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韦韦 宋岚洲 +3 位作者 石文兵 魏德华 陈永新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 针对大豆-玉米复合密植播种模式下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单行种盘高转速作业导致充种时间短、气流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速精量密植播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充种和投种环节的种子力学模型,确定排种盘内外环型孔排布、投种轮、气室等关键结构参数,并开展单、双气道内负压分布、型孔内气流场特性分析,基于DEM-CFD耦合方法对排种器的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作业速度、气室结构和负压为试验因素,充种合格指数、重充指数和漏充指数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优气室结构。通过台架试验开展不同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10 km/h的高速密植工况下,气吸双行错置式密植精量排种器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88.7%,且作业速度为10 km/h时,相较于常用单圆环气吸式排种器合格指数提高5.5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5.6个百分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5 km/h下,播种合格指数为95.7%,重播指数为1.6%,漏播指数为2.8%。提出的气吸双行错置式玉米密植精量排种器在高速作业时拥有良好的排种性能,能够满足大豆-玉米高速精量密植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行错置式 气吸式排种器 DEM-CFD 气室结构
下载PDF
玉米大豆兼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设计与充种性能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定林 刘涛 +3 位作者 夏守浩 陈永新 王韦韦 李兆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9,共17页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吸运过程力学模型。应用EDEM离散元仿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排种盘型式优选试验,结果得出: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具有提高充种室种群定向运移平均速度和增大拖拽充种角的作用,有效抑制了型孔漏充率。以安装优选种盘的玉豆兼用排种器为对象,以机组前进速度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漏充率和充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因素全因子试验设计开展了充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在3.0~4.0 kPa时,玉米和大豆种子漏充率均小于3.6%、充种合格率均不小于96%。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为3.0~4.0 kPa条件下,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的排种器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不大于3.8%、4.2%;当工作负压为3.0 kPa、机组前进速度为7.0 km/h时,自扰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相比无扰动平面排种盘,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下降14.8、12.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兼用 腔盘组合孔 气力盘式排种器 充种性能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洋洋 王韦韦 +1 位作者 王荣炎 伍德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在新农科、新工科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高效合理的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该文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对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在新农科、新工科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高效合理的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该文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对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析讨论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该文重视“基础教学、创新实训、专业训练”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从“三阶四层”实践教学方式、“线上线下”金课、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等角度提出改革实施措施。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去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极大地提高农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新农科 新工科 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下载PDF
基于蜂窝结构的仿生立式环模生物质颗粒机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王韦韦 周国安 +4 位作者 蔡丹艳 郑泉 李兆东 刘立超 陈黎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7-274,共8页
针对传统生物质颗粒环模成型机生产成型效率低、环模失效严重等问题,基于仿生蜂窝状有序多模孔结构,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立式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机仿生设计方法。对蜂窝单体几何模孔结构进行图像处理,对蜂窝相邻模孔边缘轮廓拐点坐标进行提... 针对传统生物质颗粒环模成型机生产成型效率低、环模失效严重等问题,基于仿生蜂窝状有序多模孔结构,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立式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机仿生设计方法。对蜂窝单体几何模孔结构进行图像处理,对蜂窝相邻模孔边缘轮廓拐点坐标进行提取,并获取模孔网格坐标,构建环模-压辊-物料耦合作用受力模型,以物料摄取量、挤压力为设计目标,对颗粒成型机仿生环模、模孔、压辊等参数进行设计。样机通过三压辊与仿生环模孔之间摩擦作用,实现对成型区域内物料的挤压成型,从而形成致密的生物质颗粒。温室条件下以颗粒度为2~4 mm的玉米秸秆为物料,物料含水率为12%、压辊主轴转速为100 r/min,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优化后的仿生立式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机较传统环模成型机吨料能耗降低10.08%,生产的成型颗粒密度大于等于1.32 g/cm^(3),抗跌碎性指数为99.4%,样机能耗为40.46 kW·h/t,该研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且高于传统生物质颗粒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成型机 仿生 环模颗粒机
