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的常规药物结合自拟宣肺化痰汤治疗作用
1
作者 秦伟军 倪卫东 刘永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常规药物结合自拟宣肺化痰汤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观察组(常规药... 目的分析急性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常规药物结合自拟宣肺化痰汤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观察组(常规药物结合自拟宣肺化痰汤),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9,P<0.05)。用药前,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介素-10、超敏C反应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自拟宣肺化痰汤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期 自拟宣肺化痰汤
下载PDF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结合清金化痰汤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秦伟军 《大医生》 2023年第2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结合清金化痰汤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作用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予以异丙托溴铵雾... 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结合清金化痰汤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作用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予以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予以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结合清金化痰汤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喘息、咳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酸碱值(pH值)均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结合清金化痰汤口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气指标的改善,使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免疫功能得到调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清金化痰汤 异丙托溴铵中医证候积分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油气勘探对标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 章朋 +3 位作者 郭元岭 刘士林 洪太元 秦伟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6,共10页
对标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中国石化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推动中国上游油气公司向世界一流油气公司迈进,建立了系统而适用的油气勘探对标体系,以发现制约油气勘探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 对标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中国石化为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推动中国上游油气公司向世界一流油气公司迈进,建立了系统而适用的油气勘探对标体系,以发现制约油气勘探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勘探发展。聚焦油气勘探对标流程,分企业级、领域(区带)级和投资项目级3个层级,建立了油气勘探对标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特点,从勘探经营管理、理论技术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勘探对标指标体系;其中,为消除矿业权差异影响,建立了单位矿权面积或单位剩余资源条件下的相对量对标指标。据此,中国石化开展了24项勘探对标工作,在“中-中”合作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顺北油田与富满油田奥陶系、中江气田与金秋气田沙溪庙组的勘探对标。总结前期经验,从组织、制度、运行3个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的管理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强对标指标体系与对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油气企业合作等勘探对标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对标 指标体系 勘探管理 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
下载PDF
刺梨果醋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莫梅清 曾健 +5 位作者 李洁雯 魏悦佳 江梓仪 包爱明 秦伟军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9,共12页
为探究刺梨果醋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本文以刺梨为原料,采用全液态发酵技术,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备果醋,动态监测发酵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 为探究刺梨果醋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本文以刺梨为原料,采用全液态发酵技术,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备果醋,动态监测发酵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味活性值(Odoractivityvalue,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进行,可溶性固形物、pH、总糖及还原糖均呈下降趋势,而总酸和V_(C)含量持续增加,由原汁到醋酸发酵结束分别从1.86 g/100 mL和956.82 mg/100 mL增加至6.79 g/100 mL和1275.88 mg/100 mL。有机酸的含量不断变化,草酸、奎宁酸、丙酮酸、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及富马酸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增加(P<0.05),而甲酸、柠檬酸、马来酸和琥珀酸含量变化小。共检测到92种挥发性物质,结合OAV分析,10种挥发性物质被确定为刺梨果醋中OAV≥1的关键香气物质,即壬醛、乙醛、异丁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醇、异戊醇、叶醇、芳樟醇及苯乙醇。其中,丁酸乙酯和叶醇对刺梨果醋香气贡献最大,是刺梨果醋具有青草香、青苹果香的特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发酵条件、揭示发酵刺梨果醋的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形成刺梨果醋品质评价方法、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果醋发酵 V_(C)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贵州红酸汤产业关键技术升级与应用发展
