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障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宁华 顾新 +15 位作者 周谋望 谢欲晓 潘钰 黄真 公维军 王启宁 王荣丽 李雪迎 刘若琳 江山 刘小燮 甄巧霞 周志浩 施杰洪 刘芷忻 郭兴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与工程学及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组反复讨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做出了临床推荐,旨在为轮椅依赖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康复诊疗与智能化辅具决策相结合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躯干控制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刘翠 甄巧霞 +3 位作者 王平 苏源 刘爱贤 赵殿兰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活动度指标、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ADLs和WHOQOL-100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指标、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ADLs和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增强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的灵活度,促进身体平衡的建立,进一步强化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有助于为其培养积极的生活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下载PDF
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婷 甄巧霞 +2 位作者 蒋瀛萱 王璐怡 薛翠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干预。比较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个人掌控感、重返工作能力、心理情绪。结果2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MMSE、FMA、ADL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个人掌控感量表(PMS)、中文版工作能力支持量表(WS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MS、WSS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在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中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认知、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灵鼓康复训练 音乐疗法 脑卒中 行为记忆障碍 个人掌控感 重返工作能力
下载PDF
不同方式shaker训练过程中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差异
4
作者 李珍珍 甄巧霞 +1 位作者 陈可可 方伯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91-3797,共7页
背景:Shaker训练可增强舌骨肌群的收缩力,对口咽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Shaker训练应通过颈前部主要发力以达到训练舌骨肌群的目的,但患者常因疲劳易导致腹部发力代偿,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目... 背景:Shaker训练可增强舌骨肌群的收缩力,对口咽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Shaker训练应通过颈前部主要发力以达到训练舌骨肌群的目的,但患者常因疲劳易导致腹部发力代偿,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男10名、女10名),平均年龄为(26.8±3.4)岁。使其按照顺序分别采用颈前部与腹部主要发力进行shaker训练的等长运动,同时实时采集舌骨上、下肌群及腹直肌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在训练结束后采用Borg自觉疲劳量表对每种发力方式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后,计算舌骨上、下肌群和腹直肌在60 s运动窗口内的峰值振幅和/或平均振幅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种发力方式所对应主观疲劳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腹部发力所对应腹直肌平均振幅值高于颈部发力(P<0.05);②两种发力方式相比,舌骨上肌群的平均振幅、峰值振幅以及舌骨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峰值振幅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Borg自觉疲劳量表评分在两种发力方式之间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③结果提示,不同发力方式(颈前部和腹部)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且疲劳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shaker训练 表面肌电图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腹直肌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5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齐琳 甄巧霞 +1 位作者 刘翠 刘爱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3-976,共4页
目的 探讨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不进行其他处理的作为模型对照(Con)组,使用不同浓度(0.31、0.62、1.25 mg/L)的辛芍组方处理建... 目的 探讨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不进行其他处理的作为模型对照(Con)组,使用不同浓度(0.31、0.62、1.25 mg/L)的辛芍组方处理建模后的HT22细胞,作为0.31 mg/L组、0.62 mg/L组、1.25 mg/L组。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作为正常(Normal)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P62)、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体数量。结果 与Normal组比较,Con组细胞OD值显著降低,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升高,CAT、SOD活性显著降低,LC3Ⅱ蛋白表达和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Con组比较,0.31、0.62、1.25 mg/L辛芍组方组细胞OD值显著升高,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CAT、SOD活性显著升高,LC3Ⅱ蛋白表达和自噬小体数量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HIF-1α蛋白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 辛芍组方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并抑制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芍组方 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 神经细胞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自噬
下载PDF
38例运动相关脊髓损伤的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甄巧霞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调查运动相关脊髓损伤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致伤原因为运动相关脊髓损伤38例病例。结果男性占84.2%,年龄5~58岁,平均23.4岁,跳水是运动损伤中最多的运动项目(73.7%)。2例无骨折,1例为腰椎骨折,其余为颈... 目的调查运动相关脊髓损伤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致伤原因为运动相关脊髓损伤38例病例。结果男性占84.2%,年龄5~58岁,平均23.4岁,跳水是运动损伤中最多的运动项目(73.7%)。2例无骨折,1例为腰椎骨折,其余为颈椎骨折,其中爆裂骨折占57.9%,骨折脱位占18.4%。完全性脊髓损伤占47.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占52.8%。运动员占10.5%,学生占31.6%。结论运动相关脊髓损伤可以发生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大多为少年、青壮年,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预防运动所致脊髓损伤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相关脊髓损伤 原因 表现
下载PDF
