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白血病细胞抗原负载DC的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盛立霞 邱国强 +3 位作者 谢晓宝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2 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CSF加IL- ...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2 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CSF加IL- 4诱导培养5 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500 g/L PEG-100 mL/L 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FITC-抗HLA-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6天, 加入TNF-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CSF加IL- 4和TNF-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17.33~29.94)%.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更强, 有可能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细胞 细胞融合 冻融抗原 特异性CTL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细胞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盛立霞 王佳萍 +5 位作者 赖艳丽 吴昊 孙永城 周淼 欧阳桂芳 黄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细胞计数结合FCM检测分析扩增效率,FCM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亚群的分布;采用脱颗粒试验结合CFSE/7AAD杀伤试验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功能。结果:5-50 nmol/L的达沙替尼能够在体外增加NK细胞的扩增效率,NK细胞的扩增效率在达沙替尼浓度为20 nmol/L时达到峰值。20 nmol/L达沙替尼培养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于对照组。达沙替尼体外扩增的NK细胞中,CD226、NKP46及NKG2D等活化型受体的MFI上调;NKG2A^+CD57^-亚群比例下调,而NKG2A^-CD57^+亚群比例增高,NKG2A^-CD57^+NK细胞对K562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强于NKG2A^+CD57^-NK细胞。结论:20 nmol/L的达沙替尼可以增强NK细胞体外扩增的效率,并能够上调扩增的NK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的表达和优先扩增胞毒功能较强的NKG2A^-CD57^+亚群,从而增强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自然杀伤细胞 体外扩增 细胞毒作用 激活型受体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来源树突细胞体外刺激特异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3 位作者 邱国强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8-13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有希望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高表达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M4、M5)细胞分化而来的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应答的能力。方法:取5例初诊CD14高表达的M4或M5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MNCs),将白血病细胞分为3组:贴壁白血病细胞组、非贴壁白血病细胞组及总白血病细胞组。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比较3组细胞的CD14表达。用含GM-CSF、IL-4和TNF-α或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培养细胞7~10天后,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FCM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单核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icleukemiacell-deriveddendriticcells,Mo-LDCs);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geneicmixedlymphocytereaction,Allo-MLR)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抗白血病细胞毒分析检测Mo-LDCs的免疫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异常表面抗原确定Mo-LDCs的白血病来源。结果:3组中贴壁白血病细胞的CD14含量最高,在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大量CD83+成熟DCs。在同一病例的3组细胞以及不同病例的总单核细胞组间,培养前CD14的表达率与诱导后CD83+DCs的产率成正相关(r=0.967,P=0.007)。Mo-LDCs具有典型的成熟DCs的形态及表型特征,在Allo-MLR中能刺激同种T细胞明显增殖,并能刺激扩增特异性抗白血病CTL。同时,Mo-LDCs持续存在所起源白血病的核型异常和异常表达的髓系抗原。结论:在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M4、M5亚型AML的CD14+细胞可分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Mo-LDCs,单核系白血病细胞的CD14表达高低可能预示其DCs分化能力。Mo-LDCs具有经典的DCs的表型及功能,还具有白血病的克隆异常,可用于M4、M5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白血病 单核细胞系 急性 CD14表达 抗白血病细胞毒T细胞应答
下载PDF
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盛立霞 欧阳桂芳 王怡 《海峡药学》 2012年第5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与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选择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6岁~61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 目的观察与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选择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6岁~61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确诊或拟诊的真菌感染病例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1次200mg,每次使用间隔12h;治疗2天后,1次200mg,每次使用间隔24h,7天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为7~32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采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8.9%,清除真菌有效率为72.1%。不良反应中没有发生用药时出现体温升高,寒战或胃肠道不适等反应。7.6%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1%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十分有效,安全性高,总体不良反应较轻,是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使用时应注意观测肝、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注射液 血液恶性肿瘤 真菌感染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瘤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邱国强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42-345,共4页
树突状细胞 (DC)与肿瘤细胞融合所获得的杂交瘤细胞 ,既可内源性表达肿瘤抗原 ,又具DC抗原递呈能力 ,能够诱导特异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有望成为安全高效的肿瘤疫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融合 肿瘤疫苗 免疫疗法 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白血病免疫
6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邱国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以及B7-1/CD80、B7-2/CD86、ICAM-1等共刺激分子,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以及B7-1/CD80、B7-2/CD86、ICAM-1等共刺激分子,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血病的T细胞应答。DC疫苗用于白血病传统化疗后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和防止白血病复发的希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疫苗 诱导 白血病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K562/MDR1分化为具有多药耐药特征的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盛立霞 谢晓宝 +3 位作者 欧阳桂芳 王怡 朱慧玲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转染的K562细胞是否能够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向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分化,获得多药耐药特性的K562来源的DC。方法:将K562/MDR1和K562细胞分别用GM-CSF+IL-4诱导培养DC,并以TNF-α促...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转染的K562细胞是否能够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向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分化,获得多药耐药特性的K562来源的DC。方法:将K562/MDR1和K562细胞分别用GM-CSF+IL-4诱导培养DC,并以TNF-α促进DC成熟,于第14天收获细胞K562/MDR1-DC及K562-DC。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分化前后的CD1a、CD83、CD80、CD86、HLA-ABC和HLA-DR的表达;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检测其抗原递呈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Pgp的表达及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蓄积浓度;MTT法测定K562/MDR1-DC及K562-DC对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的IC50。结果:K562/MDR1和K562细胞均能在适当细胞因子组合下分化为具有DC形态特征和表型特征的K562/MDR1-DC及K562-DC,K562/MDR1-DC在Allo-MLR反应中显示出比K562-DC更强的抗原递呈功能。与K562-DC相比,K562/MDR1-DC具有膜Pgp分子的高表达和对胞内DNR的外排作用,对化疗药物VCR、ADM有较高的IC50。结论:转染MDR1基因不影响K562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K562/MDR1-DC具有Pgp的高表达,获得多药耐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类 P糖蛋白 K562细胞 柔红霉素/药理学 基因 转染