5
作者 秦伟军 包爱明 +3 位作者 陈兴兴 秦礼康 刘娜 胡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66,共6页
贵州红酸汤是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千年食用历史的传统食品,是独具特色的酸味调味品。该文从酸汤产业发展状况、现代发酵关键技术,标准化、机械化、数智化集成技术升级,酸汤应用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着重从原辅料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强... 贵州红酸汤是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千年食用历史的传统食品,是独具特色的酸味调味品。该文从酸汤产业发展状况、现代发酵关键技术,标准化、机械化、数智化集成技术升级,酸汤应用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着重从原辅料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强化发酵技术、数智化技术、杀菌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红酸汤产业化应用发展重在从扩大酸汤应用场景、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推动。综述酸汤产业关键技术升级与应用发展现状,旨在为酸汤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关键技术 集成技术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分料发酵红酸汤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悦 刘娜 +3 位作者 秦礼康 包爱明 秦伟军 梁小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为挖掘传统发酵红酸汤功能菌株,从分料发酵的优质番茄酸汤、辣椒酸汤和混合酸汤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对其耐酸、耐胆盐、产酸、产香、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筛选出两株乳酸菌lt1-6和lc2-1分别是Lentilactobacillu... 为挖掘传统发酵红酸汤功能菌株,从分料发酵的优质番茄酸汤、辣椒酸汤和混合酸汤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对其耐酸、耐胆盐、产酸、产香、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筛选出两株乳酸菌lt1-6和lc2-1分别是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产酸能力分别为(7.41±0.02)g/kg和(7.92±0.01)g/kg,筛选出一株产浓郁水果香的酵母菌ym1-3是Kazachstania bulderi。用L.buchneri和P.ethanolidurans分别发酵96 h的番茄酸汤和辣椒酸汤按1∶1复配后接种K.bulderi发酵96 h的红酸汤级联发酵体系中,菌株生长情况良好,番茄酸汤中L.buchneri浓度为(4.925±0.020)×10^(7)CFU/mL,辣椒酸汤中P.ethanolidurans浓度为(5.900±0.021)×10^(7)CFU/mL,混合酸汤中K.bulderi浓度为(0.150±0.031)×10^(7)CFU/mL,发酵酸度高[pH值均小于(3.51±0.02)],该级联发酵体系菌株可应用于红酸汤强化发酵模式系统研究。该研究为发酵红酸汤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酵母菌 风味品质 功能特性
下载PDF
刺梨汁冷冻贮藏过程中风味的动态变化规律
7
作者 莫梅清 江梓仪 +5 位作者 胡梦迪 桂梦楠 罗杰 包爱明 秦伟军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0-331,共12页
为评价长时间冷冻贮藏对刺梨汁的风味品质影响,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刺梨汁(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在-20℃冷冻条件下... 为评价长时间冷冻贮藏对刺梨汁的风味品质影响,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刺梨汁(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在-20℃冷冻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0、2、4、6、8 M)的感官特性和香气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27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31种)、烃类(34种)和酯类(24种)为主。正己醇、叶醇、1-辛烯-3-醇、芳樟醇、正辛醇、α-蒎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及甲基丁香酚的含量随冷冻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表明青草香、果味和花香味可能会逐渐减弱。壬醛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贮藏前3.65μg/100 g增加至贮藏后10.87μg/100 g,导致刺激性不良气味积累。贮藏前刺梨汁的特征香气显著,在贮藏后期,特征香气降低或损失,而松木和刺激气味尤为突出。基于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得到鲜刺梨汁的挥发性特征成分(ROAV>1)有12种,特征成分的含量在贮藏结束后减少了60%~90%。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确定了贮藏8个月是刺梨汁中挥发性化合物高度变化的分界点,筛选出10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区分刺梨汁在特定冷冻储存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重要标记物。本研究结果为判别刺梨汁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监测和贮藏条件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汁 冷冻贮藏 风味特征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发酵番茄酸汤油制加工对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增效作用
8
作者 杨智夷 刘娜 +4 位作者 贾玉龙 秦礼康 包爱明 秦伟军 梁小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4,共7页
