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范桂梅 芮汉臣 +7 位作者 李广从 王建平 张洁 朱兰 姚玉芳 贾鸿宁 祁晓媛 杨潮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所有纳入者采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是否合并精... 目的观察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所有纳入者采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是否合并精神障碍;MIDAS评分评估偏头痛患者的残疾程度和头痛影响测验(HIT-6)。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量表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者的MIDAS评分和HIT-6评分均高于不伴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者(P<0.05)。结论偏头痛易患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临床应采取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抑郁 焦虑 睡眠障碍 残疾程度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范桂梅 芮汉臣 +7 位作者 李广从 王建平 张洁 朱兰 姚玉芳 贾鸿宁 祁晓媛 杨潮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两组各51例。联合组予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单药组仅予氟桂利嗪...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两组各51例。联合组予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单药组仅予氟桂利嗪治疗,均治疗10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两组组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低于或短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个月低于或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和3个月,联合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VAS评分低于或短于单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MCA、ACA和PCA血流速度两组均慢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慢于单药组(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速度,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视觉模拟评分法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血尿酸、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楠 郦铮铮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祁晓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的8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A组(基本治愈)、B组(显效)、C组(有效)和D组(无效)。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MMP-3、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血清各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血尿酸、MMP-3、Hcy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IL-10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血尿酸、MMP-3及Hcy与疗效呈负相关(r=-0.524、-0.486和-0.245,均P<0.05);IL-10与疗效呈正相关(r=0.78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MMP-3、Hcy、IL-10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0.902、0.845、0.713、0.685,特异性分别为0.785、0.781、0.684、0.684。结论血尿酸、MMP-3水平可作为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且两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故临床治疗时需积极调节患者血尿酸、MM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尿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范桂梅 芮汉臣 +7 位作者 李广从 王建平 张洁 朱兰 姚玉芳 贾鸿宁 祁晓媛 杨潮萍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累计发病次数和天数,眩晕残障评分(DHI)、健康状况评分量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RS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组DHI、HAMA和HRS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累计发病次数与天数较治疗前减少,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香叶木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楠 祁晓媛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郦铮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96-3000,3007,共6页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I/R组、尼莫地平组[6 mg/(kg·h)]、香叶木素(0.25 mg/kg)、香叶木素(0.5 mg/kg)、香叶木素(1 mg/kg)。采用线...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I/R组、尼莫地平组[6 mg/(kg·h)]、香叶木素(0.25 mg/kg)、香叶木素(0.5 mg/kg)、香叶木素(1 mg/kg)。采用线栓法制备CI/R损伤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损伤、细胞凋亡的变化,检测不同组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OD、MDA、炎症因子以及CysLT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脑组织损伤加剧,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和Cleaved caspase 9的表达量增多,炎症因子IL-1β、TNF-α以及CysLTs含量升高。相对于CI/R组,不同剂量的香叶木素处理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上述指标都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香叶木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凋亡以及抗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祁建平 祁晓媛 王小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 目的观察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咽痛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EBV-NA-Ig G治疗前后转阴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EBV-DNA和EBV-CA-Ig M转阴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ALT、AST和免疫球蛋白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淋巴细亚类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消退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降低EB-DNA的含量,促进EB病毒的转化,对于减少患儿受感染后发生恶性疾患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更昔洛韦 清温饮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祁晓媛 范桂梅 +3 位作者 贾鸿宁 吴慧君 姚玉芳 张丽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54-85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及特点。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VM患者92例作为VM组,同期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收集和分析V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试验、摇头试验(HSN)、颈肌前...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及特点。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VM患者92例作为VM组,同期入院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组,收集和分析V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试验、摇头试验(HSN)、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及前庭自旋转试验(VAT)比较和分析2组受检者异常率的检出情况。结果:VM组患者前庭症状持续时间<1 min~>1 d不等,患者自发性眩晕或位置性眩晕症状,以1 h^1 d最为常见(46.74%),伴发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偏头痛74例(80.43%)、畏声49例(53.26%)、畏光46例(50.00%)及视觉先兆33例(35.87%);VM组患者纯音平均听阈、高频平均听阈、冷热试验、摇头试验、cVEMP和VAT的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0%VM组患者至少出现1项上述前庭功能检查异常。结论:大部分VM患者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加强前庭功能检测有助于VM和其他前庭性疾病的评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特点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前庭自旋转试验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范桂梅 芮汉臣 +7 位作者 李广从 王建平 张洁 朱兰 姚玉芳 贾鸿宁 祁晓媛 杨潮萍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8期92-96,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 总结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结果及冷热试验、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检查(cervical vestibular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摇头试验结果,并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低频听阈异常、高频听阈异常与声导抗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冷热试验、cVEMP、摇头试验结果异常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庭性偏头痛34例前庭症状持续时间:<1 min为2例(5.9%)、1~5 min为6例(17.6%)、5 min ~1 h为7例(20.6%)、1 h^1 d为15例(44.1%)、>1 d为4例(11.8%)。前庭性偏头痛34例均出现眩晕,发作时伴随症状包括偏头痛21例(61.8%)、畏光18例(52.9%)、畏声17例(50.0%)、视觉先兆12例(35.3%)。结论 前庭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空间感知器官,对维持人体正常姿势与保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前庭功能损伤可加重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其并发症发生,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前庭疾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祁建平 祁晓媛 王小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黄升白颗粒口服予以...