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侵蚀REE示踪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61
1
作者 田均良 周佩华 +4 位作者 刘普灵 吴普特 郑世清 李雅琦 武春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27,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研究土壤侵蚀的新方法——稀土元素(REE)示踪法;讨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REE施加量计算、实验技术及应用前景。人工降雨小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用于精确测定不同地形部位侵蚀量,其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5%,并... 文中提出了一种研究土壤侵蚀的新方法——稀土元素(REE)示踪法;讨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REE施加量计算、实验技术及应用前景。人工降雨小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用于精确测定不同地形部位侵蚀量,其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5%,并可揭示降雨侵蚀过程不同地形部位侵蚀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示踪法 土壤侵蚀 REE
下载PDF
西藏高原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均良 刘普灵 +2 位作者 李雅琦 琚彤军 张梅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3,共7页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土壤 植物系统 元素分布
下载PDF
中国黄土元素背景值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田均良 李雅琦 陈代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的元素背景值具有三维的分异特征,黄土的质地及沉积的生物气候环境黄土是影响背景值分异的主要因素。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元素背景值 分异规律 中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含量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均良 李雅琦 +2 位作者 黄义端 李槟 刘普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3,共7页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常量、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基本上保留了黄土母质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土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选沉降规律和土壤发生的生...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常量、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基本上保留了黄土母质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土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选沉降规律和土壤发生的生物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这一研究也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元素 地球化学 地域分异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和元素背景值的垂直分异现象 被引量:6
5
作者 田均良 黄义端 李雅琦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6-62,共7页
在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按A、B、C三个发生层次采样,这对于全国背景值的统计运算及统计单元间的比较,无可置疑,是正确的。但若深入研究区域性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形式、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实事证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学... 在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按A、B、C三个发生层次采样,这对于全国背景值的统计运算及统计单元间的比较,无可置疑,是正确的。但若深入研究区域性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形式、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实事证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学特征,更详细地划分发生层次,逐层采样,不但更有利于准确划分A、B层的界限,而且对于揭示背景值分异的实质——在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也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以黄土高原五个主要土类(含亚类)为例,按照土壤发生层次,讨论土壤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元素背景值垂直分异与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发生学 自然本底值 元素
下载PDF
治理水土流失 再造山川秀美延安——对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中落实总理指示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34
6
作者 田均良 刘普灵 +3 位作者 张翼 李宏平 高可兴 贺晓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4-9,163,共7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的现状 ,进一步理解在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 ,朱钅容基总理有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指示的重要意义。并以延安 6 5 0 km2 山川秀美示范区建设为例 ,探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阶段、目标。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流失 延安 林草植被营建模式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现存问题及有关建议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均良 刘国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5,78,共4页
由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区域广阔,推进迅速,实施经验欠缺,因此目前存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有序推进不力,造林成活率低,科技支撑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谨提出建议如下:(1)明... 由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区域广阔,推进迅速,实施经验欠缺,因此目前存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有序推进不力,造林成活率低,科技支撑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谨提出建议如下:(1)明确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正确定位;(2)增强退耕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实施综合治理的政策可操作性;(3)加大配套措施实施力度,确保退耕成果不反弹;(4)国家应明确政策,支持封禁,促进植被自然恢复;(5)重视粮食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现状 问题 建议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剖面元素相对迁移强度初探 被引量:7