本研究在评价市售番茄酱产品中顺/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山桐子油、橄榄油、木姜子油、芥末油7种特色油脂对发酵番茄酸汤进行热加工,探讨其番茄红素异构化效应。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个非油制番茄酱产品... 本研究在评价市售番茄酱产品中顺/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基础上,采用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山桐子油、橄榄油、木姜子油、芥末油7种特色油脂对发酵番茄酸汤进行热加工,探讨其番茄红素异构化效应。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个非油制番茄酱产品中,总番茄红素和顺式番茄红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顺式番茄红素占比仅为20.84%~24.56%;7种不同油脂热加工后的番茄发酵酸汤中,总番茄红素和顺式番茄红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顺式异构体占比较空白组提高0.2~0.9倍,顺式番茄红素占比达51.40%~78.23%,比上述6种市售番茄酱提高了1.09~2.75倍,尤其芝麻油和花生油加工样品中顺式番茄红素占比(分别达75.34%和71.65%)仅次于芥末油样品(78.23%)。总番茄红素含量比未加入花生油时提高了5.6倍,总顺式番茄红素含量比未加入花生油时提高了10.4倍,产品风味佳,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综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发酵番茄酸汤延伸加工高值化功能性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番茄酸汤 油脂 番茄酱 番茄红素 顺/反异构化
下载PDF
玉米芯碱液预处理条件优化 被引量:30
9
作者 秦伟军 陈叶福 +2 位作者 赵换英 王瑞生 肖冬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8-253,共6页
该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玉米芯碱液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去除木质素,提高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酶解得率为目的。采用单因素多水平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时间12h,温度70℃,液固比23︰1,反应液中各物质质量分数为氨水2... 该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玉米芯碱液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去除木质素,提高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酶解得率为目的。采用单因素多水平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时间12h,温度70℃,液固比23︰1,反应液中各物质质量分数为氨水2.5%、过氧化氢0.6%、硅酸钠5%、硫酸镁0.05%。在此最优条件下,玉米芯残渣得率为59.74%、半纤维素保留率为56.60%、纤维素的保留率为86.20%、木质素的保留率为11.83%。残渣经分步酶解(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纤维素、总的酶解得率分别为41.36%、88.09%、69.21%,比未经预处理的玉米芯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39.18%、40.89%、44.88%。结果表明,酶解得率与半纤维素的损失、木质素的去除有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木质素 玉米芯 优化 碱液预处理 半纤维素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5
10
作者 秦伟军 林社卿 +3 位作者 程哲 金晓辉 徐向华 朱又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充注为主。背斜油气藏油源为核桃园组二、三段烃源岩的混源,油气先后沿层状砂体向下二门背斜运移并聚集成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是古背斜+岩性油藏形成期;上寺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改造了早期油气藏,并形成了新的断层+岩性油气藏。北部斜坡因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活动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此类油气藏油气源自南部的深凹,廖庄组沉积前由深凹向北作侧向运移,廖庄组沉积后经断层向浅层运移,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预测凹陷南部断裂陡坡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东部是寻找背斜油藏的有利地区,北部斜坡带是断块油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成藏模式 泌阳凹瞄 南襄盆地
下载PDF
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二次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秦伟军 张永华 全书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62-66,共5页
泌阳凹陷属陆相断陷式碎屑沉积盆地 ,中南部地区储层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变快 ,成岩不均一 ,地震速度变化快 ,储层呈砂泥薄互层状 ,圈闭类型有断鼻、断块和地层加岩性圈闭。针对深层系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速度变化特... 泌阳凹陷属陆相断陷式碎屑沉积盆地 ,中南部地区储层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变快 ,成岩不均一 ,地震速度变化快 ,储层呈砂泥薄互层状 ,圈闭类型有断鼻、断块和地层加岩性圈闭。针对深层系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速度变化特点 ,采用层位标定与层位综合解释技术、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 ,有效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 ;采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进行了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成果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二次勘探中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构造解释与 储层预测技术 泌阳凹陷 二次勘探 层位标定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技术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秦伟军 刘超英 +2 位作者 谈风其 高中哲 毛根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2,339,共6页
