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骊山粘土热变化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广雍 高正耀 +1 位作者 潘贤家 姚志亭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30-533,共4页
本文采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并结合X荧光、X衍射、中子活化、热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骊山粘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确定了骊山粘土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原料来源。继而对骊山粘土进行了同一时间不同温度和同一温度不同时间的试烧,前者分别... 本文采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并结合X荧光、X衍射、中子活化、热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骊山粘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确定了骊山粘土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原料来源。继而对骊山粘土进行了同一时间不同温度和同一温度不同时间的试烧,前者分别在氧化和还原气氛下进行,后者仅在氧化气氛中进行。结果表明,烧结18h后各种穆斯堡尔谱参数不再变化。并可望能从样品中非磁性Fe^(3+)或Fe^(2+)的四极分裂及非磁性强度的分布依赖于试烧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推断出氧化气氛或还原气氛下烧制陶器的烧结温度和烧制时间,估计出秦俑的烧结温度为950—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骊山粘土 烧制
下载PDF
一块罕见陨石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2
作者 秦广雍 李士 +2 位作者 冯宗游 夏守真 王术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9,共3页
用穆斯堡尔效应对一块罕见陨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陨石的黑白部分均由橄榄石、辉石、陨硫铁和铁镍合金等主要成分组成,但其含量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此陨石属于平衡的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陨石 橄榄石 古铜辉石球粒
下载PDF
油井岩样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3
作者 秦广雍 宋风忠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A00期338-342,共5页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X射线衍射 油井 岩样 指纹技术
下载PDF
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朱海霞 陈林海 +7 位作者 张大伟 赵现方 杨天佑 陈洪卫 闫亚娟 汪杏莉 秦广雍 李宗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4-322,共9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传统培养方法只能检测到活性污泥中1%~15%的微生物。随着一系列基于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活性污泥中菌群...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传统培养方法只能检测到活性污泥中1%~15%的微生物。随着一系列基于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活性污泥中菌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被人们认识,大量依靠传统检测方法未能发现却在活性污泥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被发现。许多模拟活性污泥菌群生存环境条件的现代培养技术开始发展,且已成功培养了一部分传统培养方法不能培养的细菌类群,这为研究基于免培养方法发现的大量新的微生物菌群的生理特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也无疑将把人们对活性污泥菌群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主要介绍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的一系列方法,从传统培养方法到基于免培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再到现代培养技术,着重论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菌群 16S RRNA PCR-DGGE PCR-SSCP FISH FCM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雄性不育变异体蛋白水解酶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姬生栋 秦广雍 +4 位作者 耿飒 夏民 朱晓鹏 徐存拴 霍裕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7-800,共4页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介导 大豆DNA 小麦 雄性不育变异体 蛋白水解酶 育种 复性电泳技术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30
6
作者 苗琦 谷运红 +1 位作者 王卫东 秦广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对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历史、基本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物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并对这一问题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超低温保存 组织培养物 植物 低温保存技术 研究历史 基本原理 研究进展 国内外
下载PDF
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优化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国只 陈林海 +4 位作者 杨天佑 陈洪卫 王利敏 段宇珩 秦广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对影响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四个主要因素:琼脂浓度、Tween20、培养温度、预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5%琼脂的效价检测培养基、0.5% Tween20的添加以及30℃培养条件,可提高乳链菌肽效价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4℃预培养有... 对影响琼脂扩散法测定乳链菌肽效价的四个主要因素:琼脂浓度、Tween20、培养温度、预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5%琼脂的效价检测培养基、0.5% Tween20的添加以及30℃培养条件,可提高乳链菌肽效价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4℃预培养有利于乳链菌肽在琼脂中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链菌肽 琼脂扩散 预培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生物组织原初过程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7
8
作者 卞坡 张艳锋 +2 位作者 吴健 秦广雍 霍裕平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基于 Monte-carlo算法 ,模拟了低能离子作用于生物靶的核阻止本领、入射的径迹和深度、质量能量沉积和溅射 .结果表明 ,单纯用物理方法只能描述离子束作用于生物样品的物理轮廓 。
