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裂区域变形场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9
1
作者 白玉柱 徐锡伟 +1 位作者 徐杰 周本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98-1804,共7页
应用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及目前汶川地震研究成果,理论上反演龙门山近断裂区域在汶川地震中从震源深处至地表的变形(应变)场分布.通过矢量合成及坐标变换方法将Yoshimitsu Okada单一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应用于龙门... 应用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及目前汶川地震研究成果,理论上反演龙门山近断裂区域在汶川地震中从震源深处至地表的变形(应变)场分布.通过矢量合成及坐标变换方法将Yoshimitsu Okada单一静态断裂位错模型应用于龙门山断裂带错裂研究中,重点研究汶川地震中因龙门山中央主断裂中、北段和山前断裂中段共同错动形成的应变场.模拟揭示了应变场平面和垂直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应变场垂直分量的幅值在震源深处大于地表,但在地表分布范围较大;应变场沿断裂走向分量的幅值和影响范围由震源深度至地表均逐渐增加;应变场垂直于断裂走向分量的变化情况类似于垂直向应变场;震源深度附近的大变形可能为龙门山断裂在地震中强烈挤压形成的塑性变形.研究表明从震源至地表,所有应变场分量从断裂两侧附近位置至远离断裂,幅值均迅速衰减;其中地表部分的最大变形与现有计算成果近似,变形场的变化特征与地表科考近似,断裂两盘变形方向与震后InSAR资料揭示的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位错模型 应变 断裂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位移场的模拟——映秀-北川断裂逆冲兼右旋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 被引量:8
2
作者 白玉柱 徐杰 +2 位作者 徐锡伟 周本刚 陈国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7,共12页
基于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从理论上反演了汶川地震时龙门山中央主断裂中段附近区域(距离断裂30km)内由断裂逆冲兼右旋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的空间演化,包括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基本特征。模拟表明了断裂错动过... 基于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从理论上反演了汶川地震时龙门山中央主断裂中段附近区域(距离断裂30km)内由断裂逆冲兼右旋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的空间演化,包括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基本特征。模拟表明了断裂错动过程中近断裂区域地表位移场的空间演化情况,而该空间演化情况通过野外科考和有限的GPS测站数据是无法细致描述的。文中将模拟结果与野外地表破裂带的科考成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变化趋势上近似表现一致;且位移场在离开断裂出露处迅速衰减的特征与现有研究成果一致;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位移场的衰减速度在下盘强于上盘。模拟结果最终表明:断裂错动形成的地表垂直位移存在较大的空间不均匀性且较大的幅值主要集中于断裂的两端,即映秀和北川附近,垂直和水平位移场在断裂端部的变化都强于断裂的中部;地表垂直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在断裂上盘强于下盘;水平位移除了在断裂两端变化比较剧烈外,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总体上,除断裂端部外位移场的幅值在上盘大于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位错模型 断裂
下载PDF
由强震动数据分析芦山地震地面运动持时及周期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白玉柱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的20个台站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研究芦山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峰值周期、地震动持续时间和震源持续时间。研究发现:EW、SN和UD3个方向卓越周期的变化范围为0.013~0.275s;5%阻尼比反应谱峰值周期变化范围为...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的20个台站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研究芦山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峰值周期、地震动持续时间和震源持续时间。研究发现:EW、SN和UD3个方向卓越周期的变化范围为0.013~0.275s;5%阻尼比反应谱峰值周期变化范围为0.03~0.65s;芦山地震动90%持续时间变化范围为5.1~35.9s,震源持续时间在EW、SN和UD 3个方向的均值分别约为6.41s、6.05s和5.47s。以台站地震动持时为依据,回归地震动持续时间的空间变化曲线,并与Bommer(2009)地震动持时预测曲线进行比较,发现芦山地震动持续时间高于Bommer(2009)预测曲线,表明芦山地震中的震源作用时间大于目前的预测平均值。芦山地震动持时和震源持续时间在NE向有较明显的方向性,尤其是震源持续时间;而该方向上的余震分布弱于震中SW方向,表明发震构造在主震发生过程中NE方向能量释放较多,所以余震分布较弱。地震动持时和震源持时无上盘效应可能与隐伏发震构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反应谱 卓越周期 地震动持续时间 震源持续时间
下载PDF
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频谱特征及致灾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白玉柱 徐锡伟 +1 位作者 李铁明 周本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20个台站的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采用零交法计算台站处三方向卓越周期,采用线性加速法计算台站处阻尼比为0.05的三方向反应谱,考察反应谱峰值周期、卓越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位置处的分布以及在断裂上、下...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20个台站的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采用零交法计算台站处三方向卓越周期,采用线性加速法计算台站处阻尼比为0.05的三方向反应谱,考察反应谱峰值周期、卓越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位置处的分布以及在断裂上、下盘的均值。通过研究发现:芦山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峰值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不同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各台站处反应谱的计算表明地震动具有上盘效应以及上盘衰减迅速的特征;地震动卓越周期在芦山地震震中100km的上、下盘上差别不大,其中上盘EW和UD向卓越周期均值略小于下盘,而上盘NS向均值略大于下盘,断裂两盘UD向卓越周期总体小于水平向,断裂两盘三方向卓越周期变化范围为0.013~0.275s;计算得到的放大系数表明80%台站NS向放大系数大于EW向,因此NS向放大系数较大可能是芦山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反应谱 放大系数 卓越周期 反应谱峰值周期