松辽盆地盖层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长岭断陷是断陷层的一部分,是受盆地早期发育的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2条岩石圈深断裂带控制的深大断陷。断陷内部及周边断裂深切岩石圈,造成多期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与巨厚湖相沉积岩共... 松辽盆地盖层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长岭断陷是断陷层的一部分,是受盆地早期发育的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2条岩石圈深断裂带控制的深大断陷。断陷内部及周边断裂深切岩石圈,造成多期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与巨厚湖相沉积岩共生。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类为主,分爆发相和溢流相2种类型,两者在剖面上交替出现构成多个火山活动旋回。研究认为,喷溢相的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发育,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孔洞发育。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主要表现为,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控制了好储层发育,好储层又控制了气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相 天然气成藏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高邮凹陷深层系有效储层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秦伟军 李娜 付兆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792,共5页
高邮凹陷发育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系统,深层系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深层系成藏基本特征及有效储层发育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取得系统认识。下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表现为"上生下储"特点,即上部阜宁组二段生成的油气,在... 高邮凹陷发育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系统,深层系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深层系成藏基本特征及有效储层发育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取得系统认识。下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表现为"上生下储"特点,即上部阜宁组二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条件下下排进入阜宁组一段储层。阜一段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发育,但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点。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埋深与成岩、异常高压与油气充注三者控制了深层有效储层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储层处于晚成岩A1期,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集条件;深层系存在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油气充注,油气充注时间早于砂岩致密化时间,有利于储集空间保存。其中,有利的沉积微相和发育次生孔隙带是决定深层发育有效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效储层 深层系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近年探井失利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伟军 闵斌 +2 位作者 刘超英 邹伟 邹元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6期12-14,25,共4页
中国东部油气探井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度高、面积大的断陷盆地中,层系上以古近系为主,深度上以中深层为主,油藏类型上非构造圈闭已占主导地位。探井失利原因可归纳为油气源因素、储层因素、圈闭与保存因素、工程因素和其他因素等5个方面。... 中国东部油气探井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度高、面积大的断陷盆地中,层系上以古近系为主,深度上以中深层为主,油藏类型上非构造圈闭已占主导地位。探井失利原因可归纳为油气源因素、储层因素、圈闭与保存因素、工程因素和其他因素等5个方面。研究近3年的失利井,认为圈闭与保存条件因素是造成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储层因素,其他因素影响较小。针对复杂的岩性圈闭、低幅度构造、复杂小断块和深层构造圈闭目标,需要开展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采集技术攻关和储层预测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探井 失利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碱共生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伟军 段心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南 (阳 )襄 (樊 )盆地泌阳凹陷是一个油、碱共生的蒸发岩盆地 ,已探明规模石油与天然碱 (NaHCO3和Na2 CO3·3NaHCO3)地质储量。原油分为成熟油和未熟 (低熟 )油 ,成熟油储集于碎屑岩中 ,未熟 (低熟 )油储集于白云岩的裂缝和孔洞之... 南 (阳 )襄 (樊 )盆地泌阳凹陷是一个油、碱共生的蒸发岩盆地 ,已探明规模石油与天然碱 (NaHCO3和Na2 CO3·3NaHCO3)地质储量。原油分为成熟油和未熟 (低熟 )油 ,成熟油储集于碎屑岩中 ,未熟 (低熟 )油储集于白云岩的裂缝和孔洞之中 ,而天然碱矿的围岩就是白云岩(裂缝和孔洞中也有天然碱赋存 )。其地质特征与美国绿河盆地和犹英塔盆地十分相似 ,油碱共生受控于大地构造背景、古地貌、古地理、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等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盆地 石油 天然碱 地质储量 地质条件
下载PDF
