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迎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5-75,共1页
面向未来,高校可努力探索以下5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新模式。 一是校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自的优势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群,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互聘师资、共享课程和实验... 面向未来,高校可努力探索以下5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新模式。 一是校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自的优势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群,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互聘师资、共享课程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新的高校战略联盟,进一步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协同创新 创新培养 教育资源共享 高校战略 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攻关项目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如何突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难点——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男星 王春春 王迎军 《大学(研究)》 2012年第7期4-15,共12页
中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需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质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意味着什么?其突破口在哪... 中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需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质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意味着什么?其突破口在哪里?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怎样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怎样的制度保障?如何更好地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 校长 教育质量 科学研究活动 高等教育 内涵发展 质量问题
下载PDF
评《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
3
作者 王迎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术升级、资源获取和生态拓展,裂变后的竞合关系等都值得深入研究。李志刚教授及其团队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裂变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新模式,并撰写《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创新创业实践洞察》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裂变 社会实体 技术升级 资源获取 竞合关系 创新创业实践 演变方式 演化进程
下载PDF
积极推进生物材料研发与应用,保持科研初心、砥砺奋斗前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
4
作者 卫夏雯 王迎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科技导报》: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技术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对于探索人类生命奥秘、保障人类健康长寿做出更大贡献。请您谈一谈,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发、技术与应用情况,生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限制和难点。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用 研发 材料科学技术 科研 生命奥秘 健康长寿
原文传递
医用生物陶瓷的功能性生物适配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嘉乾 卢霄 +3 位作者 鲁亚杰 王迎军 王臻 卢建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和“精准生物适配”理论。本文围绕“医用生物陶瓷(磷酸钙类材料)的功能性生物适配”这一主题分享本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从结构适配、降解适配、力学适配、应用适配等四个角度,结合骨科临床应用背景,探讨如何实现其生物适配和设计制造的有效衔接,旨在为医用生物陶瓷的设计、制造、监管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生物适配 材料微结构 生物降解 骨再生 血管化 专题评述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5 位作者 陈楷 赵子衷 李尚周 马利泰 冯景伟 黄瑞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本研究设计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并对喷涂后的涂层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8MPa左右.本实验采用X射线sin2Ψ法对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探讨涂... 本研究设计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并对喷涂后的涂层材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残余应力,涂层结合强度可达38MPa左右.本实验采用X射线sin2Ψ法对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探讨涂层残余应力与结合强度的相互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涂支 等离子喷涂 残余应力 陶瓷涂层
下载PDF
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迎军 杜昶 +2 位作者 赵娜如 叶建东 陈晓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58,共8页
骨缺损修复材料是临床需求量最大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的局限性使得研发优异的人工骨修复材料意义重大.通过模仿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生物矿化过程,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控,可以获得新型仿生人工骨... 骨缺损修复材料是临床需求量最大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的局限性使得研发优异的人工骨修复材料意义重大.通过模仿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生物矿化过程,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控,可以获得新型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这已成为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文中概述了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即类骨微纳米磷酸钙矿物的仿生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仿生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和具有多级孔结构的自固化磷酸钙基骨修复材料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骨修复材料 生物矿化 仿生合成
下载PDF
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迎军 赵晓飞 +4 位作者 卢玲 任力 陈晓峰 葛坚 刘炳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共5页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 制备了壳聚糖-胶原角膜组织工程支架,考察了复合膜支架的光学性能、力学强度、结晶性、吸水率、亲水性、微观形貌及细胞亲和性,发现支架内胶原与壳聚糖两种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支架表面平滑均一,内部呈现层状有序结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和适宜的湿态力学强度.细胞培养实验中,人角膜缘上皮细胞能在支架上较好地粘附和增殖分化,显示复合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角膜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壳聚糖 复合膜 角膜 组织工程支架 性能
下载PDF
沉淀法原位复合聚乙烯醇(PVA)/羟基磷灰石(HA)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迎军 刘青 +1 位作者 郑裕东 吴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制备聚乙烯醇 (PVA) /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水凝胶的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 ,对该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的力学强度、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与物理共混法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 研究了制备聚乙烯醇 (PVA) /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水凝胶的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 ,对该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的力学强度、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与物理共混法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到粒度细 ,分散好的晶相HA陶瓷微粒 ,复合后水凝胶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比之基体试样均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聚乙烯醇 沉淀法 原位复合 性能研究 复合水凝胶 结构 复合技术 微观形貌 物理共混 结晶性能 力学强度 PVA 强度比 结晶度 基体 制备
下载PDF
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的相转变与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5 位作者 赵子衷 陈楷 刘正义 马利泰 冯景伟 黄瑞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56-661,共6页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 重点研究了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羟基磷灰石高温结构稳定性.探讨了羟基磷灰石在喷涂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稳定性和羟基恢复的影响.发现经等离子喷涂后的生物活性梯度涂层中的羟基磷灰石结晶程度明显降低,并出现β-TCP杂相.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已完全分解脱落.适当条件的热处理可使喷涂涂层中的磷酸三钙转变为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羟基可大部分恢复,其中大气热处理比真空热处理更有利于羟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梯度涂层 相转变 结构
下载PDF
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显微结构与附着强度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迎军 赵子衷 +5 位作者 宁成云 李尚周 高能先 黄瑞福 马利泰 冯景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SEM、EDS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不同组分羟基磷灰石基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残余应力.探讨涂层材料的组成-显微结构-附着强度的相关规律.
