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别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德润 解汝娟 +5 位作者 禹程远 廉维 陈金瓯 穆素红 李丽 赵石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44-374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为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3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组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IgA肾病占同期肾活检的19...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为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3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组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IgA肾病占同期肾活检的19.1%;肾脏病理分级以Ⅱ级为主,为73例(占56.2%),其中有75.4%的患者伴足突融合,53.1%伴肾小管萎缩,43.1%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26.9%有肾间质纤维化,21.5%有血管病变,6.2%伴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在不同性别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在年龄、收缩压、血尿酸、三酰甘油、白蛋白、补体C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表现多样化,不同性别在临床指标中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要综合考虑并尽早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为制定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病理改变 性别
下载PDF
黄葵胶囊对大鼠IgA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邢丽 禹程远 解汝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IGA肾病模型 黄葵胶囊 大鼠 现代药理研究 抗血小板聚集 肾小管损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补体途径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春雷 刘晓刚 +3 位作者 禹程远 梁慧 袁福才 解汝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3期618-622,共5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重要的生物标志物,H型纤维胶原凝集素(H-ficolin)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而MBL相关丝氨酸...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重要的生物标志物,H型纤维胶原凝集素(H-ficolin)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而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H型纤维胶原凝集素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12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德润 解汝娟 禹程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3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3例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5.8%);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最多见(占36.6%);病理类型分级以Ⅱ级(56.1%),Ⅲ级(20.3%)为主;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P<0.01);随着Lee氏病理分级程度的增高,血肌酐、血尿酸、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IgA肾病临床类型多样,其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宜尽早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活检 临床分析 病理
下载PDF
IgA肾病模型中小管间质损伤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邢丽 柏林 +2 位作者 禹程远 邸波 解汝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IgA肾病模型中小管间质的损害,并应用替米沙坦对其进行干预,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IgA模型组、替米沙坦治疗组,实验... 目的:观察大鼠IgA肾病模型中小管间质的损害,并应用替米沙坦对其进行干预,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IgA模型组、替米沙坦治疗组,实验前后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各组TGF-β1、α-SMA表达;RT-PCR检测TGF-β1、MCP-1变化。结果:模型组尿蛋白量增高,治疗组则有所降低(1.59±0.18vs14.14±1.99vs1.88±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前后模型组肾功能改变显著,治疗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治疗组上述变化减轻;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TGF-β1、α-SMA及MCP-1在正常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模型组高表达,治疗组表达减少。结论:IgA肾病存在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替米沙坦可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对IgA肾病小管间质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小管间质损伤
下载PDF
氯沙坦在大鼠IgA肾病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丽 柏林 +1 位作者 禹程远 解汝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应用氯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IgA模型组(B组)、氯沙坦治疗组(... 目的应用氯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IgA模型组(B组)、氯沙坦治疗组(C组),每组6只,实验前后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结果B组尿蛋白量增高,C组则有所降低(P〈0.05);实验前、后,B组肾功能改变显著,C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C组上述变化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显示TGF-β1、α-SMA及MCP-1在A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B组高表达,C组表达减少。结论IgA肾病存在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氯沙坦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对IgA肾病小管间质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IGA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转化生长因子 β1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的进展
7
作者 陈晓静 禹程远 +1 位作者 邸鹏飞 解汝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为常见免疫相关性肾病,伴血栓高发风险,会导致终末期肾病的进展及死亡发生,临床目前侧重静脉血栓事件的研究,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并未作系统阐述。本文就IMN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预防IM...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为常见免疫相关性肾病,伴血栓高发风险,会导致终末期肾病的进展及死亡发生,临床目前侧重静脉血栓事件的研究,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机制并未作系统阐述。本文就IMN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预防IMN血栓事件的发生及进展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肾病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加重特发性膜性肾病内皮功能紊乱并促进高凝状态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禹程远 陈晓静 +1 位作者 王姣姣 解汝娟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7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加重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内皮功能紊乱并促进高凝形成、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KDIGO指南诊断标准,筛选年龄在18~80岁之间且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加重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内皮功能紊乱并促进高凝形成、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KDIGO指南诊断标准,筛选年龄在18~80岁之间且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MN,病理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行双下肢彩超或双肾血管彩超,根据彩超对于急慢性血栓的诊断标准排除陈旧血栓影响,分为有血栓组、无血栓组各20例为IMN组,再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集实验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测定各组血浆中细胞外DNA(cell free-DNA,cf-DNA)、骨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用IMN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刺激正常中性粒细胞进行NETs生成实验,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NETs结构,并进行NETs提取,进一步进行内皮刺激实验,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内皮结构以及促凝表型转变。