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DANCR靶向调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章献 王庆 +2 位作者 陈泰祥 戴哲浩 王麓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8-1284,1353,共8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化非蛋白编码RNA(DANCR)靶向微小RNA(miR)-19a-3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女性志愿者4例和PMOP患者4例,分离培养BMSCs;PMOP患者BMSCs进行分组,...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化非蛋白编码RNA(DANCR)靶向微小RNA(miR)-19a-3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女性志愿者4例和PMOP患者4例,分离培养BMSCs;PMOP患者BMSCs进行分组,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lncRNA DANCR siRNA、miR-NC抑制物、miR-19a-3p抑制物。检测lncRNA DANCR、miR-19a-3p、PTEN的表达水平,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茜素红染色的OD405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活力、骨钙素(OCN)及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PMOP患者BMSCs中lncRNA DANCR、PTEN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女性,miR-19a-3p的表达水平及成骨诱导后的OD405水平、ALP活力、OCN及OP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女性。在PMOP患者BMSCs中,si-DANCR组的lncRNA DANCR、PTEN的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成骨诱导后的OD405水平、ALP活力及miR-19a-3p、OCN、OPN的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si-DANCR+miR-19a-3p抑制物组成骨诱导后的OD405水平、ALP活力及miR-19a-3p、OCN、OPN的表达水平低于si-DANCR+miR-NC抑制物组,PTEN的表达水平高于si-DANCR+miR-NC抑制物组。结论LncRNA DANCR靶向miR-19a-3p调控PMOP患者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lncRNA DANCR miR-19a-3p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三点式固定的适应证与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3 位作者 王程 朱一平 刘海兵 欧阳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点式"固定术式的适应证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21例寰椎不能进行双侧侧块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4岁。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点式"固定术式的适应证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21例寰椎不能进行双侧侧块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4岁。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均示寰椎单侧侧块骨折、寰枢椎不稳。10例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术前先给予Halo架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寰椎单侧侧块螺钉、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的"三点式"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颈围固定3个月。随访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70~140min,平均92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植骨块均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脱出以及断钉、断棒等现象。颈部疼痛症状均基本消失,枕颈活动度保留,对患者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寰枢椎"三点式"固定具有较强的三维固定作用,结合术前牵引复位与术后颈围外固定,用于不能进行寰椎双侧侧块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可避免枕颈融合术导致的枕颈活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融合术
下载PDF
板棍系统加骨水泥内固定在胸椎转移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转移性肿瘤 骨水泥 胸椎 手术治疗 系统 后路全脊椎切除 内固定 前路病灶清除 system
下载PDF
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5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姚女兆 王程 梁秋发 朱一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8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评价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CSA行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术,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根据Nagashima疗效评定,优7例,良5,差1例。【结论】植骨... 【目的】评价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CSA行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术,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根据Nagashima疗效评定,优7例,良5,差1例。【结论】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动脉外膜剥离对交感型CAS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发症 骨整合
下载PDF
非创伤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DSA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利乐 姚女兆 王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7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经DSA检查与临床表现诊断为VB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DsA的情况并对本组病例分类及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通过临床效果的分...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经DSA检查与临床表现诊断为VB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DsA的情况并对本组病例分类及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通过临床效果的分析评价分类方法的意义。【结果】本组102例VBI根据DSA分为四型:Ⅰ,椎动脉局部受压型40例。Ⅱ,神经交感型45例。Ⅲ,椎动脉第一段、第四段狭窄型8例。Ⅳ,椎动脉发育异常或硬化型9例。45例接受非手术治疗,11例接受介入治疗,46例接受手术治疗。总体疗效优65例(63.7%),良25例(24.5%),差12(11.7%)。【结论】采用DSA对VBI患者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螺钉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3 位作者 朱一平 姚女兆 刘利乐 王程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枕颈内固定系统——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螺钉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2例寰枢区肿瘤患者进行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枕颈内固定系统——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螺钉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3例Arnold-chiari畸形患者、2例寰枢区肿瘤患者进行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无神经缺失症状加重。1例出现脑脊液漏,引流1周后愈合;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后愈合。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7例患者均存活,3~11个月达到骨性枕颈融合,无断钉、断棍及内固定松动病例。结论枕骨板障间螺钉-棍-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可以为枕颈融合术患者提供可靠的稳定性,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板障间螺钉
下载PDF
新型颈前路翼形钛网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3 位作者 李超 舒冬平 晏怡果 王程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1期27-29,59,共4页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新型翼形钛网(aliform titanium mesh cage,ATMC)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该内固定的外形设计及生物力学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指导方案。方法在C4~C6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9.0软件前处理器的建模功能建立...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新型翼形钛网(aliform titanium mesh cage,ATMC)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该内固定的外形设计及生物力学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指导方案。方法在C4~C6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9.0软件前处理器的建模功能建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翼形钛网植骨固定手术模型。对模型施加73.6N轴向压缩载荷及1.8Nm力矩,分析记录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工况下新型翼形钛网内部应力分布及大小情况。结果在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翼板基底部及钉孔周围均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以旋转工况最明显。各工况下笼内植骨块应力总体均匀,大小适宜。结论新型翼形钛网总体外形设计合理,模拟力学安全性能可靠;同时在翼板、翼板基底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需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器 应力 物理 生物力学 翼形钛网 椎体次全切除
