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品质及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姚春馨 梁明泰 +3 位作者 刘家迅 王晖 陈霞 田果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6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 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6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Se对子实体柄长和菌盖大小(横径、纵径)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菌盖厚度;随着Se施用水平提高,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硒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子实体重金属含量(As、Cd、Pb、Hg)随Se浓度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线性分析也表明,重金属含量与Se施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施Se增加了子实体多糖、粗蛋白、黄酮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多糖、黄酮含量在Se400处理下最高,总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分别在Se200、Se300处理下最高。HPLC测定分析表明,与CK相比,Se300提高了灵芝酸A、灵芝酸DM、灵芝酸F及灵芝酮三醇为主的三萜酸组分,其总三萜酸含量较其他处理提高2.93%~25.54%。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显示,Se300较CK、Se400相比具有较高的未甲基化位点比例和较低的甲基化位点比例。综上,施用外源硒可促进早期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生物量累积,改善子实体重金属安全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品质,改变DNA甲基化比例,且以300μg/g施用浓度的整体效果最佳,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芝 农艺性状 重金属含量 品质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的菌塘土壤微生态区系特征
2
作者 姚春馨 余萍 +6 位作者 赵廷惠 自正权 王珍 鲁招弟 常艳 罗志强 田果廷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各理化参数高于非菌塘土,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加151.22%)、锰(增加156.38%)、铜(增加105.88%)含量差异极显著,磷、锌、镁含量差异显著。菌塘土壤中主要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非菌塘相比差异极显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细菌类群为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酸杆菌属(Acidipila)、热酸菌属(Acidothermus);优势真菌类群为暗梗单孢霉属(Chloridium)、Sagenomella、Glarea、锁瑚菌科未分类的属unclassified-Clavulinaceae、口蘑属(Trichol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土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金耳有效菌种的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果廷 赵丹丹 赵永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0-1624,共5页
通过培养基配方筛选和接种方法研究,得出金耳有效菌种制备的最佳母种和原种(栽培种)配方,及最佳的制种接种方法——组织块接种法,并总结出金耳有效菌种制备的技术规范。最佳母种配方:马铃薯(去皮)200 g,磷酸二氢钾3 g,蔗糖30 g,硫酸镁1.... 通过培养基配方筛选和接种方法研究,得出金耳有效菌种制备的最佳母种和原种(栽培种)配方,及最佳的制种接种方法——组织块接种法,并总结出金耳有效菌种制备的技术规范。最佳母种配方:马铃薯(去皮)200 g,磷酸二氢钾3 g,蔗糖30 g,硫酸镁1.5 g,琼脂20 g,水1000 mL,pH自然;制备金耳有效优质原种(栽培种)最佳配方:中药渣90%,玉米粉6%,蔗糖2%,磷酸二氢钾1%,石膏1%。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筛选出最好的接种方法为组织块接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菌种制作 技术 规范
下载PDF
金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果廷 陈卫民 +3 位作者 苏开美 柴红梅 李树红 赵永昌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优良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对以稻草、棉籽壳、硬杂木屑、中药渣、阔叶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及配比进行了栽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稻草栽培未能出菇,其它材料均可用于金耳代料栽培,其中89.8%中药渣,8%玉米粉,1%蔗糖,1%... 采用优良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对以稻草、棉籽壳、硬杂木屑、中药渣、阔叶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及配比进行了栽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稻草栽培未能出菇,其它材料均可用于金耳代料栽培,其中89.8%中药渣,8%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0.2%磷酸二氢钾配方的基质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代替栽培 中药渣
下载PDF
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田头菇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果廷 徐学忠 +1 位作者 杨琼芬 徐雨然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原料栽培田头菇 ,同时利用稻草和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田头菇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代料熟料栽培田头菇的培养基配方中 ,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配方A效果最好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的稻草培养基平均增产 80 %以上。利用紫茎...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原料栽培田头菇 ,同时利用稻草和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田头菇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代料熟料栽培田头菇的培养基配方中 ,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配方A效果最好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的稻草培养基平均增产 80 %以上。利用紫茎泽兰鲜草和干草作培养基的单产量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头菇 紫茎泽兰 培养料配方 出菇管理
下载PDF
紫花脸香蘑驯化栽培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田果廷 杨琼芬 徐学忠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试验选用菌龄 35d的紫花脸香蘑新菌株滇LE S0 0 8,混播 ,播种量高于培养料干重的15 %。结果表明 ,最适培养料配方为干鸡粪 4 0 % ,稻草 (麦秸 ) 5 6% ,石膏 1% ,过磷酸钙 1% ,石灰2 %。最佳栽培模式为熟料覆土袋栽法。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 试验选用菌龄 35d的紫花脸香蘑新菌株滇LE S0 0 8,混播 ,播种量高于培养料干重的15 %。结果表明 ,最适培养料配方为干鸡粪 4 0 % ,稻草 (麦秸 ) 5 6% ,石膏 1% ,过磷酸钙 1% ,石灰2 %。最佳栽培模式为熟料覆土袋栽法。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2 5℃ ,出菇期最适温度 2 0~ 2 6℃ ,空气相对湿度 90 %~ 98% ,最适 pH6.5~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脸香蘑 驯化栽培 培养科配方 熟料覆土袋裁法
