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中的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慢性湿疹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宗碧 李伶华 +4 位作者 蔡翔 邱百怡 王首帆 徐爱琴 朱立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病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病人纳入研究,包括局限性湿疹69例、泛发性湿疹31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病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病人纳入研究,包括局限性湿疹69例、泛发性湿疹31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34例和重度组29例;将同期该院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γ干扰素(IFN-γ)、IL-10、IL-17、IL-18、IL-2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分化抗原(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湿疹病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慢性湿疹病人血清IL-2[(10.51±2.10)μg/L比(12.94±2.26)μg/L比(15.03±2.34)μg/L比(17.94±2.56)μg/L]、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8+依次升高,CD4+[(43.24±6.79)%比(37.04±4.25)%比(29.12±2.78)%比(25.62±2.35)%]依次降低(P<0.05)。局限性与泛发性慢性湿疹病人血清IL-2、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病人EASI评分与血清IL-2、IL-4、IL-5、IL-6、IL-10、IL-17、IL-18、IL-23、IL-33、TNF-α、IFN-γ、CD8+呈正相关,与CD4+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与慢性湿疹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考虑将各指标作为病情评估的相关辅助指标,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免疫 炎症 分化抗原 严重度指数
下载PDF
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秦宗碧 李伶华 +3 位作者 蔡翔 邱百怡 王首帆 徐爱琴 《河北中医》 2024年第8期1325-1327,1332,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局部火针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连膏包敷方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局部火针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连膏包敷方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41/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ASI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黄连膏包敷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火针疗法 中药外敷
下载PDF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姿 秦宗碧 蔡翔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064... 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况,黄褐斑面积及颜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经行乳胀、口苦咽干等上述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及皱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1064 nm激光能够提高黄褐斑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状况,减少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 Q开关Nd∶YAG激光 黄褐斑 美学效果 皮肤状况
下载PDF
黄连素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宗碧 徐爱琴 +4 位作者 蔡翔 邱百怡 王首帆 李伶华 朱立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4-840,共7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慢性湿疹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背部涂...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慢性湿疹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背部涂抹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慢性湿疹模型。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组胺、胃泌素释放肽(GR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湿疹组大鼠皮损组织受损严重,血清组胺、GRP、IgE、IL-4、IL-6、TNF-α水平以及皮损组织IL-4、IL-6、TNF-α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p-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IκBα比值升高,血清和皮损组织IFN-γ降低(P<0.05)。与慢性湿疹组比较,黄连素各剂量组和泼尼松组大鼠皮损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EASI评分下降,血清组胺、GRP、IL-4、IL-6、TNF-α水平以及皮损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比值降低,血清和皮损组织IFN-γ升高(P<0.05),同时黄连素中、高组和泼尼松组大鼠血清IgE和皮损组织IL-4降低(P<0.05),且黄连素高剂量组效果更好;黄连素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尤其是高剂量黄连素可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改善慢性湿疹大鼠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皮肤疾病 湿疹性 免疫 细胞 炎症 疾病模型 动物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百怡 秦宗碧 +1 位作者 蔡翔 孙邦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诊治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4例、中度组17例、重...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严重程度与血清睾酮、雌二醇、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诊治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4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2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445.34±68.75)ng/L、(294.25±42.97)pmol/L]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547.06±75.13)ng/L]升高,雌二醇[(225.28±25.89)p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玫瑰痤疮男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玫瑰痤疮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减少,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增多,B/E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均呈负相关(r=-0.409、-0.485,P<0.05),与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呈正相关(r=0.502、0.431,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均呈正相关(r=0.417、0.526,P<0.05),与大肠埃希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呈负相关(r=-0.481、-0.421,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水平降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在玫瑰痤疮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睾酮 