下载PDF
汶川地震形成位移场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白玉柱 周庆 +2 位作者 徐锡伟 徐杰 周本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7,共9页
采用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和汶川地震现有成果,通过坐标转换和合成矢量的方法将断裂位错模型用于映秀—北川断裂、灌县—安县断裂和北川—青川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的错动研究中,理论上计算龙门山近断裂地区的水平位... 采用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和汶川地震现有成果,通过坐标转换和合成矢量的方法将断裂位错模型用于映秀—北川断裂、灌县—安县断裂和北川—青川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的错动研究中,理论上计算龙门山近断裂地区的水平位移场(包括沿走向和垂直走向方向)和垂直位移场从震源到地表的分布.模型参数源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计算得到的地表位移场与先前研究成果,包括GPS实测数据,具有的近似性表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但GPS只能测定地表水平和垂直变形,对于地下变形情况及其分布却无法描述;目前对于地下变形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大量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或通过野外观测进行推测;但是反演多集中于空间较大范围,这样虽可阐述断裂运动引起的大范围位移趋势,而对于震源附近空间介质位移的描述却略显粗糙;同时,野外观测误差较大.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计算汶川地震中近断裂区域(距断裂50km)内的位移及分布.由计算发现在近断裂区域内垂直位移场和垂直走向方向位移场变化趋势一样,幅值都是从震源到地表逐渐减小;沿断裂走向方向的水平位移场从震源到地表逐渐变大,同时计算还表明位移场的变化在断裂上盘比下盘剧烈,余震分布主要集中于断裂上盘,这说明余震分布和位移剧烈程度存在某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模型 位移场 断裂
下载PDF
逆冲断层错动形成变形场及应力场的有限元模型——以映秀-青川断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白玉柱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1-730,共10页
为了研究逆断层受到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构造运动时造成的变形以及相应的应力场分布,以龙门山中央断层映秀—青川段为例建立了逆冲断层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为单个逆冲断层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过程中龙门山中央断... 为了研究逆断层受到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构造运动时造成的变形以及相应的应力场分布,以龙门山中央断层映秀—青川段为例建立了逆冲断层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为单个逆冲断层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过程中龙门山中央断层逆冲错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场和断层附近应力场的变化。模拟中对断层面采用的是摩擦接触单元,且断层面设为曲面的几何形状;模拟给出断层错动形成的地表沿垂直走向和垂直地表的变形以及相应的应力分量场的变化情况。为得到计算模型边界处的应力值,采用了断层静态位错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在不施加沿断层走向的载荷时,沿断层走向上存在变形,这可能是断层在受到挤压后发生的横向变形,但该变形较小;逆冲断层构造运动引起沿垂直断层走向方向上的变形并不是在近断层处达到最大,而是沿垂直地表向上的变形在断层处达到最大;逆冲断层在挤压构造应力下的变形要大于逆冲构造附近的隆升变形,同时断层面上的挤压应力大于垂直地表方向的应力;断层面上的应力场沿断层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断层面倾角发生变化以及震源区域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层 地表变形 有限元 位错模型
下载PDF
断裂滑动速度对强震发生周期的影响——以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断裂分段和西大滩断裂分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白玉柱 周庆 徐锡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0-1328,共9页
2001年11月14日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8.1级大地震.事实上,库赛湖断裂分段大震的复发周期会受到其他分段运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临近的西大滩断裂分段.本文采用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BK模型)研究断裂分段滑... 2001年11月14日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8.1级大地震.事实上,库赛湖断裂分段大震的复发周期会受到其他分段运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临近的西大滩断裂分段.