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运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289-291,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日本脑健康检查(Braindock)的资料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左右。颅内动脉瘤的主要起病形式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的年发病率为1/10000~2/10000。SAH的病死率为50%左右;经过积极救治,...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日本脑健康检查(Braindock)的资料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左右。颅内动脉瘤的主要起病形式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的年发病率为1/10000~2/10000。SAH的病死率为50%左右;经过积极救治,30%的病人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颅底手术——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微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运杰 吴安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1-482,共2页
颅底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行其中,因此涉及到颅底部位的手术往往伴随各种风险,无论医生多么有经验,多么知名,如操作不慎就会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的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 颅底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行其中,因此涉及到颅底部位的手术往往伴随各种风险,无论医生多么有经验,多么知名,如操作不慎就会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的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手术与风险,并尽可能平衡手术获益与手术所带来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微创
下载PDF
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运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临床针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临床疗效好,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发挥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下载PDF
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运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111-111,共1页
目的分析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7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舒肝宁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 目的分析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7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舒肝宁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有效阻止了病情的恶化,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宁 还原型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炎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运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4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B组应用法莫...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B组应用法莫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C组应用雷尼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对比分析3组间的林场疗效。结果 A组治愈率为98%,B组治愈率为84%,C组治愈率为86%。B组效果略好,B、C两组之间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进行比较,A组治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合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治愈率高,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靶向药物的制备及其对阿耳茨海默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
6
作者 王运杰 吴安华 +3 位作者 杜江 任家谦 黄旭东 李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靶向药物对阿耳茨海默病(AD)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BDNF与抗胰岛素受体单克隆抗体(29B4)相结合,制备嵌合肽BDNF-PEG-29B4/SA。药物静脉注入AD转基因鼠tg2576体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AD转基因鼠脑...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靶向药物对阿耳茨海默病(AD)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BDNF与抗胰岛素受体单克隆抗体(29B4)相结合,制备嵌合肽BDNF-PEG-29B4/SA。药物静脉注入AD转基因鼠tg2576体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AD转基因鼠脑内BDNF的粥样蛋白(Aβ)的含量。结果:AD鼠脑内的BDNF浓度较高和平稳。可以有效降低AD转基因鼠脑内Aβ含量。结论:BDNF-PEG-29B4/SA可以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血脑屏障,对AD转基因鼠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耳茨海默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基因鼠
下载PDF
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融合表达
7
作者 王运杰 王勇 +4 位作者 孙涛 吴安华 郑伟 公茂青 张修维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抗NI 35重组单链抗体(anti NI 35 scfv)的cDNA克隆 ,构建其表达载体 ,在原核系统中实现初步表达。认为抗NI 35重组单链抗体 (IN 1 scFv)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为深入研究anti NI 35 scFv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 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抗NI 35重组单链抗体(anti NI 35 scfv)的cDNA克隆 ,构建其表达载体 ,在原核系统中实现初步表达。认为抗NI 35重组单链抗体 (IN 1 scFv)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为深入研究anti NI 35 scFv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 基因合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现代精准神经外科
8
作者 王运杰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5期60-61,共2页
神经外科,俗称脑外科,其实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包含对颅脑疾病和脊髓脊柱疾病进行诊治。神经外科诊治的常见疾病大致可以分为神经系统肿瘤、创伤、血管病、功能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现代 性疾病 外科手术 神经系统 脑外科 诊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王运杰 梁传声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包义君 王鹏飞 +6 位作者 陶山伟 李力卓 张德威 黄小龙 张文泰 赵丹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满足入组条件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1例,按照1∶3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肝功能的相...