进行DNA酶(DNase)及抗组织因子抑制实验,观察NETs的生成与凝血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N组外周血NETs相关指标明显上升,有血栓组较无血栓组上升更明显。IMN组较对照组血浆更易刺激中性粒细胞生成NETs,有血栓组较无血栓组生成NETs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IMN组表现为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体(TAT)明显增加,有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更明显,对有血栓组进行抑制试验,发现anti-TF、DNaseI能明显逆转这一现象。当内皮受到NETs刺激后,内皮间正常连接消失,间隙增大,同时内皮表达TF明显升高,表现为促凝表型。结论:NETs加剧内皮功能紊乱并驱动血栓倾向。针对NETs形成的策略可能为IMN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凝血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内皮细胞
下载PDF
HMGB1在肾病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中作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邸鹏飞 禹程远 解汝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42-745,共4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肾病综合征(NS)中高表达并发挥了致病作用,参与了其肾脏功能及病理的改变。此外,HMGB1还能通过促炎、促凝、促血栓形成及诱导血管内皮损伤等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在NS心血管并发症中...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肾病综合征(NS)中高表达并发挥了致病作用,参与了其肾脏功能及病理的改变。此外,HMGB1还能通过促炎、促凝、促血栓形成及诱导血管内皮损伤等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在NS心血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MGB1在肾病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中作用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夜间高血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禹程远 公永太 李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夜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及盐敏感和盐摄入量过高是夜间高血压重要发病机制。夜间高血压发生还与多种伴随疾病密切相关。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夜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及盐敏感和盐摄入量过高是夜间高血压重要发病机制。夜间高血压发生还与多种伴随疾病密切相关。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治疗伴随疾病是控制夜间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高血压 昼夜节律 治疗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琳琳 解汝娟 +5 位作者 隋满姝 禹程远 王秦 王德润 姚春影 石芳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4期7370-737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原发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的16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468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肾脏病理、慢性肾衰竭不同病因不同分期的生化指标。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原发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的16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468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肾脏病理、慢性肾衰竭不同病因不同分期的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4685例,平均年龄为(61.42±20.20)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6.87%)、糖尿病肾病(16.99%)、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6.95%)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605例患者行肾活检术,病理类型以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9.59%)、系膜增生性肾炎(24.63%)、IgA肾病(13.22%)、微小病变性肾病(10.9%)为主。慢性肾衰竭各期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蛋白尿明显减少,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Ca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中,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更易发生贫血(P<0.01)、低白蛋白血症(P<0.01)、高尿酸血症(P<0.01)及脂类代谢紊乱(P<0.01)。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蛋白尿逐渐减少,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钙、磷代谢紊乱逐渐加重。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更易发生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脂类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病因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替米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肾小管间质损伤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丽 柏林 +1 位作者 禹程远 解汝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2860-2863,共4页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简称罗格列酮组)、替米沙坦治疗组(简称替米沙坦组)、氯沙坦治疗组(简称氯沙坦组),分别于实验前、第4周末、第8周末、第10周末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免疫组化测定各组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RT-PCR检测各组PPARγ、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变化.结果 第10周末尿蛋白量(mg)在模型组高于对照组(14.14±1.99 vs 1.59±0.18),而罗格列酮组(2.35±0.33)、替米沙坦组(1.88±0.09)、氯沙坦组(2.82±0.34)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以替米沙坦组改变明显.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存在系膜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治疗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减轻,罗格列酮组、替米沙坦组、氯沙坦组的损伤指数均低于模型组(1.97±0.23、1.57±0.14、2.15±0.22 vs 3.10±0.18,均P<0.01),尤以替米沙坦组改善明显.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显示PPARγ、TGF-β1、α-SMA及MCP-1在对照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模型组呈高表达,氯沙坦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罗格列酮和替米沙坦组表达减少.结论 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途径及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两种途径显示更独特的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肾小管间质损伤
原文传递
KI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及亚临床AKI患者中的表达
13