雌二醇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肠球菌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红景天苷调节miR-26a-5p/JAG1/Notch-1信号轴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翔 何亚男 +2 位作者 李伶华 邱百怡 秦宗碧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微小RNA-26a-5p(miR-26a-5p)/JAG1/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1(Notch-1)信号轴对瘢痕疙瘩(KD)成纤维细胞(HKF)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K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AL低浓度组(SAL-L组,50μmol/L S...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节微小RNA-26a-5p(miR-26a-5p)/JAG1/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1(Notch-1)信号轴对瘢痕疙瘩(KD)成纤维细胞(HKF)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K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AL低浓度组(SAL-L组,50μmol/L SAL)、SAL高浓度组(SAL-H组,100μmol/L SAL)、SAL高浓度+miR-NC组(SAL-H+miR-NC组)、SAL高浓度+miR-26a-5p mimics组(SAL-H+miR-26a-5p mimics组)、SAL高浓度+NC-inhibitor组(SAL-H+NC-inhibitor组)、SAL高浓度+miR-26a-5p inhibitor组(SAL-H+miR-26a-5p 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的miR-26a-5p、JAG1和Notch-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G1和Notch-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6a-5p与JAG1的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AL-H组HKF细胞增殖能力(24 h)、迁移距离、侵袭细胞个数、S期细胞比例、JAG1和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miR-26a-5p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AL-H组和SAL-H+miR-NC组相比,SAL-H+miR-26a-5p mimics组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变化相同;miR-26a-5p inhibitor减弱了SAL-H对HKF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减弱了HKF细胞凋亡。miR-26a-5p靶向负调控JAG1表达。结论SAL可能通过上调miR-26a-5p,靶向抑制JAG1/Notch-1信号轴抑制HKF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改善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微小RNA-26a-5p/JAG1/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1信号轴 瘢痕疙瘩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宗碧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1期154-154,共1页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口服加味龙胆泻肝汤,配合黄连膏局部外敷一日一次的方法 ,治疗16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加味龙胆...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口服加味龙胆泻肝汤,配合黄连膏局部外敷一日一次的方法 ,治疗16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黄连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加味龙胆泻肝汤 黄连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宗碧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1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两组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连续治...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2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两组均外用尿素软膏治疗。连续治疗1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68.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四物消风饮 慢性湿疹 咪唑斯汀缓释片
下载PDF
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首帆 徐爱琴 +3 位作者 徐宜厚 朱立宏 秦宗碧 邱百怡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黄芩组(n=60)、黄蒲组(n=60)以及硼酸组(n=60),分别采用复方黄芩"水膜"、黄蒲洁肤洗液...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黄芩组(n=60)、黄蒲组(n=60)以及硼酸组(n=60),分别采用复方黄芩"水膜"、黄蒲洁肤洗液以及硼酸液进行湿敷,用量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应用,2次/d,2周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至少2个疗程。评价比较3组疗效、皮损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并统计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组治疗后血清IL-2、IL-5水平、CD4+T细胞均值以及CD4+/CD8+比值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IL-4水平和CD8+T细胞均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黄蒲组及硼酸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IL-2、IL-4、IL-5、IFN-γ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黄蒲组及硼酸组,皮损消失时间短于黄蒲组及硼酸组,治疗后血清IL-2、IL-5水平、CD4+T细胞均值以及CD4+/CD8+比值均值较黄蒲组及硼酸组升高,血清IL-4水平和CD8+T细胞均值较黄蒲组及硼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瘙痒、发红、溃破、嗜睡、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可能通过调节急性湿疹患者的Th1/Th2分化失衡以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达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芩“水膜” 急性湿疹 可行性 安全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复方黄芩“水膜”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首帆 徐宜厚 +3 位作者 徐爱琴 朱立宏 秦宗碧 邱百怡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16-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析复方黄芩“水膜”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口服氯苯那敏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为基础... 