下载PDF
紫茎泽兰栽培食用菌品种(株系)筛选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果廷 高飞 徐学忠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共2页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对5种食用菌的15个菌株(系)进行栽培试验,同时利用棉子壳作对照进行对比研究,从菌丝生长旺盛、生物转化率和产菇量高、商品性好等三个方面筛选得到平菇15号、金针菇Fv48、柳松茸、香菇261、鸡腿菇Cc-...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对5种食用菌的15个菌株(系)进行栽培试验,同时利用棉子壳作对照进行对比研究,从菌丝生长旺盛、生物转化率和产菇量高、商品性好等三个方面筛选得到平菇15号、金针菇Fv48、柳松茸、香菇261、鸡腿菇Cc-033等5个菌株(系)为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的专用(首选)菌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食用菌 菌株
下载PDF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果廷 徐学忠 张开云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 ,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 ,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 ,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 ;杂木屑和草木灰对...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 ,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 ,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 ,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 ;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原材料要新鲜 ,播种量要大 ,采用混播 ,光照要足 ;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关键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 8kg/m2 以上 ,生物学效率可达4 0 %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大球盖菇 高产栽培技术 温度 湿度 栽培季节
下载PDF
柳松茸滇As-018菌株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果廷 徐学忠 +1 位作者 杨琼芬 徐雨然 《食用菌》 2004年第2期14-15,共2页
柳松茸(Agro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 柳松茸(Agro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对在滇西漾濞采集到多个柳松茸优良标本,用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法得到纯培养(母种).经过多次转接纯化、多代选择,获得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稳定,苔面菌丝浓密粗壮,气生菌丝整齐发达,颜色洁白,生长迅速的柳松茸母种.经过9代的单孢多代连续株选,稳定了柳松茸优良新菌株的栽培特性,编号为柳松茸滇As-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松茸 滇As-018菌株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田头菇杂交种“滇A_3×s”的选育研究
10
作者 田果廷 徐雨然 +1 位作者 杨琼芬 徐学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该项选育研究应用自然生态标记法和酯酶同工酶为遗传标记,选择种性特殊、与现有栽培品种差异较大的滇As 99和常规栽培品种杨树菇3号为亲本材料,应用田头菇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择具有双亲本杂交优势的原生质体杂合子单核体作为受... 该项选育研究应用自然生态标记法和酯酶同工酶为遗传标记,选择种性特殊、与现有栽培品种差异较大的滇As 99和常规栽培品种杨树菇3号为亲本材料,应用田头菇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择具有双亲本杂交优势的原生质体杂合子单核体作为受体亲本,以滇As 99的单核体为供体亲本,进行单孢对称杂交,选育出优良品性稳定和更优于双亲本的杂种第二代(F2)田头菇新品种"滇A3×s"。该菌株酯酶同工酶呈典型的杂合态,菌丝体培养特性与高产亲本杨树菇3号相似,子实体外观、品质和栽培特点与野生驯化种滇As 99相似。该品种平均单产比亲本提高60%~80%,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广,在10℃仍能结菇,耐储运,商品性好,遗传性状稳定,是一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头菇 滇A3×s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姬松茸的栽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果廷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06期94-98,共5页
通过对姬松茸的菌种保存方法,菌种培养基选择,姬松茸的品种比较,姬松茸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培养料选择,原料处理,播种及覆土等诸多技术因素进行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历时3年多,总结出一套适宜昆明地区的姬松茸优质高产稳... 通过对姬松茸的菌种保存方法,菌种培养基选择,姬松茸的品种比较,姬松茸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培养料选择,原料处理,播种及覆土等诸多技术因素进行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历时3年多,总结出一套适宜昆明地区的姬松茸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最高单产达8.92kg/m^2。关键技术是:选姬松茸3号种或姬松茸4号种在4~11月上旬进行露地畦床栽培,培养料选择好N源、适当增加N素含量,栽培料二次发酵,栽培场所采光好,种龄合适播量加大,有效增加菇床边缘面积,pH值8—9。对姬松茸产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测试:粗蛋白质达48.6%,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小鼠白血病和人体肺癌、腺癌有很强的抑制率;活性物质抗癌效果明显。有深入开发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栽培技术 菌种保存 培养基选择 品种比较 栽培季节
下载PDF
鲍鱼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田果廷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10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鲍鱼菇 栽培技术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丹丹 李凌飞 +2 位作者 赵永昌 钱金良 田果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9,F0003,共9页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培养基 人工栽培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序列特征的茶树菇及杨柳田头菇分离物快速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卫民 张小雷 +2 位作者 柴红梅 田果廷 赵永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52-155,共4页
