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吸浆虫主效QTL功能标记的开发
1
作者 王玲 耿妙苗 +3 位作者 田嘉豪 刘桂茹 王伊瑾 王睿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提高抗麦红吸浆虫的选择效率和实现抗虫性与其它性状的聚合,本研究在前期定位基础上,对抗虫主效QTL(QSm.hbau-4A)3.4 Mb的候选目标区间内的序列差...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提高抗麦红吸浆虫的选择效率和实现抗虫性与其它性状的聚合,本研究在前期定位基础上,对抗虫主效QTL(QSm.hbau-4A)3.4 Mb的候选目标区间内的序列差异进行开发和标记设计,并检测了标记在不同遗传背景材料间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在目标区间内存在371个SSR位点和3处插入缺失(InDel),据此开发出5个多态性标记。这些标记在由近等基因系构建的F2单株间的分型结果与相应品系的抗虫性符合程度约为90%左右。其中,标记Xcg116在检测到具有4AL抗虫主效位点QSm.hbau-4A的可能性超过80%(80%~88.89%);In1在不同抗性品种中的平均检测效率为67%左右(67.39%~70.97%)。研究认为Xcg116和In1这2个标记可用于对携带QSm.hbau-4A位点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吸浆虫抗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红吸浆虫 SSR标记 INDEL标记 标记开发
下载PDF
基于企业视角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
2
作者 杨帆 胡吉祥 +1 位作者 冯燕飞 田嘉豪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工业4.0时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数据成为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数据的增多和使用的深入,工业领域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人为疏忽等安全风险正在威胁... 工业4.0时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数据成为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数据的增多和使用的深入,工业领域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人为疏忽等安全风险正在威胁着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通过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能够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预防风险,以维护工业生产的安全与平稳。经过实践,所提供的适合于企业实际需要的评估手段,切实帮助企业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促进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领域 数据安全 风险评估 管理体系
下载PDF
油茶壳基活性炭的微波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被引量:4
3
作者 程之宽 喻清 +4 位作者 张攀 杨发光 田嘉豪 宋子贺 李照鹏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以油茶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活化制备油茶壳基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探究了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浸渍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铀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 以油茶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活化制备油茶壳基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探究了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浸渍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铀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油茶壳基活性炭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铀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00 W的微波功率,当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为300 g/L,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辐照时间为90 s时,所制得油茶壳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769.9 mg/g;在溶液pH=6、初始铀质量浓度为5 mg/L、油茶壳基活性炭投加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6 h时,油茶壳基活性炭对铀的吸附率为98.75%,铀的吸附量为4.94 mg/g。油茶壳基活性炭对U(Ⅵ)的吸附是一种以物理吸附、活性炭表面的-COOH、-OH等官能团与铀酰离子的络合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微波 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等级保护2.0中渗透测试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嘉豪 胡吉祥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1-12,共2页
等保2.0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的网络安全标准,旨在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其中包括渗透测试内容。渗透测试是指企业的信息安全测试,可以确保网络、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安全性。渗透测试就是测试人员使用攻击手段,模拟黑客的攻击方式... 等保2.0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的网络安全标准,旨在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其中包括渗透测试内容。渗透测试是指企业的信息安全测试,可以确保网络、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安全性。渗透测试就是测试人员使用攻击手段,模拟黑客的攻击方式,以达到及时发现的漏洞,分析和评估漏洞的危害度,提供针对漏洞及时、有效的修复方案,使信息、业务在网络中得到保护。本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等保2.0中的渗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保2.0 渗透测试
原文传递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工程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嘉豪 胡吉祥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2期45-46,共2页
近年来,由于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也已经来临,黑客们利用个人的技术弱点损害了人民的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事例也呈现出增多乃至扩散的态势,本篇文章从什么才是社会工程学说起,剖析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类型,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以... 近年来,由于新科技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也已经来临,黑客们利用个人的技术弱点损害了人民的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事例也呈现出增多乃至扩散的态势,本篇文章从什么才是社会工程学说起,剖析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类型,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以期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工程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工程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特征的密码技术研究
6
作者 田嘉豪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8期17-19,共3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其应用都被认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获取和提供得到许多授权的服务,如何正确地辨认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保障其信息安全无疑是当今社会信息化进步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生... 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其应用都被认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获取和提供得到许多授权的服务,如何正确地辨认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保障其信息安全无疑是当今社会信息化进步时代的一个重大挑战。生物特征由于它的稳定性、方便性被广泛地认识和深入地研究,并且由于它的便捷、无法抵赖、难以假设或者伪造等许多传统的密码科学所未能达到的优点逐步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存在人类的应用生物学领域特征密码识别分析技术和特征密码信息管理系统实际化和应用的逐步发展深入,也已经爆发了一些安全危机,因为这些存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特征密码信息被秘密揭示揭露出来都可能是永远、不可逆的,每个人都害怕,这是因为他们就是特征密码本身。大多人几乎不会有可能随意地修改自己的指纹、长相、声音、乃至于DNA,也就是说,对于信息的随意滥用者而言"一次窃取,永久有效"。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将先进的生物特征与密码技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先进的生物特征密码技术,即利用先进的生物特征密码技术和先进的密码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新兴技术。生物特征密码技术不但可以安全地保护个人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避免被泄露的危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能够有效地解决对各种物品或者实体进行的数字身份验证与隐藏的私密信息加密等安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密码技术
原文传递
面向Web应用的SQL注入攻击与防御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吉祥 田嘉豪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0期19-20,共2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Web应用面临的攻击方式在与日俱增。SQL注入漏洞作为Web应用的常见漏洞之一,时刻威胁着Web应用和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攻击者可以通过SQL注入漏洞盗取用户和数据库的数据信息,甚至完全控制服务器,给稳定的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Web应用面临的攻击方式在与日俱增。SQL注入漏洞作为Web应用的常见漏洞之一,时刻威胁着Web应用和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攻击者可以通过SQL注入漏洞盗取用户和数据库的数据信息,甚至完全控制服务器,给稳定的网络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本文阐述了SQL注入攻击的原理与分类,提出防范SQL注入的安全措施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安全 SQL注入 网络安全防护
原文传递
浅谈Web应用的文件包含漏洞与防护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京 田嘉豪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8期5-5,共1页
随着网络Web2.0、网络移动社交等一系列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网络产品的不断出现,基于Web网络环境下的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政府在投入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铺设在Web平台上。Web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 随着网络Web2.0、网络移动社交等一系列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网络产品的不断出现,基于Web网络环境下的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政府在投入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都铺设在Web平台上。Web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深人们对其的依赖,也吸引了互联网黑客的注意。由于Web应用能够让任何登录互联网的人访问,所以这些Web应用程序就成了大量黑客攻击的目标,Web安全威胁态势逐步升级。为了得到Web服务器的控制权限并开展攻击活动,互联网黑客利用各类Web漏洞进行网站篡改、数据窃取,更有甚者为了控制网站或服务器,插入恶意代码,对人民财产和公众利益造成严重侵害。如今,学习、挖掘及防范Web应用安全漏洞已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安全 文件包含 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