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申金付 蒋瑞妹 +4 位作者 王卓群 李茂 李娟 谢树永 康京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糖尿病足(DF)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201例,电话随访3年,依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生化特征、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糖尿病足(DF)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201例,电话随访3年,依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生化特征、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糖尿病病程、DF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存活组(P <0.05),两组有无心脑血管病史和有无截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F患者的3年累计病死率为16.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糖尿病病程、DF病程、HbA1c、截趾及心脑血管病史均影响DF患者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2(95%CI:1.020,1.085)]、糖尿病病程[OR=1.094(95%CI:1.036,1.156)]、DF病程[OR=23.357(95%CI:5.752,94.853)]、HbA1c[OR=2.185(95%CI:1.549,3.082)]及心脑血管病史[OR=2.625(95%CI:1.265,5.448)]是影响D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DF患者的病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年龄、糖尿病病程、DF病程、HbA1c及心脑血管病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血常规与肝功能异常1例
2
作者 申金付 谢树永 +1 位作者 李娟 李茂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772-773,共2页
1病例资料〈br〉 2012年5月我院收治神经性厌食症患者1例,女性,28岁,因厌食伴闭经8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因与丈夫生气出现厌食,进食偶有呕吐,食量明显减少,一般主食100~150 g/d,少量的蔬菜。入院前3个月症状加重,呕吐明显增加,... 1病例资料〈br〉 2012年5月我院收治神经性厌食症患者1例,女性,28岁,因厌食伴闭经8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因与丈夫生气出现厌食,进食偶有呕吐,食量明显减少,一般主食100~150 g/d,少量的蔬菜。入院前3个月症状加重,呕吐明显增加,有催吐行为,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呕血,无隔夜食物,不进食一般不吐,无怕热、多汗,无腹痛、腹泻,无色素沉着,无发热等。病程中体质量下降25 kg,停经8个月,平时性格内向,易生气。曾在当地以“胃病”等治疗,未改善。既往体健,无肝炎、肺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月经史:15初潮,月经3~5 d,周期30 d,末次月经2011年9月,G2P2。体格检查:体质量指数为12 kg/m^2,神志清,贫血貌,恶病质,全身皮肤黏膜干燥、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睑未见浮肿,颈软,甲状腺无肿大,乳房小,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血常规 肝功能
下载PDF
甲巯咪唑致间接胆红素升高1例
3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郭景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患者,男,27岁,因"怕热、多汗6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收住我科。患者入院15天前在门诊诊断Graves病,并给予甲巯咪唑10 mg每日3次治疗,服药前无皮肤瘙痒,肝功能正常,3天后出现皮肤瘙痒,见风团疹,渐加重,后因皮肤瘙痒难忍再到门诊查间接... 患者,男,27岁,因"怕热、多汗6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收住我科。患者入院15天前在门诊诊断Graves病,并给予甲巯咪唑10 mg每日3次治疗,服药前无皮肤瘙痒,肝功能正常,3天后出现皮肤瘙痒,见风团疹,渐加重,后因皮肤瘙痒难忍再到门诊查间接胆红素升高,收住院。体格检查:神志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间接胆红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同两点测定结果比较
4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3 位作者 董源媛 周营营 马兴坡 郭景章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5-46,共2页
T2DM患者分2组(口服降糖药组30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入院患者第二天早上空腹6:00和9:00各抽血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一次。结果:两患者:组内FPG6:00和9:00静脉血浆血糖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8.52±3.861vs9.50±3.68;8.92±3.83vs... T2DM患者分2组(口服降糖药组30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入院患者第二天早上空腹6:00和9:00各抽血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一次。结果:两患者:组内FPG6:00和9:00静脉血浆血糖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8.52±3.861vs9.50±3.68;8.92±3.83vs10.84±3.53,均P<0.001);组内随着血糖的升高9:00血糖值-6:00血糖值/9:00血糖值的比值逐渐下降;FPG在16mmol/L以上,9:00血糖值反而低于6:00血糖值;组间9:00血糖值-6:00血糖值/9:00血糖值的比值也有统计学意义(0.126±0.091vs0.200±0.096,P=0.005)。结论:T2DMFPG9:00值高于6:00值(而6:00血糖在16mmol/L以上却相反),可用9:00值来估算6:00值,且口服降糖药组和胰岛素组是有差别的,为血糖调整提供较真实的血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FPG) 不同两点测定 2型糖尿病(T2DM)
下载PDF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郭景章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萎缩性 文献复习 糖尿病 临床工作者 国内外 获得性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1例
6
作者 申金付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275-1276,共2页
