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德剑 王耀斌 +5 位作者 耿彬 牛永康 詹红伟 移植 梁晓远 夏亚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10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106.4±13.6)min,术... [目的]评价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10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106.4±13.6)min,术中出血量(35.3±12.3)ml,断端缺损(5.1±2.1)cm,住院时间平均(11.6±1.3)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46.1±19.6)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减少[(2.9±0.9),(1.7±0.8),(0.6±0.5),P<0.001],AOFAS评分[(57.4±10.0),(81.1±4.5),(95.1±4.0),P<0.001]、踝ROM[(27.4±3.0)°,(50.3±3.3)°,(56.6±3.5)°,P<0.001]、ATRS评分[(41.1±5.8),(71.6±4.4),(93.3±4.2),P<0.001]均显著增加,三头肌肌力[例,Ⅲ/Ⅳ/Ⅴ,(7/0/0),(0/2/5),(0/0/7),P<0.001]显著改善。[结论]对于陈旧性跟腱损伤,应用腓骨长肌腱或半腱肌移植修复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陈旧性损伤 肌腱移植 半腱肌 腓骨长肌
原文传递
Caveolin-1介导流体剪切应力调控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
2
作者 移植 詹红伟 +5 位作者 王耀斌 梁晓远 牛永康 向德剑 耿彬 夏亚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40-5445,共6页
背景:流体剪切应力在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Caveolin-1(Cav-1)是否参与成骨细胞中流体剪切应力诱导的增殖与凋亡过程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av-1在流体剪切应力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生长状态良好... 背景:流体剪切应力在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Caveolin-1(Cav-1)是否参与成骨细胞中流体剪切应力诱导的增殖与凋亡过程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av-1在流体剪切应力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MC3T3-E1成骨细胞,加载不同时间(0,30,60,90 min)且强度为1.2 Pa的流体剪切应力,观察Cav-1蛋白的表达,筛选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进行实验。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流体剪切应力组、流体剪切应力+pcDNA 3.1组(对照)、流体剪切应力+pcDNA Cav-1组(过表达质粒),分别采用流体剪切应力和过表达Cav-1等方式干预,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3T3-E1细胞内增殖以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量;通过CCK-8与Ed U实验检测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C3T3-E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加载流体剪切应力后MC3T3-E1细胞中Cav-1的表达显著下调,且加载60 min表达水平最低。过表达Cav-1减弱了流体剪切应力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的效应。说明Cav-1在流体剪切应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流体剪切应力 CAVEOLIN-1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机械应力下骨细胞行为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詹红伟 王倩 +7 位作者 移植 张蕾 张娟 李燕香 耿彬 吴萌 夏亚一 姜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机械应力刺激在维持骨骼正常形态、功能和自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骨细胞是不活跃的细胞。近年来,对骨细胞的深入研究表明,骨细胞是骨骼中主要的机械应力感受细胞,在机械应力下的骨形成和骨重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 机械应力刺激在维持骨骼正常形态、功能和自稳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骨细胞是不活跃的细胞。近年来,对骨细胞的深入研究表明,骨细胞是骨骼中主要的机械应力感受细胞,在机械应力下的骨形成和骨重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机械应力不仅可以减少骨细胞凋亡,还能促进其分化水平。此外,受机械应力刺激的骨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水平,从而维持骨结构的强度和调节骨稳态。笔者拟对机械应力下骨细胞行为变化以及其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偶联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骨质疏松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应力 骨细胞 骨稳态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
4
作者 牛永康 冯志尉 +7 位作者 王耀斌 刘众成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耿彬 夏亚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相关分泌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验证白藜芦醇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完成上述过程。方法:小鼠MC3T3-E1前成骨细胞分别用完全培养基、XMD8-9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激活剂)和白藜芦醇单独干预及XMD8-92+表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XMD8-92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蛋白,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以及成骨细胞分泌蛋白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荧光强度,使用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由细胞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确定。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的激活能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②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5μmol/L,24 h;③白藜芦醇可以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④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白藜芦醇 增殖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靶点在白藜芦醇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牛永康 向德剑 +5 位作者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冯志尉 耿彬 夏亚一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431-1435,共5页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众多,但均存在着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性质,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即为其中一个靶点。本文将综述白藜芦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治疗O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OP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MRI相关指标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永康 贾更新 +6 位作者 陈毅 滕元君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夏亚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0-576,共7页
