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胎厚制品双侧非等温传热的定量预测方法
1
作者 王晓建 王宁博 +3 位作者 隗思傲 田雨濛 李帛儒 郇彦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1期862-868,共7页
采用可模拟一维传热模型的模具,模拟轮胎硫化的内、外模温度,在无边界一维传热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双侧非等温传热模型任意一点达到某一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定量的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对2种规格载重轮胎的硫化... 采用可模拟一维传热模型的模具,模拟轮胎硫化的内、外模温度,在无边界一维传热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双侧非等温传热模型任意一点达到某一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定量的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对2种规格载重轮胎的硫化时间最长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升温曲线、轮胎升温曲线、模具升温曲线基本吻合。本研究为实验室内一维传热模型的橡胶制品的硫化工艺优化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重轮胎 橡胶制品 硫化 一维传热模型 相对误差
下载PDF
胡作为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经验总结
2
作者 田雨濛 胡作为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药对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药对的主要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增强疗效、减弱毒副反应。药对作为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中的主干药物,也是药物配伍的基础。胡作... 药对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药对的主要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增强疗效、减弱毒副反应。药对作为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中的主干药物,也是药物配伍的基础。胡作为教授是武汉市第一医院即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中心负责人兼放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作为 肺癌 药对 用药经验
下载PDF
多元醇对对苯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形态与性能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郇彦 李肖肖 +2 位作者 田雨濛 王杰 杨小牛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0-1116,共7页
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4-丁二醇、水、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PTMEG)和氢化端羟基丁二烯多元醇(HLBH)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样品。通过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动态机械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仪... 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4-丁二醇、水、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PTMEG)和氢化端羟基丁二烯多元醇(HLBH)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样品。通过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动态机械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技术手段对样品的微相分离、耐低温性能、动态生热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多元醇结构对泡孔尺寸影响不大,微孔尺寸在100~300μm之间,其中以150μm尺寸左右的泡孔居多;HLBH制备的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硬段形成的氢键数量多于PTMEG制备的微孔弹性体,具有更好的微相分离;由于较好的微相分离结构,HLBH样品在-30~150℃具有很宽的模量平台区,而PTMEG样品受软段的低温结晶影响,在0℃以下模量急剧上升,HLBH样品低温下的刚度变化优于PTMEG样品;同时HLBH样品的滞后生热亦小于PTMEG样品,具有更好的动态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微孔弹性体 微相分离 低温 对苯二异氰酸酯
下载PDF
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仿真和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都雪静 田雨蒙 +2 位作者 王占宇 王艺群 乔凯凯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的耐撞性,应用ANSA建立了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有限元模型。依据C-NCAP对车身加速度、碰撞速度、车门变形量指标的规定,在LS-DYNA中对所建的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仿真... 为研究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的耐撞性,应用ANSA建立了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有限元模型。依据C-NCAP对车身加速度、碰撞速度、车门变形量指标的规定,在LS-DYNA中对所建的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仿真碰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铝车身电动轿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身加速度大,在0.033 s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59.6g,高于C-NCAP指标中的目标值50g;前侧车门的最大变形量为41.72 mm,高于C-NCAP指标中的目标值40 mm。针对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存在的问题,设计使用4因素3水平的标准正交矩阵,对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车身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利用LS-DYNA依次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车身加速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对仿真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获得了最优方案,即前防撞梁厚度3 mm,吸能盒厚度3.5 mm,前纵梁厚度2.8 mm,前防撞梁材料7003。优化结果表明:与基础模型方案相比,优化后车身加速度降低了23.8%,前侧车门变形量减小了9.6%,增强了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耐撞性,为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安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正面碰撞模型 结构优化 全铝电动轿车 耐撞性