下载PDF
miRNA-181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严笑 张艳丽 +2 位作者 欧阳桂芳 牧启田 盛立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p-PI3K和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iRNA-181a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RPM18226细胞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多,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沉默miRNA-181a的表达能够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1a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慧玲 欧阳桂芳 +4 位作者 孙永城 王怡 陆滢 洪用伟 盛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mg/m2(d1,d...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2例,nCR3例,PR3例,MR1例,NC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增殖的支持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志娟 盛立霞 +4 位作者 楼燕茹 牧启田 张怡 张宜生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能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源于脐血的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 d,然后计数造血干细胞数与集落形成单位。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的细胞...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能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源于脐血的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 d,然后计数造血干细胞数与集落形成单位。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的细胞因子。结果: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造血干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造血干细胞(P<0.05)。此外,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增殖率(P<0.05)。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GM-CSF、IL-7、IL-8、IL-11、SCF和SDF-1α。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可用于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介导MSC对HSC增殖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 体外扩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志娟 盛立霞 欧阳桂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8-971,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对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扩增UCBMSC并鉴定其表面标志及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UCBMSC与淋巴细胞直接共培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或在TranswellTM非接触体系中,用PH...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对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扩增UCBMSC并鉴定其表面标志及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UCBMSC与淋巴细胞直接共培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或在TranswellTM非接触体系中,用PHA刺激共培养。两个培养体系均分为阴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单独培养组)、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加PHA刺激组)、实验组(淋巴细胞加PHA和UCBMSC组)。四氮唑衍生物MTS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并计算抑制率。结果在共培养与TranswellTM非接触体系中不同数量UCBMSC对淋巴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UCBMSC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具有剂量依赖性。但两体系中UCBMSC与淋巴细胞比值相同时,共培养体系抑制作用较非接触体系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BMSC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且共培养体系抑制作用较非接触体系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植物血凝素 细胞生长
下载PDF
NB4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伟英 陈子兴 +4 位作者 胡绍燕 朱江 董选 沈慧玲 盛立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的改变与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了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看家基因GAPDH、WT1基因及其WT1(17AA+)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以同一份标本(WT1拷贝数/GAPDH拷贝数)×104来计算WT1表达水... 目的 探讨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的改变与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了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看家基因GAPDH、WT1基因及其WT1(17AA+)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以同一份标本(WT1拷贝数/GAPDH拷贝数)×104来计算WT1表达水平,定义为WT1N(normalizedWT1expressionlevel),同样定义WT1(17AA+)N,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B4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变化。结果 随着NB4细胞向粒系终末分化WT1基因及其WT1(17AA+)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迅速下降,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0,6,12,18,24,48,72h后WT1N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91.11, 121.17, 66.72, 43.47,18.29,4.04和3.79,WT1(17AA+) N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12,46.89,20.50,10.38,8.85,2.16和1.92,两者均与CD11b的变化呈负相关(r=-0.65, P<0.01;r=-0.77,P<0.01),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ATRA作用后开始的18h内,WT1(17AA+)N /WT1N比值逐渐下降,24h后与药物作用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早期以WT1(17AA+)剪接变异体表达下降为主。结论 WTl基因高表达与NB4白血病细胞分化阻滞有关,WT1(17AA+)剪接变异体可能在分化阻滞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4细胞 基因 肾母细胞瘤 WT1蛋白质类 细胞分化 RT-PCR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复合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立霞 郑水蓉 王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利用有机树脂或有机化合物复合改性、有机硅复合改性、天然产物复合改性和纳米粒子复合改性等方法改性水性聚氨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水性聚氨酯复合改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复合改性 进展
下载PDF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志娟 盛立霞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7-21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扩增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L-4和IFN...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扩增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T淋巴细胞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后,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CD4+T细胞亚群增加,CD8+T细胞亚群减少;根据细胞因子的变化,Th1和Tc1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而Th2和Tc2的比率却有轻度上升。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的增殖。此外,它还能降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Th1和Tc1细胞,升高Th2和Tc2细胞。脐血MSCs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可望预防和治疗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内因子