目的:探析复方黄芩“水膜”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口服氯苯那敏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为基础治疗加曲咪新乳膏治疗;观察组为基础治疗加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评估急性湿疹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程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和皮损面积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皮损积分和皮损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瘙痒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K、IL-2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K、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5-羟色胺和sIL-2R均有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5-羟色胺和sIL-2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能有效改善急性湿疹患者临床皮损和瘙痒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致痒因子5-羟色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芩“水膜”湿敷 急性湿疹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复方黄芩“水膜”外用治疗急性湿疹抗炎和抑制金葡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首帆 徐宜厚 +3 位作者 徐爱琴 朱立宏 秦宗碧 邱百怡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外用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64只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黄芩"水膜"观察组(黄芩组)、黄蒲洁肤洗液组(黄蒲组)、硼酸液组(硼酸组)和生理盐...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外用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64只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黄芩"水膜"观察组(黄芩组)、黄蒲洁肤洗液组(黄蒲组)、硼酸液组(硼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盐水组) 4组,每组16只,鼠右耳予以100%二甲苯致炎后,分别用各组药物湿敷1 h进行干预。检测大鼠右耳肿胀程度;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每个视野100个表皮细胞中的炎性反应细胞数。采用试管稀释法对4组所用药物作连续对倍稀释,观察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肿胀度均下降(均P <0. 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下降(P <0. 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表皮细胞中炎性反应细胞数均减少(均P <0. 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减少(P <0. 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黄芩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 6 mg/m L(1∶16),药物最小杀菌浓度(MBC)为7. 8 mg/m L(1∶8),高于硼酸组(P <0. 05)而低于黄蒲组(P <0. 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外用治疗急性湿疹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肿胀度,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芩 "水膜" 急性湿疹 抗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健脾除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志雄 秦宗碧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5期36-37,共2页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目前西药治疗本病有较大的局限性,抗组胺药往往疗效不显著,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由于严重的副作用一般也不宜...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目前西药治疗本病有较大的局限性,抗组胺药往往疗效不显著,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由于严重的副作用一般也不宜使用。采用中药治疗湿疹既可改善病情,又克服了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的不良反应。笔者发现健脾渗湿汤具有健脾除湿、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湿疹 健脾渗湿汤 依巴斯汀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Notch1/Hes1通路调控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
13
作者 蔡翔 李伶华 +2 位作者 秦宗碧 邱百怡 何亚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KF,分为对照组(NC组),Sal-L、Sal-M、Sal-H(10、20、40μmol·L^(-1))组,Jagged1(Notch激活剂,5 mg·L^...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增殖、迁移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KF,分为对照组(NC组),Sal-L、Sal-M、Sal-H(10、20、40μmol·L^(-1))组,Jagged1(Notch激活剂,5 mg·L^(-1))组,Sal(40μmol·L^(-1))+Jagged1(5 mg·L^(-1))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Sal-L、Sal-M、Sal-H组细胞A值及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划痕愈合率减小,collagen-Ⅰ、collagen-Ⅲ、PCNA、MMP-2、Notch1、Hes1蛋白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而Jagged1组上述指标改变均相反。与Sal-H组比较,Sal+Jagged1组细胞A值、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划痕愈合率增加,collagen-Ⅰ、collagen-Ⅲ、PCNA、MMP-2、Notch1、Hes1蛋白表达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Sal可能通过抑制Notch1/Hes1通路抑制HKF增殖、迁移及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瘢痕疙瘩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抑制 Notch/Hes通路
原文传递
精准脉冲光联合变方颠倒散治疗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邱百怡 蔡翔 +2 位作者 孙邦梅 秦宗碧 刘麒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44-348,352,共6页
