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面龋充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俞侃 张珂 +3 位作者 戴子翔 谢贤聚 朱敏佳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根面龋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常伴随着牙周组织破坏的牙体硬组织疾病。目前,用于根面龋充填治疗的材料包括玻璃离子、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前两者具有释放氟离子的能力,在防止继发龋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复合树脂的机... 根面龋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常伴随着牙周组织破坏的牙体硬组织疾病。目前,用于根面龋充填治疗的材料包括玻璃离子、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前两者具有释放氟离子的能力,在防止继发龋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则更佳。近年来对根面龋充填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改性,研究表明,通过在充填材料中添加不同的成分可以显著增强其抗酸、抗菌、再矿化能力以及机械性能等,有望在根面龋的充填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继发龋、充填物磨损脱落等风险,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显示了经典药物二甲双胍在口腔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作为根面龋治疗下一个探索与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龋 玻璃离子 复合树脂 二甲双胍
下载PDF
青少年正畸固定矫治中釉质健康与脱矿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微生物组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马雁崧 杨昊 +4 位作者 刘颖 王红梅 谢贤聚 李晓玮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牙釉质脱矿是固定矫治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固定矫治中釉质脱矿与健康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组的差异,探索口腔真菌与正畸釉质脱矿的关系。方法选取54名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组31人,健康对照组23人。收集龈上菌斑,通过转录间隔... 目的牙釉质脱矿是固定矫治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固定矫治中釉质脱矿与健康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组的差异,探索口腔真菌与正畸釉质脱矿的关系。方法选取54名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组31人,健康对照组23人。收集龈上菌斑,通过转录间隔子测序比较两组真菌组差异,使用RT-qPCR分析白色念珠菌的丰度变化。结果两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物种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脱矿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念珠菌属及白色念珠菌在脱矿组中富集,且白色念珠菌在脱矿组中丰度较高(P<0.05)。结论青少年固定矫治脱矿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组与健康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白色念珠菌更易富集在脱矿菌斑中,可能与釉质脱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釉质脱矿 真菌组学 ITS测序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微纤维支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朱敏佳 俞侃 +1 位作者 张珂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目前针对牙槽骨不规则缺损的修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制备一种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CPC)-微纤维(aMF)支架,评价其理化性能以及体外成骨效果,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磷酸四钙与无水碳... 目的目前针对牙槽骨不规则缺损的修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制备一种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CPC)-微纤维(aMF)支架,评价其理化性能以及体外成骨效果,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磷酸四钙与无水碳酸氢钙混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将藻酸钠在7.5%的氧化条件下降解,将上述支架材料混合后,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制备出CPC-aMF骨缺损修复支架。通过扫描电镜以及光学显微镜,对该支架进行初步理化性能和表面形貌的表征。最后通过碱性磷酸酶等成骨分化实验确定该支架的成骨效果。结果在该支架的表面形貌表征中发现,CPC提供了支撑结构,aMF作为其内包裹的细胞和生长因子保护。这种新型支架显示了良好的成骨性能,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发现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CPC-aMF支架的成骨效果是对照组的2.5倍,qT-PCR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成骨效果是对照组的2.5倍。结论新型的骨缺损支架为治疗大面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性骨组织工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学 二甲双胍 牙周膜干细胞
下载PDF
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任超超 薛俊杰 +2 位作者 许妍 张莉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同时在模型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可以用于体外测量正畸加载过程中标志点所产生的应变和位移以及人工牙受到的矫治力。方法测量模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搭建具有牙周膜动度的口腔模型,粘接金属托槽,通过... 目的建立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同时在模型表面进行网格划分,可以用于体外测量正畸加载过程中标志点所产生的应变和位移以及人工牙受到的矫治力。方法测量模拟材料的弹性模量,搭建具有牙周膜动度的口腔模型,粘接金属托槽,通过喷砂技术在模型表面进行网格划分。结果建立了具有牙周膜动度的人工牙颌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直接测量矫治力,也可以通过光学测量进行应变和位移的间接测量。结论所建立的模型为测量矫治过程中牙齿的位移和应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 人工牙颌模型 应力 应变
下载PDF
北京市推进学科建设在某口腔医院的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景新颖 黄欣 +2 位作者 张宁 杨凯 白玉兴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4,共3页