下载PDF
1000 MW电站锅炉氧量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韦韦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2-16,21,共6页
以广东某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对氧量测量、氧量及总风量曲线和氧量自动程序的优化,来调节参与燃烧实际空气量和理论上所需空气量的比例,使燃烧保持在最佳状态,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性。
关键词 1000 MW超超临界 氧量测量 氧量自动
下载PDF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蓉 王韦韦 +4 位作者 曹丽荣 陈铭 陈光水 姚晓东 王小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09-3718,共10页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细根的C、N、P浓度、比根长(SRL)及其土壤养分浓度,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细根C浓度,但对细根N、P浓度无显著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细根C浓度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对C浓度无影响,细根N、P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浓度以及SRL均呈正相关。拟合直线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养分获取能力的不同,马尾松对N养分的获取能力更强,而杉木通过SRL获取养分的能力比马尾松更强,可能体现了两种人工林细根N获取策略的差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在不同土层细根N∶P比值(33.5±2.81、30.18±2.10)均大于16,表明两者均受P限制,但细根N∶P不受土壤N∶P和SRL的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和P浓度受土层深度的影响,与土壤养分和细根形态特征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土层深度 比根长
下载PDF
光纤计数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甜 蒋乐 +3 位作者 李兆东 谢瑞 王韦韦 陈永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4,145,共12页
针对油菜精量播种作业速度提高导致种子流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计数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检测系统,由光纤计数式传感器、核心控制模块、降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网页终端组成。阐述了光纤计数传感器的种子流检测原理,... 针对油菜精量播种作业速度提高导致种子流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计数式油菜精量排种器种子流检测系统,由光纤计数式传感器、核心控制模块、降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网页终端组成。阐述了光纤计数传感器的种子流检测原理,运用质点运动学理论构建了种子与导种管接触运动力学模型,明确了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系统工作时,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下落的种子流对光纤进行遮挡产生的电压信号,通过不同模块对信号进行降压、收集、传输并结合终端进行实时显示与储存。选用华油杂62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以六度空间振动台为试验平台搭载油菜精量排种器,以振动频率、种盘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各行排种量及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相对偏差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传感器精度试验、检测系统性能试验及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双粒检测试验结果相对偏差最大为3.67%;各行排种量的实际值与检测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4.0%;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田间试验表明油菜种子的播种量检测相对偏差不超过8.0%,系统整体误差较小,可为进一步开展油菜精量播种作业质量评价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精量排种器 种子流检测 光纤计数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0例分析
8
作者 唐月娥 王韦韦 李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报人员身份中医师99例(49.50%),药师70例(35.00%),护士31例(15.50%)。结论 医院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应列为临床使用中重点监测药品。医院应当加强管制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闭环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安全用药
下载PDF
米槠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陈铭 王韦韦 +5 位作者 程慧梓 陈蓉 曹丽荣 王小红 陈光水 姚晓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探讨人为干扰对森林养分利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的影响,对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土壤深度(0~80cm)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线性模型表明林分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化学计量... 探讨人为干扰对森林养分利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的影响,对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土壤深度(0~80cm)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线性模型表明林分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主效应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米槠次生林细根N和P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林,而细根C浓度、C:N、C:P显著高于天然林,天然林1~2mm细根C浓度显著低于次生林;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C:N、C:P、N:P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两林分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及N:P分别与土壤全N、全P含量和N:P存在线性关系,而细根N、P含量和N:P随土层深度变化均与直径显著相关,与细根比根长(SRL)无关。