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满足入组条件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1例,按照1∶3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将配比的凝血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 3-8分)和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结果表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P〈0.00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08,OR=4.318,95%CI 1.429-13.053和P=0.036,OR=3.109,95%CI 1.064-9.081),而在轻中型颅脑损伤中ALT和AST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无论在重型还是轻中型颅脑损伤中,均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临床医生不应忽视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应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肝功能并纠正肝功能异常,防止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肝功能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包义君 陶山伟 +6 位作者 李力卓 张德威 王鹏飞 黄小龙 张文泰 赵丹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满足研究标准的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满足研究标准的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对照组(GCS15分)、轻型组(GCS13~14分)、中型组(GCS9~12分)、重型组(GCS6~8分)和特重型组(GCS3~5分),入院后即开始进行血糖控制(包括缓解应激因素和应用胰岛素),分别统计患者入院后的每日血糖,然后计算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分析患者血糖变异度和高血糖的持续时间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同一时间段特重型组和重型组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中,在入院时、入院48h和入院3~7d不同的时间段问,患者的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重型组和重型组患者高血糖平均持续时间和意识障碍平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秩相关分析表明,血糖整体水平、血糖波动度以及高血糖平均持续时间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结论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水平可以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糖变异度 高血糖持续时间
下载PDF
44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鞍底重建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仇波 王勇 +3 位作者 刘源 陶钧 李婷 王运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鞍底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449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单鼻孔入路经蝶窦手术,其中15例为内镜辅助下手术。52例术中出现鞍隔破损及脑脊液渗出或...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鞍底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449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单鼻孔入路经蝶窦手术,其中15例为内镜辅助下手术。52例术中出现鞍隔破损及脑脊液渗出或溢出,术中以止血棉纱、明胶海绵填塞瘤床,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进行鞍底修补重建,术后脑脊液漏6例,迟发性脑脊液漏2例。术后脑脊液漏者,延迟撤除鼻腔填基物并予降颅内压治疗。结果: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术中11.58%(52/449),术后1.34%,(6/449),迟发性0.45%(2/449)。按鞍内填塞并用脑膜补片及生物胶封闭的方法修补重建后仍有脑脊液漏者,予延长鼻腔填塞时间并辅以降颅压处理,绝大多数7d内自愈,最长3w后自愈。术后脑膜炎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经鼻蝶垂体瘤术后予以鞍内填塞,并应用脑膜补片加生物胶进行鞍底重建,可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手术 鞍底重建 脑脊液漏
下载PDF
编码脑组织Nav1.5钠通道新外显子的克隆、鉴定和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军 宗志红 +4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任成涛 林毅 孟晓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59,共5页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织,通过RT-PCR法对Nav1.5钠通道基因进行克隆发现:Nav1.5/SCN5A基因中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了该通道,而心肌等其他组织却是第6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人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和第6外显子都定位于3号染色体,共有92个碱基,都可以编码产生30个氨基酸,但却有7个氨基酸不同.人和鼠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仅有一个碱基不同,却产生相同的氨基酸序列.RT-PCR法证实第6A外显子在鼠脑的不同部位表达不同,第6外显子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不同,这为深入研究不同系统中Nav1.5钠通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A外显子 第6外显子 基因克隆 Nav1.5钠通道 脑组织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温志锋 梁传声 +1 位作者 潘起晨 王运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77例,742例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13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共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77例,742例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13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共2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继续快速填塞弹簧圈,然后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腰大池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方法。出院后半年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为1.9%(14/742),支架辅助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为6.7%(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8,P=0.001)。23例术中破裂的患者中,10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5例存活,5例死亡;7例接受腰大池引流,5例存活,2例死亡;6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全部存活。术后半年共随访13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1分2例,2分2例,3分4例,4分1例。结论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低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因病情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破裂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佟志勇 刘源 +4 位作者 铁欣昕 金友贺 张劲松 梁传声 王运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过度灌注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结果术后7d三维CTA检查显示,60例(63例次)患者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轻度缺血性卒中(1例次占1.59%)、心肌梗死(1例次占1.59%)、声音嘶哑(1例次占1.59%),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4例次(6.35%),持续1~3d,其中1例次(1.59%)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亢奋,幻觉和睡眠障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3例次占4.76%,其中1例次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TCD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术中和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及时根据TCD监测结果控制血压异常变化,是减少术后脑出血并发症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循环 血流动力学 抗高血压药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锌转运体1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维 张路阳 +3 位作者 张东勇 仇波 王运杰 包义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检测锌转运体1(zinc transporter 1,ZnT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索ZnT1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的Ⅱ~Ⅲ期胶质... 目的:检测锌转运体1(zinc transporter 1,ZnT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索ZnT1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的Ⅱ~Ⅲ期胶质瘤患者20例,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ZnT1 mRNA和蛋白的含量。向胶质瘤细胞系U87中分别转染ZnT1和si-ZnT1质粒,构建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细胞系,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ZnT1对U8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ZnT1mRNA和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均P<0.05)。