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在单胃动物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田晖艳 王学东 +1 位作者 谭斌 周晓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益生菌作为无毒、无残留和无抗药性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之一。相对于其他益生菌,酵母菌具有耐受细菌类抗生素和适应动物体环境温度等多种独特优点。阐述酵母益生菌在单胃动物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在单胃动物中,酵... 益生菌作为无毒、无残留和无抗药性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之一。相对于其他益生菌,酵母菌具有耐受细菌类抗生素和适应动物体环境温度等多种独特优点。阐述酵母益生菌在单胃动物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在单胃动物中,酵母菌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胃肠道内微生物生长,竞争性排斥肠道病原菌,提供营养物质与未知生长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因此,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酵母益生菌在单胃动物中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酵母菌 单胃动物 生长性能 免疫
下载PDF
猪肠道酵母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晖艳 王学东 +1 位作者 谭斌 周晓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43,共3页
试验对来自于湖北不同地区的健康成年猪进行初步探究,分离提纯30株酵母菌,通过形态学及生理学鉴定,将这30株菌归属,从而了解健康成年猪的肠道中主要有哪几个属的酵母菌,为原籍酵母益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分离提纯 酵母菌 猪肠道 鉴定 开发利用 生理学 形态学 益生菌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晖艳 刘羽 +5 位作者 黄姣祺 谢凤欣 黄国荣 廖璞 府伟灵 张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21-3028,共8页
核酸是生命最基本的遗传物质,开展核酸分子诊断对促进人类健康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制样简单、水的干扰小、非侵入、实时检测等优点,在核酸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精准分子... 核酸是生命最基本的遗传物质,开展核酸分子诊断对促进人类健康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制样简单、水的干扰小、非侵入、实时检测等优点,在核酸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精准分子诊断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该研究立足于临床检验应用的角度,简要阐述了SERS技术原理及SERS增强理论,重点介绍了SERS在核酸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传统的非标记型检测方法是直接检测靶核酸的拉曼信号,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不能满足检测要求。在标记型SERS核酸检测技术中,充分利用SERS的“指纹图谱”分析优势,以DNA探针的方式将拉曼活性分子与靶核酸连接,通过对DNA探针上拉曼活性分子信号变化的检测和分析,可实现对靶核酸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达到可控度及稳定性好的高通量检测目的,提高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按照不同的拉曼信号放大方式,SERS标记型核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夹心法”、“信号开关法”及链式杂交反应信号放大法,特别以夹心法检测策略的灵敏度最高。已有研究表明SERS在DNA/RNA检测应用中可克服传统方法对样本要求高、耗时等缺点,实现灵敏快速的检测分析,为核酸分子的实时快速检测及临床疾病的实时精准诊断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同时,指出了SERS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1)拉曼活性分子与纳米颗粒的结合稳定性差,较难实现大规模生产重现性能好、可长期稳定储存的高灵敏度SERS探针;(2)临床生物样本成分复杂,对SERS检测信号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选择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非常重要;(3)研究高灵敏、易操作、低成本的拉曼光谱仪是将SERS技术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的关键。随着SERS研究的深入及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发展,SERS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以及整个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为生命科学提供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核酸检测 SERS探针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莉 刘羽 +3 位作者 田晖艳 杨柯 张阳 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近十年来,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太赫兹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一种全新的、无标记的、非侵入的检测方法。与此同时,太赫兹辐射的安全性问题变得越发紧迫。该文重点总结了太赫兹辐射... 近十年来,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太赫兹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一种全新的、无标记的、非侵入的检测方法。与此同时,太赫兹辐射的安全性问题变得越发紧迫。该文重点总结了太赫兹辐射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层次的生物学效应,对比总结了太赫兹不同频率、强度、时间条件下的生物学效应,并讨论了为加快太赫兹技术的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努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辐射 生物医学应用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检验组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伟 张阳 +2 位作者 黄姣祺 田晖艳 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随着多组学时代的到来,检验组学这一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检验组学是综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的检验数据结果,并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各个组学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整合的多领... 随着多组学时代的到来,检验组学这一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检验组学是综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组学的检验数据结果,并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各个组学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整合的多领域交叉学科。通过大数据、高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得到更加精准的病理指标置信区间,完善疾病的早期预警诊断体系,形成个体化的生物医学信息库,以满足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要求。尽管检验组学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检验组学将会成为临床检验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组学 临床检验数据 大数据分析 多组学整合