为探寻特异的DNA序列,快速鉴定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其形态上易混淆种,给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提供有效工具。以云南采集到的18个菌株为材料,其中5株为A.aegerita,13个为A.salicacola,并对线粒体小亚基V9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A... 为探寻特异的DNA序列,快速鉴定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其形态上易混淆种,给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提供有效工具。以云南采集到的18个菌株为材料,其中5株为A.aegerita,13个为A.salicacola,并对线粒体小亚基V9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A.aegerita比A.salicacola多1个约50碱基的插入片段,而其他序列组成一致。根据此特点,在插入区筛选到1个特异DraⅠ酶切位点。通过对18个菌株V9区PCR产物进行酶切,发现A.aegeritaV9片段能完全被切开,而A.salicacolaV9片段则为完整。根据此酶切方法,可以高效鉴定A.aegerita及A.salicacola2个近似种,为食用菌遗传及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头菇属 线粒体小亚基 酶切
下载PDF
昆明地区适栽金针菇优良菌株的筛选试验
15
作者 田果廷 《食用菌》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对目前栽培最为普遍的10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栽培实验,筛选适宜昆明地区不同季节栽培的金针菇优良品种。结果显示杂交19号、滇引F019、滇F612、昆研F908的生物效率及菇形和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其中昆研F908适宜夏季栽培,产量略低;杂交19... 对目前栽培最为普遍的10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栽培实验,筛选适宜昆明地区不同季节栽培的金针菇优良品种。结果显示杂交19号、滇引F019、滇F612、昆研F908的生物效率及菇形和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其中昆研F908适宜夏季栽培,产量略低;杂交19号和滇F612较适宜春秋季节栽培,产量高;滇引F019适宜冬天低温季节栽培,产量高、质量高。生产周期90天,产量主要集中在头潮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地区 金针菇 筛选试验 适栽菌株 生物效率 菇形 质量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田果廷 《食用菌》 2003年第2期28-28,共1页
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海拔1,400~2,800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35mm.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双孢蘑菇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杨柳田头菇担孢子交配型偏分离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雷 周会明 +3 位作者 柴红梅 李树红 田果廷 赵永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9-613,共5页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担孢子 交配因子
下载PDF
白肉灵芝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春馨 梁明泰 +4 位作者 马渊浩 刘家迅 张绍松 陈霞 田果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11-2818,共8页
【目的】作物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分离与鉴定土传病原微生物,为解决白肉灵芝段木埋土栽培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大棚内段木埋土栽培的白肉灵芝,分别采集连作0年、1年、3年、5年不同栽培年限的覆土,以稀释平板... 【目的】作物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分离与鉴定土传病原微生物,为解决白肉灵芝段木埋土栽培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大棚内段木埋土栽培的白肉灵芝,分别采集连作0年、1年、3年、5年不同栽培年限的覆土,以稀释平板法调查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分离白肉灵芝连作土中优势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白肉灵芝连作障碍潜在的土传病原菌,结合形态、生理等微宏观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各菌株,并进行物种分类。【结果】随着白肉灵芝连作年限的增加,覆土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发生变化,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下降趋势明显,真菌数量逐年增加,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中细菌占比从25.21%增加至95.29%,真菌占比从0.69%逐年增加至4.71%,放线菌占比则下降;连作土中分离到14个优势微生物,NJ聚类结果将其分为两大类群,结合DNA序列比对与形态分类结果,最终鉴定5个真菌菌株和9个细菌菌株;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真菌N7及细菌N11、N9、N12、N13、N14共6个菌株对白肉灵芝菌丝生长的抑菌率高达80%以上。【结论】白肉灵芝的连作栽培显著影响了覆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区系,不同栽培年限其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差异显著;微生物种群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篮状菌属(Talaromyce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部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可能是白肉灵芝段木埋土栽培连作障碍中潜在的土传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灵芝 土壤微生物 对峙培养 病原菌
下载PDF
平菇14号菌丝生长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学忠 田果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113-116,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C,最...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C,最适pH值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14号 菌丝 营养特性
下载PDF
大球盖菇栽培研究现状与绿色发展前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春馨 王小艳 +1 位作者 王小蓉 田果廷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90-97,共8页
大球盖菇在我国栽培规模较大,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优选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但栽培技术有待提高。通过综述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菌种制作、播种发菌、出菇管理、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并针对栽... 大球盖菇在我国栽培规模较大,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优选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但栽培技术有待提高。通过综述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菌种制作、播种发菌、出菇管理、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并针对栽培成本增加、产品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连作障碍、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提出大球盖菇栽培应该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利用轻简化技术设施,创新栽培配方、进行错季栽培、选育优良品种、创新栽培模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栽培模式 绿色发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