下载PDF
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
8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2 位作者 晏怡果 王程 王湘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4-167,192,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及优点。方法通过对23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开展术前静脉抗痨3~7天,术中一期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及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痨9~12个月。结果通过8~48个...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及优点。方法通过对23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开展术前静脉抗痨3~7天,术中一期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及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痨9~12个月。结果通过8~48个月随诊,21例患者植骨于术后3月出现愈合,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无折断和脱落,术后切口Ⅱ/甲级愈合,血沉1~3个月逐步恢复正常,2例患者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疗效可靠,既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又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便于脊柱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 内固定 跳跃性 脊柱结核
下载PDF
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术在山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上应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麓山 王文军 +3 位作者 姚女兆 王程 梁秋发 朱一平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1期4292-4293,共2页
目的:制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模型并通过行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改善模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法:通过解剖两具新鲜成年山羊的头颈部标本了解山羊的枕动脉、椎动脉的解剖位置、走向、直径。在两只活体成年山羊上显露枕动脉、椎动脉,并夹... 目的:制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模型并通过行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改善模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法:通过解剖两具新鲜成年山羊的头颈部标本了解山羊的枕动脉、椎动脉的解剖位置、走向、直径。在两只活体成年山羊上显露枕动脉、椎动脉,并夹闭一侧椎动脉制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实验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行枕动脉、椎动脉端侧吻合并造影了解血流情况。结果:两只山羊经过麻醉和手术均存活,动脉造影显示枕动脉、椎动脉吻合口通畅,椎动脉近端阻断后可见血流经枕动脉供应远段椎动脉。结论:活体山羊实验表明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技术能改善山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的椎基底动脉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 枕动脉 山羊
下载PDF
关通舒治疗腰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麓山 郭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9期1473-1474,1476,共3页
目的:评价关通舒对腰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确诊为腰背筋膜炎的患者(男33例,女28例)按门诊就诊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患者均每日早餐后口服西乐葆200mg/7天,每日早、中、... 目的:评价关通舒对腰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确诊为腰背筋膜炎的患者(男33例,女28例)按门诊就诊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31例患者均每日早餐后口服西乐葆200mg/7天,每日早、中、晚餐后口服关通舒胶囊800mg/7天,第10天后再口服关通舒胶囊800mg/7天,对照组30例患者均每日早餐后口服西乐葆200mg/7天,每日早、中、晚餐后口服2粒空壳胶囊/7天,第10天后再口服2粒空壳胶囊/7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8)周时随访,分别对各患者进行JOA评分,并在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药物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JOA评分升高更明显,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通舒胶囊对腰背筋膜炎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通舒胶囊 西乐葆 腰背筋膜炎 JOA评分
下载PDF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文军 王麓山 +3 位作者 胡文凯 刘利乐 姚女兆 王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重建T5~L5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12例(1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椎体扩张,使用PAMMA作为填充物重建骨折椎体,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s...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重建T5~L5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12例(1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椎体扩张,使用PAMMA作为填充物重建骨折椎体,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s角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2~8个月,平均6个月,无1例死亡,1例出现椎管内渗漏,无神经缺失症状,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结论]Sky方法具有满意的止痛效果,还能较好的纠正后突畸形,有效恢复并保持椎体高度。而且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文军 陆凌云 +3 位作者 宋西正 胡文凯 王麓山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 椎弓根钉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晏怡果 王文军 +3 位作者 欧阳智华 姚女兆 王麓山 朱一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对其中46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微创组),46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传统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的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腰背痛VAS评分、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切口延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0±21.7min和91.0±18.1min,优良率分别为89.2%和8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0±3.3分和6.3±2.5分,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5±1.3分和2.6±1.4分,术后1年时分别为1.4±1.1分和1.3±1.1分.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较术前均得到缓解(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口微创组(2.5±0.2cm)小于传统组(5.1±0.6cm),出血量微创组(80.0±7.2m1)少于传统组(152.0±12.3m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微创组24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4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传统组25例在术后3个月,18例在术后6个月,其余3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影像学上获得植骨融合。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Quadrant微创撑开系统应用于腰椎后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之传统后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 微创撑开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弓根钉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文军 宋西正 +5 位作者 王麓山 刘洪 刘利乐 姚女兆 胡文凯 晏怡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实行椎管微创减压,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 plasty,PVP)用骨水泥固化伤椎19例,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24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比值)、后凸角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时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发生,19例行PVP的患者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3.74±0.76周,24例骨融合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在10.4±2.29周,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出现外固定器钉孔感染,2例出现螺钉松动,均经相应处理或拆除外固定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平均恢复至94.5%±6.44%,较术前的58.56%±6.08%明显改善(P<0.01);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9.00°±6.20°恢复至术后的平均4.51°±3.18°(P<0.01);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34.20%±8.62%改善至术后的平均7.54%±3.79%(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6个月时平均提高1.27±0.58级。结论:脊柱外固定器结合内窥镜下减压技术能实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体外复位固定和微创减压,既减少了手术创伤又达到了伤椎非椎间融合性固定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固定器 内窥镜 做创 胸腰椎骨折 非融合同定