油气预测储量区块升级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秦伟军 付兆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以油气预测储量区块为研究对象,以优选区块升级为目的,提出了升级性评价方法、升级率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提出:升级难易程度指数值用于升级性定量评价;升级概率值用于升级率评价;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的储量价值用... 以油气预测储量区块为研究对象,以优选区块升级为目的,提出了升级性评价方法、升级率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提出:升级难易程度指数值用于升级性定量评价;升级概率值用于升级率评价;贴现现金流法计算的储量价值用于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则利用升级难易程度指数值、升级概率值、经济价值"一维排队,三维优选"。利用综合评价值,将预测储量区块分为可升级并获得大中规模储量区块、可升级并获得中小规模储量区块、需要评价研究升级的储量区块、暂不升级的储量区块4类,便于勘探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级评价 油气预测储量区块 油气储量计算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伟军 邹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5-790,795,共7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整体沉积环境以蒸发台地相为主,沉积了以大套膏岩和白云岩为主的蒸发岩。雷口坡组可细分为雷四、雷三、雷二和雷一段。雷四段地震响应表现为"弱波峰、较低频、较连续反射结构"的曲线特征...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整体沉积环境以蒸发台地相为主,沉积了以大套膏岩和白云岩为主的蒸发岩。雷口坡组可细分为雷四、雷三、雷二和雷一段。雷四段地震响应表现为"弱波峰、较低频、较连续反射结构"的曲线特征。储层总体为Ⅲ类储层,以低渗为主,个别储层段表现为Ⅱ类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溶洞、溶扩缝、构造缝,为一套岩溶储层。研究认为,雷口坡组雷四段储层发育与分布受沉积相和风化壳共同控制;研究区发育的台地蒸发相、泻湖相形成的云岩,在雷口坡组末期岀露地表遭遇剥蚀形成风化壳,并受大气淡水沿不整合面及裂缝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一套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特征 雷口坡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20
18
作者 秦伟军 郭金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29,共4页
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发育多个富含油气的断陷和凹陷,十屋断陷和长岭断(凹)陷是其中富含油气的地质单元,已发现了一批中小型油气田。研究认为该区发育断陷层和坳陷层2套含油气系统,断陷层油气藏包括火山岩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陡坡岩... 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发育多个富含油气的断陷和凹陷,十屋断陷和长岭断(凹)陷是其中富含油气的地质单元,已发现了一批中小型油气田。研究认为该区发育断陷层和坳陷层2套含油气系统,断陷层油气藏包括火山岩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陡坡岩性油气藏和基岩潜山变质岩油气藏等,主要受有效火山岩储层和有效低孔渗碎屑岩储层发育情况控制,与构造复合分别形成火山岩储层构造油气藏和低渗透砂岩储层构造油气藏;坳陷层油气藏受三角洲前缘相砂体层布控制,在有利的构造背景下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勘探领域包括:①火山岩油气藏,②地层不整合油气藏,③陡坡岩性油气藏,④基岩潜山变质岩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领域 断陷层 油气藏类型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泌阳凹陷大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的成藏要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伟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是中国东部大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之一。该油田自1977年全面投入勘探、开发至2001年底,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 176×104 t。油田生烃源岩丰富、储集砂体发育、运移通道良好、圈闭的形成与砂体的配置有利、油气...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是中国东部大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之一。该油田自1977年全面投入勘探、开发至2001年底,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 176×104 t。油田生烃源岩丰富、储集砂体发育、运移通道良好、圈闭的形成与砂体的配置有利、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伴随双河鼻状构造的形成、演化,泌阳凹陷南部核桃园组三段砂体逐渐由沉积时期的下倾尖灭变为上翘尖灭,形成有足够大的储集空间和足够长的充注时间的小而肥的双河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成藏要素 地质储量 泌阳凹陷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技术需求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伟军 张中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15年第6期42-45,共4页
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断陷盆地待发现目标越来越隐蔽,主力油藏大都进入"三高"阶段,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普遍认为资源潜力仍然不小,分析研究未来技术发展需求意义重大。该区低品位、隐蔽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对... 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断陷盆地待发现目标越来越隐蔽,主力油藏大都进入"三高"阶段,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普遍认为资源潜力仍然不小,分析研究未来技术发展需求意义重大。该区低品位、隐蔽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要创新陆相烃源层系油气生成与聚集效率认识,深化剩余油气资源空间差异分布研究,继续发展完善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主导的圈闭、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发展以提高单井产能的大位移、多靶点、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体积压裂等井筒技术,发展边际油气藏、复杂地质体的精细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整装高含水、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等,促进复杂、低品位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古近系—新近系 资源潜力 探明程度 勘探开发 技术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