下载PDF
全铝车身电动轿车正面碰撞仿真 被引量:3
5
作者 都雪静 田雨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0-26,共7页
为了研究新型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正面碰撞耐撞性,应用CATIA建立了全铝电动轿车的3D模型。根据C-NCAP规定,利用ANSA软件建立该车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环境下,对该有限元模型进... 为了研究新型全铝车身电动轿车的正面碰撞耐撞性,应用CATIA建立了全铝电动轿车的3D模型。根据C-NCAP规定,利用ANSA软件建立该车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环境下,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然后运用后处理软件Hyper View对能量、速度、B柱加速度和门框变形等参数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两种碰撞工况的分析结果得到该电动轿车的碰撞特性。讨论了整车在前防撞梁、吸能盒、纵梁等主要吸能部件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发实际可用的全铝电动轿车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铝车身 电动轿车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结构耐撞性
下载PDF
对苯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弹性体交联度对其形态与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雨濛 李雪敏 +3 位作者 李肖肖 郇彦 叶峰 杨小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8-1154,共7页
聚氨酯弹性体的摩擦性能在诸如船舶、汽车、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化学修饰策略实现该类材料摩擦性能的精细设计,仍具有十分迫切的研究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 聚氨酯弹性体的摩擦性能在诸如船舶、汽车、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化学修饰策略实现该类材料摩擦性能的精细设计,仍具有十分迫切的研究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原料,通过调节1,4-丁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两种扩链交联剂的混合比例,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具备不同交联度的PPDI基聚氨酯弹性体。其中,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光谱(FTIR-ATR)、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表征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中硬段和软段的结晶度随交联度的提升均呈下降趋势。同时,力学测试表明,材料的弹性模量随之降低,而PPDI基聚氨酯弹性体摩擦系数则明显增大。此外,滞后回环曲线表明,交联度的改变影响了PPDI基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特性,而聚氨酯弹性体阻尼的差异在其摩擦性能对速率的依赖关系中则有所体现。本工作由此提出,利用不同交联度下PPDI基聚氨酯中软硬段结晶度的变化,在对材料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进行可控调节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其摩擦性能的改变,为PPDI基聚氨酯弹性体的摩擦性能调控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交联度 摩擦学 微相分离 弹性模量
下载PDF
纸质书与电子书合理利用的途径
7
作者 田雨濛 《管理观察》 2017年第33期28-29,共2页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书也逐渐站在了一个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电子书还并不能完全地代替纸质书,二者之间都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读者必须要通过自己所要阅读文章的特性来合理使用这两种阅读途径,出...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书也逐渐站在了一个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电子书还并不能完全地代替纸质书,二者之间都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读者必须要通过自己所要阅读文章的特性来合理使用这两种阅读途径,出版社也要利用这两种阅读途径的优势与不足来发展图书出版事业。同时各大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方式,使图书馆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书与纸质书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出版社图书馆以及读者如何合理利用纸质书与电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书 电子书 合理利用 存在差异
下载PDF
食品安全政策工具选择的类型特点与变迁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国冲 田雨蒙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1年第1期101-124,共24页
本文通过21世纪以来中央层面121篇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食品安全治理中政策工具选择的类型特点与变迁机制。在工具选择上,强制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始终占据主要地位,激励类政策工具的选用存在不足,而信息类政策工具的选用在不断... 本文通过21世纪以来中央层面121篇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食品安全治理中政策工具选择的类型特点与变迁机制。在工具选择上,强制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始终占据主要地位,激励类政策工具的选用存在不足,而信息类政策工具的选用在不断增加。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强制类工具所占比例经历下降—波动—下降三次变化,激励类工具的占比则一直呈现小幅度波动增长的趋势,而信息类政策工具则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最终三种工具的运用逐渐趋于平衡。本文从理性和社会互动的决策逻辑来分析工具选择背后的驱动力,建立基于有效性—可接受性的理论框架,将政策工具的选择模式划分为四类:封闭延续型、分类改进型、优效共治型和合作自治型。前两种模式的共性是基于监管机构的自主决策,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与后两种合作型模式形成鲜明的对照。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政策工具选择模式分别历经封闭延续型、分类改进型模式和优效共治型模式。未来应该充分提高政策工具选择的有效性与可接受性,以实现全面向优效共治型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治理 政策工具选择 有效性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