关键词 内分泌腺瘤 多发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个体化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刘艳 吴仲华 +2 位作者 袁旻君 姚尧 申金付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初次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81例,以入院时间的先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个体化护理... 目的探讨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初次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81例,以入院时间的先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收集临床一般资料,采用GQOL-74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周透析次数、陪护、文化程度、居住地、饮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次血透时的量表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的GQOL-74生活质量量表各项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脂代谢、IGF-1及HbA1c水平与结节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琴 牛敏 +3 位作者 霍琴琴 张学辉 申金付 裴晓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1971-197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脂代谢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结节性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90例,根据甲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脂代谢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结节性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90例,根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70例、恶性组20例。检测两组患者脂代谢指标、血清IGF-1、HbA1c水平;采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对90例患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法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TI-RADS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节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总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良性组患者,血清IGF-1、HbA1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TI-RADS评分高于良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评分与HDL-C呈负相关(r=-0.551,P<0.05),TI-RADS评分与IGF-1、HbA1c、TgAb呈正相关(r=0.574、0.428、0.447,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HDL-C水平降低、IGF-1增高、HbA1c增高、TgAb增高是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较良性结节患者血清HDL-C水平降低,IGF-1、HbA1c、TgAb水平增高,血清HDL-C、IGF-1、HbA1c、TgAb水平变化与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TI-RADS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脂代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化血红蛋白 恶性
下载PDF
糖尿病颅神经病变6例分析
9
作者 申金付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2期30-31,共2页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09年收治的6例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其中5例为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1例为1型糖尿病,18岁。发病前及发病时均为突然发病,3天~6月均治愈。结论糖尿病颅神经病变常突然发病,且临床预后好...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09年收治的6例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其中5例为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1例为1型糖尿病,18岁。发病前及发病时均为突然发病,3天~6月均治愈。结论糖尿病颅神经病变常突然发病,且临床预后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的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病变 糖尿病
下载PDF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自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利萍 耿小菁 +3 位作者 王进 王丹丹 刘海燕 申金付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院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院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也优于入院时。结论实施自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生命质量、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自理模式 健康知识 生命质量
下载PDF
SWE联合SM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武林松 王冬 +4 位作者 彭艳艳 庄浩泽 张冰冰 曲琪 申金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超声科检出甲状腺结节并接受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完善的190例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超声科检出甲状腺结节并接受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完善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检出224个甲状腺结节(病理学明确诊断良性结节74个,恶性结节150个)。患者甲状腺均进行超声、SWE和SMI检查,并计算组织杨氏模量相关参数以及微细血流、穿支血管情况。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联合SM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效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效能差异。结果甲状腺良性与恶性结节内部成分、回声、边缘、钙化、纵横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二者平均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比较,甲状腺良性结节弹性最大值、弹性均值、弹性比率、微血流评分、剪切波峰值速度、剪切波平均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弹性最大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29.52 kPa;微血流评分截断值为2.3分。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SWE联合SM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4.67%、94.59%。结论SWE联合SMI可进一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并可实现病灶的量化评估与动态观察,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微血管成像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行山 冯双双 +5 位作者 袁小龙 魏浩洁 孙华 胡骅 申金付 汪晓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肿...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1例符合标准的肿瘤患者。43例(42.57%)进展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亢4例,亚临床甲亢10例;甲减20例,亚临床甲减9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3个周期。一般症状轻微,预后良好。