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替代比例对奉节脐橙产量、品质及环境代价的影响
1
作者 李栋 邓丹丹 +6 位作者 张丽君 周鹏 赵敬坤 王昱桁 王洁 石孝均 张跃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3,共11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来评判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探究有机肥替代在减少柑橘生产周期碳排放方面的潜力,为其科学减肥、合理增施有机肥和柑橘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在奉节柑橘主产区进...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来评判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探究有机肥替代在减少柑橘生产周期碳排放方面的潜力,为其科学减肥、合理增施有机肥和柑橘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在奉节柑橘主产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设置农户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优化施肥+有机替代氮肥20%(OPT+N20)、优化施肥+有机替代氮肥30%(OPT+N30)、优化施肥+有机替代氮肥50%(OPT+N50)5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之间对脐橙果实产量、品质及橘园土壤肥力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FP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能够提高脐橙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2018年各处理间在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2019年OPT较FP产量显著提高22.3%,OPT+N20、OPT+N30、OPT+N50产量较FP分别增产27.3%、28.3%、34.1%,同时有机无机配施较FP能够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还可以改善果皮亮度和色泽。(2)有机无机配施较FP可明显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土壤养分平衡。(3)优化施肥和有机无机配施较FP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提高经济效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碳足迹较FP分别提高44.20%、48.10%和59.23%,产投比分别提高63.64%、51.82%和39.70%。(4)通过对脐橙产量、果实品质等因素综合分析,各处理得分从大到小排序为OPT+N30>OPT+N50>OPT+N20>OPT>FP,即各有机无机配施的肥效响应优于FP处理,其中优化施肥配合有机肥替代氮肥30%时对果实品质提升效果最优,化肥投入的减少和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减少脐橙在生产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脐橙产量、品质,减少果园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产量 品质 碳排放 碳足迹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柑橘园土壤及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张章 康福蓉 +4 位作者 陈大超 杜江英 张跃强 白鹏 石孝均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土壤酸化是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柑橘酸性土壤上追施不同土壤调理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夏氏蓝得、天脊、万植、两广、坤益键土壤调理剂和万植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柑橘产量品... 土壤酸化是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柑橘酸性土壤上追施不同土壤调理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夏氏蓝得、天脊、万植、两广、坤益键土壤调理剂和万植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柑橘产量品质的影响,评价不同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调理剂对土壤pH的提高效果为从高到低依次为万植、夏氏蓝得、坤益键、两广(万植有机肥)、天脊;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土壤有害物质的毒害,从而达到提高柑橘的产量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柑橘 酸性土壤 pH值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锌、锰与含氯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石孝均 毛知耘 周则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0-168,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Zn、Mn平衡施用和含Cl氮肥(NH_4Cl)中Cl对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提高了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但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比率下降。施适... 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Zn、Mn平衡施用和含Cl氮肥(NH_4Cl)中Cl对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提高了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但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比率下降。施适量的Zn能增加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小麦子粒的营养价值。施Mn对小麦子粒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但提高了必需氨基酸含量,对小麦子粒品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N-Zn、N-Mn和Zn-Mn对小麦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均为正连应。N、Zn、Mn平衡施用既能增加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总含量,又提高了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改善了小麦子粒的营养品质。含氯氮肥中适量Cl能增加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且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科 品质
下载PDF
重庆市烤烟氯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石孝均 霍沁建 +4 位作者 关博谦 吴跃明 李常军 何林涛 代先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80,共7页