偏瘫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甄巧霞 刘爱贤 齐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偏瘫后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偏瘫后肩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神经康复中心住院患者,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1~3期30例为组1,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4~6期30例为组2,统... 目的回顾性研究偏瘫后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偏瘫后肩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神经康复中心住院患者,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1~3期30例为组1,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4~6期30例为组2,统计两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肩痛,肩痛发生时间,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性质(活动性和静息性),入院和出院上肢Fugl-meyer评分,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磁共振结果,肩痛治疗方法,治疗后疼痛程度(VAS),有无诱因。结果组1有15例,组2有7例肩痛患者,组1和组2肩痛均发生在脑卒中痉挛期组1肩痛的发病率高于组2(P=0.03<0.05);22例肩痛患者中,组1和组2肩痛程度(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05);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组1和组2不恰当器械运动和牵拉等诱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05)。所有肩痛患者均有主被动活动受限,并有被动活动过程中疼痛,以肩前屈、外旋、外展疼痛为著。肩关节磁共振结果:100%有肩袖损伤,冈上肌腱、肩胛下肌腱异常信号,86%有肩峰下滑囊异常信号。结论肩关节疼痛出现在脑卒中痉挛期,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呈明确相关性。脑卒中后过度训练、不恰当训练是肩痛诱因,而分离运动不充分、肩关节周围肌张力不平衡是肩痛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肩袖损伤
下载PDF
早中期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的平衡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甄巧霞 刘翠 +3 位作者 齐琳 闫红娇 王丛笑 方伯言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早中期平衡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小于75岁、认知初筛正常的临床确诊的早中期〔改良Hohen&Yahr(H-Y)分期1~3期〕原发性PD患者75例,纳入前已在神经内科接受专病医师规范化药物治疗。采集...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早中期平衡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小于75岁、认知初筛正常的临床确诊的早中期〔改良Hohen&Yahr(H-Y)分期1~3期〕原发性PD患者75例,纳入前已在神经内科接受专病医师规范化药物治疗。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H-Y分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第二部分(MDS-UPDRS-Ⅱ)、第三部分(MDS-UPDRS-Ⅲ)分值(MDS-UPDRS-Ⅱ、Ⅲ评分确定PD运动亚型,MDS-UPDRS-Ⅲ评分评估PD运动功能)等。根据PD患者运动症状分型分为震颤为主型(tremor dominant,TD)、姿势不稳/步态异常亚型(postural instability/gait difficulty,PIGD)和混合型(indeterminate patients)。选择TD亚型和PIGD亚型患者,分别在服抗PD药物状态下使用仪器评定其静态和动态平衡定量参数,使用Berg平衡量表观察PD患者功能性活动以评估动静态平衡,比较两组患者静态和动态定量平衡参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共55例进入研究,其中TD亚型23例、PIGD亚型32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改良H-Y分期、MDS-UPDRS-Ⅲ和LE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PIGD亚型较TD亚型的一字站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平均运动速度均值明显增大〔4.50(3.66,5.49)cm/s比3.60(3.07,4.29)cm/s,Z=-2.691,P=0.009〕;单腿站测试时,PIGD亚型较TD亚型COP平均运动速度增快〔6.51(4.74,6.95)cm/s比6.08(4.65,9.52)cm/s,Z=-2.103,P=0.035〕,PIGD亚型的COP运动椭圆面积、运动轨迹长度、双足站立时COP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较TD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平衡测试参数和Berg平衡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IGD亚型较TD亚型静态平衡功能下降。定量平衡测试对早中期PD患者平衡障碍评定较Berg平衡量表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亚型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钰 郄淑燕 +5 位作者 刘畅 甄巧霞 刘晓磊 丁永红 杨等 邰志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s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SCIM)。治疗后随访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MS、10 m步行速度、SCIM均有改善(P〈0.05),随访2周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提高(P〈0.05);对照组随访2周与治疗前比较SCIM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EMS改善更多,随访2周LEMS仍优于对照组(P〈0.05);MA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和SCIM治疗后及随访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MS可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 步行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及对BBS、FM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齐琳 甄巧霞 +2 位作者 刘翠 闫红娇 刘爱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行IRR治疗,联合组行SLAI联合IRR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及前动脉(ACA)等颅内血管平均血液流速、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为(41.69±4.35)、(61.97±6.33)、(50.06±5.22)cm/s,均高于对照组[(37.85±3.89)、(57.75±5.98)、(45.64±4.7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为(51.97±5.32)、(53.89±5.52)、(30.98±3.27)分,均高于对照组[(47.29±4.94)、(46.97±4.90)、(26.86±2.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AI联合IRR治疗SH可改善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 智能康复机器人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翠 甄巧霞 +2 位作者 齐琳 王平 刘爱贤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促进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治... 目的:研究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促进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感染中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两组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水平;两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评分,治疗8周后的肺炎改善、误吸发生及拔除气管套管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肺炎改善、拔除气管套管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χ^(2)=9.774,χ^(2)=7.954;P<0.05),误吸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全血WBC、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t=1.063;P<0.05);两组MIP、PI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1,t=0.224;P<0.05);两组ADL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经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治疗后,其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康复训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气管切开术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康复