8
作者 田均良 刘普灵 李雅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51-55,共5页
黄土高原土壤剖面元素相对迁移强度初探田均良,刘普灵,李雅琦(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近年来,随着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对土壤化学元素的研究,已由过去熟悉的常量... 黄土高原土壤剖面元素相对迁移强度初探田均良,刘普灵,李雅琦(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近年来,随着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对土壤化学元素的研究,已由过去熟悉的常量元素,作物营养元素逐步拓宽至其它生命元素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 营养元素 迁移强度
下载PDF
侵蚀泥沙坡面沉积研究初报 被引量:18
9
作者 田均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57-63,共7页
利用元素示踪法的优点,对坡面侵蚀土体的颗粒在坡面上的运移、沉积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野外全坡面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侵蚀泥沙在坡面沉积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沉积对利用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利用元素示踪法的优点,对坡面侵蚀土体的颗粒在坡面上的运移、沉积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野外全坡面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侵蚀泥沙在坡面沉积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沉积对利用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示踪方法在坡面、沟道侵蚀泥沙的沉积研究中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泥沙 沉积
下载PDF
西部开发 科技先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均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科学技术 西部开发
下载PDF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遵从自然规律——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均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年第4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规律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下载PDF
利用土壤背景值研究土壤铅砷环境监测基准
12
作者 田均良 李雅琦 张梅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7-49,共3页
1.我国土壤铅的环境背景值应用1.1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值应用举例:在黄土区布设的64个剖面点,均远离城镇和工矿点.土样分析数据利用Ti或Hf作参比元素进行富集系数计算,富集系数都小于1.2,没出现土样污染现象.所有剖面的母质都是风成黄土... 1.我国土壤铅的环境背景值应用1.1 区域性土壤环境背景值应用举例:在黄土区布设的64个剖面点,均远离城镇和工矿点.土样分析数据利用Ti或Hf作参比元素进行富集系数计算,富集系数都小于1.2,没出现土样污染现象.所有剖面的母质都是风成黄土,随机分布于三个黄土带(砂黄土、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背景值 土壤铅 黄土区 土壤背景值 环境监测 土壤砷 统计单元 母质 铅含量 土壤基本性质
下载PDF
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定量评价 被引量:34
13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3 位作者 田均良 薛萐 翟胜 王国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19-2228,共10页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丘陵区侵蚀环境下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在分析侵蚀环境下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支持、社会经济人文影响和生态综合功能3个方面,选择17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了一套适合...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丘陵区侵蚀环境下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在分析侵蚀环境下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支持、社会经济人文影响和生态综合功能3个方面,选择17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的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分析研究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动态,结果表明,该环境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1985年的0.370增大到2003年的0.573),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运用通经分析对该环境小流域系统健康进行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建设对策和建议,为该环境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定量评价 小流域 侵蚀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景观多样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58
14
作者 王晓燕 徐志高 +1 位作者 杨明义 田均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3-277,共5页
以纸坊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获得计算景观多样性的有关参数 ,运用斑块大小及数量、平均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聚集度等指标 ,对黄土高原小流域 4 0年来景观多样性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4 0年... 以纸坊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获得计算景观多样性的有关参数 ,运用斑块大小及数量、平均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聚集度等指标 ,对黄土高原小流域 4 0年来景观多样性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4 0年来 ,在以人类活动干预和植被内源演替为主要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 ,该流域斑块总数增加 ,旱地基质逐渐被林地、草地等其它景观基质所取代 ,景观格局趋于破碎 ,景观类型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 ,且后 2 0年景观多样性的变化幅度远远大于前 2 0年的变化幅度 .目前流域已经由195 8年以旱地为基质的高度均质化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化为与当地地带性景观相适应的以草地和林地为基质的高度异质化的景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多样性 动态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9