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对重庆市烟区土壤、烟叶含氯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3—2004年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氯在土壤中的残留.结... 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对重庆市烟区土壤、烟叶含氯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3—2004年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氯在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mg/kg,严重缺氯的土壤(Cl≤2mg/kg)样本占19.2%;可能缺氯的土壤(Cl≤10mg/kg)占50%.重庆市烟叶含氯量很低,平均为0.70g/kg,有99%的烟叶样本含氯量低于优质烟叶要求的含氯下限(3g/kg),烟叶含氯量低已成为影响烟叶质量的限制因素.烟叶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直线或指数相关.施氯量在0~4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氯量的增加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施用适量氯(30~45kg/hm^2)能降低烟叶烟碱及总氮含量;施木克值、K2O/Cl、总糖/烟碱以及烟碱/总氮比趋于合理,协调了烟叶各化学成分的比例,改善了烟叶品质.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重庆烟区的最佳推荐施氯量为30~45kgC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植烟土壤 烟叶品质 重庆市
下载PDF
硅锌镁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石孝均 石孝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440-443,共4页
在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硅,锌,镁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强水稻对高温伏旱的抗性,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稻谷8%-13%,硅,锌,镁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氮,钾,硅,镁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转运,... 在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硅,锌,镁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强水稻对高温伏旱的抗性,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稻谷8%-13%,硅,锌,镁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氮,钾,硅,镁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转运,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对稻谷产量和品质均呈正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 紫色土
下载PDF
钙质紫色土小麦优质高产与氮、锌、锰优化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孝均 毛知耘 周则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6期553-558,共6页
采用三因素(N、Zn、Mn)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探讨了钙质紫色土上(棕紫泥)小麦对锌、锰肥的需要性和氮、锌、锰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钙质紫色土在磷、钾肥底的基础上施用氮、锌、锰的增产效果为:N>Mn(?)Zn。在有效锌0.5ppm的土壤上,... 采用三因素(N、Zn、Mn)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探讨了钙质紫色土上(棕紫泥)小麦对锌、锰肥的需要性和氮、锌、锰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钙质紫色土在磷、钾肥底的基础上施用氮、锌、锰的增产效果为:N>Mn(?)Zn。在有效锌0.5ppm的土壤上,单施锌对小麦增产不显著。在有效锰4.1ppm的土壤上,施锰肥获得了极显著的增产。按N105~186、ZnSO_4·7H_2O 0~21、MnSO_4 37.5~75kg/ha施肥,小麦产量可达4845kg/ha,较对照增产1500kg/ha,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提高2~3个百分点。N—Zn—Mn配施比单施效果好,不但能高产优质,还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质高产 氮锌锰 配方施肥
下载PDF
钙质紫色土水稻氮磷锌酡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孝均 毛知耘 周则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6期550-552,共3页
在含有效锌0.3ppm的钙质棕紫泥田上,水稻高产的最优氮、磷、锌组合为:N135~180、P_2O_590~135、ZnSO_438~52kg/ha,稻谷产量可达7605~8100kg/ha。施用氮、锌肥能促进水稻植株对锌的吸收。磷降低了植株中锰含量。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锌 配肥模式 紫色土
下载PDF
紫色土氯锌锰与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的营养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孝均 周则芳 毛知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6期579-583,共5页
含氯复(混)合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在钙质紫色土上施用氯铵与磷、钾、锌、锰配制的含氯复(混)合肥和用尿素配制的非含氟复(混)肥同样优质高产。当土壤有低锌为0.3ppm时,施锌肥对小麦显著增产。当土壤有效锰为13.3ppm时,施锰... 含氯复(混)合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在钙质紫色土上施用氯铵与磷、钾、锌、锰配制的含氯复(混)合肥和用尿素配制的非含氟复(混)肥同样优质高产。当土壤有低锌为0.3ppm时,施锌肥对小麦显著增产。当土壤有效锰为13.3ppm时,施锰肥未见增产。施锌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磷明显降低了小麦植株含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营养 紫色土 氯锌锰 氮磷钾
下载PDF
紫色土锌锰氯与氮磷钾配施对大麦的营养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孝均 周则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6期584-586,共3页
