张宏 许忠林 王茂显 张生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7,164+174-175,共9页
综合吐鲁番拗陷深层地震、钻井和露头等资料,本文建立复杂构造带区域地质大剖面,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恢复。主要目的是动态地再现构造的形成过程,精确地判断出古今圈闭的时空展布,合理地解释油气的运聚成藏及散失与构造演化的关... 综合吐鲁番拗陷深层地震、钻井和露头等资料,本文建立复杂构造带区域地质大剖面,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恢复。主要目的是动态地再现构造的形成过程,精确地判断出古今圈闭的时空展布,合理地解释油气的运聚成藏及散失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海西期—印支早期为拗隆雏形形成期,变形强度南强北弱;印支晚期—燕山期为构造持续隆升发展变形期,具有由南到北变形渐晚、变形强度减弱的整体特征;喜马拉雅期为深层古构造调整改造定型期,调整改造强度具有北强南弱,以及中段强、东西两段弱的特征。构造运动与圈闭形成的突出特征是印支末期以隆升剥蚀作用为主,中晚燕山期以继承性褶皱加强作用为主,喜马拉雅期以逆冲褶皱改造作用为主。圈闭形成与油气运移的配置有四种关系:海西期—印支早期形成的圈闭早于油气的生排烃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期形成的圈闭大致与油气生排烃同期,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稍晚于生排烃期,晚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大大晚于生排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拗陷 构造演化 平衡剖面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3 位作者 唐静 陈旋 高平 王茂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62,共7页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的油层砂体以中薄层为主,沉积体系控制砂体的展布,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在详细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预测是本...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的油层砂体以中薄层为主,沉积体系控制砂体的展布,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与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在详细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层序地层分析、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预测是本区有效的勘探方法。本文探讨了研究区的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预测问题,指出丘东生烃区是开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的接替区,温吉桑构造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鄯善地区中北部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鄯善地区 岩性油气藏 地质特征 勘探目标
下载PDF
油藏数值模拟效果的定量评价新方法
7
作者 王茂显 雷宏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3期27-28,共2页
针对某些研究者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多解性和评价指标钝化现象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价历史拟合质量的方法。通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原评价方法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评价方法使用相对误差作为误差... 针对某些研究者提出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多解性和评价指标钝化现象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价历史拟合质量的方法。通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原评价方法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评价方法使用相对误差作为误差判据并不能达到有效定量评价历史拟合质量的目的,相反却会导致误判和无法定量判断的情况,另外该方法对拟合曲线与实际动态曲线的形态相似性的评价考虑的很不充分,总体来看该方法并不实用;新方法有效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缺陷,可以有效的达到定量评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误差判据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裂缝性特低渗砂岩油藏侧钻水平井综合分析——以巴喀油田为例
8
作者 刘成 邵明记 +2 位作者 张国松 王茂显 王炜 《新疆石油科技》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吐哈盆地内的巴喀油田属于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油藏地质特征适合于水平井开采。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口套变井作为试验对象,它们同具有油层厚度大、层位较为单一、裂缝较发育、设计水平段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的特点。实施过程中,... 吐哈盆地内的巴喀油田属于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油藏地质特征适合于水平井开采。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口套变井作为试验对象,它们同具有油层厚度大、层位较为单一、裂缝较发育、设计水平段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的特点。实施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的欠缺和地质认识上的差异造成2口井低产。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平井设计方面要特别加强油田油藏地质特征、目的层剩余油分布状况和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优选出剩余油较富集、裂缝又相对发育的有利区域作为侧钻目标,尽可能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剩余油 巴喀油田 水平井技术 吐哈盆地 油层 锻铣开窗技术
下载PDF
运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房育金 王茂显 《吐哈油气》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是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两项重要指标。从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给出了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表达式。并以鄯善油田为例,指出当油田实际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点落在标准曲线上或附近时,开发效果向规划目标方向发展,油...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是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两项重要指标。从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给出了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表达式。并以鄯善油田为例,指出当油田实际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点落在标准曲线上或附近时,开发效果向规划目标方向发展,油田目前的注采结构合理;如果实际存水率点落在标准曲线的下方,说明指标偏低,开发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水率 水驱 油田注水开发 开发效果 注采结构 鄯善油田 方向 指数 指标 规划目标