天然林经过人为干扰后,细根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虽未发生改变,但细根N和P浓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天然林 米槠 细根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韦韦 蔡丹艳 +3 位作者 谢进杰 张春岭 刘立超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为了提升秸秆粉料致密成型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所需参数的准确性,以玉米秸秆粉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粘结接触模型进行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首先,以接触参数的物理试验结果作... 为了提升秸秆粉料致密成型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所需参数的准确性,以玉米秸秆粉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JKR粘结接触模型进行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首先,以接触参数的物理试验结果作为仿真参数选择依据,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初始参数进行筛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料间滚动摩擦因数、粉料与不锈钢板间静摩擦因数以及JKR表面能对堆积角影响显著;其次,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了堆积角与3个显著性参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物理试验得到的实际堆积角42.60°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组合为:秸秆粉料-粉料滚动摩擦因数为0.05、秸秆粉料-不锈钢板静摩擦因数为0.47、JKR表面能为0.05 J/m^(2);最后,在标定的参数下进行堆积角和模孔压缩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堆积角与实测堆积角相对误差为0.68%,仿真与实际试验压缩位移相对误差为0.98%,通过对比分析两次试验中秸秆粉料模孔压缩位移变化曲线的拟合情况,得出两曲线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62 7,说明所得相关参数可用于秸秆粉料致密成型离散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粉料 致密成型 堆积角 离散元 参数标定
下载PDF
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韦韦 陈黎卿 +1 位作者 杨洋 刘立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共15页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 农业机械底盘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遥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归纳了四轮驱动、无级变速、轮距可调、空气悬架、悬浮车桥、线控转向、制动防滑等新技术在农业机械底盘上应用的进展,并结合不同应用环境阐明了农业机械底盘各系统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与应用需求,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零部件性能优化、提升底盘平台化与轻量化设计水平、实现底盘智能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农业机械底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底盘 平台化 智能化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演替树种米槠和马尾松细根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韦韦 熊德成 +5 位作者 黄锦学 黄超超 杨智杰 胡双成 林成芳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13-5821,共9页
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 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0.21±0.06)kg/m3、根表面积密度(3.15±1.25)m2/m3和根长密度(2202.84±517.03)m/m3分别为马尾松的1.6、1.2倍和2.2倍,并且3个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细根在土层间分布更均匀,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细根更富集于表层。(2)马尾松细根的直径(0.86±0.04)mm、比表面积(191±32)cm2/g分别是米槠的1.4倍和1.3倍;米槠细根的比根长(10.73±0.46)m/g、组织密度(0.49±0.06)g/cm3分别是马尾松的1.4倍和2.0倍,马尾松细根的较大直径和低组织密度的形态结构能够迅速生长占领土壤空间和适应干旱环境,而米槠细根的较小直径、高比根长和较高的组织密度使其具有较强养分竞争能力和应对取食压力;(3)米槠的比根尖密度(4288±63)个/g、比分叉密度(1164±155)个/g均为马尾松的2.2倍,米槠细根的高分支系统能够迅速利用富养斑块。结论表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细根性状 形态特征 分支结构
下载PDF
玉米免耕播种机主动式秸秆移位防堵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韦韦 朱存玺 +3 位作者 陈黎卿 李兆东 黄鑫 李金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0-17,共8页
针对黄淮海麦玉轮作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苗床整备前存在多机具多次下田、生产成本高以及传统玉米免耕播种机在小麦秸秆全覆盖地作业时存在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秸秆移位"防堵思路的主动式秸秆移... 针对黄淮海麦玉轮作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苗床整备前存在多机具多次下田、生产成本高以及传统玉米免耕播种机在小麦秸秆全覆盖地作业时存在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秸秆移位"防堵思路的主动式秸秆移位防堵装置。运用EDEM软件构建无支撑秸秆全覆盖土壤离散元模型,在秸秆-土壤-主动式防堵装置系统中进行秸秆移位虚拟仿真,设定了主动式秸秆移位防堵装置的刀轴驱动转速为500 r/min、回转半径为120 mm、刀盘幅宽为216 mm及刀齿入土深度为10 mm,利用仿真数据对秸秆扰动位移、清秸率进行分析,检验主动式秸秆移位防堵装置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设计的合理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安装主动式秸秆移位防堵装置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的作业通过性稳定,改善种床环境,开沟壅堵次数为0次,秸秆清秸率为90.21%,相比仿真减少8.29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小麦高留茬、秸秆全覆盖地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计算机仿真 秸秆移位 离散元法 秸秆全覆盖地 免耕播种 主动式防堵