下载PDF
脑卒中出血转化的风险评估与实验室辅助诊断
6
作者 谢凤欣 靳伟东 +3 位作者 张东云 田晖艳 府伟灵(综述) 张阳(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2406-2410,共5页
溶栓和抗凝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常规治疗策略,然而由于个体间用药剂量的差异,用药剂量不当可导致严重的脑出血风险。如何精准地使用抗凝药物剂量来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一直是困扰溶栓治疗的战略难题。出血转化作为静脉溶栓后... 溶栓和抗凝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常规治疗策略,然而由于个体间用药剂量的差异,用药剂量不当可导致严重的脑出血风险。如何精准地使用抗凝药物剂量来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一直是困扰溶栓治疗的战略难题。出血转化作为静脉溶栓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能够影响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提前进行患者出血转化的风险预测,并提供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精准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该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脑卒中出血转化的高危因素、常规实验室诊断、基因多态性分子诊断、出血易感基因以及相关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脑卒中的精准诊疗与出血转化的实验室预警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出血转化 静脉溶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常用防腐剂在生切面防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学东 张艳玲 +1 位作者 张庆花 田晖艳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0,共4页
研究常用防腐保鲜剂在延长生切面保质期上的效果。结果显示,化学保鲜剂酒精、双乙酸钠、丙酸钙和丙二醇的组合对延长生切面保质期效果良好(28℃下保质期超过22 d),但鉴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研究结果仅作为理论参考。在GB-2760范围内... 研究常用防腐保鲜剂在延长生切面保质期上的效果。结果显示,化学保鲜剂酒精、双乙酸钠、丙酸钙和丙二醇的组合对延长生切面保质期效果良好(28℃下保质期超过22 d),但鉴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研究结果仅作为理论参考。在GB-2760范围内,应用单辛酸甘油酯后生切面的保质期尚不足24h:丙酸钙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及对霉菌的抑菌效果均不及单辛酸甘油酯,故这两种防腐剂仅适合生切面的短期保鲜(24 h内)。天然生物防腐剂中纳他霉素在低用量(0.002%)条件下,对生切面即有较好的防霉效果(28℃下对霉菌抑制期在24 h~48 h间),因而,在作为生切面防霉剂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切面 防腐剂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多色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珂 李梦雅 +4 位作者 田晖艳 黄国荣 谢凤欣 张阳 府伟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核酸滚环扩增(RCA)的简便快速、超灵敏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多重检测。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的高...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核酸滚环扩增(RCA)的简便快速、超灵敏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多重检测。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的高频基因突变位点katG315(AGC➝ACC)、rpoB531(CAC➝TAC)和rpsL43(AAG➝AGG),分别设计锁式探针(padlock probe,PLP)、引物和捕获探针,构建了基于磁珠的固相RCA恒温扩增反应体系,并进行了实验参数的优化。通过多色荧光探针(Cy3/Cy5/ROX)对RCA产物精准捕获与信号放大,实现了对3种突变基因的单管多重检测。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与线性范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同一反应体系中katG315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0.1 nmol/L,rpoB531和rpsL43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50.0 pmol/L和1.0 pmol/L至20.0 pmol/L,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在混合靶标中可精确识别单碱基突变,最低检出限低至1.0 pmol/L;在模拟血清样本的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可达95.0%~105.2%。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恒温扩增型多重检测方法可快速实现3种耐药突变位点的单管多重检测,该技术成本低廉、简便快速、不依赖大型设备,为病原体耐药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荧光 滚环扩增 多重检测
原文传递
数字PCR技术在精准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凤欣 靳伟东 +3 位作者 田晖艳 和海妍 府伟灵 张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数字PCR(dPCR)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绝对定量的技术,该技术将含有DNA模板的反应体系分配到大量独立的反应单元中进行PCR,根据泊松分布和统计阳性信号来计算DNA拷贝数。与传统的qPCR相比,dPCR不依赖于扩增曲线,不受扩增效率的影响,... 数字PCR(dPCR)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绝对定量的技术,该技术将含有DNA模板的反应体系分配到大量独立的反应单元中进行PCR,根据泊松分布和统计阳性信号来计算DNA拷贝数。与传统的qPCR相比,dPCR不依赖于扩增曲线,不受扩增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可以实现绝对定量。本文综述了数字PCR发展历史以及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肿瘤液体活检、产前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病原微生物 肿瘤 临床实验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