北京市2019年布局建设“高精尖”学科,为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笔者以首批入选的口腔医学学科建设主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在“高精尖”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中的主... 北京市2019年布局建设“高精尖”学科,为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笔者以首批入选的口腔医学学科建设主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在“高精尖”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为医院高质量学科建设探索可行性路径,对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院 高精尖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舒然 王凡 +1 位作者 常荍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基于治疗前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测量牙齿长度、前牙倾斜度、下颌平面角。结果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为(3.34±1.33)mm,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为(1.24±0.51)mm,上颌中切牙舌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30±0.89)mm,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距离(1.68±0.88)mm。上中切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切牙唇倾度负相关,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齿长度和下颌平面角负相关。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上切牙唇侧牙槽骨较薄,附着高度较低,舌侧牙槽骨较厚、附着高度较高。上切牙牙槽骨形态与切牙唇倾度、牙齿长度、下颌平面角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锥体束CT
下载PDF
正畸弹性结扎圈拉伸力学性能的体外和体内研究
7
作者 边策 吕梦皓 +2 位作者 张昆亚 白玉兴 张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 探究不同品牌弹性结扎圈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医生在治疗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弹性结扎圈和调整相应复诊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市场及临床上常用的9种品牌的弹性结扎圈,经过真实口腔环境、37℃人工唾液和室温干燥条件... 目的 探究不同品牌弹性结扎圈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医生在治疗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弹性结扎圈和调整相应复诊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市场及临床上常用的9种品牌的弹性结扎圈,经过真实口腔环境、37℃人工唾液和室温干燥条件分别处理4周和6周后,观察不同品牌弹性结扎圈拉伸强度,拉伸长度和韧性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结果 弹性结扎圈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在经过体内和体外环境处理4周和6周后均有所下降。相同处理时间下,拉伸强度在体内环境下的衰减快于体外环境,37℃人工唾液环境下的衰减快于室温干燥条件。不同品牌弹性结扎圈的拉伸长度变化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共同趋势。结论 本研究检测的9种弹性结扎圈的拉伸力学性能特点有差异。临床医生应根据其不同的拉伸力学性能特点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弹性结扎圈,以达到最佳的正畸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结扎圈 力学性能 正畸治疗 牙移动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口腔领域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梦雅 李钒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因其结构和胰岛素原相似而得名。IGF-1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促进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趋化、抑制细胞凋亡。口腔领域相关研究显示,IGF-1参与调节牙槽骨代谢、颌骨发育、牙周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因其结构和胰岛素原相似而得名。IGF-1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促进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趋化、抑制细胞凋亡。口腔领域相关研究显示,IGF-1参与调节牙槽骨代谢、颌骨发育、牙周再生、正畸牙齿移动、牙根吸收以及牙胚发育等口腔颌面组织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牙周再生、牙根修复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牙槽骨 牙周组织 应力转导 牙根吸收 牙齿发育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尖牙远中移动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白玉兴 王凡 +3 位作者 祁鹏 周洁珉 厉松 岐红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 目的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矫治器载荷,比较两种载荷作用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的变化,以及牙齿旋转中心的变化。结果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时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小于固定矫治器载荷,同时,牙齿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结论两种矫治技术均使尖牙产生倾斜移动,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尖牙的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且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有限元 尖牙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国产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被引量:67
10
作者 白玉兴 周洁珉 +5 位作者 王邦康 祁鹏 高洪涛 颜永年 张剑 邓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89-92,96,共5页
目的 :开发和研制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 ,以最终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 ,矫治各类常见的错畸形。方法 :自行开发和研制了先进的层析扫描技术 ,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 ,研制了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的牙颌畸形计算机辅... 目的 :开发和研制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 ,以最终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 ,矫治各类常见的错畸形。方法 :自行开发和研制了先进的层析扫描技术 ,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 ,研制了应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的牙颌畸形计算机辅助诊断与矫正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程序软件 ,可对建立的数字化三维牙模型进行三维旋转观察并进行各项牙齿、牙弓、基骨等项目的测量和分析 ,并自动输出模型的各项测量结果及诊断意见。应用本软件系统可实现可视化的三维矫正辅助过程 ,通过激光快速成型设备进行输出母模 ,并通过压膜成形器制作各个治疗阶段的系列透明隐形矫治器。结果 :开发和研制了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的硬件设备系统及相应的软件系统 ,并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错畸形矫治模拟过程 ,并制作出每个矫正阶段的系列透明隐形矫治器 ,该矫治器具有无托槽、美观、舒适、可随时摘戴、高效、卫生及患者复诊次数少等特点。结论 :首次开发和研制了国产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 ,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系统 口腔正畸 隐形矫治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颌模型
下载PDF
中贫品位软锰矿直接还原为硫酸锰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白玉兴 张振伟 +2 位作者 姜润田 赵淑英 杨林初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6期6-7,共2页