下载PDF
累及单核细胞系急性白血病50例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怡 牧启田 +6 位作者 陆滢 朱慧玲 洪用伟 盛立霞 孙永城 吴文淼 欧阳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除外复杂核型)9例,3号染色体异常4例,复杂核型异常9例,7号及11号染色体异常各1例。化疗后9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37.5%(9/24),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的缓解率65.4%(17/26),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结论:核型异常的M4/M5患者,特别是3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异常组,疗效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核型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晓宝 邱国强 盛立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各型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66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细胞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0(B7-1)、CD86(B7-2)、HLA-DR和HLA-... 目的检测各型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66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细胞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0(B7-1)、CD86(B7-2)、HLA-DR和HLA-ABC的表达。结果所有66白血病患者,仅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1例B-ALL表达CD80,其余均为CD80阴性表达;CD86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组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HLA-DR的表达仅在CML细胞低于对照。所有白血病及正常人PBMC上HLA-ABC表达均为强阳性。在4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CD86阳性占18例(40%),CD86的表达在M4和M5亚型AML中最高;HLA-DR阳性25例(55%),HLA-DR在M2、M4、M5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亚型,而在M3型表达HLA-DR均为阴性;CD80、HLA-ABC在不同FAB亚型的表达无差异。CD86在高危核型及Ph+组的表达低于低危核型组。共刺激分子及MHC分子的表达与诱导化疗的疗效未发现有相关。结论各型白血病存在不同程度的B7或HLA-DR表达的缺陷。上调HLA-Ⅱ抗原及协同刺激分子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对设计高效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共刺激分子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怡 陆滢 +5 位作者 朱慧玲 洪用伟 盛立霞 孙永城 吴文淼 欧阳桂芳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1期38-38,40,共2页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IFI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12h静滴,连用2d,然后以200mg/d静滴,疗程14d。结果39例痊愈2例,显效22例,进步6例,无效9例,有效率61.5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IFI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12h静滴,连用2d,然后以200mg/d静滴,疗程14d。结果39例痊愈2例,显效22例,进步6例,无效9例,有效率61.54%。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真菌感染 血液病
下载PDF
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旭艳 欧阳桂芳 +1 位作者 牧启田 盛立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DS患者中TP53突变与单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初发MDS患者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并探讨TP53突变与染色体核型尤其是单体核...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DS患者中TP53突变与单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初发MDS患者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并探讨TP53突变与染色体核型尤其是单体核型的关系结果:102例MDS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50例,中位年龄59.5(23-83)岁,基因TP53突变的检出率为12.7%,突变多发生于MDS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患者。与非突变组相比,TP53突变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偏低(P=0.001,P=0.033),而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偏高(P=0.002,P <0.001),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53突变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为90.9%,其中72.7%为单体核型。TP53基因突变组单体核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 <0.001)。TP53突变合并单体核型的MDS患者出现在IPSS-R预后评分系统中预后差及预后极差组。结论:伴TP53突变的MDS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且单体核型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P53突变 单体核型
下载PDF
CD25表达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淼 孙永城 +1 位作者 王怡 盛立霞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CD25表达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初诊的AML患者16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髓细胞CD25免疫表型。其中髓细胞CD25^(+)患者26例,CD25^(-)患者141例。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CD25表达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初诊的AML患者16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髓细胞CD25免疫表型。其中髓细胞CD25^(+)患者26例,CD25^(-)患者141例。观察并比较CD25^(+)患者与CD25^(-)患者初发时外周血WBC、PLT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首次诱导完全缓解、1年无病生存、1年总体生存情况。分析CD25^(+)患者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近膜区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基因突变、复杂/高危核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25^(+)患者与CD25^(-)患者初发时外周血WBC、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25^(+)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CD2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5^(+)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率、1年无病生存率、1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CD25^(-)患者(42.3%比80.1%、29.2%比65.9%、36.4%比77.1%,均P<0.05)。CD25^(+)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的患者与无FLT3-ITD基因突变的患者及复杂/高危核型的患者与正常/良好核型的患者0.5年无病生存率和1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25表达与AM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CD25 流式细胞术 预后
下载PDF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安 戎春梦 +3 位作者 孙烨 牧启田 盛立霞 欧阳桂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yelodysplasia-related changes,AML-MRC)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独特亚型,占所有AML-MRC的25%~34%,与非AML-MRC相比,其预后更差。A...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yelodysplasia-related changes,AML-MRC)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独特亚型,占所有AML-MRC的25%~34%,与非AML-MRC相比,其预后更差。AML-MRC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常有严重贫血症状,对传统化疗不耐受且缓解率很低,因此针对AML-MRC的治疗一直是国际公认的难题。随着DNA芯片、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AML-MRC的遗传学本质不断被发现,对其个性化治疗也在不断发展。目前除了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外,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案如脐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不断在AML-MRC中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各治疗方案对AML-MRC的临床疗效,总结各新型治疗方案及相关临床试验在AML-MRC中的应用,并探索对其治疗潜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急性髓系白血病 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