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铖芸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门诊就诊的94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并进行总结。结果 94例患儿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3~6岁好发,多...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门诊就诊的94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并进行总结。结果 94例患儿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3~6岁好发,多见于男孩,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提示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腹部B超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腹痛为主要症状,需与外科急腹症鉴别,尽早行腹部B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腹部B超 诊断
下载PDF
microRNA在小鼠血吸虫病及吡喹酮治疗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铖芸 张凡 +3 位作者 侯敏 陈琳 杨丙雅 季旻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5-168,174,共5页
目的探究炎症调节基因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在小鼠血吸虫病及吡喹酮治疗中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阐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 目的探究炎症调节基因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在小鼠血吸虫病及吡喹酮治疗中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阐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感染6周组、感染12周组和吡喹酮(PZQ,300 mg/kg 1次灌胃杀虫治疗)治疗组。以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Real-time PCR检测肝脏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结果感染6周组小鼠的肝脏miR-155、miR-146a及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感染12周组(P<0.05);与感染12周组小鼠相比,PZQ治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且肝脏miR-155、miR-146a及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有所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miR-155和miR-146a可能与血吸虫病肝脏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参与了吡喹酮对炎症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炎症 吡喹酮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Flt3L刺激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CD8α^+树突状细胞及其成熟状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东辉 侯敏 +6 位作者 陈莹莹 王铖芸 张凡 高雅楠 陈琳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快速制备大量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骨髓来源不成熟CD8α+DCs方法。方法实验分2组。Flt3L组:将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用含终浓度为100ng/ml Flt3L的BMDC培养基混悬后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每平皿10ml,37℃培养至第7d收集细胞;GM-CSF+I... 目的建立体外快速制备大量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骨髓来源不成熟CD8α+DCs方法。方法实验分2组。Flt3L组:将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用含终浓度为100ng/ml Flt3L的BMDC培养基混悬后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每平皿10ml,37℃培养至第7d收集细胞;GM-CSF+IL-4组:将骨髓前体细胞用含终浓度为20ng/ml GM-CSF、5ng/ml IL-4的BMDC培养基混悬后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每平皿10ml,分别于37℃培养第3d和第5d半量换液,培养第7d收集细胞,采用磁选法分离CD11c+BM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Flt3L刺激组CD11c+BMDCs得率为(95.07±0.09)%,GM-CSF+IL-4刺激组为(83.97±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t3L刺激组CD11c+CD8α+BMDCs得率为(9.83±0.33)%,GM-CSF+IL-4刺激组刺激组为(4.0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t3L刺激组CD11c+CD8α+BMDCs表面几乎不表达CD40、CD80、CD86,仅低表达MHCI、MHCII,处于未成熟阶段。结论采用Flt3L刺激小鼠骨髓前体细胞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未成熟的CD11c+CD8α+BMDCs,方法简单,得率较高,为开展CD8α+DCs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L CD8 α+ 树突状细胞 未成熟
原文传递
UV致弱尾蚴免疫对小鼠血吸虫再感染的保护力观察
4
作者 张东辉 侯敏 +5 位作者 陈莹莹 王铖芸 张凡 陈琳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观察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减卵率及肝脏病理损伤,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400μw/cm2×60s和422μw/cm2×40s两种不同UV强度及时间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C57BL/6和DBA小... 目的观察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减卵率及肝脏病理损伤,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400μw/cm2×60s和422μw/cm2×40s两种不同UV强度及时间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C57BL/6和DBA小鼠,观察免疫小鼠对再次血吸虫感染的减虫率、肝脏减卵率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400μw/cm2 UV×60s(A)和422μw/cm2 UV×40s(B)照射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组C57BL/6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分别为-0.60%和0.02%,肝脏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70%和11.37%;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后的减虫率分别为29.10%和25.70%,肝脏肝脏减卵率分别为59.50%和69.50%。422μw/cm2 UV×40s辐照尾蚴免疫C57BL/6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形成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400μw/cm2 UV×60s和422μw/cm2 UV×40s辐照尾蚴免疫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造成的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结论 UV致弱尾蚴免疫对C57BL/6、DBA小鼠再次感染血吸虫的保护作用较小,但能降低肝脏卵荷并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 6 DBA 血吸虫 日本 UV 致弱尾蚴 减卵数 病理损伤
原文传递
p47 GTP酶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应答特征
5
作者 陈莹莹 高雅楠 +4 位作者 陈琳 侯敏 王铖芸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研究IGTP和IRG-47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特点及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以IGTP基因敲除(IGTP KO)小鼠、IRG-47基因敲除(IRG-47KO)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WT)为研究对象,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实验...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研究IGTP和IRG-47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特点及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以IGTP基因敲除(IGTP KO)小鼠、IRG-47基因敲除(IRG-47KO)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WT)为研究对象,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实验模型。感染10周后计数成虫数和虫卵数,以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以RTQ-PCR检测脾细胞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10周后,IGTP KO小鼠与WT小鼠虫荷数和卵荷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G-47KO小鼠的虫荷数和卵荷数均低于IGTP KO和WT小鼠。IRG-47KO组小鼠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显著小于IGTP KO组和WT组(P<0.05)。日本血吸虫感染10周后,IGTP KO小鼠SWAP和SEA特异IgG2a水平高于IRG-47KO小鼠和WT小鼠(P<0.05);IGTP KO小鼠脾细胞il12、il4mRNA表达高于WT小鼠(P<0.05),且if-ng表达高于IRG-47KO小鼠(P<0.05);IRG-47KO小鼠趋化因子ccl3、cxcl9、cxcl10mRNA表达显著低于IGTP KO小鼠和WT小鼠(P<0.05)。结论 IRG-47缺失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IRG-47KO小鼠肝脏病理特征与其趋化因子的表达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p47 GTP酶 免疫应答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