将生产硫酸锰传统法中的炭还原—硫酸提取工序合二为一 ,使二氧化锰直接转化为稳定的硫酸锰 ,重金属盐及可溶性硅酸盐转化为水难溶氧化物 ,提高了锰的利用率 ,水浸取硫酸锰的一次性收率可达 90 %左右 ,硫酸锰的纯度达到 98 5 %以上。
关键词 中贫品位 软锰矿 直接还原 硫酸锰 水提取 工艺
下载PDF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被引量:16
12
作者 白玉兴 赵颖 +1 位作者 吕亚林 王左敏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7期697-701,共5页
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门户,也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并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此外还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功能器官。因此,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 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门户,也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并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此外还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功能器官。因此,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 系统疾病 口腔疾病 牙周致病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全身健康 口腔微生物组
下载PDF
焦化生物脱酚水深度综合治理的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白玉兴 吴健 +1 位作者 辛国璋 李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焦化厂现有的生物脱酚设施,不改变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在二沉池投加聚合硫酸铁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再经焦炭、活性炭处理,取得了满意结果。综合处理后的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复用水要求。
关键词 焦化厂 生物脱酚 废水处理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口腔正畸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6
14
作者 白玉兴 王邦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1-524,共4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兴正畸矫治技术。该技术没有与传统固定正畸技术一样的托槽和矫正弓丝等装置,其生产和加工过程是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等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使得该技术在美观性、舒适...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兴正畸矫治技术。该技术没有与传统固定正畸技术一样的托槽和矫正弓丝等装置,其生产和加工过程是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等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使得该技术在美观性、舒适性、便捷性、疗效可预测性等方面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受到国内外口腔正畸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随着材料学、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学、工程制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其发展中迎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刚刚出现10多年的新技术,其发展与临床应用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对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隐形 矫治技术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合成中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白玉兴 刘君 李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1,共3页
提出了NaNO2是聚合硫酸铁合成中的有效催化剂的依据,对NaNO2的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合成工艺,降低了催化剂的投加量,缩短了反应时间;选择了一种助催化剂,对于提高NaNO2的催化效率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 合成 催化剂 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
下载PDF
Ⅱ类与Ⅰ类错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玉兴 郭宏铭 +2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刘风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分别进行了 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 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牙合相比 ,在线距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 ;在角度方面 ,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 ,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 ;在比率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 /前面高较小 ,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 ,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 ,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 ,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比较研究 Ⅰ类错He Ⅱ类错He 三维测量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下载PDF
我国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素质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6
17
作者 白玉兴 厉松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口腔正畸 研究生 临床素质 口腔科学 培养方式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原理及接诊流程 被引量:7
18
作者 白玉兴 王邦康 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456,共3页
关键词 矫治技术 接诊流程 托槽 正畸治疗 矫正技术 牙齿移动 计算机技术 石膏模型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污泥脱水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玉兴 刘君 张振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19,共3页
对聚合硫酸铁污泥脱水选择了最佳条件,提出了可行性的依据。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 污泥脱水 净水剂 水处理
下载PDF
氢氧化钠—盐酸法生产氧化锆二次除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玉兴 曹平芳 李慧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10,43,共4页
本文对传统的氢氧化钠—盐酸法生产氧化锆中二次除硅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处理盐酸提取氧氯化锆体系的方法,对于硅胶的分离和洗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较低温度下采用抽滤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氧化锆 除硅 工艺 盐酸浸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