成功构建ZnT1过表达和低表达U87细胞系。与空白和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转染12 h后,ZnT1过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54±0.01 vs 0.45±0.04、0.43±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升高;而转染12 h后ZnT1低表达U87细胞的增殖(0.37±0.03 vs0.45±0.01、0.44±0.03,P<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显著降低。结论:ZnT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ZnT1可以促进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体1基因 胶质瘤 U87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颅脑创伤模型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仇波 李心国 +2 位作者 王勇 王军 王运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原发性损伤,影响预后。作为选择性易损区,海马对缺血和水肿尤为敏感,易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水通道蛋白1(AQP1)与脑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但迄今尚无颅脑创伤后海...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原发性损伤,影响预后。作为选择性易损区,海马对缺血和水肿尤为敏感,易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水通道蛋白1(AQP1)与脑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但迄今尚无颅脑创伤后海马AQP1表达变化及其相关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对海马水肿过程进行观察,以探讨AQP1在相关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法建立BALB/c系小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观察时间点(1、6、24和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并通过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1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制备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并经神经功能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证实存在重型颅脑创伤和脑水肿。TUNEL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伤后6 h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升高[(44.26±15.18)%对(8.61±8.25)%;t=-9.676,P=0.002],至72 h达峰值水平[(61.62±26.55)%对(10.17±6.08)%;t=-5.018,P=0.01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模型组小鼠创伤后各观察时间点海马AQP1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以伤后24 h表达水平最高(0.69±0.32对0.15±0.07,t=-4.335,P=0.023;0.46±0.19对0.14±0.04,t=-4.113,P=0.004)。结论颅脑创伤后小鼠海马AQ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脑水肿和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AQP1可能成为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水孔蛋白质类 海马 脑水肿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恒 王军 +1 位作者 仇波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ABI)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ABI合并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集束化方案,实验组采用强化集束化方案。检... 目的评价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损伤(ABI)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ABI合并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集束化方案,实验组采用强化集束化方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评价2种方案治疗ABI合并ALI/A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Sp O2、PO2/Fi O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O2/Fi O2改善更早、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8 d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方案治疗ABI合并ALI/ARDS有效;与常规方案相比,强化方案能显著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集束化方案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培养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体外高侵袭能力 被引量:6
19
作者 仇波 杜江 +3 位作者 张东勇 陶钧 王勇 王运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glioma stem-like cell,GSLC),研究其体外侵袭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住院患者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8例,以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培养胶质瘤细胞球;免疫... 目的: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glioma stem-like cell,GSLC),研究其体外侵袭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住院患者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8例,以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培养胶质瘤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其CD133的表达;荧光免疫显微镜观察其分化后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TU-20的表达;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力,并与原代脑胶质瘤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人脑胶质瘤细胞球细胞,该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133;能自我更新与增殖;诱导分化后,GFAP和TU-20均为阳性表达,提示其为GSLC。胶质瘤细胞球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多于原代胶质瘤细胞[(261.23±87.20)vs(116.08±63.88)个,P<0.01];此外,胶质瘤细胞球细胞穿过matrigel胶后可再次聚集成球状生长。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GSLC,其体外具有较高的侵袭力,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 侵袭力 转移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凤敏 李涛 +5 位作者 王运杰 荆慧贤 史晓蕾 张孟臣 邸锐 蒋春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7-562,共6页
利用GUS基因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及在植物体中瞬时表达的特点,对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激素浓度、筛选剂浓度、基因型和农杆菌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阶段6-BA浓度为1.6mg·L-1时诱导效率较高... 利用GUS基因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及在植物体中瞬时表达的特点,对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激素浓度、筛选剂浓度、基因型和农杆菌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阶段6-BA浓度为1.6mg·L-1时诱导效率较高;适宜的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 mg·L-1;同时对24个大豆基因型的再生能力和对农杆菌菌株EHA101、LBA4404和EHA105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再生能力最强的基因型为吉林小豆和Maverick,侵染能力最强的农杆菌菌株为EHA101,GUS阳性率为0~41.03%,其次是EHA105,LBA4404侵染效果最差;就受体基因型而言,吉林小豆和Maverick的GUS阳性率最高。EHA101侵染时,吉林小豆和Maverick的阳性率分别达40.25%和29.89%;EHA105侵染时,吉林小豆和Maverick的阳性率分别达33.35%和27.52%,而冀豆15、冀豆17和nf58的阳性率分别为12.47%、10.67%和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US 菌株 基因型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