本文采用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BK模型)研究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以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断裂分段和西大滩断裂分段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研究中将两断裂分段视为通过弹簧相连的滑块系统,其中模型参数的选择是以现有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和西大滩分段的地质研究成果、历史地震和古地震资料直接给出,部分参数也采用了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预测了两分段不同滑动速度对强震复发周期、断裂滑动速度及错动位移在未来0.5~0.6万年中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各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与各段的强震发生周期没有规律性的关系;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放慢(加快)会使该断裂分段未来强震发生的震级增大(减小),而对另外断裂分段的强震发生震级没有规律性影响;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断裂分段滑动速度加快(放慢)会使另外的断裂分段在强震发生时错动的速度加快(放慢);同时,两断裂分段组成的系统中,某一断裂分段滑动速度上的变化对另一断裂分段强震复发周期的影响只有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地震复发周期
下载PDF
断裂分段之间不同相互作用对断裂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白玉柱 徐锡伟 徐杰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速度和状态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研究断裂分段间相互作用对运动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2个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由弹簧相连的2个滑块模拟断裂分段,通过弹簧滑块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将... 采用速度和状态摩擦本构控制的一维弹簧滑块模型研究断裂分段间相互作用对运动特征的影响,为研究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2个断裂分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由弹簧相连的2个滑块模拟断裂分段,通过弹簧滑块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将断裂运动性质的描述归结为一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该微分方程组,最终得到断裂运动性质的参数,从而达到确定断裂未来强震复发周期的目的。通过位错模型计算、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古地震资料确定模型相关参数。研究断裂分段在不同相互作用下的强震复发周期,模拟表明断裂间不同相互作用对地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断裂错动位移的大小没有规律性的影响;只是对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强时,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速度大;反之,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速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强震复发周期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模拟计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白玉柱 徐杰 周本刚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本文采用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和前山断裂在汶川地震中逆冲和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包括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基本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地震科考成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现场地表... 本文采用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和前山断裂在汶川地震中逆冲和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包括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基本特征。并将计算结果与地震科考成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现场地表变形考察结果在变化趋势上表现出一致性。同时通过计算揭示了断裂错动过程中离断裂一定范围内的地表位移场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断裂错动形成的地表垂直存在较大的空间不均匀性,且主要集中于断裂的端部即映秀、北川和青川附近,并且位移场在这些地方变化都较强烈。水平位移场主要集中于北川以北的地区,水平位移场的空间变化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模型 断裂 位移
下载PDF
云南普洱-宁洱地区变形及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玉柱 李铁明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研究普洱-宁洱地区强震频发与构造应力场和变形场的相关性,以1997—2007年GPS数据计算得到的云南普洱-宁洱块体年运动量为边界约束,建立云南普洱-宁洱地区包含红河断层及澜沧江断层等10个断层的三维摩擦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在GPS年运... 为研究普洱-宁洱地区强震频发与构造应力场和变形场的相关性,以1997—2007年GPS数据计算得到的云南普洱-宁洱块体年运动量为边界约束,建立云南普洱-宁洱地区包含红河断层及澜沧江断层等10个断层的三维摩擦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在GPS年运动速率约束下棋盘式构造格局的变形位移场、应变场及应力场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GPS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发现:普洱-宁洱断层群会使澜沧江及红河断层包围区域变形及应力场更复杂,普洱-宁洱地区复杂变形及应力场可能是该地区中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镇远-普洱断层可能是影响普洱-宁洱地区变形及应力场的主要断层;普洱-宁洱地区走向共轭断层交汇处,存在较大变形及应力值;变形场与应力场会随断层走向变化而发生变化,在断层走向变化剧烈部位有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宁洱地区 GPS 有限元 变形场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破裂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白玉柱 徐杰 +1 位作者 周庆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了MS8.1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质史上具有高速左旋滑动的特征,特别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库赛湖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达(14.8±2.8)mm/a。