15
作者 徐学选 张北赢 田均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2,共7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的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逐渐富集δD和δ^18O,且δ^18O富集速度高于δD,由D和^18O的蒸发分馏差异所致,可利用各类水体的δD和δ^18O变化情况甄别水体之间的水量转化;土壤水δD和δ^18O剖面在200cm深度处出现低值区,应是降水补给到达该深度且土壤蒸发影响逐渐衰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200cm以下逐渐升高则因为降水补给影响逐渐降低、土壤水本底同位素影响增强所致。由于380~400cm深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因此认为降水-地下水的转化存在,降水补给泉水的滞后期小于35d。而对井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以及土壤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降水线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 实验研究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1 位作者 沈洪泉 刘普灵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1-628,共8页
生态重建模式是协调生态脆弱地区人地关系的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总称。作者在按模式总体特征、生态重建规模、投资需求及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方法讨论和筛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黄土丘陵区为例,总结了“赈济退耕”、“梯田退耕”和“坝系... 生态重建模式是协调生态脆弱地区人地关系的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总称。作者在按模式总体特征、生态重建规模、投资需求及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方法讨论和筛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黄土丘陵区为例,总结了“赈济退耕”、“梯田退耕”和“坝系根治”3种模式的基本特征,计算了不同模式下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关于退耕、新修梯田、园地扩建、建坝淤地以及林草植被恢复等的规模和投资需求额度,分析了各模式下的生态重建效益。结果表明:“梯田退耕”可作为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模式,目前正在实施的“赈济退耕”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坝系根治”在局部区域可作为辅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生态重建模式 评价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7Be示踪坡耕地次降雨细沟与细沟间侵蚀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刚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3,共7页
对于坡面细沟与细沟间侵蚀过程的了解是建立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但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7Be示踪技术并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考虑坡脚沉积作用,研究了25°坡耕地径流小区次降雨过程中细沟与细沟间侵蚀动态。结果表明:根... 对于坡面细沟与细沟间侵蚀过程的了解是建立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但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7Be示踪技术并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考虑坡脚沉积作用,研究了25°坡耕地径流小区次降雨过程中细沟与细沟间侵蚀动态。结果表明:根据流出径流小区泥沙7Be含量变化计算坡面明显细沟出现时间,由于坡脚沉积作用使得A、B两试验小区这一时间比实际细沟出现分别延迟了45min和11min;根据坡面-侵蚀泥沙中7Be总量守恒和泥沙质量平衡原理,坡面细沟间侵蚀及细沟侵蚀在坡面总侵蚀、坡脚沉积区泥沙及流出径流小区泥沙中的比例被定量区分开;总体上,细沟间侵蚀量在径流泥沙中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细沟侵蚀量逐渐增加。两试验小区中7Be示踪计算坡面细沟侵蚀量和坡脚沉积量与实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均较小,因此7Be示踪技术可以对土壤侵蚀进行较为准确地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间侵蚀 细沟侵蚀 沉积 7Be示踪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1 位作者 刘普灵 徐学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25,共5页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不同作物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坡度是影响径流和泥沙产生的重要因素,产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坡度15°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对质变点;地形高程和坡向对产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地形分异 WIN-YIELD软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制定我国土壤环境标准(汞、镉、铅和砷)的探讨 被引量:67
19
作者 吴燕玉 周启星 田均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本文依据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在提出土壤环境标准制定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对Hg、Cd、Pb和As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功能分区可包括:(1)自然保护区或“清洁”无污染区;(2)农牧区;(3)森林... 本文依据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在提出土壤环境标准制定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对Hg、Cd、Pb和As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功能分区可包括:(1)自然保护区或“清洁”无污染区;(2)农牧区;(3)森林区;(4)城市区、废物处置区和工矿区。其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汞为0.10、0.20、0.50和1.00mg/kg;镉为0.15、0.30、0.50和1.00mg/kg;铅为30、60、100和300mg/kg;砷为15、20、27和30(砂土区除外)mg/kg,并论证这些标准值在全国应用的可能性。为全国土壤质量的宏观管理与控制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标准 土壤生态效应 重金属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稀土元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周佩华 田均良 +4 位作者 刘普灵 郑世清 吴普特 武春龙 李雅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2-9,共8页
提出了一种研究土壤侵蚀的新方法—稀土元素示踪法。该法通过多种稀土元素示踪,可以观测任一所给走坡段次暴雨的侵蚀量和沉积量,因而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定量分析、特殊地形部位的土壤侵蚀以及小流域泥沙来源等研究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示踪法 土壤侵蚀 分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