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wson结构(NH_4)_6P_2Mo_(18)O_(62)·12H_2O纳米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立群 孙聚堂 +1 位作者 王驰伟 王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40nm,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比表面积为143.9m2·g-1,在445℃以下杂多阴离子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该固相反应中,研磨和放热反应热能可加速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率和生成物分子的成核速率,使产物粒径减小;反应物含有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WSON结构 杂多阴离子 室温固相合成 反应物 生成物 室温固相反应 衍射 纳米粉体 成核速率 粒径
下载PDF
纳米CaCO_3的室温固相合成及三聚磷酸钠的控制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立群 杨念华 +2 位作者 王驰伟 梁永光 孙聚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以Ca(NO3)2.4H2O和Na2CO3.10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粒径为19nm的CaCO3,BET比表面积为36.3m2.g-1。反应中Na5P3O10能有效地抑制CaCO3晶体的生长和团聚。其作用在于Na5P3O10电离产生的离子可进入CaCO3晶格位置或选择性地吸附在... 以Ca(NO3)2.4H2O和Na2CO3.10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粒径为19nm的CaCO3,BET比表面积为36.3m2.g-1。反应中Na5P3O10能有效地抑制CaCO3晶体的生长和团聚。其作用在于Na5P3O10电离产生的离子可进入CaCO3晶格位置或选择性地吸附在CaCO3的晶面上,从而降低了CaCO3的表面能。当CaCO3的活性部位被完全包覆时,继续增加Na5P3O10用量,将不再抑制CaCO3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室温固相反应 Na5P3O10 机理 性能
下载PDF
四核苯甲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明彩 王驰伟 孙聚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88,共4页
通过将流变相反应制得的苯甲酸锌Zn(C6H5CO2)2热解得到了具有无限延伸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四核苯甲酸锌Zn4O(C6H5CO2)6,并对其发光性质、发光机理及其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Ia... 通过将流变相反应制得的苯甲酸锌Zn(C6H5CO2)2热解得到了具有无限延伸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四核苯甲酸锌Zn4O(C6H5CO2)6,并对其发光性质、发光机理及其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Ia 3d空间群,它具有很大的晶胞,晶胞参数为:a=41 0063(18) ,V=68953(5) 3,Z=48。该化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的激发下(λex=330,460nm),可以发出类似于Zn4O(CH3CO2)6的较强荧光(λem=530nm),该发射带属于pπ (L,O2-)→4sσ(Zn2+)的配体 金属的电荷迁移跃迁发射(LMCT)。分子中4个Zn原子与中心O原子及配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Zn4O四面体、OZn4O12八面体结构的存在对该发射带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决定了该化合物的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核配合物 发光机理 电荷迁移跃迁发射 晶体结构 测定 轨道能量 谱带偏移 四核苯甲酸锌配合物
下载PDF
Sol-Gel法合成SiO_2-Cr_2O_3纳米粉体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周立群 杨念华 +3 位作者 周丽荣 王驰伟 梁永光 孙聚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8期22-24,共3页
以Si(OC2H5)4、EtOH、(NH4)2Cr2O7和HNO3水溶液为原料,采用Sol-Gel法首次合成出SiO2掺杂Cr2O3纳米粉体,其中Si与Cr摩尔比为3∶1。运用FTIR、XRD、TEM、TG和BET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Cr2O3纳米粉体平均粒径... 以Si(OC2H5)4、EtOH、(NH4)2Cr2O7和HNO3水溶液为原料,采用Sol-Gel法首次合成出SiO2掺杂Cr2O3纳米粉体,其中Si与Cr摩尔比为3∶1。运用FTIR、XRD、TEM、TG和BET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Cr2O3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47.7nm、比表面积为151.2m2.g-1。在纳米粉体中,Cr2O3为晶态、SiO2为非晶态,实现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分子水平的掺杂,并发现SiO2-Cr2O3纳米粉体FTIR谱有蓝移现象,探讨了蓝移的原因和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掺杂Cr2O3 纳米粉体 Sol—Gel法 性能 机理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新型的水合镍锰复合氧化物NiMnO_3·H_2O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锦国 梁永光 +2 位作者 王驰伟 李明 孙聚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8期16-18,共3页
通过共沉淀NaOH溶液和含等浓度的Ni2+、Mn2+的NH3.H2O-NH4NO3缓冲溶液的方法,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合镍锰复合氧化物NiMnO3.H2O。采用TG-DTA、XRD、SEM、EDAX、XPS、IR、重量分析以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形... 通过共沉淀NaOH溶液和含等浓度的Ni2+、Mn2+的NH3.H2O-NH4NO3缓冲溶液的方法,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水合镍锰复合氧化物NiMnO3.H2O。采用TG-DTA、XRD、SEM、EDAX、XPS、IR、重量分析以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可以确定产物的化学组成为NiMnO3.H2O。XRD分析表明合成产物为一种文献上没有报道过的新物质,SEM图片显示合成产物的颗粒是由大量形貌不规则的纳米粒子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NiMnO3·H2O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 of LiNi_xCo_yMn_zO_2:Impact of micro/nano structures for imparting improvements in lithium batteries 被引量:8
6
作者 潘成迟 Craig E.BANKS +3 位作者 宋维鑫 王驰伟 陈启元 纪效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The recent advancement in the design,synthesis,and fabrication of micro/nano structured LiNixCoyMnzO2 with one-,two-,and three-dimensional morphologies was reviewed.The major goal is to highlight LiNixCoyMnzO2 materia... The recent advancement in the design,synthesis,and fabrication of micro/nano structured LiNixCoyMnzO2 with one-,two-,and three-dimensional morphologies was reviewed.The major goal is to highlight LiNixCoyMnzO2 materials,which have been utilized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enhanced energy and power density,high energy efficiency,superior rate capability and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doping,surface coating,nanocomposites and nano-archite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micro/nano structures LiNixCoyMnzO2 DOPING surface coating composite materials
下载PDF
软化学技术合成高容量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AgV_3O_8(英文)
7
作者 曹晓雨 李涛 +2 位作者 谢玲玲 闫向阳 王驰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应用软化学方法合成层状AgV3O8正极材料,并用XRD(粉末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LPSA(激光粒度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SEM和LPSA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 应用软化学方法合成层状AgV3O8正极材料,并用XRD(粉末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LPSA(激光粒度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SEM和LPSA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窄的粒度分布区间.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其中400℃下获得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760.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学合成 AgV3O8 正极材料 锂二次电池
下载PDF
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华 从长杰 王驰伟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26-33,共8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能量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的工作对磷酸铁锂、锰酸锂、钛酸锂等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功能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锂离子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能量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的工作对磷酸铁锂、锰酸锂、钛酸锂等储能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功能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发展高容量、长寿命和低成本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一些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 磷酸铁锂 锰酸锂 钛酸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