库赛湖断裂不同的滑动速率可能会对...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了MS8.1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质史上具有高速左旋滑动的特征,特别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库赛湖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达(14.8±2.8)mm/a。库赛湖断裂不同的滑动速率可能会对其未来发生的运动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文中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不同滑动速率和不同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对断裂破裂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库赛湖断裂段对应的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定律控制的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为得到合理的模型参数,模拟中采用了断裂位错模型,考察了相关古地震研究资料、历史地震资料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模拟库赛湖断裂段在不同滑动速率下未来6ka的破裂行为,发现断裂滑动速率快可使地震复发周期缩短,滑动速率慢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延长。例如,若断裂以现今平均14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ka;若以18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其对应地震复发周期为1~1.5ka;而滑动速率为8mm/a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2.5ka,但断裂滑动速率对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没有规律性影响;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的大小对地震复发周期有影响,初始摩擦系数较大可能会使地震周期减小,初始摩擦系数小可能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增加;同时,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较小可能会使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弹簧滑块模型 破裂行为 地震复发周期
下载PDF
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有局部分离时的滑移脉冲波传播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玉柱 汪越胜 于桂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5-1101,共7页
应用关于压电材料的Stroh方法以及Fourier分析和奇异积分方程技术,研究了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有局部分离时的滑移脉冲波传播问题,分析了其存在的判据.压电体由单向压应力作用而光滑接触并处于一定强度的电场中.待求问题最终转化为含Cauch... 应用关于压电材料的Stroh方法以及Fourier分析和奇异积分方程技术,研究了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有局部分离时的滑移脉冲波传播问题,分析了其存在的判据.压电体由单向压应力作用而光滑接触并处于一定强度的电场中.待求问题最终转化为含Cauchy核的奇异积分方程组,并给出其解析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光滑接触界面上有局部分离的滑移脉冲波普遍存在,且界面法向面力和法向电位移在局部分离区两端有奇异性;对某些特殊的材料组合,外载荷不影响滑移脉冲波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脉冲波 Stroh方法 奇异积分方程 界面
下载PDF
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上的滑移界面波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玉柱 于桂兰 许丽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应用压电材料Stroh方法分析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上滑移波的存在性条件,给出其存在的判据.压电体由外加单向压力作用而光滑接触,同时处于一定场强的电场中,设在波的作用下界面不会发生分离.通过具体压电材料的数值计算发现:当沿界面传播... 应用压电材料Stroh方法分析压电体光滑接触界面上滑移波的存在性条件,给出其存在的判据.压电体由外加单向压力作用而光滑接触,同时处于一定场强的电场中,设在波的作用下界面不会发生分离.通过具体压电材料的数值计算发现:当沿界面传播的波速满足一定条件时,滑移界面波能存在.特别地,两压电体的Rayleigh波速、极限波速一样时,滑移波将不存在;两压电体的Rayleigh波速、极限波速不同时,滑移界面波速将是两个Rayleigh波速之间的某个值或者是较小Rayleigh波速与较小的极限波速之间的值;滑移界面波的存在决定于材料本身的性质,而与外加载荷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h方法 压电材料 滑移界面波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沿龙门山断裂带新生的地壳深部断裂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杰 高祥林 +4 位作者 周本刚 计凤桔 张进 白玉柱 陈国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中,龙门山断裂带也称为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或推覆构造带。许多研究者认为,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这条断裂带或其中央映秀—北川断裂。笔者在深入分析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和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中,龙门山断裂带也称为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或推覆构造带。