16例接受左甲状腺片替代治疗,5例因甲状腺功能异常中断免疫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靶向药物治疗史(OR=4.236,95%CI:1.071~16.754)、基线TSH水平上升(OR=1.672,95%CI:1.166~2.397)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过程发生率高,多发生于治疗早期。靶向药物治疗史(尤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线TSH水平上升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早期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IL-6、Hcy及TG/HDL-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李梅梅 巩东坤 +1 位作者 叶山东 申金付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653-656,660,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102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并... 目的分析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102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并发组(n=38),无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n=64)。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IL-6、Hcy与TG/HDL-C对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其他并发症及IL-6、Hcy、TG、TG/HDL-C水平均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合并其他并发症(OR=1.872)、IL-6水平升高(OR=2.284)、Hcy水平升高(OR=2.100)、TG水平升高(OR=2.151)及TG/HDL-C升高(OR=2.083)均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Hcy、TG/HDL-C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45、0.799、0.948,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IL-6、Hcy、TG/HDL-C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成为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白细胞介素6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金付 张学辉 +4 位作者 张琴 霍琴琴 韦景玉 钱晓雯 王静宇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MWA)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行MWA的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2月,收集并比较甲状腺结节MWA术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MWA)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行MWA的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2月,收集并比较甲状腺结节MWA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结节大小变化,及手术的不良反应等。结果68例患者共有101枚甲状腺良性结节采用MWA术,有效率94.06%,甲状腺结节消融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的结节最长径、体积和体积减少率(V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甲状腺结节MWA后第12月VRR的影响因素为最长径(β=-3.734,95%CI:-7.340~-0.127,P=0.043)。术后12月内严重的不良反应有:2例(2.94%)声音嘶哑,1例(1.47%)甲减。结论MWA是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结节最长径可能是甲状腺结节VR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微波消融 体积减少率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申金付 谢树永 +4 位作者 张琴 李茂 高山 武林松 牛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5期110-114,共5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患者右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甲亢心患者79例,依据有无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分为甲亢心非心衰组(30例),甲亢心心衰组(49例),另外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患者右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甲亢心患者79例,依据有无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分为甲亢心非心衰组(30例),甲亢心心衰组(49例),另外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甲状腺功能实验室及心脏超声检查,并给予比较分析。结果甲亢心心衰组患者的年龄、病程、FT3均高于甲亢心非心衰组和甲亢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与甲亢组比较,甲亢心非心衰组和甲亢心心衰组患者的RVDd、LVDd、PAP均增加(P<0.05),心输出量(CO)和LVEF均下降(P<0.05),甲亢心心衰组患者RVDd高于甲亢心非心衰组患者(P<0.05);RVDd与PAP和LVDd呈正相关,与SV、CO及LVEF呈负相关。结论甲亢心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明显增加,发生心衰的甲亢心患者右心室功能下降较左心室功能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脏病 右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截趾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申金付 王卓群 +4 位作者 蒋瑞妹 张琴 谢树永 李娟 牛敏 《安徽医学》 2018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截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6例DF患者,按是否给予截趾治疗分为非截趾组(99例)和截趾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糖尿病病程、DF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截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06例DF患者,按是否给予截趾治疗分为非截趾组(99例)和截趾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糖尿病病程、DF病程、心脑血管病史、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足背动脉闭塞程度、Wanger分级、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计数(WBCC)等,logistic回归分析DF截趾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趾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DF病程、SBP、FBG、Hb A1c、TC、LDL-C、hs-CRP、TBIL、WBCC、足背动脉闭塞程度及Wanger分级、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均高于非截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BMI、DBP、TG、HDL-C、性别及职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P=0.022)、TC(P=0.042)、LDL-C(P=0.002)、hs-CRP(P=0.002)、WBCC(P=0.000)及Wanger分级(P=0.000)是影响患者截趾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是保护因素(P=0.000)。