下载PDF
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与上肢运动功能关系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华 郭龙军 +3 位作者 郄淑燕 米立新 王璐怡 甄巧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卒中患者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损伤情况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5年7月住院脑卒中患者18例接受DTI,并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和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进行评分,比较病灶侧与健侧基底...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卒中患者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损伤情况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5年7月住院脑卒中患者18例接受DTI,并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和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进行评分,比较病灶侧与健侧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FA),对病灶侧FA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FA显著小于健侧(t=-21.09,P〈0.001)。患侧FA与Fugl-Meyer评分正相关(r=0.570,P〈0.05),与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正相关(r=0.509,P〈0.05)。结论脑卒中后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受损,损伤程度与上肢运动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愈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翠 刘爱贤 +1 位作者 甄巧霞 齐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失语患者康复愈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失语患者康复愈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组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语言功能。结果: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症后,患者的失语商和阅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的自发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言语康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言语康复 经颅磁刺激治疗 失语 康复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翠 刘爱贤 +1 位作者 甄巧霞 齐琳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2期1237-1238,124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7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7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0.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DVT发生率,提示康复训练在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脑卒中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实验用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的设计及应用
16
作者 姜树东 洪毅 +3 位作者 白金柱 张军卫 甄巧霞 李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损伤模型,每种脊髓损伤模型都有其适应范围及不足之处。目的:设计并制造实验用大鼠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并在大鼠脊髓损伤实验中验证仪器的使用效果。方法:设计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的图纸,并按...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损伤模型,每种脊髓损伤模型都有其适应范围及不足之处。目的:设计并制造实验用大鼠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并在大鼠脊髓损伤实验中验证仪器的使用效果。方法:设计脊髓腹侧损伤撞击器的图纸,并按图纸组装成成品;应用该仪器制作SD大鼠脊髓腹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中度损伤组用23V电压的打击力量,重度损伤组用25V电压打击力量,对照组在安装撞击钩后,不实施打击。结果与结论:重度损伤组BBB评分明显低于中度损伤组(P<0.001)。BBB评分与脊髓残留组织呈线性相关(P<0.001),23V电压力量30%的脊髓变形率可以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25V电压力量61%的脊髓变形率可以制作重度脊髓损伤模型。证实实验设计的脊髓腹侧损伤仪器能够制作大鼠脊髓腹侧中、重度损伤模型,损伤力量大小方便可控,脊髓形变可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仪器 脊髓损伤 大鼠 动物模型 BBB评分
下载PDF
《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康复方案解读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伟 公维军 +4 位作者 高磊 甄巧霞 张巧荣 郄淑燕 方伯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4-620,共7页
本文对《欧洲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指南》进行解读,介绍循证医学证据下帕金森病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及物理治疗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物理治疗 康复 指南 解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5
18
作者 关利利 刘爱贤 +1 位作者 莫林宏 甄巧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脑卒中后认...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治疗完成后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认知功能的成套测验(LOTCA)检测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认知功能的成套测验(LOT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认知障碍/病因学 认知障碍/治疗 认知障碍/康复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19
作者 刘翠 李蕊 +2 位作者 甄巧霞 齐琳 刘爱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1244-1247,1215,共5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在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SCI患者。按...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在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治疗联合tDCS),观察组(n=50,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对比两组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相比,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更高,潜伏期更低;波幅更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tDCS治疗PSC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刺 经颅直流电刺激 神经损伤 事件相关电位P300 认知障碍 脑卒中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甄巧霞 刘爱贤 +2 位作者 郄淑燕 薛翠萍 张黎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5-857,共3页
单侧忽略是继发于大脑半球损伤后的一种常见的,有时长时间存在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右脑损伤后,主要表现是对损伤对侧空间不能觉察或作出正确反应。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直流电刺激 临床研究 训练治疗 认知 脑损伤后 大脑半球 单侧忽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