许多研究者认为,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这条断裂带或其中央映秀—北川断裂。笔者在深入分析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和岩石圈结构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提出不同的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经历了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T3-J)、造山带(K-E)和青藏高原边缘隆起带(N-Q)3个动力学条件不同的演化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断裂带递进发展,第三阶段断裂带则被改造。从三维空间看,龙门山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地块东南缘的上地壳内,并被推覆到扬子陆块上;而松潘—甘孜地块的中—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发生韧性增厚,而且向扬子陆块壳下俯冲,从而使浅、深部构造在垂向上形成"吞噬"扬子地块的"鳄鱼嘴"式结构。虽然在平面上汶川8级地震的主余震分布与映秀—北川断裂一致,但从剖面上看其震源所构成的震源破裂体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之下的扬子陆块内。这种不一致性表明,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龙门山断裂带,而是扬子陆块内新生的高角度断裂,其走向基本与龙门山断裂带一致。推测这一震源断裂的形成过程是:当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推挤时,其前缘"鳄鱼嘴"构造咬合并错断被吞噬的扬子陆块部分,形成具有右旋逆平移性质的新断裂,导致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发震构造 “鳄鱼嘴”结构 深部高角度断裂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郝栩婷 白玉柱 高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2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45例,卵巢癌31例,子宫内膜癌25例,乳腺癌18例,绒癌2例,葡萄胎5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2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45例,卵巢癌31例,子宫内膜癌25例,乳腺癌18例,绒癌2例,葡萄胎5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30例妇科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肿瘤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及D-dimer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恶性妇科肿瘤的分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D-dimer的检测对于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特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下载PDF
基于ARM的智能导航盲杖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玉柱 鲁远耀 《微型机与应用》 2011年第11期19-21,共3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盲用导航产品的不足,采用基于ARM11的S3C6410微处理器和基于WinCE软件,设计了智能导航盲杖系统。通过GPS模块,该系统可以提供盲用定位与导航功能。利用超声波测障模块,系统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告警,极大地解决了... 针对目前市场上盲用导航产品的不足,采用基于ARM11的S3C6410微处理器和基于WinCE软件,设计了智能导航盲杖系统。通过GPS模块,该系统可以提供盲用定位与导航功能。利用超声波测障模块,系统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告警,极大地解决了盲人独立出行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11 WINCE 盲用导航 GPS 超声波
下载PDF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铁明 白玉柱 邵德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8,共16页
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 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动量作为模型区域的边界约束,模拟计算获得了普洱地区的构造形变空间分布,以NEE、NNW 2个方向、从数值模拟角度对普洱地区的水平形变特征和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扩展、高原物质重力滑塌型南东向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下,研究区内NEE向断裂的活动带动牵引NNW向断裂共轭运动,隆升性质的垂直形变场与60年的大区域水准测量结果相吻合,沿NNW向形变场的分布无规律,应是区域应力累积和震后调整双重作用的结果。沿NEE向形变场呈现了较明显的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图像,特别是西北部高值区对应了2014年景谷6.6级强震,最后对研究区的区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一带 现今地壳形变场 强震时空集中 有限元分析 动力学
下载PDF
关于动生与感生因素同时存在时感应电动势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玉柱 高润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8-69,共2页
讨论了动生和感生因素同时存在时的感应电动势 。
关键词 电磁感应 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 磁通量
下载PDF
冲击破煤理论中冲劈厚度的动力学分析
19
作者 白玉柱 田取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叙述了冲击破煤的动力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冲劈厚度动力学方面的合理确定 。
关键词 冲击破煤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分析 冲劈厚度 破煤机理 煤矿开采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玉柱 《科技与企业》 2015年第4期140-140,共1页
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工程以及民用建筑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