关键词 Monte-carlo算法 生物工程 低能离子 Mylar膜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 原初物理过程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整粒小麦单株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卫东 谷运红 +1 位作者 秦广雍 霍裕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701,共5页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波长为1100-2498nm,分辨率为2nm),以整粒小麦为材料建立适合于小麦单株分析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系统。首先选取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梯度差异的小麦样品,然后对样品扫描得到原始光谱信息,通过散射校正及数学处理...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波长为1100-2498nm,分辨率为2nm),以整粒小麦为材料建立适合于小麦单株分析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系统。首先选取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梯度差异的小麦样品,然后对样品扫描得到原始光谱信息,通过散射校正及数学处理来消除原始光谱噪声,最后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法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优化各项参数后,光谱经过标准乘性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处理后,回归分析采用修正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得到的定标模型效果最佳。最终得到的预测方程定标相关系数(RSQ)、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4,0.42,0.87。数学模型经过验证样品集检验,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8。该模型达到了快速、无损分析单株小麦的要求,非常适合于品质育种的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粒小麦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单株种子
下载PDF
微生物脂肪酶在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谈重芳 王雁萍 +3 位作者 陈林海 李宗伟 秦广雍 霍裕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3-195,共3页
脂肪酶是工业应用中很重要的一种酶。本文对目前微生物脂肪酶在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和化工工业、洗涤添加剂、废水处理添加剂、医药、造纸行业以及手性药物的合成等,并展望了脂肪酶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脂肪酶 工业 应用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后小麦苗期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卫东 闻捷 +2 位作者 苏明杰 秦广雍 霍裕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损伤程度逐渐加剧,具体表现在苗高降低、第一叶长变短。剂量率间差异显著,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损伤程度逐渐加剧,具体表现在苗高降低、第一叶长变短。剂量率间差异显著,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另外苗期还发现了一些变异,主要表现为主叶脉失绿和形态畸形。离子束诱变的合适剂量在6×1017ions/c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 效应研究 苗期 敏感性差异 离子束诱变 剂量率 幼苗生长 损伤程度 小麦幼苗 差异显著 品种间 苗高 体表 畸形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小麦叶片蛋白指纹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姬生栋 李吉学 +4 位作者 赵俊杰 徐存拴 秦广雍 王卫东 霍裕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用 SDS- PAGE电泳方法研究了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大豆 DNA小麦灌浆期叶片中蛋白图谱变化 ,结果表明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小麦部分个体的叶片蛋白图谱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各处理的蛋白质图谱中 ,带型变化主要集中在 15 7、10 4、83、36、35、34... 用 SDS- PAGE电泳方法研究了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大豆 DNA小麦灌浆期叶片中蛋白图谱变化 ,结果表明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小麦部分个体的叶片蛋白图谱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各处理的蛋白质图谱中 ,带型变化主要集中在 15 7、10 4、83、36、35、34、2 8和 2 3k D等条带 ;相对稳定的蛋白质条带分别为 47、44、41、40、39、31和 2 4k D。各处理间蛋白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导入 DNA时间对蛋白质图谱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PAGE 小麦 离子束 DNA 蛋白质 转基因 指纹分析
下载PDF
两个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分离、功能鉴定和表达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3
作者 常胜合 舒海燕 +3 位作者 童一平 秦广雍 李滨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79-1785,共7页
磷是能量代谢、核酸以及许多生物膜合成的重要底物。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小麦产区的土壤存在着缺磷的问题。磷饥饿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培育耐低磷小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磷饥... 磷是能量代谢、核酸以及许多生物膜合成的重要底物。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小麦产区的土壤存在着缺磷的问题。磷饥饿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培育耐低磷小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磷饥饿的过程中,哪些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培育转基因耐低磷小麦具有重要的意义。磷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吸收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RT-PCR的方法,我们从普通小麦"小偃54"中分离了两个磷转运蛋白基因TaPT8和TaPHT2;1。通过与酵母突变体互补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都能够与磷吸收功能存在缺陷的酵母突变体实现功能互补,在低磷条件下有促进酵母突变体吸收磷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TaPT8属于Pht1家族。TaPHT2;1属于Pht2家族。运用RQRT-PCR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TaPT8在根中表达,受磷饥饿的诱导;TaPHT2;1主要在绿色组织中表达,受磷饥饿的抑制,受光的诱导。TaPT8可能主要参与了小麦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磷的过程。TaPHT2;1可能在磷从细胞质向叶绿体内转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饥饿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磷转运蛋白 功能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代西梅 黄群策 +1 位作者 李国平 秦广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紫粳-4x花粉的发育过程及其败育时期和方式。在成熟花粉中正常花粉只占45.5%,还有54.5%的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败育。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染色体不能正...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紫粳-4x花粉的发育过程及其败育时期和方式。