下载PDF
3YZ-80A型履带自走式玉米行间喷雾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韦韦 谢进杰 +3 位作者 陈黎卿 刘立超 权龙哲 刘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114,共9页
针对玉米中后期封行后人工施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传统喷雾机喷药穿透性差,且窄行距下机具行走稳定性差等问题,结合玉米种植农艺和冠层中部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设计了3YZ-80A型履带自走式玉米行间喷雾机,该机主要由自适应仿形履带... 针对玉米中后期封行后人工施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传统喷雾机喷药穿透性差,且窄行距下机具行走稳定性差等问题,结合玉米种植农艺和冠层中部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设计了3YZ-80A型履带自走式玉米行间喷雾机,该机主要由自适应仿形履带差速驱动底盘、Y形双喷头脉冲式喷雾装置、喷药监控系统组成,能够满足600 mm以下的窄行距玉米冠层中部叶片喷施作业的空间要求。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喷雾效果,以喷射角、药液嘴位置、喷施距离为试验因素,雾滴体积中径D_(50)为喷雾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开展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响应面分析,建立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到喷管最优组合参数:喷射角为60°、药液嘴在喷管上的位置为610 mm、喷施距离为2.37 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业速度的提升有效防控区域显著降低,当作业速度在0.6~1.1 m/s时,雾滴覆盖率大于10%的有效喷施幅宽为6~8 m;当作业速度大于1.3 m/s时,雾滴覆盖率大于10%的有效喷施幅宽不足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机 夏玉米 履带底盘 脉冲式 雾滴体积中径
下载PDF
免耕直播下秸秆还田方式对夏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韦韦 吴晓芳 +3 位作者 王晴晴 李兆东 张春岭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5-323,共9页
为了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后玉米免耕播种方式下种床秸秆处理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群体整齐度的影响,于2018年6月在安徽宿州市皖北综合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置条带浅耕防堵(ST-X)、侧抛覆秸防堵(SMT-Y)、条带立式浅耕防堵(ST-Z)和条带... 为了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后玉米免耕播种方式下种床秸秆处理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群体整齐度的影响,于2018年6月在安徽宿州市皖北综合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置条带浅耕防堵(ST-X)、侧抛覆秸防堵(SMT-Y)、条带立式浅耕防堵(ST-Z)和条带深松破茬(SST)4种不同免耕播种方式,测定分析了种床土壤平整度SMN、横向最大垂直高度差Δh、苗期形态特征(叶龄、株高、茎粗、单株根系长)以及苗期群体整齐度Q。结果表明,相较于条带深松对照组SST,ST-X、SMT-Y、ST-Z的土壤平整度平均值分别降低7.67、16.33、11.00 mm,种床土壤平整效果排序为:SMT-Y、ST-Z、ST-X、SST;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相较于SST,ST-X、SMT-Y、ST-Z的苗期群体整齐度分别提高4.34、11.10、10.18个百分点;随着种床土壤平整效果变差,玉米苗期株高稳定性变异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其群体整齐度从大到小顺序为:SMT-Y、ST-Z、ST-X、SST;侧抛覆秸防堵(SMT-Y)方式种床秸秆覆盖量大,玉米种子发芽后难以突破秸秆层,苗期的平均株高、茎粗、根系长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MN、Δh与Q之间均呈线性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决定系数分别为0.963和0.914。综上所述,种床土壤平整效果有助于提高玉米苗期群体整齐度;4种免耕播种方式中,条带立式浅耕防堵(ST-Z)的免耕播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供清洁平整的种床,抑制种沟积水涝渍,且促进苗期生长,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夏玉米免耕直播最适宜的种床秸秆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方式 夏玉米 种床 秸秆还田 土壤平整度 群体整齐度
下载PDF
耕作土壤沟形测量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韦韦 李俊 +3 位作者 王晴晴 李兆东 武尧尧 陈黎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99,共7页
针对耕作部件作业后土壤表面沟形特征参数测量困难,以及传统测量方法存在测量效率、误差难以兼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三角法的耕作土壤沟形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便携式硬件结构和交互式软件系统,硬件结构主要由X/Y轴电动导轨、激... 针对耕作部件作业后土壤表面沟形特征参数测量困难,以及传统测量方法存在测量效率、误差难以兼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三角法的耕作土壤沟形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便携式硬件结构和交互式软件系统,硬件结构主要由X/Y轴电动导轨、激光测距传感器、旋转编码器、便携式计算机、水平仪和型材支架组成;基于LabView构建的交互式软件可根据运动控制器和旋转编码器信号对X/Y轴电动导轨实现高精度扫描定位,交互式界面实时显示沟宽、沟深及沟形断面轮廓曲线,获取的点云数据通过空间插值和曲面拟合算法得到沟形三维数字化模型。精度测量试验和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直径方向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9mm,厚度方向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mm;与图像检测法对比,系统测量误差最大降低2.1%,同时随着沟形断面采样次数增加测量值趋于稳定,测量误差呈指数函数下降;与田间人工测量相比,该系统测量相对误差最大为5.86%,平均相对误差为3.37%,能够满足农田土壤耕后沟形自动化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耕作 沟形特征 激光三角法 测量系统
下载PDF