下载PDF
温米油田剩余油饱和度测井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欣华 王岚 王茂显 《吐哈油气》 2005年第4期335-337,共3页
井间剩余油监测技术是油田应用比较广泛且实用的测井技术,在剩余油认识、措施挖潜以及调整方案制定中起到积极有效作用。每一种测井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MT测井解释结果准确率75%,能较好... 井间剩余油监测技术是油田应用比较广泛且实用的测井技术,在剩余油认识、措施挖潜以及调整方案制定中起到积极有效作用。每一种测井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针对温米油田几种剩余油测井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MT测井解释结果准确率75%,能较好的反映油层剩余油分布和产水状况;硼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准确度比较低,仅有18.1%,不适宜在温米油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T 硼中子寿命测井 剩余油 饱和度
下载PDF
海外普通稠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及差异解释
11
作者 王厉强 郑雷清 +4 位作者 罗霄汉 王茂显 杨彬 寇根 孙肖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168-2171,2191,共5页
国内I-2型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较好的油藏原油黏度都小于300 mPa·s,而海外哈萨克斯坦科克日杰侏罗系普通稠油黏度介于300~1300 mPa·s之间,没有成功的水驱开发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为此,采用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手段,通过非稳态驱... 国内I-2型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较好的油藏原油黏度都小于300 mPa·s,而海外哈萨克斯坦科克日杰侏罗系普通稠油黏度介于300~1300 mPa·s之间,没有成功的水驱开发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为此,采用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手段,通过非稳态驱替方法测定了高、低两种黏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高黏度原油的油水相渗曲线特征为,油相曲线陡且下降快,水相曲线上升缓慢;两相流动区间较窄,驱油效率和束缚水饱和度低于低黏度对应下的驱油效率;低黏度原油的油水相渗曲线特征为,油相曲线陡且下降快,水相曲线上升缓;两相流动区间较宽,残余油饱和度低于高黏度对应下的饱和度值。低、高黏度下油水相对渗透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油水黏度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克日杰油田 I-2型普通稠油 相对渗透率 水驱油机理
下载PDF
底水厚油藏剩余油聚集成因及挖潜实践
12
作者 邵明记 郭建卿 +3 位作者 许学健 王厉强 王茂显 徐登科 《辽宁化工》 CAS 2020年第12期1563-1566,1573,共5页
针对目前厚油层剩余油研究主要集中在注采条件下的分布规律,缺乏对底水型厚油层纯天然能量开采方式下相应研究成果的现状,在对比近年物理模拟实验进展,特别是大型油藏模型水驱物理模拟实验进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的实验方法还难以对底水... 针对目前厚油层剩余油研究主要集中在注采条件下的分布规律,缺乏对底水型厚油层纯天然能量开采方式下相应研究成果的现状,在对比近年物理模拟实验进展,特别是大型油藏模型水驱物理模拟实验进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的实验方法还难以对底水型厚油层特殊的油藏特性,特别是长时间维度下底水水动力规律进行可信程度较高的模拟。结合研究工区构造、物性、流体等地质、开发影响因素,建立典型地质概念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较为深入的研究了长时间维度下底水水动力变化规律对剩余油聚成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斜高点及单斜次高点区域,与适宜的油层厚度和较大的底水厚度相配合,可进一步促使油水相在重力分异作用下完成油滴向高部位、厚油层中上部区域聚集。开发中多井干扰,在采油井底水锥进的同时,会提供油滴上升的动力,进一步促使厚油层中下部油滴向上部聚集。以底水厚油层剩余油聚集理论为依据,2019年以来剩余油挖潜实践证明,11口挖潜井初期产油量大于20 t占比72.7%,目前仍有4口井保持高产,效果非常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厚油层 剩余油 聚集成因 挖潜 实施效果
下载PDF
油气藏阶段性多因素综合分类法及其应用--以三塘湖盆地油气藏为例
13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4 位作者 王茂显 张生兵 张宏 吴美娥 赵立群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油气藏类型分析是勘探开发阶段的基础工作与重要环节,油气藏类型划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要求能有效地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由于油气勘探和开发之间具有阶段性和紧密联系性,因此,油气藏类型的划分也体现阶段性和联系性。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分析是勘探开发阶段的基础工作与重要环节,油气藏类型划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要求能有效地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由于油气勘探和开发之间具有阶段性和紧密联系性,因此,油气藏类型的划分也体现阶段性和联系性。油气藏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具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如勘探阶段的沉积特征、储集特征、圈闭成因和成藏特征等,开发阶段的储层参数、流体物性、渗流特征和温压特征等,这些研究与描述的重要因素就是不同阶段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提出阶段性多因素综合分类法,即需要结合特定的油气藏勘探开发阶段,采取相应的依据进行油气藏分类,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勘探开发实践。以三塘湖盆地为例,对油气藏进行了阶段性多因素综合分类,并讨论分类结果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际阶段中的意义,说明阶段性多因素综合分类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类型划分 三塘湖盆地 油气藏特征 勘探开发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