当土壤有效锰(DTPA—Mn)为13.3ppm时,大麦可不施锰肥。在有效锌为0.3ppm的土壤上施用锌肥时,不含氯的氮肥处理中,大麦增产述18~20%;而含氯氮肥仅增产5~6%。含氯氮肥各处理的土壤和植株锌、锰含量以及产量均比不含氯氮肥高,表明钙质紫... 当土壤有效锰(DTPA—Mn)为13.3ppm时,大麦可不施锰肥。在有效锌为0.3ppm的土壤上施用锌肥时,不含氯的氮肥处理中,大麦增产述18~20%;而含氯氮肥仅增产5~6%。含氯氮肥各处理的土壤和植株锌、锰含量以及产量均比不含氯氮肥高,表明钙质紫色土上施用含氯氮肥优于不含氯氮肥。氯活化了土壤中的锌、锰,促进了大麦对锌和锰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营养效应 锌锰氯 氮磷钾 配施
下载PDF
硝酸磷肥水溶磷含量对小麦营养效应研究
10
作者 石孝均 毛知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527-531,共5页
在中性、钙质、酸性紫色土上研究硝酸磷肥和重过磷酸钙水溶磷含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紫色土上施硝酸磷肥都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重过磷酸钙在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上与硝酸磷肥相当,在酸性土上不如硝酸磷肥。... 在中性、钙质、酸性紫色土上研究硝酸磷肥和重过磷酸钙水溶磷含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紫色土上施硝酸磷肥都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重过磷酸钙在中性和钙质紫色土上与硝酸磷肥相当,在酸性土上不如硝酸磷肥。在中性、钙质、酸性土上施用硝酸磷肥的适宜水溶磷含量分别为30%~100%,≥83%,≤30%。随着肥料中水溶磷升高,小麦植株含磷量增加,在钙质土上,小麦产量与水溶磷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土壤中有效磷残留量降低。在中性土上,小麦产量与土壤中有效磷残留量无明显变化。在酸性土上,小麦产量随水溶磷含量增加而下降,土壤有效磷残留量变化不大。肥料中磷素的残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磷肥 水溶性 磷酸根 小麦 紫色土
下载PDF
掺合肥料分离度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石孝均 毛知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5期447-450,共4页
在3种类型紫色土上种植小麦,进行掺合肥料养分分离度试验。结果表明,掺合肥料与团粒型化成复肥在等养分等比例下,对小麦肥效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基本相当。在中性和酸性紫色土上,掺合肥料的分离度许可范围为0%~23%,钙质紫色土... 在3种类型紫色土上种植小麦,进行掺合肥料养分分离度试验。结果表明,掺合肥料与团粒型化成复肥在等养分等比例下,对小麦肥效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基本相当。在中性和酸性紫色土上,掺合肥料的分离度许可范围为0%~23%,钙质紫色土为0%~11%,在此范围内,各处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与同量团粒型复肥相近。3种类型紫色土单施氨肥无增产效应。氮磷配合施用,可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平衡吸收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肥料 分离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被引量:201
12
作者 谢军 赵亚南 +5 位作者 陈轩敬 李丹萍 徐春丽 王珂 张跃强 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934-3943,共10页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中国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利用在紫色土上8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氮连续替代化肥氮玉米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为紫色土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玉米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8年定位试验,试验施肥模式有5种: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常规施肥(FP)、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的基础上有机肥(鸡粪)氮替代50%化肥氮(MF)、有机肥(鸡粪)氮替代100%化肥氮(OM)。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相比常规施肥(FP)、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和化肥优化施用(OP),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8年玉米籽粒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3.7%、13.5%和12.5%,地上部生物量增产11.3%、7.0%和8.6%。与对照相比,各施肥模式均降低了玉米产量年度变异系数,提高了可持续指数和收获系数,其中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年度变异最小、可持续指数和收获指数最高。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促进了玉米对氮的吸收累积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化肥优化施(OP)和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处理(MF)籽粒中氮素累积吸收量增加7.0%和29.6%,氮的总表观利用率提高2.5个百分点和26.5个百分点。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处理(MF)的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和氮肥贡献率分别比OP提高6.2 kg·kg^(-1)、3.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比OM提高6.6 kg·kg^(-1)、0.8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不同施肥处理每生产1 t玉米对氮素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化肥优化(OP)和有机肥氮替代50%的化肥氮(MF)处理生产1 t玉米籽粒对氮素的需求量(9.4 kg和10.8 kg)明显低于FP和OM处理(14.5 kg和12.9 kg),提高了氮素的生产效率。【结论】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显著提高了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了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是西南紫色土地区玉米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玉米产量 产量可持续性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 被引量:150
13
作者 孟红旗 刘景 +6 位作者 徐明岗 吕家珑 周宝库 彭畅 石孝均 黄庆海 王伯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9-1116,共8页