作者 赵石磊 郑秀峰 +3 位作者 嵇颖 杨雯 禹程远 崔蕾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小鼠及亚临床AKI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KIM-1能否成为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方法①动物实验:利用C57BL/6小鼠建立IRI模... 目的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小鼠及亚临床AKI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KIM-1能否成为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方法①动物实验:利用C57BL/6小鼠建立IRI模型(夹闭时间为20 min),分别在第0 h、3 h、6 h、12 h、24 h取血、留尿及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肌酐、肾小管损伤程度、肾组织及尿液中KIM-1在各时间点的变化;②临床实验:选择肾病综合征符合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患者,分为单纯MCD和MCD合并急性肾小管损伤两组,所有入选患者血肌酐值都在正常范围,故后者又称为亚临床AKI组;观察两组病例肾组织及尿液中KIM-1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RI后早期,KIM-1在肾组织和尿液中表达上调,且血肌酐的升高晚于KIM-1的表达;在MCD患者中,亚临床AKI组肾组织及尿液中KIM-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KIM-1可能成为检测肾小管损伤的早期的非创伤的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1 AKI 生物学标志物 IRI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韩卓男 禹程远 +1 位作者 梁慧(综述) 解汝娟(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年第5期958-960,F0003,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晚期炎症介质,可通过炎症细胞的主动分泌或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由胞核进入胞外介导炎症反应。近年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肾脏炎症的促进因子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急性肾损伤、慢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晚期炎症介质,可通过炎症细胞的主动分泌或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由胞核进入胞外介导炎症反应。近年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是一种肾脏炎症的促进因子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l与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缓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脏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丽 禹程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7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脏损伤的效果及相关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制备MSCs,并将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到UUO模型鼠体内,在造模的第14天检测不同组肾脏病理的改变、管周毛细血管...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脏损伤的效果及相关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制备MSCs,并将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到UUO模型鼠体内,在造模的第14天检测不同组肾脏病理的改变、管周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β-catenin表达情况来观察MSCs是否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并探讨相关机制。结果将培养的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到UUO模型BALB/C小鼠体内,发现在MSCs组肾脏病理纤维化的程度较UUO组明显减轻(HE:1.60±0.35比3.34±0.23;MASSON:21.32±7.54比51.08±4.45),同时MSCs注入可以进一步减少管周毛细血管的丢失(13.56±4.65比60.16±10.24)、抑制细胞的凋亡(14.32±3.54比28.16±6.21)及β-catenin表达(29.33±6.45比39.51±8.42)。结论MSCs治疗对慢性肾脏纤维化起到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减少管周毛细血管丢失、抑制细胞凋亡及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输尿管梗阻 单侧 肾脏纤维化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禹程远 刘天元 +4 位作者 邙晓莹 陈晓静 董亦师 彭丹 刘晓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6期3136-3141,3169,共7页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及随访,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该条件的人群,并对该人群是否较早进入以透析为主要方式的肾脏替代治疗阶段或是以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以期降低肾脏病致死致残风...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及随访,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该条件的人群,并对该人群是否较早进入以透析为主要方式的肾脏替代治疗阶段或是以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以期降低肾脏病致死致残风险。方法:收集2013.1-2018.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AS9.4软件统计数据,所得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者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方差齐时t检验应用于定量资料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时应用Satterthwaite 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体现在多组间比较的应用。卡方检验是组间比较定性资料的一种选择。Pearson分析用来挖掘尿酸与本实验中其他指标的相关可能。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汇总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以24.93%的比例进入透析阶段,比非高尿酸组高了12.04%。死亡结果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构成影响。2)尿酸和胆固醇及血糖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2637和0.11639。与eGFR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26。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尿酸、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尿潜血、收缩压是CKD的危险因素。以CKD分期为应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包括尿酸、尿蛋白、尿潜血、年龄、BUN、Cys C、收缩压、血肌酐、吸烟、饮酒、BMI、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法采用向后法,结果显示,尿蛋白、尿素氮、尿酸是CK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慢性肾脏病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比例更大。2)本研究可以得出尿蛋白、血尿素氮、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禹程远 关雨晴 +2 位作者 何育婧 王姣姣 蒋科威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高凝状态中的作用,为探讨DN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高凝状态中的作用,为探讨DN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DN患者36例,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lbumin excretion rate,AER)分为3组:Mo组(AER<30 mg/24 h)、Mi组(AER 30~300 mg/24 h)和Ma组(AER>300 mg/24 h),每组1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及中性粒细胞后,检测各组血浆中胞外游离DNA(cell free-DNA,cf-DNA)、核小体、髓过氧化物酶-DNA复合物(myeloperoxidase-DNA complex,MPO-DNA)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ic elastase,NE)的含量;用DN血浆及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体外刺激健康的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提取NETs,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NETs生成情况;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分别刺激对照组及DN组分离的PMN后测定凝血时间、纤维蛋白生成以及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产生情况,观察NETs生成与凝血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组血浆中cf-DNA、核小体、MPO-DNA及NE水平明显增多(P<0.05),且Ma组较Mi组升高更明显(P<0.01)。DN血浆及5 mmol/L、25 mmol/L葡萄糖溶液可激活PMN产生NETs,而2.5 mmol/L低糖溶液不能激活PMN产生NET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及凝血酶复合物生成明显增加(P<0.05)。结论DN中高糖可刺激PMN活化产生NETs,激活凝血途径促进血液高凝,产生纤溶抵抗作用,加重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高凝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