目的 探究精准脉冲光联合变方颠倒散治疗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治疗的88例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精准脉冲光组与联合组,44例/组。精准脉... 目的 探究精准脉冲光联合变方颠倒散治疗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治疗的88例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精准脉冲光组与联合组,44例/组。精准脉冲光组采用精准脉冲光治疗,联合组在精准脉冲光组基础上联合变方颠倒散治疗;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皮肤屏障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DLQI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精准脉冲光组(P<0.05);联合组和精准脉冲光组的毛细血管扩张、灼热、红斑积分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毛细血管扩张(0.49±0.13)分、灼热(0.73±0.18)分、红斑积分(0.36±0.11)分,均显著低于精准脉冲光组(0.93±0.28)分、(0.84±0.20)分、(0.84±0.23)分(P<0.05);联合组毛细血管扩张(17.24±4.17)d、皮肤潮红(16.25±3.87)d、皮肤敏感(17.49±4.33)d、红斑的缓解时间(17.21±4.52)d,均显著低于精准脉冲光组(25.46±5.83)d、(23.72±5.39)d、(26.82±6.24)d、(28.16±6.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精准脉冲光组的DLQI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DLQI评分(6.35±1.62)分显著低于精准脉冲光组(11.42±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精准脉冲光组的皮肤红斑指数、经皮水分丢失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角质层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皮肤红斑指数(330.56±27.34)、经皮水分丢失(16.39±4.19)g/(h·m^(-2)),显著低于精准脉冲光组(355.28±26.27)、(19.37±4.68)g/(h·m^(-2)),角质层含水量(47.69±7.59)%显著高于精准脉冲光组(36.87±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精准脉冲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6/44)显著低于精准脉冲光组(34.09%,15/44;χ^(2)=5.066,P=0.024)。结论 精准脉冲光联合变方颠倒散可有效改善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难治性红斑 精准脉冲光 变方颠倒散 疗效
原文传递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宗碧 《湖北中医杂志》 2016年第2期53-54,共2页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患者多因瘙痒难耐,反复搔抓刺激后,形成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癣样变等继发性损害。本病多反复发作,常常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笔者采用润燥止痒胶...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患者多因瘙痒难耐,反复搔抓刺激后,形成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癣样变等继发性损害。本病多反复发作,常常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笔者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中医药疗法 润燥止痒胶囊 复方甘草酸苷片
原文传递
巴马汀对干扰素γ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首帆 徐爱琴 +3 位作者 徐宜厚 朱立宏 秦宗碧 邱百怡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巴马汀对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人角质成细胞(Ha Ca 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a Ca T细胞分为12组: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IFN-γ:50 ng·mL^-1处理24 h),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 目的探讨巴马汀对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人角质成细胞(Ha Ca 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a Ca T细胞分为12组: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IFN-γ:50 ng·mL^-1处理24 h),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模型细胞+4个浓度(0.20,0.39,0.78和1.56μg·mL^-1)巴马汀处理],IFN-γ+miR-NC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转染miRNC),IFN-γ+miR-15a-5p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转染miR-15a-5p),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NC组(IFN-γ50 ng·mL^-1预处理+巴马汀0.39μg·mL^-1+anti-miR-NC),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15a-5p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anti-miR-15a-5p),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pc DNA3.1),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CXCL10组(IFN-γ50 ng·mL^-1+巴马汀0.39μg·mL^-1+转染pc DNA3.1-CXCL10),CXCL10野生型组(WT-CXCL10和miR-15a-5p共转染至Ha Ca T细胞)和CXCL10突变型组(MUT-CXCL10和miR-15a-5p共转染至Ha Ca T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IL-10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miR-15a-5p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模型组、IFN-γ+miR-NC组、IFN-γ+miR-15a-5p组、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NC组、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15a-5p组、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组、低浓度巴马汀+pc DNA3.1-CXCL10组和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6±0.82)%,(21.83±2.51)%,(21.64±2.21)%,(13.67±1.42)%,(13.58±1.42)%,(18.56±1.87)%,(14.58±1.42)%,(17.86±1.71)%,(18.86±1.67)%,(13.38±1.41)%,(11.66±1.23)%和(9.97±0.99)%;这12组的IL-6蛋白表达分别为0.24±0.02,0.96±0.09,0.90±0.09,0.52±0.05,0.51±0.05,0.74±0.07,0.50±0.08,0.78±0.07,0.80±0.08,0.50±0.05,0.41±0.04和0.35±0.03;这12组的IL-10蛋白表达分别为0.84±0.08,0.19±0.02,0.20±0.02,0.47±0.04,0.44±0.04,0.30±0.03,0.44±0.09,0.28±0.02,0.27±0.02,0.43±0.04,0.56±0.05和0.63±0.0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或较低、低、中、高4个浓度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或miR-15a-5p组与miR-NC组相比,或低浓度低浓度巴马汀+anti-miR-15a-5p组与巴马汀+anti-miR-NC组相比,或低浓度巴马汀+pc DAN3.1-CXCL10组与低浓度巴马汀+pc DAN3.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巴马汀可抑制IFN-γ诱导的Ha Ca T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与miR-15a-5p、CXCL10以及炎症因子IL-6和IL-10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汀 干扰素Γ miRNA-15a-5p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人角质形成细胞 炎症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