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为进一步揭示农田土壤酸化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收集了我国典型农田6个长期(18~30a)施肥试验(祁阳红壤、进贤红壤、重庆紫色土、公主岭黑土、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 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为进一步揭示农田土壤酸化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收集了我国典型农田6个长期(18~30a)施肥试验(祁阳红壤、进贤红壤、重庆紫色土、公主岭黑土、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的历史观测资料,对耕层土壤pH在不同试验阶段(每6a)和施肥措施(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磷钾配施氮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NPKM))间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计算土壤酸化速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对照CK处理的耕层pH略有降低,平均土壤酸化速率为0.013pHa-1;N处理的1~6a,祁阳红壤、公主岭黑土和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32~0.55个单位,至最近6a,所有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64~1.46个单位;NPK处理的耕层pH在试验1~12a明显低于N处理;NPKM处理的耕层pH却较NPK处理高0.30~0.53个单位,pH变化趋势与NPK相似。处理间成对T检验表明,长期施肥农田的土壤酸化速率大小顺序为:N〉NPK〉NPKM—CK,N和NPK处理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对照的4.6倍和3.2倍。基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排水良好的旱作或水旱轮作农田分析了农田土壤酸化过程。尽管存在地域差异性,长期施肥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存在对施肥措施的共性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pH演变 长期施肥 共性响应 地域差异性
下载PDF
减量施肥下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 被引量:131
14
作者 赵亚南 宿敏敏 +4 位作者 吕阳 况福虹 陈轩敬 张跃强 石孝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4-873,共10页
【目的】我国化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生产。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小麦产量、籽粒灌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四川盆地进行了两个大田试验,以习惯施... 【目的】我国化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生产。研究化肥减量施用对小麦产量、籽粒灌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四川盆地进行了两个大田试验,以习惯施肥(N、P_2O_5、K_2O分别为180、120、45 kg/hm^2)为对照,设置减量施肥(N、P_2O_5、K_2O分别为96、60、45 kg/hm^2)处理,测定了小麦产量及构成、籽粒灌浆、花后干物质转运、旗叶叶绿素含量、养分平衡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与习惯施肥相比,减量施肥下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小麦–玉米轮作田块小麦千粒重显著提高5.8%。根据Logistics方程拟合结果,减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轮作田块小麦理论最大千粒重,渐增期、缓增期籽粒净增重,对其他灌浆参数影响不显著。减量施肥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增加28.5%、17.5%和20.7%,但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加快。习惯施肥和减量施肥土壤氮素盈余分别为22.6和–30.2 kg/hm^2,土壤磷盈余分别为80.4和22.8kg/hm^2。减量施肥后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表观回收率比习惯施肥提高79.2%、69.1%和27.9%,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表观回收率提高91.1%、72.7%和68.5%。【结论】本试验的两年时间内,减量施肥可以维持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但花后功能叶衰退加速。减量施肥下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磷素盈余降低,土壤氮素亏缺,需要在确保维持小麦产量、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减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籽粒灌浆 干物质转运 肥料利用率 养分平衡
下载PDF
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林英华 张夫道 +4 位作者 杨学云 宝德俊 石孝均 王胜佳 王伯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7,共7页
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 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个,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土壤动物6 414只,隶属6门12纲22目,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8类主要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6项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6项指标中,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全氮负荷量(或权重系数)较高;8类主要土壤动物中,线虫、蜱螨类和鞘翅目昆虫负荷量较高,在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中,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全氮对线虫、蜱螨类和鞘翅目昆虫影响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对线虫、蜱螨类的作用最大,其它土壤因子与土壤动物类群之间相关性较弱。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组的变化分别被土壤理化性质第Ⅰ变量和第Ⅱ变量解释的比例为10.79%和13.00%,仍有76.21%以上变化不能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动物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相关分析 系统调查法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秦子娴 张宇亭 +2 位作者 周志峰 石孝均 郭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392-3400,共9页