前交叉韧带(ACL)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稳定,防止胫骨平台前移。ACL损伤的占比已超过膝关节损伤的50%,若诊治不及时,将增加半月板和软骨等结构继发性损伤的风险,造成膝关节慢性疼痛及退变。虽然大部分ACL损伤可通过其在MRI上的直接征... 前交叉韧带(ACL)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稳定,防止胫骨平台前移。ACL损伤的占比已超过膝关节损伤的50%,若诊治不及时,将增加半月板和软骨等结构继发性损伤的风险,造成膝关节慢性疼痛及退变。虽然大部分ACL损伤可通过其在MRI上的直接征象确定,但对一些复杂情况及ACL部分撕裂的辨别仍不够明确,继而影响治疗策略。ACL损伤后,膝关节内部解剖关系的改变也会导致后交叉韧带(PCL)等其他结构在MRI上形态的改变,这些间接征象可以辅助诊断ACL损伤。笔者就PCL MRI相关指标在ACL损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7
作者 梁晓远 滕元君 +5 位作者 向德剑 牛永康 移植 詹宏伟 耿彬 夏亚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关节镜检查确诊PCL损伤的患者69例,记为PCL损伤组;无PCL损伤的其他膝关节疾病患者72例,记为PCL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MRI检查,使用RadiAnt Dicom Viewer测量检查图像中的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胫骨平台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胫骨平台比和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的诊断效能,以计算最大约登(Youden)指数法确定截断值。结果PCL损伤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38(0.31,0.41)、3.30(2.67,3.94)mm,PCL正常组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分别为0.50(0.44,0.54)、2.17(1.83,2.48)mm,两组相比,P均<0.05。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7,取截断值为0.43时,胫骨平台比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2。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AUC为0.88,取截断值为2.86 mm时,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诊断PCL损伤的敏感度为0.71、特异度为0.92。结论胫骨平台比、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在PCL损伤诊断中的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比 前内侧半月板突出度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检查
下载PDF
单半隧道、双半弯形隧道和缝线锚钉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詹红伟 耿彬 +5 位作者 张小辉 盛晓赟 郭来威 移植 向德剑 夏亚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896,共8页
目的比较单半隧道、双半弯形隧道和缝线锚钉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8例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12~34岁[(19.6&... 目的比较单半隧道、双半弯形隧道和缝线锚钉固定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8例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12~34岁[(19.6±5.5)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单半隧道固定重建MPFL(单半隧道组),1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半弯形隧道固定重建MPFL(双半弯形隧道组),20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锚钉固定重建MPFL(缝线锚钉组)。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gner活动评分。比较三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39个月[(26.5±9.1)个月]。术后3个月单半隧道组、双半弯形隧道组和缝线锚钉组Lysholm评分分别为(78.4±12.0)分、(88.7±7.5)分、(81.1±9.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0.4±14.2)分、(90.9±9.0)分、(83.3±9.1)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半弯形隧道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单半隧道组、双半弯形隧道组和缝线锚钉组IKDC评分分别为(76.7±12.2)分、(78.4±8.9)分、(81.0±8.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7.6±15.8)分、(83.2±7.8)分、(82.4±12.4)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单半隧道组、双半弯形隧道组和缝线锚钉组Tegner评分分别为(4.0±1.2)分、(5.4±1.7)分、(5.3±1.7)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1±1.4)分、(5.8±1.8)分、(5.3±2.2)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半隧道组Tegner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单半隧道组、双半弯形隧道组和缝线锚钉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2.3±6.4)°、(121.7±7.1)°、(123.3±5.7)°,较术后3个月的(117.3±8.0)°、(115.3±7.9)°、(116.8±8.3)°明显恢复(P均<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半隧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20),双半弯形隧道组为5.6%(1/18),缝线锚钉组为25.0%(5/20)(P>0.05)。结论单半隧道、双半弯形隧道和缝线锚钉固定重建MPFL治疗髌骨脱位均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但双半弯形隧道固定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髌骨脱位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