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黄升白颗粒口服予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胆红素、AST及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均<0.05);实验组HBe 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在乏力和纳差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双黄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有较为明显拮抗作用,同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升白颗粒 干扰素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前庭康复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祁晓媛 宋宁 +1 位作者 顾平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9-1405,共7页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 近年来,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前庭评价技术和新的前庭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康复的个体化、精准化的发展。前庭康复训练可通过纠正不恰当的代偿策略和/或加速良好代偿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最终达到前庭康复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前庭康复机制、康复前评估、方案制定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神经康复 修复 适应 生理学 习服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祁晓媛 杨昆胜 《医学综述》 2013年第9期1613-1616,共4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个直径<15 mm的缺血性梗死,分布于脑穿支动脉的供血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典型特征是无症状的小血管疾病发展过程,通常将腔隙性脑梗死冠以脑小血管病的称谓,这混淆了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小血管病的定义,从TOAST分型中的小...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个直径<15 mm的缺血性梗死,分布于脑穿支动脉的供血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典型特征是无症状的小血管疾病发展过程,通常将腔隙性脑梗死冠以脑小血管病的称谓,这混淆了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小血管病的定义,从TOAST分型中的小动脉闭塞,ASCO分型中的小血管疾病到CISS分型的穿支动脉疾病,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两对概念的逐渐深入。该文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线,目的在于总结目前关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及危险因素,从而揭示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小血管病变的关系,对预后和治疗方面给予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预后
下载PDF
维D钙咀嚼片预防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玉芳 祁晓媛 +2 位作者 张福波 芮汉臣 杨潮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09-910,913,共3页
【目的】探讨维D钙咀嚼片预防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四科眩晕门诊及病房诊断为特发性BPPV的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都给予手法... 【目的】探讨维D钙咀嚼片预防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四科眩晕门诊及病房诊断为特发性BPPV的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都给予手法复位达到临床治愈,观察组给予维D钙咀嚼片(迪巧)75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BPPV患者均随访1年,每4个月随访1次,记录期间复发次数。【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67例患者,复发率为11.9%(8/67);对照组68例患者,复发率为27.9%(18/68),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D钙咀嚼片可显著降低特发性BPPV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药物疗法 维生素D
下载PDF
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祁晓媛 范桂梅 +3 位作者 贾鸿宁 吴慧君 姚玉芳 张丽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接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盐...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接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情况、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1%vs 72.50%)(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次数、每次眩晕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05±0.47) vs (2.94±0.61)次/月,(2.43±0.63) vs (3.59±0.88)分,(8.76±1.74) vs (10.09±2.11)h](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6.75±8.01) vs (66.42±9.65) ng/L,(162.30±15.42) vs (184.21±17.27) ng/L,(72.30±11.38) vs (88.27±13.47) pg/mL](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33%vs 12.50%](P>0.05)。结论在氟桂利嗪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氟桂利嗪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金花清感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祁建平 祁晓媛 王晓娟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2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金花清感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74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3组,均治疗5 d。选择同期应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治疗的5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金花清感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74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3组,均治疗5 d。选择同期应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比较治疗3 d和5 d时各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高剂量组、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3组患者退热时间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3 d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低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5 d后3组患者核酸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3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花清感颗粒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其疗效不会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故其较佳用药剂量应为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金花清感颗粒 剂量 血清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宁 祁晓媛 +2 位作者 张赛 常丽英 杨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2091-209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将聚焦于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分别针对前庭康复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况及在... 近年来,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将聚焦于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分别针对前庭康复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况及在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科学/规范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前庭康复 治疗 循证证据 个体化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内病变的影响
16
作者 贾鸿宁 范桂梅 +3 位作者 吴慧君 祁晓媛 王建平 李广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9期7-7,共1页
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双重危险因素,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脑梗死的发生(1)。在现有研究中,研究人员经常会对比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研究表明前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预后相对来讲更差。同时如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双重危险因素,两者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脑梗死的发生(1)。在现有研究中,研究人员经常会对比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研究表明前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预后相对来讲更差。同时如果罹患糖尿病者中同时罹患高血压病的占比很高,而高血压病同时也是脑卒的危险、独立因素,所以这一因素会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所以,本文研究主要选择了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糖尿病对于磁共振成像、危险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群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颅脑磁共振及血管成像特点
17
作者 贾鸿宁 范桂梅 +3 位作者 吴慧君 祁晓媛 王建平 李广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9期64-64,共1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脑梗死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的人群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3倍[1].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脑梗死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的人群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危险性增加3倍[1].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 对比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为脑血管病变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影像学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