【目的】揭示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生态系统氮素内循环矿化及硝化特征的影响,探索维持紫色水稻土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方法】利用重庆市北碚区21年的中性紫色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 【目的】揭示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生态系统氮素内循环矿化及硝化特征的影响,探索维持紫色水稻土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方法】利用重庆市北碚区21年的中性紫色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硝化细菌数量、氨氧化潜势及硝化强度的变化。【结果】与长期不施肥对照相比,单施化肥(除单施氮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和氮素矿化势(N0),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累积矿化氮量最高达164.43 mg.kg-1,氮素矿化势相比CK处理增加了59.29%,而含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增加累积矿化氮量和氮素矿化势幅度显著低于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不同施肥(除氮磷钾肥与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施用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尤其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为CK处理的74.25倍;土壤氨氧化潜势和硝化强度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均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而含氯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显著低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氨氧化潜势和硝化强度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紫色水稻土供氮潜力及改善有机氮品质的有效手段,含氯化肥抑制了硝化过程,可充当硝化抑制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氮素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含氯化肥 水稻土
下载PDF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43
17
作者 梁涛 陈轩敬 +4 位作者 赵亚南 黄兴成 李鸿 石孝均 张跃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759-4768,共10页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基础地力 产量 施肥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06
18
作者 邓美华 尹斌 +2 位作者 张绍林 朱兆良 石孝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9,共7页
采用密闭室法研究苏南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施N量和施N方式对水稻和小麦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能明显降低稻-麦轮作系统中的氨挥发损失,在整个稻麦轮作体系中,优化和习惯的氨挥发损失占N肥施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 采用密闭室法研究苏南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施N量和施N方式对水稻和小麦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能明显降低稻-麦轮作系统中的氨挥发损失,在整个稻麦轮作体系中,优化和习惯的氨挥发损失占N肥施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05%±1.37%和9.81%±0.38%。稻季与麦季的氨挥发损失差异显著。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与N肥施用量呈乘幂关系上升,麦季则呈正的线性关系。水稻施肥后氨挥发持续的时间短,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周以内,麦季持续时间较长,在施肥后10天左右。稻季和麦季的基肥阶段是主要的氨挥发时期,占各自氨挥发损失N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优化施肥 习惯施肥 氨挥发
下载PDF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林生 张宇亭 +3 位作者 黄兴成 张跃强 赵亚南 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6-694,共9页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 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化肥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稻麦产量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长期施钾下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钾素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会民 徐明岗 +3 位作者 吕家珑 刘骅 石孝均 黄绍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9-756,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轮作方式和不同气候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即灰漠土、潮土和紫色土在长期施钾条件下对外源钾固定能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土壤钾素... 【目的】探索不同轮作方式和不同气候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即灰漠土、潮土和紫色土在长期施钾条件下对外源钾固定能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土壤钾素固定的主要因素。【结果】在外源钾加入浓度0.4~4.0g·L-1的范围内,长期施钾与不施钾相比,水云母含量较低的紫色土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和固定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91~559mg·kg-1和14%~23%;水云母含量较丰富的潮土固钾量和固钾率略有降低,分别降低了35~274mg·kg-1和6%~8%;而水云母含量丰富的灰漠土固钾能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长期施钾对3种土壤SOC、CEC和<0.002mm粘粒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缓效钾和K+饱和度分别增加了11.3~349.9mg·kg-1和11%~65%。【结论】长期施钾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含钾矿物组成的变化,即水云母向云母-蒙脱石混层层间矿物的转化,而影响土壤钾素的固定,长期施钾延缓或阻止了这种转化,使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能力降低;土壤缓效钾含量和K+饱和度增加,也使土壤固钾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钾 钾素固定 灰漠土 潮土 紫色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