在成熟花粉中正常花粉只占45.5%,还有54.5%的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败育。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形成异常二分体及二分体分裂不同步等现象。绝大部分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小孢子期和二胞花粉晚期。在败育花粉中典败花粉粒占21.4%,圆败花粉粒占5.0%,染败花粉粒占28.1%。导致紫粳-4x花粉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些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从而进行异常分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发育生物学 细胞学 花粉 败育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入小麦种胚中对小麦幼苗叶片蛋白水解酶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姬生栋 李吉学 +3 位作者 赵俊杰 徐存拴 秦广雍 霍裕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 DNA导入小麦种子胚中 ,通过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受体小麦幼苗叶片中蛋白水解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1)离子束介导大豆 DNA片段的小麦幼苗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酶谱有明显变化 ,出现 45和 2 80 k D两条新的酶带 ;...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 DNA导入小麦种子胚中 ,通过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受体小麦幼苗叶片中蛋白水解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1)离子束介导大豆 DNA片段的小麦幼苗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酶谱有明显变化 ,出现 45和 2 80 k D两条新的酶带 ;(2 )小麦幼苗叶片中 45和 2 0 5 k D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 ;(3) 68和 72k D两条酶带在各处理的不同 p H条件下均具较强活性 ;(4 )不同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复性电泳 外源DNA 基因转移 蛋白水解酶 酶谱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丁晓兵 李宗伟 +2 位作者 刘晓波 秦广雍 申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0-262,共3页
介绍了原生质体诱变技术,综述了其在酶制剂、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杀虫剂等高产菌种选育中的应用进展;对该技术与离子束技术、空间技术的结合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原生质体 诱变 育种 离子束 空间技术
下载PDF
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γ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产庆大霉素的诱变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健 苏明杰 +9 位作者 戴桂馥 王卫东 张书 李宗伟 王雁萍 秦广雍 霍裕平 袁天阳 严欣 甘崇洁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研究了以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为供试菌株,比较了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 γ 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效应和诱变效果。结果发现,N+离子注入的存活曲线与紫外线、60Co γ 射线辐照不同,即紫外线,60Co γ 射线照射绛红小单... 研究了以庆大霉素生产菌绛红小单孢菌为供试菌株,比较了低能N+离子、紫外线和60Co γ 射线对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效应和诱变效果。结果发现,N+离子注入的存活曲线与紫外线、60Co γ 射线辐照不同,即紫外线,60Co γ 射线照射绛红小单孢菌的剂量存活曲线均是指数曲线,而N+离子注入呈复杂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3种辐射在诱变效应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相同死亡率条件下,紫外线诱变率低,但正变多于负变,而 γ 射线诱变率高,负变远远多于正变。适当剂量的N+离子注入表现出诱变率高、正变率高及正变幅度大的特点,效果更像紫外+LiCL的复合诱变。并确定了N+离子注入绛红小单孢菌的适宜诱变剂量是在存活率高峰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绛红小单孢菌 离子注入 ^60Coγ射线 紫外线 低能N^+离子 诱变效应 抗生素
下载PDF
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1 位作者 杨鹭生 秦广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内原生质的流动呈喷泉式;花粉管壁具纤维素层;年青的花粉管壁有胼胝质沉积,而较老的花粉管壁不具胼胝质层,花粉管内亦不具胼胝质塞;花粉管易于形成分枝,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与分枝的形成有关;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伸长。裸子植物在花粉结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方面与被子植物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黑松 花粉 花粉管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9,185,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菌株,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14株,其中FJ-7、FJ-15絮凝活性较高。将两株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纯培养及以体积比1∶1比例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优于各菌株的纯培养发酵液。利用此...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菌株,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14株,其中FJ-7、FJ-15絮凝活性较高。将两株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纯培养及以体积比1∶1比例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优于各菌株的纯培养发酵液。利用此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印染废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生物絮凝剂和助凝剂CaC l2的用量、废水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混合菌发酵液和助凝剂CaC l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4%、废水pH=8.0的最适脱色条件下,混合发酵液对靛蓝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筛选 混合培养 靛蓝印染废水 脱色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小麦后代高蛋白株的RAPD标记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焦浈 谷运红 +2 位作者 李景原 宋冰 秦广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78-1882,共5页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蛋白小麦突变株与受体小麦(对照)相比出现了条带的增加、缺失、扩增带深浅等变化,也出现了与受体小麦不同而与供体大豆相同的扩增带.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小麦可以引起后代基因组DNA序列变化,扩大小麦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介导转化 小麦 高蛋白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