下载PDF
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西正 王文军 +5 位作者 薛静波 晏怡果 王麓山 王俊玲 王程 宋林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目的:探讨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axiallumbarinterbodyfusion,AxiaLIF)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6~59岁,平均45岁。病变累及L5/S1节段17例,L4/5与L5/S1双节段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及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采用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人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160ml,平均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骶前血肿,予以伤KI局部换药、引流1周后血肿吸收。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6个月时椎体植骨融合率82.6%,4例患者术后骨融合时间延迟,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已获得坚强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19±1.04分、0.69±0.5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27±1.96分、0.87±0.49分,JOA评分分别为13.01±2.03分、26.62±25分,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椎间融合联合显微内窥镜下后入路椎间盘摘除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对腰椎结构破坏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治疗腰骶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椎间融合术 内窥镜 椎间盘摘除 腰骶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西正 汪向东 +4 位作者 王文军 刘洪 韦建 王麓山 姚女兆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9期698-699,共2页
胸腰椎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因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导致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收治各类胸腰椎骨折共45例... 胸腰椎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因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导致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收治各类胸腰椎骨折共45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胸椎 脊柱骨折 外固定器
下载PDF
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文军 朱永顺 +2 位作者 王麓山 姚女兆 刘利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的1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 目的:评价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的1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3~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7个月,平均4.5个月。置换间隙术前平均活动度为12.8°±5.7°,术后1年时为11.2°±5.4°,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0.3分,术后3个月时为13.8分,平均改善率为52.5%,其中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彻底减压同时减少固定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前路减压 非融合固定 人工椎间盘
下载PDF
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文军 晏怡果 +3 位作者 王麓山 朱一平 姚女兆 王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9例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58岁(45.4±7.8岁... 目的:探讨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9例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58岁(45.4±7.8岁)。患者均有脊髓受压症状,术前脊髓功能JOA评分为7~12分(9.6±1.9分)。寰齿间隙(ADI)为3.5~14.2mm(8.4±3.2mm),齿状突顶部超出ChambeHain线的垂直距离(DDCL)为4.5~14.2ram(8.9±3.3mm)。脑干延髓角(CMA)为118°~152°(135.4°±11-3°),脊髓有效空间(SAC)为4.3~9.2ram(6-3±1.7m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改良Halo—vest支架头颅一双肩撑开牵引复位1~2周;均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棒-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影像学评价寰枢椎脱位复位和脊髓压迫改善情况;术后每3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直至植骨融合,采用JOA评分对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95min(132.2±33.9min);出血量80~200ml(122.2±43.4m1)。1例术后出现切口皮下感染,经局部换药伤口愈合;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局部换药、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引流1周后愈合。术后ADI2.5±1.5mm,DDCL0.9±1.7mm.CMA154.4°±9.2°,SAC16.3±1.98mm,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2枚C2椎弓根钉进人横突孔,但未发生椎动脉损伤与压迫。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11.7±4.7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2~16分(14.3±1.4分);术后3~9个月(5.0±2.1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应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伴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椎枕化 寰枢椎脱位 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下载PDF
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5
19
作者 晏怡果 薛静波 +4 位作者 王文军 王麓山 朱一平 王程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治疗ToyamaⅡb和Ⅲ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17例ToyamaIIb和m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手术切除肿瘤、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并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4~53岁,平均43.6岁。ToyamaⅡb型9例,Ⅲb型8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4例。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min;失血量150~700ml,平均280ml。1例术后即刻出现前臂神经症状加重,予激素及脱水剂治疗3d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随访10~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级,3例改善2级。1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而再次行后路手术切除,其余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ToyamaⅡb和Ⅲb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人路一次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小,瘤体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形肿瘤 颈动脉鞘 Toyama分型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与稳定性的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秋发 原林 +6 位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刘利乐 朱一平 王麓山 姚女兆 全必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或/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按计划进行定期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或/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按计划进行定期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手术前后颈椎的动力位X线片分析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并结合病人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效果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手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2分,术后平均为15.5分;手术节段前屈后伸术前运动范围12.8°±5.7°,术后11.2°±5.4°;邻近间隙术前屈伸运动范围11.9°±5.8°,术后11.4°±4.9°。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既可保持手术节段颈椎稳定,又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 运动范围 置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