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者通常因为耐药性产生而不能从新兴的免疫、靶向治疗中持续受益。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单一生物标志物,例如甲胎蛋白、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者通常因为耐药性产生而不能从新兴的免疫、靶向治疗中持续受益。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单一生物标志物,例如甲胎蛋白、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等缺乏指示HCC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效力。为了进一步优化临床决策,寻找能够准确预测HCC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最近研究表明,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作为真核生物最普遍的RNA修饰方式之一,在HCC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m^(6)A修饰参与HCC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耐药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并且阐述了m^(6)A修饰相关特征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对这两种新兴治疗方法疗效的预测作用,从m^(6)A修饰的角度提出改善HCC治疗效果及预测疗效的潜在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有效决策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基于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商品名示卓安(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效能,并将其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目的:评估基于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商品名示卓安(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效能,并将其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并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onazoid超声造影检查的146例原发性HCC患者,以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02例和验证集44例。基于肿瘤感兴趣区,使用ResNet101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提取深度学习特征,使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LASSO回归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同时还基于临床特征构建一个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931(0.880~0.981)、0.823(0.744~0.903)、0.719(0.614~0.824)。在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895(0.757~1.000)、0.711(0.514~0.909)、0.606(0.390~0.822)。DeLong检验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甲胎蛋白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可作为HCC患者MV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HCC患者MVI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望成为预测MVI的无创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医院新冠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效率的因素,以提高药品调配效率。方法:组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团队,基于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置(Action)的PDCA循环理论严格执行QC...目的:分析医院新冠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效率的因素,以提高药品调配效率。方法:组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团队,基于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置(Action)的PDCA循环理论严格执行QCC十大步骤,依托医院信息系统,针对影响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效率的因素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以目标达成率评价QCC活动效果。结果:在QCC活动中,针对人员和设备、方法、环境等因素拟定筛选药品目录、优化药品定位、研发药品自动核对系统,减少调配差错,寻找发药机卡槽的原因,研发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员工培训制度手册等相应对策;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效率由37.90张/h提高至58.59张/h,药品调配效率明显提升,目标达标率为105.75%,进步率为57.73%。结论:疫情期间,开展QCC活动提高了药品调配效率,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展开更多
目的: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手...目的: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e,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 vival,OS)差异。采用Kaplan-Mer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亚组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62岁,单纯手术患者111例,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辅助治疗155例。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9(16~87)个月。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和90.2%(HR=0.596,95%CI:0.295~1.208,P=0.152),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92.9%(HR=0.576,95%CI:0.248~1.338,P=0.19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T4、低分化(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肠梗阻穿孔、淋巴结清扫少于12枚、脉管瘤栓、神经侵犯)、CEA>5ng/mL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无瘤生存(P均<0.05)。结论:部分Ⅱ期结肠癌患者,包括肿瘤浸润程度为T4、低分化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术前CEA>5 ng/mL可能从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展开更多
文摘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者通常因为耐药性产生而不能从新兴的免疫、靶向治疗中持续受益。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单一生物标志物,例如甲胎蛋白、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等缺乏指示HCC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效力。为了进一步优化临床决策,寻找能够准确预测HCC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最近研究表明,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作为真核生物最普遍的RNA修饰方式之一,在HCC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m^(6)A修饰参与HCC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耐药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并且阐述了m^(6)A修饰相关特征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对这两种新兴治疗方法疗效的预测作用,从m^(6)A修饰的角度提出改善HCC治疗效果及预测疗效的潜在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有效决策提供新思路。
文摘目的:评估基于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商品名示卓安(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效能,并将其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并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onazoid超声造影检查的146例原发性HCC患者,以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02例和验证集44例。基于肿瘤感兴趣区,使用ResNet101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提取深度学习特征,使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LASSO回归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同时还基于临床特征构建一个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931(0.880~0.981)、0.823(0.744~0.903)、0.719(0.614~0.824)。在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895(0.757~1.000)、0.711(0.514~0.909)、0.606(0.390~0.822)。DeLong检验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深度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甲胎蛋白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可作为HCC患者MV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Kupffer期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HCC患者MVI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有望成为预测MVI的无创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文摘目的:分析医院新冠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门诊药房药品调配效率的因素,以提高药品调配效率。方法:组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团队,基于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置(Action)的PDCA循环理论严格执行QCC十大步骤,依托医院信息系统,针对影响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效率的因素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以目标达成率评价QCC活动效果。结果:在QCC活动中,针对人员和设备、方法、环境等因素拟定筛选药品目录、优化药品定位、研发药品自动核对系统,减少调配差错,寻找发药机卡槽的原因,研发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员工培训制度手册等相应对策;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效率由37.90张/h提高至58.59张/h,药品调配效率明显提升,目标达标率为105.75%,进步率为57.73%。结论:疫情期间,开展QCC活动提高了药品调配效率,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文摘目的: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e,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 vival,OS)差异。采用Kaplan-Mer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亚组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62岁,单纯手术患者111例,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辅助治疗155例。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9(16~87)个月。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和90.2%(HR=0.596,95%CI:0.295~1.208,P=0.152),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92.9%(HR=0.576,95%CI:0.248~1.338,P=0.19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T4、低分化(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肠梗阻穿孔、淋巴结清扫少于12枚、脉管瘤栓、神经侵犯)、CEA>5ng/mL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无瘤生存(P均<0.05)。结论:部分Ⅱ期结肠癌患者,包括肿瘤浸润程度为T4、低分化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术前CEA>5 ng/mL可能从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