生物质颗粒机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韦韦 汤君杰 +3 位作者 周国安 何家勋 谢东波 郑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2-410,共9页
为提高生物质颗粒生产自动化水平,实时监控制粒机组生产过程中作业参数,解决当前存在的粉料喂入量不精确导致的压缩室壅堵问题,设计了一套生物质制粒远程监控系统,依托运行于远程上位机内的模糊PID控制算法,PLC通过OPC与之通信实现对粉... 为提高生物质颗粒生产自动化水平,实时监控制粒机组生产过程中作业参数,解决当前存在的粉料喂入量不精确导致的压缩室壅堵问题,设计了一套生物质制粒远程监控系统,依托运行于远程上位机内的模糊PID控制算法,PLC通过OPC与之通信实现对粉料喂入量的控制;以5G网络作为远程数据传输途径,选择5G工业路由器作为网络数据收发器,通过网页、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实现客户端的远程监控功能。本系统设置了用户监控层、数据网络传输层和测控现场层;基于系统远程监控要求,工业路由器与PLC之间通过PROFINET协议实现数据传递;并使用MQTT协议,实现其与云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根据对系统稳定性、喂料量准确性及其通信性能的试验,稳定时电流实际值与目标值平均相对误差在1%~12%范围内波动,变异系数在0.19%~0.28%范围内波动,满足生物质颗粒生产需求,有效提高了生物质颗粒生产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颗粒机 远程监控 5G网络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有机碳流失动态特征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韦韦 吕茂奎 +1 位作者 胥超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474-7484,共11页
揭示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流失规律是制定相应措施以巩固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关键。然而已有研究存在的监测对象单一、频率过低、时间过短等问题,导致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仍然不足。选择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揭示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流失规律是制定相应措施以巩固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关键。然而已有研究存在的监测对象单一、频率过低、时间过短等问题,导致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仍然不足。选择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次降雨过后监测其径流量、泥沙量,分析径流和泥沙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以及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旨在比较两种森林DOC和POC流失量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降雨量、降雨强度、5 min最大雨强和降雨侵蚀力四个降雨特征值的关联。拟验证以下两个问题:(1)杉木人工林的DOC和POC流失量是否高于常绿阔叶林;(2)降雨侵蚀力对DOC和POC的解释是否优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5 min最大雨强。研究结果发现常绿阔叶林径流量、泥沙量、径流水中DOC浓度和POC浓度、DOC和POC流失量均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回归分析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DOC和POC流失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侵蚀力呈显著的线性或幂函数相关,其中降雨量与DOC和POC流失量之间的拟合关系最优。常绿阔叶林产流和产沙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可能与前者的林下植被生物量较低有关,前者径流水中DOC浓度和POC浓度较高可归因于其较高的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未来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合理管理林下植被,尽量减少和避免林下植被的抚育伐,从而能够降低有机碳的水土流失,达到巩固和维持森林碳汇的目的。在未来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变化背景下,利用降雨量作为预测指标能够较好评估我国亚热带森林有机碳流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流失 常绿阔叶林 杉木人工林 降雨特征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韦韦 张晓梅 杨春艳 《全科护理》 2011年第35期3280-3281,共2页
从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噪声、意外损伤、放射和化学损害、心理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导致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了改变工作环境及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等相应的对策,以减... 从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噪声、意外损伤、放射和化学损害、心理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导致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了改变工作环境及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等相应的对策,以减轻ICU护士的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心理压力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韦韦 柳文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362-2365,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并发脑梗死[1],且引起认知功能损害[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Hcy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心血管疾病的两种危险因素,近年来其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并发脑梗死[1],且引起认知功能损害[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Hcy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心血管疾病的两种危险因素,近年来其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分析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中血清Hcy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探讨COPD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血清 心血管疾病 含硫氨基酸 病理生理机制 视运动 定向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