关键词 生物活性梯度 涂层 显微结构 附着强度 钛合金
下载PDF
纳米仿生骨组织材料的生理响应及生物矿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3 位作者 赵娜如 叶建东 郑裕东 吴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高生物活性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并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以及X_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 (FTIR)、氮气吸附 -解吸 (BET)和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等...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高生物活性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并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以及X_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 (FTIR)、氮气吸附 -解吸 (BET)和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等技术对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在模拟生理溶液 (SBF)中的降解过程、表面反应产物及生物矿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两种溶胶 -凝胶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由于化学组成不同 ,它们在SBF溶液中的离子扩散规律及生物矿化行为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仿生骨组织材料 生理响应 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 可降解性 碳酸羟基磷灰石 生物矿化 生物材料
下载PDF
EDC/NHS交联对胶原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3
作者 王迎军 杨春蓉 汪凌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70,96,共6页
为了提高胶原的物理化学性能,采用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剂对胶原进行交联,考察了不同交联剂浓度对胶原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吸水率、膨胀动力学、... 为了提高胶原的物理化学性能,采用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剂对胶原进行交联,考察了不同交联剂浓度对胶原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吸水率、膨胀动力学、抗酶解性能、扫描电镜(SEM)等技术手段对胶原交联前后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原经EDC/NHS交联后,热稳定性、形态稳定性增强,抵抗酶解的能力显著增加,胶原的显微结构由交联前的无序状态变为紧密有序的结构.说明EDC/NHS交联可有效改善胶原的物理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交联 物理化学性能 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 N-羟基琥珀酰亚胺
下载PDF
HA 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爆炸喷涂与等离子喷涂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3 位作者 赵子衷 李尚周 刘正义 卢国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采用爆炸喷涂与等离子喷涂两种工艺制备HA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并对两种层进行对比研究.采有XRD、SEM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现爆炸喷涂的涂层结构致密、结晶程度较高;等离子喷涂的涂层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涂... 采用爆炸喷涂与等离子喷涂两种工艺制备HA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并对两种层进行对比研究.采有XRD、SEM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发现爆炸喷涂的涂层结构致密、结晶程度较高;等离子喷涂的涂层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涂层非晶化现象明显.经适当温度热处理,两种涂层的结晶程度均可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涂层 爆炸喷涂 等离子喷涂 陶瓷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迎军 宁成云 +4 位作者 赵子衷 沈式希 高能先 陈楷 刘正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实验设计了钛合金基体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对过渡层成分及结构的设计,提高金属基体与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实验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进行了研究,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物活性 涂层 羟基磷灰石 等离子喷涂 生物陶瓷
下载PDF
氧化锆增韧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迎军 苏雪筠2赵子衷 +2 位作者 宁成云 陈楷 冉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11,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四方氧化锆多晶增韧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在不降低材料生物活性基础上,提高材料断裂韧性指标。采用XRD、IR及S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相组成与显微结构。材料已用于临床实验。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氧化锆 复合陶瓷 生物陶瓷
下载PDF
生物活性颌面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迎军 刘康时 +1 位作者 司徒朴 陈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颌面骨的制备工艺及对其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采用注浆法、热等静压─后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抗折强度高于人体致密骨指标的羟基磷灰石颌面骨。经动物实验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 本文探讨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颌面骨的制备工艺及对其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采用注浆法、热等静压─后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抗折强度高于人体致密骨指标的羟基磷灰石颌面骨。经动物实验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的研究,证实该材料具有满足于医学临床应用的力学性能与生物性能。材料易与生体硬组织形成紧密骨结合,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颌面骨 羟基磷灰石 临床应用 人工骨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料的合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迎军 朱建业 +1 位作者 郑岳华 刘康时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探讨了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料的制备工艺与粉料细度、Ca/P比值及粉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关系。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陶瓷细粉。经动物实验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的研究,证实该粉料纯度高、活性大、高... 本文探讨了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料的制备工艺与粉料细度、Ca/P比值及粉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关系。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陶瓷细粉。经动物实验及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的研究,证实该粉料纯度高、活性大、高温稳定性好,具有满足于临床应用的生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陶瓷 生物材料 合成
下载PDF
生物活性陶瓷涂层制备工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迎军 李尚周 +1 位作者 卢国辉 赵子衷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9,共3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及离子束增强沉积 3种工艺制备 HA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并对 3种涂层进行
关键词 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等离子喷涂 爆炸喷涂 离子束增强沉积
下载PDF
中长期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战略规划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迎军 曾志敏 +1 位作者 张龙鹏 胡燕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评估和国家定位研判,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框架下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面向2050年,粤港澳大湾区可分“四步走”全面加速建成开放、融合、可持续的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以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来有序推动建设“无边界”的大湾区。研究提出了重点任务建议: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海内外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的科创投入协同机制、探索创新与产业要素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 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 湾区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