结论糖尿病病程、TC、LDL-C、hs-CRP、WBCC及Wanger分级是DF患者截趾的危险因素,TBIL可能对患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截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1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申金付 蒋瑞妹 +2 位作者 谢树永 张学辉 牛敏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371-37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上腹部疼痛2 d,于2015年6月15日入我院ICU。患者入院前2天无暴饮暴食及不洁饮食等诱因而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胃肠胃炎”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血压下降,测血糖25.8 mmol/L、二氧...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上腹部疼痛2 d,于2015年6月15日入我院ICU。患者入院前2天无暴饮暴食及不洁饮食等诱因而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以“急性胃肠胃炎”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血压下降,测血糖25.8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6 mmol/L,转当地医院ICU,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补液抗休克、胰岛素降糖、抗感染等治疗,仍腹痛、腹胀,伴有腹泻,大便次数每天15次左右,水样便,无脓血便。住院1天后转入我院ICU,再次拟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胃肠炎、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主要给以补液、抗感染、小剂量胰岛素持续应用,患者补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予减少补液速度、强心等治疗,症状改善,空腹血糖控制在12 mmol/L左右,并转入我科(即6月18日转入内分泌科),患者腹泻停止,仍有腹胀、腹痛,伴有恶心。入内分泌科时体检:体温37.0℃,脉博14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0 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体型超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肘部、膝关节部及臀部,皮肤颜色浅黄,见多个质硬、界限清楚、直径约3 mm黄色圆形结节和丘疹,见图1、2,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14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既往史:8个月前产1个男孩(G1P1),分娩时空腹血糖10 mmol/L左右,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治疗3个月,自行停用,近2个月空腹血糖11 mmol/L左右,继续甘舒霖30 R早20 U、晚14 U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6 mmol/L左右,转内分泌科急查。胸部及全腹部CT示:肺炎,胸腔积液;胰腺炎,胰腺周围液性密度影;脂肪肝,见图3、4。血尿淀粉酶不高,普外科会诊考虑胰腺炎。转普外科主要以急性胰腺炎进行保守治疗,禁食、补液、抗感染、硭硝外敷、胰岛素持续应用等,7 d后患者腹痛消失,腹胀等好转,10 d后进食。胸腹部CT复查示:胸腔积液消失,胰腺周围渗出逐渐消失。21 d后胰腺CT示:胰腺轮廓清晰,并康复出院,出院继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降血脂治疗。患者胰腺炎诊断前的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钾、血钙等指标变化见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申金付 王卓群 +1 位作者 李茂 蒋瑞妹 《安徽医学》 2019年第9期1069-1071,共3页
随着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认识和探索,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亦逐渐被发现,包括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2, T2DM)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肠道菌群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T2DM关系的研... 随着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认识和探索,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亦逐渐被发现,包括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2, T2DM)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肠道菌群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T2DM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关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4 位作者 王卓群 冯双双 程玉芳 武林松 李科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2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CI:1.006~1.103)、性别(OR=6.499,95%CI:1.902~22.200)、TSH(OR=1.904,95%CI:1.395~2.598)、TGAb(OR=3.022,95%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20
作者 申金付 张学辉 +3 位作者 霍琴琴 张梦洁 冯双双 蒋瑞妹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RT_(G))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男性组(n=57)与女性组(n=57),公式法得到患者的RT_(G),比较并分析男女患者的RT_(G)、生化及临床资料。结果2型...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RT_(G))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男性组(n=57)与女性组(n=57),公式法得到患者的RT_(G),比较并分析男女患者的RT_(G)、生化及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RT_(G)值为(11.25±2.68)mmol/L;两组患者的RT_(G)值、RT_(G)分类、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糖平均值(M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血肌酐、尿酸、24 h尿糖、身体质量指数(BMI)及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β=0.379,95%CI:0.272~0.487)、HbA1c(β=0.668,95%CI:0.471~0.866)和性别(β=1.912,95%CI:1.164~2.661)是2型糖尿病患者RT_(G)的影响因素;BMI(β=0.314,95%CI:0.156~0.437)和HbA1c(β=0.643,95%CI:0.387~0.900)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RT_(G)的影响因素;BMI(β=0.425,95%CI:0.272~0.578)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RT_(G)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性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RT_(G)的影响因素,女性的RT_(G)值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糖阈 糖尿病 2型 性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